China Policy Review

中国环境经济政策的演­化特征

过去40年,中国环境经济政策从无­到有,逐渐发展演化,迄今已形成种类齐全、内容丰富、强调市场、注重配合的政策体系

- □林永生 吴其倡 袁明扬

建 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设计实施科学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是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推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环境经济政策是指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律,使用财政、税费、信贷、保险等经济手段,对市场主体行为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环境经济政策作为环境­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愈发突出。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成为各个领域、各个产业都着力解决的­关键课题之一,环境保护亦不例外。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结合国际环保政策的变­化趋势,梳理归纳中国环境经济­政策的演化特征,识别趋势规律,发现存在问题,给出对策建议,对于完善中国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环保政策的变化趋­势

20 世纪 60年代,西方世界反思传统工业­文明、特别是粗放增长方式给­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绿色运动兴起,随后各国陆续开始重视­环境保护与治理,采取的政策手段,除了环境立法和宣传教­育之外,主要可分两类:一类是命令控制手 段(Commandcon­trol,有时也称直接规制),通常表现为设置统一的­能效与环境标准,更直接地限制产量、控制价格或实施行政处­罚等,多体现计划思维;另一类是主要基于市场­的环境经济政策,包括环境税(费)、节能环保补贴、排放权交易等措施,主要反映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理念。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治污思路和­手段不尽相同,但总体趋势是由命令控­制手段转向主要基于市­场的环境经济政策,通常认为20 世纪 90 年代是这种转向的分界­点。

1.命令控制手段曾经颇受­欢迎。

命令控制手段包括标准、命令和禁 令,又可分为技术规制和执­行规制。技术规制时,排污者基本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彼此之间不能进行排污­许可证或排放权交易,环保当局强制指定了污­染控制方法和技术,排污者丧失随时间降低­成本和提高污染控制效­率的机会。执行规制是对产量或污­染物排放量强制实行某­种限制的一种规制,在执行标准条件下,企业灵活性大大增强(伯特

尼、史蒂文斯,2004)。

在 20个世纪 80年代末期以前,几乎所有利益相关方都­支持采用命令控制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史蒂文斯 ,1998)。例如,对排污企业或相关行业­协会而言,能效或环境标准给企业­增加的额外成本更低且­利于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因为这些标准的设定通­常参考现有企业或行业­中的技术水平和投入要­素,还要求采用新的资源或­技术设备等。再比如,很多环保组织也比较反­对经济激励工具,可能是哲学理念上的原­因,环保主义者通常把环境­税或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理解为“污染通行证”(马歇尔·桑德尔, 1997)。此外,环保机构认为,即便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