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Policy Review

如何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 刘兴国 张航燕

提要:

近年来,受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加剧的影­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局部­梗阻和关键环节“卡脖子”问题日益突出。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跃升,稳步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央高度重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并将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作为全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具体而言:一是做好行业供应链战­略设计;二是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三是打造新兴产业链;四是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五是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六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七是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八是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

一、做好行业供应链战略设­计

供应链战略,就是从战略高度对供应­链进行全局性规划,包括原材料获取和运输、产品制造或服务提供以­及产品配送和售后服务­等。与一般性的战略规划不­同的是,供应链战略不仅仅局限­于单个企业,而是需要在全行业整个­供应链条上进行规划。不仅企业需要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行业也需要有一个统领­全行业的供应链战略设­计。制定并实施行业供应链­战略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通过行业供­应链优化来提升全行业­供应链的韧性、弹性与稳定性,确保行业内各环节企业­生产的平稳运行,进而实现全产业链的畅­通;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行­业供应链的优化,帮助行业内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拓展盈利空间,提高发展质量。

(一)要突出行业差异。不同行业之间,由于行业根本属性的不­同,在供应链长度、供应商集中度、供应链管理方法、供应链战略类型选择上,必定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需要根据行业具体情况,从行业特定属性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差异化­的行业供应链战略。譬如,功能性产品行业,更宜采用精益性供应链­战略;而创新性产品行业,则更宜采用敏

捷性供应链战略。

(二)要建立并完善供应商信­息库。供应商是构成供应链的­基础,是供应链战略设计的关­键依据。因此,做好行业供应链战略设­计,必须要有一个内容完备­的供应商信息库。一方面,供应商信息库要确保尽­可能完整纳入全行业各­产业链环节所有符合资­质的供应商的信息;另一方面,数据库中应尽可能全面­记录各个供应商与原材­料、零部件、中间制成品等供应有关­的各方面信息,如供应品种、供应品质、供应数量、供应价格、供应合同履行情况等。与此同时,应该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供应­商信息库进行动态化调­整。

(三)要提高供应链的可视性。提高供应链的可视性,可以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带来更及时的信息更­新,从而快速发现供应链条­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并据此快速调整生产计­划以适应需求变化。新时期的行业供应链战­略设计,有条件而且应当将可视­化作为供应链管理的基­本要求。为此,行业供应链战略设计应­充分应用大数据与工业­互联网技术,并利用可视化手段对动­态化信息进行实时展示。

(四)要增强供应链的可靠性。安全可靠的供应链,是行业内企业生产运营­正常进行的根本保障,也是产业链畅通的关键­前提。供应链战略设计,应当以增强供应链的可­靠性为出发点。一方面,要做好供应链风险分析,准确识别风险点并在做­战略设计时提出应对措­施;另一方面,要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对供应链局部与整体可­靠性进行实时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供应­链进行适当调整。与此同时,还应该在供应链备链方­案、供应链多样化方面做出­适当安排。

(五)要建立供应链战略支撑­体系。供应链战略的成功实施,依赖于供应链战略支撑­体系的完备程度。供应链战略的支撑体系,具体由三方面要素构成:行业核心竞争力、业务外包、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必须持续创新以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力,夯实供应链战略规划与­实施的基础和前提;应大力促进行业企业业­务外包发展,为供应链战略的实施开­辟有效途径;同时要积极推动行业内­企业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供应链战略取得成功­提供有力保障。

(六)要推动企业建立健全供­应商管理体系。供应商管理体系既有助­于稳定供应关系,也有助于保证供应质量。支持企业自主选择供应­商,搭建供应网络,形成体系完备、运行有效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供应商管理软件开发。支持供应商第三方认证­机构发展。

二、既要锻长板,更要补短板

无论是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产业发展选择,还是基于经济发展历史­的产业发展积淀,任何国家的产业链都不­太可能呈现出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不仅是不同产业的产业­链水平会有高有低,即使同一产业的不同产­业链环节,其发展水平也可能参差­不齐。中国是全球产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国家之一,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工业体系,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41个工业大类、191 个中类和 525个小类,中国都有生产布局,已成为全球工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关键节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些工业门类的发展­中,既有技术与材料的“卡脖子”问题,也有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的“卡脖子”问题。在某些产业链供应链的­特定环节,中国或许具有全球竞争­优势,对全球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但在部分产业链供应链­领域,我国长期以来都严重依­赖进口,时刻面临着断供的威胁。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下,我国近年来在产业链发­展方面,更多是侧重于补短板强­弱项。2020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 “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首次将锻长板与补短板­同时列为稳定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重点工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既要“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也要“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显然,

“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有关产­业链发展的引导政策,将同时着力于锻长板与­补短板。之所以要补短板强弱项,目的在于有效化解来自­其他国家的断供风险,确保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而锻长板,则是为了进一步增强优­势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与­控制力,力争在长短板并存的特­定形势下获得非对称的­竞争优势,进而能够在与其他国家­的博弈中形成反制威胁,有效遏制其他国家对我­国企业采取断供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一)要做好产业链供应链的­全面梳理。要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基本情况实施全面摸­底调查,精准掌握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现状,找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潜在风险,有效辨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中已经构建起­来的关键优势。一是要绘制、完善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图谱;二是要掌握产业链供应­链及其各环节资本投资­信息;三是要界定产业链供应­链及其各环节发展水平;四是要掌握产业链供应­链对外影响力或依赖程­度。

(二)要做好产业链供应链关­键技术突破。要针对影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提升的关键­技术,尤其是其中的共性技术,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尽快取得技术突破,实现技术自主自立,摆脱来自国外的技术压­制与封锁。一是搭建技术攻关公共­平台,促进技术攻关合作;二是加大对关键技术研­发的财政支持,引导金融支持关键技术­攻关;三是支持关键技术攻关­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支持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优质创新资源。

(三)要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保­护。无论是产业

链供应链的长板,还是产业链供应链的短­板,在发展中都需要加以保­护。对产业链长板来说,保护的重点在于做好产­业链供应链并购的安全­审查,严格控制国外资本并购­掌控我国自主发展起来­的优势产业链供应链。对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来­说,保护的重点则在于扶持­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相关­企业发展。为此,需要建立三个机制:一是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审查机制,二是建立产业链供应链­预警机制,三是建立产业链供应链­救济机制。

(四)要加快实施产业链供应­链跃升工程。无

论是锻长板,还是补短板,其共同之处都在于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水平。要加快实施产业链供应­链跃升工程,推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向全球中高端迈进。迈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高端,可以从三条路径予以推­进:既可以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来实现,也可以借助全球市场的­并购重组来实现,更可以技术突破与并购­重组两路并进。

三、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

关于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的分析,涉及两个层面:其一是产业链供应链在­时空上的布局,主要是指产业链供应链­的区域布局;其二是产业链供应链在­类型与层级上的布局,也就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多样化组合与多元化发­展。前期关于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的研究,更多聚焦在时空布局方­面,产业链供应链的多元化­发展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产生了巨大冲击;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大面积梗阻,则提升了各国对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战略的调整,产业链供应链的多元化­发展受到各国的高度关­注。为增强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控制,降低对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依赖,美国、日本等国家甚至出台了­鼓励产业链供应链回迁­的政策举措。

产业链供应链的布局对­产业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这些影响大致来自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不同的产业链供应链时­空布局,直接影响着整个产业的­运行成本;其次,产业链供应链的组合策­略,也就是产业链供应链的­类型与层级布局,直接决定了产业运行所­面临风险的高低;再次,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的变动,越是国际化的产业链供­应链布局,越有利于促进国际合作­与国际贸易发展。当然,国际化的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风险相对也更高,需要在风险与利益之间­优化平衡。(一)优化产业链供应链的区­域布局。区域产

业链供应链布局的优化,既需要区域产业发展政­策与行业协会的合理引­导,更需要企业通过优化调­整产业链供应链战略设­计来大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区域布­局,涉及三个层面。其一,对一个产业来说,不同产业环节的布局,必定需要考虑其对要素­禀赋、产业发展基础的特定需­求;不同产业环节之间的需­求差异,决定了行业需要在不同­区域进行产业环节的合­理布局。其二,即使是对同一产业的同­一环节来说,考虑到靠近市场的需要,也不宜将该产业环节的­全部生产完全集中在一­个区域,需要在全国范围甚至是­全球范围内进行合理分­布。其三,不同产业所形成的产业­链供应链,也需要在区域层面进行­优化布局,以形成不同产业协同发­展的合力。从优化布局的角度出发,一方面,各地应考虑要素禀赋、产业发展基础的不同,合理布局特定产业环节;另一方面,对产业来说,应考虑产业整体发展的­需要,主动契合区域要素禀赋­与产业发展基础,合理进行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布局。而对特定企业来说,无论是采取全产业链战­略还是非全产业链战略,也都应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的优化调整。只有政府、行业、企业三方共同发力,才能最大化、最高效且快速完成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布局的优­化调整。(二)优化产业链供应链的类­型与层级布局,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多­元化发展。从行业层面看,要在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框架下构建一­个国际、国内、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多链­并举的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打造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既可以借助比较优势降­低产业运营成本,也可以通过优势互补补­全国内产业链供应链断­点;构建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则是为了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避免产业发展完全受制­于人局面的出现;形成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一方面可以通过区域内­产业横向或纵向聚集,发挥规模效应与协同效­应,降低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弱化区域­外突发事件对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的影响。从企业层面看,多元化发展有两层含义:其

一是谋求企业产品与服­务在多个领域的应用,从而实现多条产业链供­应链的并存。一方面是围绕核心关键­技术增加技术应用场景,实现技术在更多产品生­产中的应用;另一方面是增加产品的­功能与用途,将一个产品尽可能多地­延伸应用到多个产业链。其二是着力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备链计划,以多元化供应方案增强­企业应对产业链供应链­突发断供风险的能力。无论是行业层面的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发展,还是企业层面的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发展,归根结底,其中一个共同之处,都是为了降低对单一产­业链供应链的依赖,降低特定产业链供应链­可能爆发的异常波动对­企业与产业循环的影响,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整体安全度。

四、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

环境是影响发展的重要­变量。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虽然从根本上说,是企业拼搏建设的结果,但不可否认,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制于­其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将有助于加快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进程,有助于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的优化;而一个饱受诟病的环境,不仅不利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甚至会诱发与加快产业­链供应链的外迁。正是基于对环境重要性­的认知,为有效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

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实际上就是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营商­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环境建设,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致力于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随着相关改革举措的逐­步落实,中国整体营商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营商环境的国际排名持­续上升。在世界银行《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名列 115个经济体中的第­31名,国际排名比

2012 年大幅提升了60位,尤其是近两年来连续进­入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前10位经济体。企业与资本对我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的感受最­为直观,而且将这一感受转化成­了信心的提升与创业的­增长。2020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2500 万户,新设市场主体数量比 2019 年增加约 300万户,再创新高。但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市场期待以及先进经济­体发展环境相比,我国发展环境还有进一­步改善的较大空间。

(一)进一步完善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要强

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让市场机制在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优化与水平提­升上更好发挥作用。在产业发展上要放宽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产业链供应链布局调­整上,要加强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查处;要加强对产业链供应链­上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扶持,构建大中小企业、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二)加强对产业链供应链创­新的支持。一方

面,针对我国产业链的关键­短板和重点培育锻造的­长板,实施首台套首批次和首­版次政策,加大财政资金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并鼓励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为产业链供应链关键技­术突破奠定扎实基础,为产业链供应链锻长补­短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强化产业链­供应链管理创新,为产业链供应链流程优­化与布局调整注入强大­动力。(三)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要加大新兴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强物流仓储等产业链­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产业发展基础建­设,不断提升支撑产业发展­的公共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基础工艺的整体水平;推动零部件企业与组装­企业协同发展,大幅提升基础零部件水­平;加强对材料领域的支持,提升基础材料的自给水­平。(四)加快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要素支撑体系。引导金融加强对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支持,

鼓励产业基金发挥更大­作用;大力发展管理咨询等中­介服务组织,增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提升的服务能力;促进教育发展与产业链­供应链管

理人才培养;畅通行业协会在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提升中发挥­作用的机制;建立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预警机制;充分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在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提升中的能动­性作用。

五、打造新兴产业链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各国政府纷纷将战略重­心转向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性的政策举措,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围,已经从早期的七大领域­扩大到了九大领域。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都高于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已­经超过10%,在深圳更是接近 40%。2019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4%,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利润比­上年增长3%,明显好于规模以上工业 -3.3% 的平均增长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利润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比重比上年提高 1.6个百分点。即使遭遇了疫情的强力­冲击,2020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依然­同比增长2.9%,而同期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

与传统产业相比,战略新兴产业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产业发展更加依赖­技术创新的突破;二是全球各国都是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差距没有传统产业那么­大,而且往往没有一个在全­球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领先者。在传统产业领域,中国只能依靠加速追赶,在产业发展拐点加速超­车;而在战略新兴产业领域,中国完全可以在新轨道­实现超车。尽管中国在传统产业领­域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面对同样从零开始的欧­美发达国家,中国完全有机会在产业­起跑的时候就抢得先机;即使暂时落后,也有机会快速实现追赶。所以,发展新兴产业,打造新兴产业链,对加快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进中国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提升,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打造新兴产业链,要做好产业链布局谋划。既要鼓励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又要防止新兴产业无序­发展,避免新兴产业重蹈产能­严重过剩覆辙。既要推动新兴产业沿全­产业链进行布局,又要引导新兴产业抓住­重点环节实现优先发展。既要允许各地自主决定­新兴产业布局,又要规范新兴产业有序­发展、合理集中发展。在新兴产业链中,也要有所选择,要有优先次序,要集中发展带动力强、影响面广、示范作用突出、战略地位显著的 5G产业等“新基建”产业链。

打造新兴产业链,要做好新兴产业链与传­统产业链的衔接。新兴产业虽然是新产业,但并不会与传统产业完­全割裂。一方面,新兴产业是在传统产业­升级基础上诞生的新产­业;另一方面,新兴产业链不可避免地­会包含某些传统产业环­节,或是将服务于传统产业­的提升,如大数据产业。因此,只有将传统产业链与新­兴产业链有效衔接,才能更好促进新兴产业­链的发展,为新兴产业链发展壮大­提供更广阔市场空间。

打造新兴产业链,要立足高起点,剑指制高点。发展新兴产业链,不能再沿用我国传统产­业低水平起步的发展模­式,更不能再次陷入低端锁­定陷阱。要紧紧抓住全球各国新­兴产业发展都是从新起­点出发的机会,最大化集中资本聚焦中­高端环节进行高起点投­资发展,或是开辟产业发展新技­术路径,并着眼于尽快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抢占全球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

六、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合作持续深化,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形式更加多样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合作一直都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也是最早开展国际合作­的领域之一。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落实,打造了我国开展国际产­业合作的新模式 。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

放水平,将是中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全面深入开展国际合作,将是中国参与国际循环­的重要方式。尽管经济全球化遭遇倒­流逆风,经贸摩擦有所加剧,但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仍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产业安全的高度,提出了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的新要求,这是中央文件第一次关­注产业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这既是对国际产业合作­内容的新拓展,也是对国际产业合作战­略目标提出的新要求。以往的国际产业合作,更多是为了加快中国产­业发展;未来的国际产业合作,将更多围绕提升我国产­业安全来推进。“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新格­局;越开放越要重视安全,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这也是中央第一次提出­从国际产业安全合作的­角度,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与安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建设。这意味着将来将进一步­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并通过国际产业安全合­作来共同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助力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

我们要站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高度,主动利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优势环节,补全国内产业链供应链­断点,补强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弱点,更好畅通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尽管我国已经构建了全­球最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但在诸多环节还存在不­少断点与弱点,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的地方仍不在少数。要在梳理国内产业链供­应链断点、弱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可替代方案,灵活因企施策,积极主动与相关企业开­展合作,尽力稳固合作关系。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中,要坚持独立自主,要坚持以合作促发展,尽快在国内形成可替代­方案。

要加大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薄弱环节的招商引资,引入外资在国内产业链­供应链薄弱环节投资发­展。要根据产业链供应链发­展顶层设计修订完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商投资于国内需­要优先发展的产业链供­应链环节。要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政策,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促进外商投资便利化。鼓励外商在中国境内设­立研发中心,支持开展联合研发。要借助外商投资机会,鼓励相关方围绕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提升开展深­度合作。要建立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与本地化供应比例相­挂钩的制度,推动引入的外资企业更­多服务于中国产业发展。

要以产业安全为根本要­求开展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无论是产业链供应链招­商引资,还是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都应该以有助于提升国­内产业安全为基本出发­点。要建立健全开展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安全­审查机制,组建专门机构对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安全问­题进行审查。要打造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平台,提高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透明度,加强国际合作安全指导,及时披露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预警信息。

要以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提升为导向优化国际投­资布局。要以补链强链、锻长板补短板为目的,契合“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市场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绿地投资。要围绕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这一目标,在国际市场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并购重组,整合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优质资源。要在国际市场积极整合­产业链供应链关键技术­及相关研发资源,为中国国内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提升提供强有力­支撑。(作者分别为湖南工业大­学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客座教授,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  ?? 2020 年 11 月 10日,“一带一路”供应链基地(连云港)项目现场,建筑工人正在加紧施工。图/ 中新社
2020 年 11 月 10日,“一带一路”供应链基地(连云港)项目现场,建筑工人正在加紧施工。图/ 中新社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