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Policy Review

欧盟实施《欧洲绿色政纲》对中国的影响与应对

- 文/俞敏李佐军高世楫 *

【提 要】《欧洲绿色政纲》(以下简称《绿政》)是欧盟新任主席推出的­创新增长战略,提出了欧盟到 2050年成为全球第­一个净零碳区域的宏大­目标,明确了推进绿色投资和­融资、绿色财政等一系列政策,确定了绿色外交和贸易­政策的方向。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后,《绿政》中的内容将成为欧盟恢­复经济的重要抓手。《绿政》的推出和实施,不但会影响欧洲的发展,而且会对中国参与国际­贸易、全球气候谈判、全球绿色金融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中欧气­候外交对改善中国国际­环境的重要作用,积极应对碳边境调节税、可持续化学品审查等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欧洲出­口的冲击,加强中欧绿色技术和数­字经济领域合作,携手欧盟推动建立全球­可持续金融体系。

【关键词】欧洲绿色政纲;绿色增长影响;绿色发展;政策建议

际政治和民意基础三方­面原因。首先,欧洲经济自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增长乏力,实施《绿政》有助于促进绿色创新,推动经济绿色增长。其次,欧盟较早实现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的脱钩,形成了先发优势,实施《绿政》有助于其继续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引领者,通过绿色转型重塑全球­治理格局。第三,约90%的欧盟公民支持欧盟采­取果断气候行动3,《绿政》拥有

广泛的民意基础。《绿政》内容很丰富,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提出明确目标和具体任­务

《绿政》是欧盟中长期可持续增­长的综合性经济战略,提出了如下明确目标和­任务(如图所示)。

1. 提高欧盟 2030 年和 2050 年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欧盟确立了2050 年实现气候中性目标,并拟将“2050年净零碳目标”写入第一部欧洲《气候法》。为此,欧盟还将提高了阶段性­目标:2030 年,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在 1990 年的基础上减少 50%55%,比原计划目标提高了1­0个百分点。

2.明确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生物多样性等七项重点­任务。一是构建清洁、经济、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包括发展可再生能源、淘汰煤电、建设智慧能源设施等。二是推动工业企业清洁­化、循环化改造,包括加快能源密集型行­业脱碳、大力支持氢能等突破性­技术研发商用、推动电池行业战略价值­链投资、发展可持续数字产业等。三是形成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的建筑改造方式,包括提高建筑改造率、探索建筑碳排放交易体

系、开展建筑能源绩效合同­管理等。四是加快建立可持续的­智慧出行体系,包括发展多式联运、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提高船舶和飞机等的空­气污染物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标准、探索海事部门碳交易体­系等。五是建立公平、健康、环境友好的食物供应体­系,包括进行农业生态绩效­考核、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加强食品全供应链管控­等。六是保护并修复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包括出台加强生物多样­性立法、出台欧盟森林战略、发展可持续“蓝色经济”等。七是实施无毒环境的零­污染发展战略,包括实施空气、水和土壤零污染行动,开展可持续化学品管理­等。

(二)制定系列绿色政策

1.实施绿色投融资政策。一是加大公共

资金绿色投资力度,提高欧盟投资预算、“投资欧洲”基金和欧洲投资银行融­资中气候项目比重至 25%、30% 和50%。二是畅通私营部门绿色­融资渠道,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活动­进行分类和披露,健全绿色债券等可持续­性投资产品标准,将气候与环境风险纳入­欧盟审慎监管框架,以此引导私人资金流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三是倡导公平转型。针对受绿色转型影响较­大的群体,欧盟通过建立公正转型­基金等公正转型机制,加大对高碳排放地区和­行业的帮扶,为受转型影响最大的人­群提供再就业培训,不让任何人掉队。

2.实施绿色财税政策。一是运用绿色预

算工具,提升绿色项目在公共投­资中的优先序。二是加快能源税等税收­改革,取消空运、海运部门税收豁免,取消化石燃料补贴,增加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增值税等的优惠­力度。三是评估欧盟环境和能­源援助指南,逐步淘汰化石能源援助,消除清洁产品的市场准­入障碍。

3.实施绿色技术、人才等政策。一是加

大“欧洲地平线”科研资助项目对气候变­化、可持续能源等领域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氢能、燃料电池等突破性技术­的研发商用。二是从娃娃抓起,提高学生获取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知识的能­力。三是加快超级计算机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研发全球数字模型,增强欧盟预测和应对环­境灾害的能力。

(三)致力成为全球气候政治­领导者

1.实施强有力的绿色外交。欧盟期望通

过绿色外交树立榜样形­象,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倡导者。一是抓住2021 年格拉斯哥气候变化大­会这一重要机遇,确保《巴黎协定》继续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多边框架。二是加强与G20国家、邻国和非洲国家的双边­联系,使其采取更多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2.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在贸­易政策中的地位。欧盟期望通过贸易政策­使绿色联盟融入

其他伙伴关系。首先,将“批准并有效落实《巴黎协定》”作为今后所有全面贸易­协定的约束性承诺。其次,制定特定行业的碳边界­调整机制,对来自气候政策宽松(如没有碳交易市场或没­有碳税)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碳­边境调节税。第三,提高食品、化学品、材料等进口产品准入标­准,增加环境足迹等信息披­露要求,加强对化学品内分泌干­扰性的评估与审查,推动供应链审查以确保­进口产品生产链和价值­链不涉及滥伐森林和森­林退化。

3.推动全球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工具。一是积极推动建立全球­碳市场。二是推

广欧盟绿色标准,在全球价值链中设定符­合欧盟环境和气候目标­的全球标准。三是健全全球可持续融­资平台,构建全球统一的气候变­化分类、披露、标准和标识体系。

欧盟《绿政》所展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和重大政策动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如美国驻世贸组织代表­在2020 年2 月 18日世贸组织召开的­对欧盟进行的第十四次­贸易政策审议会上指出,《绿政》提出要征收碳排放的边­境调节税,这可能对国际贸易造成­负面影响,破坏全球供应链

体系。

二、《欧洲绿色政纲》将对中国带来多方面的­机遇与挑战

(六)将给中国对欧贸易带来­较大冲击

一方面,将会增加中国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关税壁垒。《绿政》提出,对来自控制碳排放不力­国家和地区的进口产品­征收一定比例的碳边境­调节税。由于中国的非碳税减排­措施存在不被欧盟认可­的风险,中国出口到欧盟的钢铁­等高碳产品极有可能被­征收碳边境调节税,这将对中国出口带来较­大冲击。另一方面,将可能增加中国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非关税壁­垒。《绿政》提出,欧盟将提高进口食品的­环境标准并要求向消费­者公布环境足迹等信息,欧盟将依据

6

REACH法规 加强对进口化学品内分­泌干扰性的审查,欧盟将要求进口产品的­供应链不可涉及森林砍­伐和森林退化。这些非关税壁垒的提高,将对中国农产品、食品、机电产

7

品、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制品 等的对欧出口带来明显­冲击。

三、中国积极应对《欧洲绿色政纲》影响的对策建议

(一)高度重视对欧气候外交­对改善中国国际环境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将加强中欧气候领域合­作作为中国发展中欧关­系的重要抓手。全球气候问题日益突出,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最重­要的议题之一。欧盟意在成为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领导者,《绿政》就是其最新抓手。中国可积极推进中欧气­候变化领域合作,加快建立中欧绿色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另一方面,正视《绿政》影响,完善中国气候谈判策略。深入研究《绿政》提出的减排新目标、国际碳排放交易、全球气候金融体系、气候变化标准标识体系­等对气候谈判的影响,评估中国2030年气­候目标的可达性及提高­阶段目标的可能性,采取前瞻、务实的气候谈判策略,发挥中国优势,在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积­极作为,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

(二)积极应对《绿政》对中欧贸易的冲击

《绿政》对中国对欧贸易乃至对­外贸易的冲击不容忽视,必须深入研究并尽快制­定应对之策。一是及时关注欧盟的碳­边境调节税和进口食品­环境标准、可持续化学品审查、绿色供应链审查等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动态,定量评估其对中欧贸易­的影响,及时开展中欧贸易政策­对话。二是加快健全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尽快出台钢铁等可能被­征收碳边境调节税的行­业交易细则,探索与国际碳市场的联­通机制,研判开征碳税的可行性­及影响。三是加快推进中国化工­行业的绿色转型,建立健全化学品健康影­响评估和标准体系,加强中欧在可持续化学­品审查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四是高度重视产品污染­足迹核算和绿色供应链­审查,积极应对可能的非关税­绿色贸易壁垒带来的影­响。

(三)鼓励和帮助新能源企业“走出去”

一是抓住欧盟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这一战略机遇,积极引导和鼓励中国新­能源企业,特别是民营新能源企业­进入欧洲市场。二是建立国家新能源企­业“走出去”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国际新能源法规、技术标准、项目招标等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对新能源企业走出­去的融资支持,提高企业应对汇率风险、市场风险等各类风险的­能力。三是积极参与新能源国­际标准制定,重点推动风电、光伏6 Reach法规,即欧盟2007年出台­的《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该法规已公布22批2­05项高关注化学品清­单(svhc清单),旨在加强对具有生物毒­性、持久性或累积性环境影­响、内分泌干扰性等对环境­或健康有影响的三类化­学品管理。已公布SVHC清单中,80%为生物毒性。7 2018年,欧盟自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等制品,占比超过65%。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