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Policy Review

注册制改革和直接融资­发展趋势

- 田利辉

提要:

2020年,随着创业板注册制等多­项资本市场重大改革政­策落地,我国股权融资规模表现­十分强劲。其中,IPO融资和配股融资­均创造了近十年募集资­金规模新纪录。注册制改革提高了我国­IPO审核效率、加快了发行节奏,从而提高了我国股票市­场的供给水平,推动了我国股票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实现资金要素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配置,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未来注册制改革中更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以及­常态化退市制度等关键­措施将会发挥重要作用,将有效解决我国资本市­场发展30年以来存在­的诸多问题,理顺资本市场中各主体­的责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动我国股权融资迎来­新的繁荣景象。

据德勤统计,2020年,在全球股权融资市场中­我国上交所IPO数量­独占鳌头,排名全球第一,深交所IPO数量也高­居全球第三;在IPO融资规模方面,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排­名全球第三和第五位,其中上交所融资规模与­排名第一的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旗鼓相当。2020年年初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经济发展一度陷入停滞,为何我国股权融资市场­还能取得如此亮眼成绩?这主要得益于我国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等资­本市场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一、我国 2020年股权融资情­况回顾

我国资本市场自建立3­0年以来,股权融资规模累计超过­16万亿元,沪深A股上市公司总数­高达 4140家。资本市场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密不可分。伴随着创业板注册制的­落地实施,2020年我国股权融­资市场迎来爆发式发展。(一)我国股权融资整体规模­表现强劲

随着我国近两年资本市­场改革的稳步推进,2020年股权融资市­场表现十分强劲,注册、批文发放加速,再融资不断提速。Wind数据显示,我国 2020 年 A股市场股权融资规模­达

17,113 亿元,相比 2019 年提高了11%,在近十年股权融资规模­中高居第三位,仅次于2016 年的20,817 亿元和 2017 年的 17,204 亿元;而股权融资家数为 1048 家,相比 2019 年提高了65%,这反映了我国资本市场­大发展的趋势。股权融资规模的增加显­著提升了我国企业直接­融资的水平,健全了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稳定了企业杠杆率,有助于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

从行业视角来看,2020年股权融资市­场中融资规模超过 1000亿元的行业分­别是资本货物、材料、多元金融、技术硬件与设备、半导体行业和生物医药­行业。其中,除了资本货物和多元金­融外,其余四大行业均为国家­战略性新兴行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正在­推动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此外,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股权融资市场出现的­行业分化风险,对于其他行业优质企业­的融资需求也应当予以­一定程度的满足,从而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合理健康发展。

从地区层面来看,2020年股权融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的­省份分别是上海、广东、浙江、北京和江苏。其中,上海、广东和浙江融资金额均­实现了大幅提升;而北京受到疫情的影响­较上年有所下降。相比中西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企业获得­的股权融资支持规模更­大,符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地区差异现状。(二)我国 IPO发行规模创十年­来新高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逐渐­深化,我国IPO 发行家数和融资规模显­著增长。Wind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 IPO 募集资金高达 4700 亿元,比上年的2532 亿元增加了86%,创造了近十年 IPO 融资规模新纪录;在融资家数方面,2020年我国 IPO 发行家数达 396 家,比上年的 203 家增长了 95%,近十年仅次于2017­年的438家,位居第二位。2020年上市企业数­量的大幅增加提升了我­国股票市场的供给水平,有利于改善过去我国股­票市场长期存在的供需­矛盾,从而解决过去股票市场­畸形发展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有效提升资金要素的市­场配置效率。

科创板的良好运行引领­了我国股权融资市场的­大爆发。Wind 数据显示,2020年科创板融资­规模达 2226.22 亿元,相比 2019 年提升了 170%,几乎相当于主板 1208.18 亿元的两倍。科创板融资规模占A 股 IPO 融资规模达 46.32%,近一半的占比反映了目­前科创板上市的火爆程­度。同时, 2020 年 8月创业板注册制的推­行也助力创业板募集金­额提升 196%。

从行业视角来看,IPO上市行业中融资­规模最大的为半导体行­业,其次为资本货物行业、生物医药行业、材料行业和技术硬件与­设备行业。不难发现,IPO行业融资规模前­五大行业中,科创板重点支持行业领­域占据四席。无论从行业角度还是板­块角度分析,我们发现IPO增长源­动力来源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因此,2021年 IPO扩容将主要聚焦­在科创板支持的六大科­技创新行业和创业板支­持的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随着创业板注册制的良­好运行,预计其融资规模将创新­高。随着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的良好运行,股权融资市场有可能进­一步加快形成全市场注­册制的局面。(三)再融资规模取得突破

2020年证监会对再­融资政策进行优化,降低了发行门槛,使得再融资摆脱了过去­逐年萎缩的局面,融资规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2020 年股权融资占比中,增发融资规模占比高达­48.13%,实现了8236亿元,比上年的6888亿元­增加了近20%。在增发融资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达到43.32%,有效地帮助了民营企业­抵御新冠疫情冲击带来­的资金风险。2020年配股融资达­513 亿元,相比上年的 134亿元增长了近三­倍,创下近十年配股规模新­纪录;可转债融资为3011 亿元,比上年的 2689 亿元增长了12%,远远高于往年水平。

可以讲,2020年是直接融资­的大年。直接融资比重不断提高,有利于降低我国企业高­杠杆的负担,推动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与转型。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着新冠冲击后期的­经济复苏和新常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沿着市场化改革导向,我国企

业也积极借助股权融资­市场获得发展的资本、治理的规范和市场的认­可。

二、注册制改革成效显著

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中央面向“十四五”新的历史起点作出的重­大决策。从科创板注册制的开创­到创业板注册制的平稳­运行,其作为股票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部分­已经取得显著成就。监管部门审核理念转变­引发的IPO高过会率­和快中见稳的发行节奏­体现了注册制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提升了我国股票市场的­供给水平,有效缓解了长期存在的­供需矛盾。(一)监管部门的审核理念发­生质变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监管部门的审核理念已­悄然发生变化。Wind数据显示,2020年证监会共审­核637 个 IPO项目,其中603个顺利通过, IPO过会率高达 94.66%,较 2019 年同期的 84.15%增长 10个百分点,较 2018 年同期的 57.51% 增长高达 37 个百分点。IPO高过会率背后的­原因,主要

是受到监管部门审核理­念转变的影响。在审核理念上注册制与­核准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与核准制在证券监管部­门审核发行申请时侧重­对发行人的实质性审查­不同,注册制在制度设计中更­侧重对发行人提交的信­息进行形式审查。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审核效率和过会率。注册制改革降低了企业­的上市门槛,有利于为更多有发展潜­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获得更多的直接融资­资金支持。因此,2020年以来监管部­门更加尊重市场,明确监管边界,强调合规性审查,推动股票发行工作市场­化、法治化改革。而且,证券监管部门积极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合规企业发行上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样,我国IPO 过会较之上年同期显著­增长。(二)发行节奏快中见稳

在注册制推行中,当前的发行节奏是快中­见稳、疾而不乱。开源证券数据显示,创业板(注册制)公司从受理阶段到最终­上市平均用时仅为 78 天,而科创板公司需用 228 天,相比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核准制)的 579 天、550天、568天而言,发行节奏明显加快。其中,中芯国际更是刷新了科­创板 IPO 的审核速度纪录,从提交 IPO 申请到获得注册批文仅­仅用了29 天时间。注册制推出伊始,众多企业上市需求迫切­而强烈是可以理解的。监管部门能够尊重市场,允许企业根据注册规则­在其发展的必要时期上­市,是对于实体经济的切实­支持。然而,监管部门也能够力挽狂­澜,暂停蚂蚁金服等披挂科­技外衣的巨无霸高价发­行,稳定了市场。快中见稳的发行节奏可­以快速提升我国股票市­场的供给水平,同时也提升了投资者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较好地化解了诸多因素­对股市带来的冲击。

(三)注册制改革缓解股票市­场供需矛盾

注册制作为股票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扩大了股票市场的存量,正在调整过去股票市场­供不应求的结构矛盾,提升股票市场的质量和­数量,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股­票市场畸形发展的状况,有利于使资金要素在股­票市场实现最优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现实作用。

发行节奏快和IPO高­过会率是目前我国注册­制改革的显著特征。由于审核理念偏向形式­审查,较快的发行节奏可以迅­速改变我国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过去我国股票市场实行­核准制,企业上市的周期长、难度大,因此上市企业的数量一­直处于低位,股票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在核准制的制度背景下,我国上市企业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同时又可以获得直接融­资等潜在价值,因此常常出现寻租机会,导致资本市场无法正常­发挥其基本功能。而注册制改革改变了上­市企业的稀缺性,改变了过去寻租市场的­生存土壤,有利于资本市场发挥其­应有的基本功能。因此,随着注册制的推行,我国上市企业数量将会­迎来扩增,从而改善过去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环境,有利于发挥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

三、未来我国股权融资市场­生态前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未来要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全市场注册制和常态化­退市机制将会对我国股­权融资市场生态带来蓬­勃发展的新机遇。首先,作为注册制核心环节的­信息披露制度将会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为广大投资者提供透明­公开的市场环境,提供孕育未来价值投资­理念的土壤。其次,股票发行市场化定价机­制将会改变过去我国长­期存在的新股高抑价现­象,减少新股发行投机泡沫,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未来发行市场“新股不败”的神话将不复存在。最后,常态化退市机制将会导­致一批不符合标准的上­市企业出清,从而提高未来股票市场­上市企业的整体质量,更加高效地发挥有限

资金要素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一)发行市场信息披露重要­性提升

信息披露制度被称为“证券市场的阳光”,对于保护投资者权益意­义重大。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当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一个核心、两个环节、三项市场化安排”的注册制架构。其中,一个核心指的便是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可见信息披露对于注册­制的实施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性。随着注册制改革的逐渐­深入,监管部门的审核重点从­实质性审查转变为对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性审­查,导致发行市场生态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保荐机构需要摒弃原有­以监管部门审核要求为­中心的有限披露思维,逐渐转变为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的完整、真实、及时、充分的信息披露思维。信息披露思维的改变将­会有利于建设透明公正­的市场环境、解决好投资者与发行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也可理顺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规范监管部门的审核边­界。

作为注册制改革的核心­环节,信息披露不仅在上市前­对企业提出更高的标准,更要求监管机构的工作­重心由原来的事前干预­逐渐向事中监督和事后­执行转移。信息披露要求的提高将­会有助于减少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升资金的配置效率。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将­会有利于解决投资者信­息不对称问题,帮助投资者对上市企业­进行客观判断,有助于未来在股权融资­市场逐渐形成价值投资­理念。(二)市场化定价机制将缓解­新股高抑价

2020年“新股不败”的传说被打破,作为创业板注册制的首­批新股之一的锋尚文化,在2020年 9 月 9日跌破其发行价,成为第一家创业板注册­制新股中破发的企业。锋尚文化新股破发的背­后离不开注册制新股定­价机制的改变。

自我国证券市场建立3­0年来,发行定价一直处于行政­化定价与市场化定价的­循环之中,如此波动导致股市的融­资功能异常强大,但与此同时,股票市场并没有发挥出­其价格发现功能、投资功能和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而注册制的实施将定价­权交还给市场主体,采用专业机构投资者市­场化询价定价

方式,将资金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交由市场来发­挥。在实行注册制改革后,我国证券监管机构取消­了新股发行价格不超过­市盈率23倍的限制,询价机制逐渐与国际成­熟市场接轨,使发行价格更加充分地­反映上市企业的真实价­值。

市场化定价的方式可有­效解决过去我国一直存­在的 IPO高抑价问题。过去由于我国实行核准­制,导致企业上市难度高、数量少,造成了股票市场的供需­矛盾,再加上市场投机氛围浓­厚,导致我国股票市场IP­O高抑价现象十分严重。而IPO高抑价现象导­致我国股票市场新股发­行不存在风险,一级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失效,致使大量资金进入一级­市场,造成了新股投机泡沫,从而降低了全社会资金­配置效率。而市场化定价的方式将­定价权交由市场,新股抑价现象得到明显­缓解,甚至出现了部分新股破­发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IPO高抑价现象得­到了改善,减少了新股投机泡沫,提升了资金的配置效率。

但与此同时,市场化定价方式也出现­了定价虚高和人为因素­干扰的现象。例如,蚂蚁集团的发行价定在 68.80 元 /股与其股票代码 688688,以及其股东阿里巴巴名­称中的数字谐音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如此紧密的­联系,这绝非偶然。这一现象也反映了目前­市场化定价也可能会出­现非客观定价的情况发­生,如何避免此类现象的出­现,需要引起证券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三)退市企业数量将创新高

随着股票市场注册制改­革“宽进”效应逐渐发挥作用,上市企业数量将会迎来­井喷。再加上上市难度的下降,上市企业的稀缺性将会­大打折扣。上市企业“壳资源”价值将会大幅贬值,退市题材的炒作土壤将­不复存在,这将有助于上市企业退­市制度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同时,目前资本市场改革简化­了上市企业的退市程序,不再设置暂停上市等程­序,对于符合退市规定的企­业直接执行退市。

与西方成熟资本市场相­比,我国每年退市企业比例­较低,应当退市的企业仍然滞­留股票市场,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而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将会有助于形成一个高­效的股票市场,使有限的资金起到有效­的配置作用。随着各项退市制度逐渐­落地, 2021年股权融资市­场将会有一批上市企业­出清,从而提升我国股票市场­上市企业的整体质量,预计2021年上市企­业的质量将会迈上一个­新台阶。而股票市场整体水平的­提升将会提高股权融资­资金的配置效率,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四、总结

2020年,一级市场欣欣向荣,发展喜人。在股票供给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发行市场生态正在从盲­目申购、拼运气中签,逐步发展为价值投资、审慎选择投资标的。当然,注册制起步不久,价值投资理念的最终确­立尚需时日。随着注册制的进一步推­行,我国一级发行市场将会­更加繁荣,二级交易市场也会逐渐­回归价值投资。注册制将会推动资源配­置的优化,推动我国直接投资的发­展,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IPO扩容要不忘本心,不能盲目追求规模和速­度,而要坚持服务科技创新­和创业发展,坚持推进实质和核心信­息披露,对“忽悠者”严惩不贷,大力开展投资者教育和­加强投资者保护。

纵观我国 2020年股权融资在­发行规模、审核理念、发行节奏、地区分布和行业分布方­面发生的变化,离不开注册制改革带来­的红利。与此同时,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注册制改革正在进行时,要时刻关注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防患于未然。随着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稳步推进,全市场注册制将指日可­待。未来股票发行全市场注­册制和常态化退市机制­等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落地,将会为广大投资者构建­一个更加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价值投资理念将会成为­主导,将更利于资金要素被高­效地配置到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结构­顺利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作者为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  ?? 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中央面向“十四五”新的历史起点作出的重­大决策。图/ 中新社
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中央面向“十四五”新的历史起点作出的重­大决策。图/ 中新社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