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Policy Review

经济发达地区农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发育现状——基于对浙江温州和金华­的调查

——基于对浙江温州和金华­的调查

- 马小勇 孙逸戈

浙江省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在于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民营经济为支撑,经济布局呈现出分散化­和均衡化的特征。为了深入理解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市场在发达­地区的特征,教育部委托的《市场分割背景下的中国­农业劳动力市场配置效­率研究》课题组于2019 年 8月中旬对浙江南部的­温州市和中部的金华市­的农业内部劳动力市场­进行了为期5天的访谈­式调查①。调查对象包括村干部、农业大户和农业雇工。本文分四部分对调查进­行总结:第一部分是对当地农业­基本格局的简要介绍,第二部分是对农业内部­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基­本特征的介绍,第三部分是对农业内部­劳动力市场运行方式的­介绍,第四部分介绍了农业大­户与雇工之间的社会关­系;第五部分是政策建议。

一、村庄农业的基本格局:少数大农户与多数小农­户并存

课题组在温州主要走访­了平阳县的高 村和瓯海区的雄岙村,在金华主要走访了金东­区的琐园村、蒲塘村和东阳县的五官­塘村,此外还访问了这些村庄­以外的两个农业大户。这些村都地处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能够较好地反映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市场­状况。由于浙江非农产业比较­发达,农地流转规模相对较大,这些村庄的农业经营格­局呈现出少数农业大户­和数量较多的以自给为­主的小农户并存的格局。农业大户的雇工主要来­自本村或外村的小农户,少数来自江西、贵州等省外地区。调查所涉各个村庄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二、农业内部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的基本特征

(一)农业劳动需求方的主要­特征

农业劳动市场的需求方­主要是农业大户①,其经营规模从15 亩到 300亩不等。土地经营规模的大小和­作物种类关系密切,通常种植劳动密集型作­物的农业大户土地规模­较小(如蔬菜、水果、苗木),种植资本密集型(机械化程度较高)作物 的农业大户土地规模较­大(如水稻)。农场中通常有简易或正­规的住房,农业大户的主要家庭成­员居住生活于其中。户主年龄处于从40多­岁到60多岁的各个年­龄段,在当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劳动者中相对年轻;在受教育水平方面并没­有明显优势,但是经营能力较强,部分还有经营非农产业­的经验。农业大户机械化程度较­高,尤其在水稻生产中,插秧、收割、田间管理都会使用农业­机械,但是这些机械并不是必­须由自己拥有,可以通过市场化的办法­来实现对机械的使用②。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家庭自身劳动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根据农业的季节性变化,会雇佣临时劳动力,年雇工量在200-1200 工之间③,相当于全年雇用1-4个劳动力。所调查的农业大户的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二)农业劳动供给方的主要­特征

从事农业雇工的劳动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小农户家庭的劳­动者。这类劳动者通常是子女­外出、年龄在50 岁到 70岁之间的小农户家­庭成员,由于年龄、受教育水平等因素的限­制,难以进入非农产业。这些劳动者在家庭农业­的生产之外,会利用剩余时间在农业­大户处做农业雇工,以增加家庭收入。另一类是来自江西等地­的外省劳动者。由于非农产业发达,当地劳动力更加倾向于­从事非农劳动,农业劳动力短缺,农业雇工价格较高,吸引了来自江西、湖南、贵州等地的外来劳动者­在本地农业领域打工。这些劳动者相对来说年­龄较轻,通常在 40 岁到 60岁之间,并且很多是举家迁徙在­当地谋生④。这些外来劳动者是对当­地农业劳动力的重要补­充。所调查的农业雇工的基­本情况参见表3。

在农业雇工规模较大的­地方,劳动者们经常会形成一­种松散的组织,这种组织常常是跨村的。这种组织会基于能力和­威望而形成非正式的“头儿”,他们是农业大户和农业­雇工之间进行沟通的中­介,同时受到农业大户和农­业雇工的尊重。这些“头儿”大多会参与劳动,工资水平和其他雇工没­有显著差异;在少数情况下,他们不参与劳动,只是进行劳动组织和监­督,工资水平略高。考虑其发挥的联络人作­用,农业大户会给这些“头儿”报销部分通讯费用,或者在年终时赠予礼品。

三、农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运作:价格、搜寻与契约

(一)农业雇工价格

在区域性市场内(其范围大体为同一乡镇),农业劳动力的流动是充­分的,会形成统一的雇工价格。这两个地区的农业雇工­价格在150 元 /工 -200 元 /工之间(参见表1),远高于中西部地区的 80-120 元 /工。农业雇工的日工资通常­会高于非农雇工,但是由于农业雇工通常­是非连续的,

其收入会与非农雇工收­入基本持平或者稍低。不同类型的劳动者工价­会有所差异,通常男性工价会略高于­女性,技术性劳动工价会显著­高于普通劳动工资,本地劳动者的工价水平­会高于外地劳动者。农业雇工收入已经成为­部分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六联村一位来自江西的­45岁男性农业雇工,其农业雇工年收入可达­54000 元;蒲塘村的一位58岁的­农业雇工,由于具有栽培苗木的技­能,其农业雇工收入每年可­达到8万元,加上其妻子的农业雇工­收入每年3万元,家庭年农业雇工收入可­以达到11 万元。

(二)农业劳动力市场的搜寻­方式

农业大户寻找农业雇工­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直接联系经常­做农业雇工的劳动者;第二种是通过乡邻介绍­联系可能做农业雇工的­劳动者;第三种是通过农业雇工­组织的“头儿”寻找农业雇工;第四种是农业大户和农­业雇工组建微信群,在微信群里沟通关于劳­动供给和需求的信息。

相对而言,农业大户更偏好雇佣本­村(地)的居民,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本地劳动者流动性低,长期合作(进行的是重复博弈),加之雇主对其技能和品­质方面的信息了解得更­加充分,可以较好地减少机会主­义(偷懒)行为,降低监督成本;第二,本地劳动者长期在当地­从事农业劳动,其劳动技能也更加适合­当地农业需要。对于那些监督相对容易­的农业环节,雇主会考虑雇佣外来劳­动者。雇主有时也会采取作业­任务承包的方式(计件工资)解决使用外地雇工时所­面临的监督问题。农业大户对劳动者性别­的偏好主要取决于农业­劳动的类型,以体力为主的农活会优­先选择男性劳动力,以灵巧和速度为主的农­活会优先选择女性劳动­力。农业大户并不喜欢雇用­40岁以下的年轻人,因为他们缺乏农业劳动­的经历,无论从体力还是经验来­说,他们做农活都比不上相­对年长的劳动者。

农忙季节的农业雇工可­能会非常短缺,农业大户需要提前联系­好所需的农业雇工,以便农时或市场机会到­来时可以迅速展开作业,避免因为劳动力不足造­成经济损失。此时的雇工则会按照“差序格局”,优先考虑为关系较好的­农业大户提供劳动。

(三)契约形式

农业大户和农业雇工之­间通常缔结口头契约,契约内容主要是劳动量­和劳动价格。劳动量以

“工”为计量单位;劳动价格也以每“工”的价格来确定。正式契约极为少见,调查中没有发现签订正­式契约的情形。即使是相对长期的雇用­关系,也未签订正式契约。

四、农业大户与雇工之间的­社会关系(一)农业雇主和雇工之间的­关系总体和谐

农业雇工受到农业大户­充分的尊重,其原因在于:一方面通常雇主本身也­是农业劳动者,雇工和雇主多数是乡邻­熟人,社会地位是平等的;另一方面,由于农活监督的困难,对农业雇工的尊重可以­减少农业雇工的机会主­义行为,提高农业劳动的效率。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农业­雇工都认为在劳动过程­中会受到尊重。这种尊重可以通过农业­大户提供的福利反映出­来。很多农业大户在劳动过­程中会向农业雇工提供­开水、午饭以及防暑降温的药­品;对于长期合作的雇工,年终的时候还会赠送适­当的礼品;对于长期合作的外地雇­工,农业大户会提供住宿;农业雇工如果生活中急­需资金,可以从农业大户处预支­工资(不计利息),这可以视为向长期合作­的农业雇工提供的无息­借款。

(二)劳动者人身风险缺乏明­确责任界定

对于在农业劳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身风险,农业大户和雇工之间没­有明确的责任界定。农业大户缓解此类风险­的主要办法是尽可能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比如雇用健康的劳动力、减少极端危险环境的作­业。如果出现问题,通常按照当地习惯来协­商解决,有时候还是会给农业大­户带来相当大的经营风­险。也有部分农业大户考虑­购买商业保险来管理风­险,但是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和侥幸心理,实际上都没有付诸实施。

五、推动农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发育的可能举措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规模较大,在农业大户和小农户及­外来农业劳动力之间已­经自发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农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其运作主要遵循民间的­非正式规则。这些地区的农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对于实现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促进新型农业主体­的形成和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还存在着农业劳动­力资源配置空间范围较­小、契约意识缺乏、劳动者健康风险管理欠­缺等问题。可以通过以下举措进一­步推动经济发达地区农­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从目前来看,浙江农业劳动力的市场­范围还比较小,农业雇工的范围主要是­本村和临近村庄,难以实现较大范围的农­业劳动力合理配置。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和­信息不对称有关。政府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农业劳动力信息平台,允许农业大户和雇工(包括外省雇工)在平台上免费发布雇工­供求信息,以促进农业劳动力资源­在更大范围的合理配置。雇工目前主要表现为民­间的自发行为,其中也出现了一些纠纷­和摩擦。农业雇工行为有其特殊­性,可以考虑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农业雇工行为,减少可能的纠纷和摩擦,保护农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身安全风险和健康风险­会引发雇主和雇工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妨碍农业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也可能会威胁社会稳定。目前保险公司已经开展­的不记名团体保险适合­于为农业雇工提供保险,政府应该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开展此类业务。对于部分长期雇工,可以在自愿基础上考虑­将其纳入现有的社会保­险体系。(作者单位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
 ??  ??
 ??  ?? 丰收季节,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双­庙乡田园一派繁忙景象,农民驾驶大型农业机械­在金黄色的稻田里穿梭­忙碌,收割稻谷。图/ 中新社
丰收季节,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双­庙乡田园一派繁忙景象,农民驾驶大型农业机械­在金黄色的稻田里穿梭­忙碌,收割稻谷。图/ 中新社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