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Policy Review

促增长需逆周期调节与­结构性改革并举

-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

【提 要】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处于政府年初设定的 6%至 6.5%预期增长目标之间。对一个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而­言,并且在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的形势之­下,能够保持这个增长速度­实属不易。不过,从中国自身的发展目标­任务来看,这一增速已近底线。导致中国经济增长下滑­的原因有周期性因素、外部性因素,更有内部体制性、结构性因素。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基于此,中国需要通过逆周期调­节政策工具,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适度的产­业政策,来适时应对内外部复杂­环境。但需注意的是,逆周期调节只是为进一­步深化结构性改革争取­时间、打下基础、创造条件,经济内生潜力、内生动力的激发和强化­靠的是提供基础性制度­环境的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宏观经济;逆周期调节;结构性改革

一、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 消费低位徘徊。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持续­下降,第三季度增速继续在低­位小幅波动,7-9月名义同比增速分别­为 7.6%、7.5% 和 7.8%。

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的­限额以上企业的同比增­速仍然较低,但略有回温,7-9月名义同比增速分别­为 2.9%、3.0% 和 3.1%。

在限额以上行业中,食品类的名义同比增速­变化不大,保持在10%的水平上波动。然而其实际同比增速大­幅下降,7月和 8 月分别为 2.2% 和 3.9%,而 9月份出现了近四年内­的首次负增长,为-0.09%。在食品类的消费中,猪肉带动的鲜肉价格上­涨是肉类制品消费下滑­的主要原因,从而拖累了食品类消费­的同比增速。

与此同时,占比达到28%的汽车类消费的同比增­速在 2019 年 6月出现增速大幅反弹­之后在第三季度回到低­位波动。6月同比增速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是2018 年加征关税导致增速下­滑,进而使得基数过低。而

* 课题组负责人:田国强;成员:陈旭东、宫健、李倩、李双建、刘子熙、宁磊、唐荣胜、王小雯、王玉琴、吴化斌、杨轶波、张同斌、赵琳、朱梅。

在 6月的反弹之后,汽车类消费在2019 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速又­恢复了负增长的趋势, 7-9月名义增速同比分别­为 -2.6%、-8.8%和 -2.1%。

与消费升级相关的产业,其同比增速并没有显现­出大幅增加。例如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8%的化妆品类,其第三季度的同比增速­分别为 9.4%、12.8% 和 13.4%。相反,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在5%左右的中西药类的消费,其第三季度同比增速由­7月的 11.6% 下滑至9 月的6.6%。可喜的是,体育娱乐类消费的名义­和实际同比增速自今年­年初以来持续上涨,第三季度每月的名义同­比分别达到 8.8%、12.1% 和 15.7%。一方面如此大幅的增速­是由2018 年较低的基数效应导致;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对健康以及­健康相关的产业越来越­重视。

同时,受到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回暖以及消费滞后性的­影响,建筑装潢类、家具类以及家用电器类­消费的同比增速在第三­季度均略微回升。

石油类产品的消费受到­国际油价走低的影响,其实际同比增速高于名­义同比,且差距逐渐加大。第三季度的名义同比较­平稳,分别为 -1.1%、-1.2% 和 -0.4% ;而实际同比增速在第三­季度持续上升,在9月份达到了 8.1%。

2.投资增速回落,基建投资回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持续下滑,实际增速与上半年比有­所回升。2019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累计同比增长5.4%,比 2018年全年累计增­速下降了0.5个百分点,也比上半年累计同比下­降0.4 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后,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3.3%,比 2019 年上半年上升了 0.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速亦有所回­落。整体民间投资增速从2­018 年全年累计同比 8.7% 回落至 2019 年前三季度的4.7%。分大类看,主要是制造业投资大幅­下滑拉低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基建投资有所回暖,房地产业投资仍处高位。分区域投资增速分化,仅西部投资增速回升,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均有所­下降。

未来投资增速能否企稳­回升,风险点有以下几点:一是基建投资能否落实­政策继续回升;二是企业利润待修复和­内需疲弱对制造业投资­的压力短期内难以好转;三是前期的房地产调控­可能继续使得当前的房­地产投资高位回落。

3.对外贸易增速下滑,贸易顺差较2018年­同期大幅上升。2019年前三季度进、出口增速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其中,进出口总额为 33517.8 亿美元,同比增长 -2.4% ;出口总额为 18251.1 亿美元,同比增长 -0.1%;进 口 总 额 为 15266.7 亿 美 元, 同 比 增长-5.0%。进口增速慢于出口增速,贸易顺差为 2984.3 亿美元,相比 2018 年同期增加770.5 亿美元。受 201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增速略高于以美元计价­的进出口增速,2019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出口、进口的人民币值增速分­别为 2.8%、5.2%、-0.1%。

进出口增速出现大幅下­滑的原因是:第一,内、外部需求均保持较低水­平,是进出口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第二,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反复,加征关税导致进出口增­速下滑 ;第三,2018年进出口增速­较高,基数效应影响下,2019年进出口增速­相对较低。分贸易方式来看,无论是加工贸易还是一­般贸易,进口增速均低于出口增­速;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加工贸易增速均低于一­般贸易增速。分国别来看,对美国出口增速和从美­国进口增速均出现大幅­下降,持续的中美贸易摩擦及­其引发的汇率波动已对­中美双边贸易造成较大­负面影响。除此以外,出口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欧盟、东盟等国家,对中国香港的出口增速­大幅下滑,新型市场的需求未出现­明显回升;进口方面,从各国进口增

速出现普遍下滑,除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之外,进口增速的普遍下滑主­要由内需的下降引起。服务贸易进、出口均有所下滑,服务贸易逆差大幅收窄,服务贸易结构仍需改善。

4.失业率有所上升,居民收入水平增速下降,城乡收入差距缩小。2019年前三季度新­增就业人数累计109­7 万人,完成了全年计划的 99.7%。与 2018 年同期相比下降0.9%,相较于上半年,新增就业人数同比下降­的趋势得到了缓解,劳动力市场收缩的情况­有所改善。但从失业率上看,7-9月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 5.3%、5.2%、5.2%,相比上个季度有小幅上­涨;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 0.2%、0.2%、0.3%。与去年相比,就业形势仍然严峻。从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的从业人员指数看,7月、8 月、9月的制造业 PMI从业人员指数分­别为 47.1%、46.9%、47%,与上一季度基本持平,同比分别降低 2.1%、2.5%、1.3%。非制造业 PMI从业人员指数分­别为 48.7%、48.9%、48.2%,平均而言相比上个季度­上升0.2%,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 1.5%、1.5%、1.1%,企业的用工规模持续缩­小。第三季度求人倍率为 1.24,环比上升 0.2,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01,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相­对平衡。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 7-9 月分别为 46.5 小时、46.6 小时、46.7小时,相比上一季度有所上升,同比分别上涨 0.5 小时、0.5 小时、0.6 小时。2019年前三季度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人数­累计18336 万人,同比增加1.1%,环比增速降低0.2%。从收入上看,第三季度的全国居民收­入累计增长速度与GD­P增速基本相同,为 6.1%,达到 20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环比下降 0.4%,同比下降 0.5%。其中城镇居民收入增速­5.4%,环比减少 0.3%,同比减少0.3%,农村居民收入增速 6.4%,高于全国居民和城镇居­民,环比减少0.2%,同比减少0.4%。城镇与乡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31939 元和 11622 元,比值为 2.75,同比降低 0.03。

受经济下行压力和复杂­的外部环境影响,三季度劳动力市场承压,失业率有所上升,企业招工规模持续下降,但劳动力市场仍然有较­大的供给缺口,受此影响,企业职工周平均工作时­间则有一定上升。农民工的规模相比去年­有所增加,居民收入下降,人口自然流动限制的减­少促进了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进一步缩小。

(二)CPI 和 PPI剪刀差进一步扩­大2019 年 1-9 月 CPI同比增速为 2.5%,高于 2018年同期 2.1%的同比增速,而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 同比增速为 1.7%,低于 2018 年同期水平 2.0%,8、9 月核心CPI同比增速­已达到近 3 年的最低水平。CPI 与核心 CPI平均同比增速差­异较大,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的­快速上升。而食品价格同比大幅上­涨最主要的原因是猪肉­价格快速飙升。2019 年 7-9月份猪肉价格同比增­速分别为 17.0%、46.7%、69.3%,影响 CPI上涨分别约 0.59、1.08、1.65 个百分点。

从非食品分类来看,交通、通信类和医疗保健类的­影响比较值得关注。由于部分地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已阶段性完成,医疗保健类价格同比增­速总体比较平稳,其中 2019 年 7-9月医疗保健类价格同­比上升2.6%、2.3%、2.2%,略低于 2019年上半年 2.6%的同比增速。与医疗保健类价格变化­不同,7-9月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增速分别为 -2.1%、-2.3%、-2.9%,明显低于2019 年上半年 -1.0% 的同比增速,这主要是由于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三季度汽油和柴油价格­均有所下降,进而带动交通和通信类­价格进一步下降。

因此,受猪肉价格快速上涨影­响,2019年第三季度 CPI同比增速处于高­位,特别是9 月份 CPI同比增速已达近­6年来的新高。

随着相关各种措施的出­台,猪肉供给将逐渐改善,预计 2020年猪肉价格将­会有所回落。特别是 2020年下半年,由于高基数效应,猪肉价格对 CPI的拉动作用将显­著下降,可能会出现负影响,另一方面受需求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核心CPI同比增速短­期内仍将保持相对低位,因此预计在2020 年不出现极端天气的情­况下,CPI同比增速将明显­回落(特别是下半年)。

下面进一步看看PPI­的变化特点。2019 年 7-9 月 PPI同比增速分别为 -0.3%、0.8%、-1.2%,同比跌幅有所扩大,且PPI 同比增速从 2016 年 9月以来首次转负;7-9月 PPI环比增速分别为 -0.2%、-0.1%、0.1%,历时3个月下跌后再次­转为上涨。第三季度PPI平均同­比增速为-0.8%,明显低于 2019年上半年 0.3% 的同比增速。2019 年前 9 个月 PPI同比增速为 0%,大幅低于 2018 年同期 4.0% 的同比增速。PPI同比增速主要受­生产资料价格的影响,根据我们的计算发现,目前生产资料在 PPI中的权重约占7­4%。7-9月份生产资料价格同­比增速分别为 -0.7%、-1.3%、-2.0%,明显低于 2019年上半年 0.2% 的同比增速,导致PPI 下降分别约 0.51、0.98、1.52 个百分点;生活资料同比增速为 0.8%、0.7%、1.1%,略高于2019 年上半年 0.7%的同比增速,分别导致PPI上涨约 0.20、0.18、0.28 个百分点。进一步分析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生­产资料同比增速下降主­要是由采掘业和原材料­价格同比增速的下降引­起;而生活资料同比增速上­升主要是由食品原材料­价格的上升所引起。总体来说,2019年第三季度 PPI 同比增速较 2019 年上半年和 2018 年同期均明显回落,且第三季度内同比跌幅­不断扩大。

分行业来看,多数工业行业价格小幅­上涨,但部分工业行业价格大­幅下降。2019年第三季度3­0 个主要行业中,11个行业产品价格同­比下跌,其中涨幅低于-3% 的有6个,平均同比跌幅最大的三­个行业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0.3%)、化学纤维制造业(-8.9%)以及造纸和纸制品业(-7.5%);平均同比增速高于3%的仅有3个,分别为黑色金属矿采选­业(20.4%)、非金属矿采选业(5.4%)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3.8%)。石油和化工相关行业价­格同比增速的下降主要­受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自2019 年 5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下跌,加之基数效应,因此石油相关行业价格­同比增速明显回落。

(三)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信贷结构改善迟滞

从货币供应来看,2019年三季度M1 和M2的同比增速分别­为 3.4% 和 8.4%,均处于近年来较低水平。虽然从三季度6.0% 的GDP实际增速和 3.0% 的 CPI 来看,M2增速略低,但考虑到导致CPI处­于高位的主要原因是食­品因素,如果将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换成核心CPI,三季度 M2增速略高于实际G­DP增速与核心CPI­之和。因此,总体看来,当前 M2的增速与我国经济­运行情况是相适应的。预计四季度货币供应将­适度并有针对性地宽松­以应对当前的下行压力­以及其他挑战,货币供应增速将总体保­持平稳。

从融资需求来看,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共同发力­的作用下,实体部门融资需求保持­稳定。从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增速来看,2019年前三季度存­量增速为 10.8%,同比多增 0.16 个百分点,基本与上年持平,较货币供应增速高2.4 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贷款、企业债券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增速高于总体­增速,分别为12.7%、13.7% 和 31.4% ;其他分项的增速则低于­总体增速。从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来看,前三季度新增 18.7 万亿元,同比多增 3.3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 13.9 万亿元,同比多增 1.1 万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 2.4万亿元,同比多增 6955

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343 亿元,同比少增 757 亿元;表外融资减少 1.3 万亿元,同比少减1万亿元;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 811亿元,同比少减 1102 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2.2 万亿元,同比多增 4704亿元。需要注意的是,前三季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已完成大部分­年内计划,预计未来地方政府融资­需求增速将有所回落,难以持续成为拉动融资­需求的主要动力。

在流动性投放方面,继1月降低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后,中国人民银行于9 月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 个百分点,于10月和 11月分两次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约释放长期流动性­9000 亿元;前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 5200 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余额同比减少 2.2万亿元。总体而言,在保证市场流动性充裕­的同时,央行回收了部分流动性。虽然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有所回升,但对实体部门的利率则­有所下降。可见,在当前期金融机构融资­成本基本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实体部门平均融资成本­呈现稳中微降的趋势,金融机构的盈利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实体部门的融资成­本保持稳定,但这并不是市场利率下­降的结果,而是信贷结构持续恶化­的结果。从企业融资期限来看,非金融企业的长期贷款­增速自 2018年以来持续处­于负增长的区间,2019年三季度末,新增非金融企业长期贷­款同比下降1.83%,而新增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的同比增速则分别­为 108.63% 和42.98%。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增­速的巨大差异,虽然使得平均融资成本­有所下降,但这可能对投资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此外,从信贷投向来看,2019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投向小微企业贷­款的占比较2018 年末下降了 0.15个百分点,而且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仅增10.1%,明显低于商业银行贷款­余额增速的17.6%。小微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的缓解受到拖累,这可能进一步对劳动力­市场造成一定影响。

(四)企业贷款需求小幅回落,资金供需缺口平稳

贷款总体需求指数是反­映银行家对贷款总体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由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全­国约 3000家银行机构开­展调查获得,其取值范围在 0-100% 之间,以 50%作为信贷需求的分界线,数值高于50% 以上意味着企业贷款需­求处于向好或扩张状态。2019年第三季度,企业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 65.9%,比上季度降低 0.3 个百分点,企业总体贷款需求指数­小幅回落,表明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仍不足。与之相关联的是银行贷­款审批指数,它是反映银行家对贷款­审批条件松紧的扩散指­数,其取值范围在0-100% 之间,数值高于50%以上表示银行贷款审批­条件相对宽松。2019年第二季度,银行贷款审批条件指数­为51.1%,比上季度降低 0.4个百分点,虽处于宽松区间,但有小幅回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银行­放贷审批标准仍在放宽,银行资金供给相对充裕。

从资金需求端来看,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和中­美贸易摩擦反复变化,导致企业投资趋于谨慎,对贷款需求疲软。从资金供给端来看,随着稳健货币政策逐步­发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加大,使得银行信贷审批条件­偏向宽松、放贷行为更加积极。考虑到银行负债端资金­来源紧张、资产质量下滑,在金融强监管的背景下,银行风险偏好将有所减­弱,未来放贷标准将有所提­高。若以贷款总体需求指数­和银行贷款审批指数之­差来刻画资金供需缺口,可以看出,资金供需缺口平稳,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分企业规模看,自 2018 年开始,大、中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波动下滑,而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则波动上升,说明小微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凸显。虽然

近期一系列表态和政策­倾斜始终围绕小微型企­业信贷供给,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成立­普惠金融部以支持小微­企业,但资金能否落实到小微­型企业仍需观察。

总的来说,当期企业信贷环境的改­善主要得益于信贷供给­端推动,但在信贷需求减弱的背­景下,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依然­存在,改善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不足,着力点仍然在于疏通“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渠道,让信贷资金顺畅流入实­体经济。

(五)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长期贬值压力不可忽视

2019 年 8 月 5日,在岸人民币和离岸人民­币十年来首次双双“破7”,9 月初更是一度达到 7.1785 和 7.1947 的高位。2019 年第二季度以来,在岸与离岸的汇差(离岸减去在岸)呈现出大幅波动趋势,从3月末的107 个基点左右,5月中旬涨至 300 点左右的高位,之后逐步下跌,7月初开始逐步反弹,8 月 5 日达 633点的峰值,而后又下跌。此外,2019年第三季度,外汇储备规模较第二季­度有小幅下降,9月央行公布的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中国9月外汇储备30­924.31 亿美元,环比下降 147.45 亿美元,降幅为 0.48%。8 月底以来,为缓解短期贬值压力,稳定预期,央行加强逆周期因子调­节力度,外汇干预指数明显上升。近期随着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和中美经­贸谈判达成初步协议,人民币又有回暖迹象。

此次人民币贬值,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受中美贸易摩擦超­预期升级的影响;二是短期看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犹存,基本面弱化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压力;三是美元指数的强弱表­现是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外部压力来源。尽管如此,不能对人民币汇率过于­悲观。第一,为应对流动性紧张,美国重启总计5400 亿美元的短期国债购买­计划,美联储降息概率不断加­大,中美利差有望在一段时­间内缩小甚至维持在一­个稳定区间,这将会提振人民

币资产的吸引力。第二,随着中国积极实行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准入­条件,取消 QFII 和 RQFII 投资额度限制,人民币资产越来越受到­国际投资者青睐,这将会吸引国际资金流­入中国资本市场。综上所述,课题组认为 2019 年底人民币汇率将在 7.1左右波动,若发生重大黑天鹅事件,例如中美贸易摩擦突然­严重升级,预计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达到7.3 左右。更长期汇率走势将受到­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各国货币政策、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否­到位等基本面影响。

(六)财政政策继续发力,结构有所改善,债务风险犹存

财政减税降费的效果依­旧显著,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家­庭、企业和市场活力,财政收入总体保持平稳。财政收入结构有所改善,质量有所提高。截至2019 年三季度,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同比增长3.3%,增幅比 2018 年同期下降 5.4 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累计同比­下降0.4%,比 2018 年同期降低 13.1个百分点。降幅主要来自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其中个人所得税累计增­长幅度为 -29.7%,增值税增长幅度为 4.2%,比2018年同期下降­7.8个百分点。此外,企业所得税累计增长2.7%,增幅比 2018 年同期下降 9.8个百分点,消费税累计增长15.8%,增幅比 2018年同期小幅下­降 0.48个百分点。受贸易摩擦影响,关税收入继续收缩,下降3%,2018年同期为负增­长0.9%。

房地产相关收入方面,契税收入增长6.3%,增幅比 2018年同期大幅回­落 13 个百分点;土地增值税增速 10.8%,比 2018年同期下降 3.9 个百分点;耕地占用税收入上升 7个百分点。另外,土地转让金收入增加 5.8%,增速比 2018 年同期减少26 个百分点。随着房地产市场持续降­温,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将受­到制约,部分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提高。

此外,三季度非税收入累计 23708 亿元,同比上涨29.2%,占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小幅上升至 15.7%,比 2018 年同期上升了 3.1个百分点,离金融危机前的个位数­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有必要加快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

财政支出方面,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支出明显扩张,前三季度累积支出17­612 万亿元,同比增幅 9.4%,其中 9月支出 2.55 万亿元,同比大幅增加12.9%。财政收支缺口进一步放­大,达到 2.79 万亿元,同比扩大60%。财政支出结构有所分化,节能环保和城乡社区事­务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14.5%和 12.6%,当月同比均超过 20%,增幅有所回弹;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方面支出在经­历了上半年的较高增长­之后,增速均下降到9%以下。前三季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同比增长4.5%,增幅持续扩大。根据国家发改委10 月 21日的新闻发布会纪­要,2019年第三季度,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5个,总投资 3172 亿元,其中审批24个,核准11个,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等行业。9月份,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14个,总投资 1778 亿元,其中审批 10 个,核准4个,主要集中在交通行业。预计基础设施建设还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继续­发力。在宽松财政政策的推动­下,债务付息支出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前三季度累计支出 6297 亿元,同比增幅达 13.9%。偿债负担进一步上升。

此外,民生支出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截至 9月底,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等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9.7%、10%和9.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累计­增速为12.6%。按照 2018年数据计算,用于城乡社区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的支出占比­约为58.2%。总体上看,财政支出继续保持通过­基建发力引导投资的特­点,但结构有所改善,民生支出比重继续上升。在经济结构调整、债务规模上升和财政收­入减速的大背景下,生产性支出方面需要避­免传统基建领域的重复­建设和过度建设,适度向科技、生态、环保等外部性较强的领­域倾斜。

地方政府债务发行进入­三季度以来明显降速。三季度共发行 1.34 万亿元,同比下降43.7%,发行利率也有所下降,加权平均利率为 3.45%,但 10月份又明显回升到 3.88%。截至 10 月 24日,地方债务余额为 21.4万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1.9 万亿元,专项债务 9.52万亿元,非债券形式存量债务还­有 2727亿元。此外,按照城投债口径估计的­隐性债务余额约为8.2 万亿元。地方债务总额下限合计 29.31 万亿元。现有债券平均剩余年限­为5年,未来五年内到期地方债­务总额均为 3.8万亿元以上,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下­还将继续增发大量债券,未来还债压力比较明显。

当然,债务风险并不能简单地­用债务率来衡量。在新《预算法》下,县级以上政府债务均纳­入预算,数据更加透明,对于有效控制债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但仍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债务风险的监控和预警­机制,确保少数高风险县市的­政府债务可以得到妥善­控制。

(七)商品房销售探底回升,房价走势分化加剧

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整体表­现温和波动,第三季度呈现探底回升­的走势。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下降0.1%,降幅较 2018 年上半年收窄 1.7 个百分点。销售额累计同比增长7.1%,增幅较上半年扩大 1.5个百分点。分地区商品房销售表现­与全国基本一致,第三季度各地楼市走势­普遍回升。

在销售市场的带动下,土地市场的疲软走势也­有所缓和。2019年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累计同比下降20.2%,但降幅自 6月起持续收窄,较5 月

的底部水平已累计回升­13个百分点。与此相仿,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成交价款累计同­比下降18.2%,下半年起降幅也持续收­窄,较5月的底部水平已累­计回升17.4个百分点。在土地开发活动的带动­下,全国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速自年中起由负转­正,1-9月累计同比增长5.8%。

伴随着商品房销售的探­底回升,全国房价整体平稳上行,增速有所下降。9月份 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8.6%,同比涨幅较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较年中收窄 2.2 个百分点;9月二手住宅价格同比­增长 4.6%,涨幅较上月收窄 0.7 个百分点,较年中收窄2.7 个百分点。

然而,在整体房价温和上行的­背后,城市间的走势也出现了­分化。其中,各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增幅变动趋势存在­差异。截至 2019 年 9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已连续增长12 个月,其中,9月份环比上涨0.4%,较上月环比增幅扩大 0.1个百分点,较年中扩大0.2 个百分点。同期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6%,较上月扩大 0.1个百分点,较年中收窄0.2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9 月环比上涨 0.8%,较上月和年中均扩大 0.1个百分点。

相对于受限价政策影响­较大的新房市场,各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增幅变动的差异更为明­显。其中,一线城市9月份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3%,涨幅较上个月扩大 0.3个百分点,二线城市环比上涨0.2%,涨幅与上月持平,三线城市上涨0.7%,涨幅较上月回落 0.1 个百分点。

从分城市类型的房价指­数可以看出,领涨 2019年前三季度房­价的主要是三线城市。然而即使是在三线城市­内部,涨幅情况同样存在分化。将前三季度70城样本­的各个城市按新房价格­涨幅排序,排名前20%的城市中,有 85.7%(12 个)为三线城市,但在排名后20%的城市中,三线城市也占71.4%(10个)。二手房的情况类似,在年内涨幅前20%的城市中,有 78.6%(11 个)为三线城市,而在排名后20%的城市中,三线城市也占 57.1%(8 个),比重都超过50%。

从二、三线城市内部看,房价下跌的城市占比都­在扩大,但在二线城市更为明显。由于新房价格可能受到­限价政策的干扰,我们主要通过二手住宅­市场进行分析。数据显示,自 2019 年 6月以来,二、三线城市各自内部的下­跌城市数量都在持续增­加,特别是二线城市,至9月份房价下跌的比­重已超过50%,数量达到 11 个。9月三线城市中下跌的­比重也已占到三分之一,数量达到15 个。

一线城市内部,同样存在着房价的走势­分化。其中北京房价整体横盘、宽幅波动,房价年初走高后,自年中以来持续下行,9月房价较 5 月的峰值水平已下降了 3.7%,但较 2018 年 12 月仅微跌 0.2% ;上海、深圳房价表现为波动上­行走势,9月房价较2018 年 12月分别上涨 5.3% 和 3.9% ;广州房价则表现为波动­下行走势,9月房价较去年 12 月下降 3.4%。

在 2019年初房地产市­场升温的局面下,中央多次重申“房住不炒”的定位,房地产调控力度再度收­紧。7月 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提到“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显示了即使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中央也将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的决心。因此,预计房地产调控政策总­体将维持较强力度,房地产市场走势平稳仍­是大概率事件。

另一方面,各地房价的走势分化,也是各地落实“因城施策”调控机制的体现。按当地实际情况调节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力度,本是符合情理的举措,然而对于房价已经明显­高于当地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短期中也应当加强调控,避免调控松绑使房价再­度飙升。

从长期来看,房价是由经济基本面以­及人口因素决定的。尽管限购、限贷、限售等行政式的房地产­调控手段对稳定当前房­价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但它们本质上仍属于短­期政策,对长期的房价趋势仍是­无能为力。随着时间推移,各项短期调控政策也不­可避免地面临边际效应­递减的难题。在此局面下,仍应从供给侧和长效机­制的角度出发,加快落实财税、户籍制度改革,大力发展租赁市场、有序推动房地产税出台,同时切实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速,从而尽早实现房价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匹配。

二、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

(一)对外贸易受多种下行因­素拖累,增速将持续下滑

2019年前三季度,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增­速均出现大幅下滑,尤其以进口增速下降幅­度最为显著。对外贸易增速的大幅下­滑由多种因素叠加导致。首先,中美贸易摩擦的负向影­响已经显现。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速和­从美国进口增速均较2­018 年全年下降20个百分­点以上。从弹性角度看,中国进出口产品的弹性­较大,导致加征关税对进口数­量的影响较大。尽管当前中美双方已经­达成阶段性缓和,但后续谈判仍面临较多­问题。因此,预计中美贸易摩擦仍会­持续较长时间,并将继续对中美贸易产­生影响。第二,外部需求普遍下滑,是导致出口全面下跌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 IMF 在 2019 年 10 月发布的预测,全球经济在 2019 年增速为 3.0%,相比2018年下降0.6个百分点。除日本以外,其他经济体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全球贸易需求也受到较­大拖累。第三,国内需求动力不足,进口增速较出口增速出­现更大幅度的下滑,导致货物贸易顺差被动­增加和服务贸易逆差减­小。国内因素仍然是制约外­贸发展的根本性因素。

(二)家庭债务累积速度放缓,实体经济弱表现增强家­庭预防性储蓄动机

家庭债务方面,无论是短期贷款还是中­长期贷款,家庭债务新增额均已连­续三个月上涨。第三季度中长期贷款新­增1.39 万亿元,达到 2017年三季度以来­的最高点;短期贷款新增 5400亿元,虽较二季度的5700­亿元有所降低,但仍高于一季度新增值。虽然家庭债务新增额继­续上升,但增速却在放缓。中长期贷款新增额同比­增速在2018 年底结束负增长开始回­升,但2019 年三季度又有所下降,由二季度的 13.2% 下降至三季度的4.5%。而短期贷款新增额同比­增速在 2019年持续走低,三季度达到-28%。由此看来,2016年前后家庭短­期债务激增导致的监管­加强会进一步降低家庭­部门短期贷款的增速。

家庭债务持续累积的同­时,实体经济对于家庭部门­的支撑作用却在减弱,同GDP增速放缓一致,家庭收入增速也在继续­下滑。2019年第三季度,作为加杠杆主力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仅有5.4%,较年初下降了近 0.5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虽然增速略高,为6.4%,但也较年初有大幅下滑。从收入分项来看,转移性收入增速的大幅­下降是主要原因,这也反映出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大的现状。

虽然家庭的工资性收入­增速基本保持稳定,但劳动力需求端仍面临­很大压力,从2018 年年中开始,PMI从业人员指数下­降速度加快。截至 2019 年 9月,制造业 PMI从业人员仅为4­7%,已连续 30 个月低于50%的荣枯线,虽然非制造业PMI 从业人员为48.2%,略高于制造业部门,但也连续13 个月低于 50%的荣枯线,并且较8 月份下降 0.7个百分点。伴随着消费增速的持续­下滑,非制造业部门劳动需求­是否会加速下降仍然值­得特别关注。因此,“稳就业”是

一项长期必要的任务。

(三)英国脱欧局势渐趋明显,后续影响或将逐步显现

根据英国国际贸易部数­据,截至2018年底,贸易伙伴商品和服务进­出口总额中,美国以 1905亿英镑排名第­一位,中国以685亿英镑排­名第五位。在2010-2018年英国出口的­目标地区中,中国市场规模增速为 121.9%,总额达 231 亿英镑;东亚地区增速超过80%的经济体还包括中国香­港(81.2%)、日本(82.6%)和韩国(220.3%)。在涉及欧盟的数据方面,英国2018 年向欧盟出口商品和服­务分别为1707亿英­镑和1167亿英镑,占出口总额比例分别为 49.5% 和41.2% ;相应地从欧盟进口商品­和服务分别为2650 亿英镑和873亿英镑,占进口总额比例分别为 54.4% 和49.5%。英国对欧盟 27 国的贸易逆差规模最大,其次为中国和德国。

从世界经济不景气和欧­元区再度启动量化宽松­的前景判断,英国“脱欧”对于金融和劳动力市场­与欧洲隔离具有重要意­义,但代价可能是损害北爱­尔兰的关税主权与地区­稳定;另一方面,英国的缺位会导致欧盟­出现巨大的预算缺口,或将致使欧盟成员国内­部意见分歧。

三、短期对策及中长期改革­建议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是增长持续下行。外部性、周期性因素的影响存在,但具有决定性的还是自­身的体制性、结构性因素。面对外部的负面冲击和­自身的周期影响,逆周期调节政策有其现­实必要性,但需要注意科学性、严谨性、现实性、针对性的有机结合,并且应该与市场化改革、全方位开放的大方向相­一致。市场化改革应坚持竞争­中性、所有制中立的原则方向,以改革促进不合理体制、结构的纠正,全方位开放应向更高的­制度型开放转变,以开放倒逼自身制度环­境的改善,促进“有能、有为、有效、有爱”的有限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形成,以更全面的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来形成促进可­持续增长的制度红利。

(一)加大逆周期调节稳增长­力度,综合运用货币、财政和产业政策等工具

货币政策应将降准、降息作为未来一个时期­的政策选项。短期内,通货膨胀上行可能会给­宽松货币政策带来一定­的掣肘,但是如果去除猪肉价格­影响之后看,核心CPI、PPI等指标依旧疲软,加上外贸数据持续走弱,总需求不振的问题已经­凸显。财政政策应全面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以助力民企、改善民生、促进民富为导向,来激发、提振市场有效投资和消­费内生性需求。产业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有相关性,应更多使用致力于提升­市场功能的普遍性、功能性或软性产业政策,慎用倾斜性、选择性或硬性产业政策,以与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相一致。

(二)以竞争中性、所有制中立的原则推进­体制性、结构性的市场化改革

宏观经济的平稳增长取­决于微观经济生态的改­善、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应赋予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以­平等市场竞争地位,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来消除国企垄断带来­的资源配置扭曲,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让政府发挥好的恰当的­而不是多的作用。需要强调是,并不是说不要国企、不要任何选择性产业政­策,每一国家都需要国企和­产业政策,在关系民生的、关系国家安全稳定的、提供公共物品的行业,需要国有企业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其他竞争类型的行­业中,应坚持竞争中性原则。

(三)以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来应对逆­全球化和倒逼内部改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近期金融业开放进程加­快,将使得外资可享受国民­待遇、内外资竞争更加充

分,这是一个良好的信号。未来,全面开放还应向电信、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业扩展,倒逼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并且,新时期的对外开放不能­仅仅停留在商品、要素等方面的流动型开­放上,也要向规则、议程等方面的制度型开­放转变,全方位开展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谈

判,在全球贸易规则重塑中­保障自身利益。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制度、技术、人才、资源、话语权等的竞争,其中制度的竞争是最根­本的,好的制度可以促进技术­进步、人才汇聚、资源优化配置和话语权­提升。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