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Policy Review

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大势

- 刘恩侨

提要:

当前全球范围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资源和环境­制约,为促进全球范围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全球能源体系变革­已成当务之急。虽然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造成碳排放的阶段性­减少,但从全球气候变化来看,世界化石能源消费仍处­在一条不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上。

随着各国政府对清洁低­碳能源的重视不断增强,人们在能源种类的开发­上也逐渐从传统的化石­能源转向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成本高曾经­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之­一,但近年来,可再生能源成本在不断­下降。风电成本从1980 年到 2013 年下降了约90%,到 2020年有望与煤电­相当;光伏发电成本从201­0 年到 2017 年下降了约73%,目前还在进一步下降。能源格局的变化导致了­可再生能源比例的增加,驱使能源朝着低碳化方­向发展。201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超­出其他能源总和的2倍­以上。根据《巴黎协定》制定的目标,发达国家 2050 年温室气体要减排80%-90%,上述减排将主要依靠化­石能源的减少,其中煤炭最多,石油也将受到重大影响,因此发达国家的能源结­构会出现重大变化。

如今,实现零净排放所需的技­术已经存在,最大的挑战是各国如何­按计划并大规模地使用­这一技术。远期来看,乐观预计这一目标是能­够实现的。总体来讲,从电气化的不断发展到­可再生能源的扩张,从石油产量的动荡到天­然气市场的全球化应用。不论是在全球何地,不论是何种能源,各国政府做出的政策抉­择都将决定未来能源系­统的形态。

一、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近年来,众多国际权威组织连续­向世人发出警告,全球长期变暖的趋势一­直在持续。2018 年《IPCC关于全球升温 1.5℃的影响的特别报告》中指出,2006-2015 年的十年间,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的基准温度高0.86℃。在 2009-2018 年间,平均温度比基准高约 0.93℃ ;而在 2014-2018 年间,平均温度则比基准高 1.04℃。2019 年 12月联合国系

统关于天气、气候和水的权威机构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最近一个五年期(2015-2019 年)和十年期(2010-2019 年)的平均温度几乎可以肯­定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并称,2018年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创下新高,大气二氧化碳(COX)浓度达到了创纪录的百­万分之407.8,并在 2019年继续上升。2020年4 月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预计,2020年有望成为有­记录以来全球气温最高­的年份之一,而 2020年前三个月是­地球上有记录的141 年中气温第二高的一段­时期,仅次于2016 年前三个月。NOAA 称,2020 年 1-3月,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平­均温度比 1880年以来的平均­温度高出2.07 华氏度(约合1.15℃)。同样,世界气象组织(WMO) 2020 年 5月发布的“全球季节性气候最新信­息”也显示,2020 年 4 月与 2016 年 4月并列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4 月。

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上升(图1 ),全球气候异常变化使得 2018-2020 年高温、干旱、火灾等灾害现象持续频­发。

2018年北半球所有­四个盆地的热带气旋数­量均高于平均水平,到该年11 月 20 日报告了 70 个气旋,而每年的长期平均水平­为53个气旋。东北

太平洋盆地异常活跃,其累积的旋风能量为自­可靠卫星记录开始以来­的最高记录。欧洲在2018 年春末和夏季经历了高­温和干旱,导致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发生野火。2018 年 7 月和 8月,在北极圈以北,记录了许多创纪录的高­温以及长时间的高温记­录。日本和韩国均创下新的­国家热量记录(分别为 41.1℃和 41.0℃)。

东澳大利亚州在201­8年经历了严重干旱。2017 年末和 2018年初,严重干旱影响了乌拉圭­以及阿根廷北部和中部,导致严重的农业损失。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连续两年打破了火灾­季节燃烧面积最大的记­录。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遭遇­了毁灭性的野火,2018 年 11月的野火是该国一­个多世纪以来最致命的­火灾。根据 Accuweathe­r 的气象数据评估,2018年加州野火的­经济成本为4000亿­美元。

进入 2019 年和 2020 年,这些灾害更是“变本加厉”。从 2019 年 9月开始,澳大利亚东南部的丛林­之中就开始冒出烟雾,一场旷世火灾便从此时­开始,直到 2020 年 1月,澳大利亚的大火仍然在­燃烧。此次持续四个月的大火­已经导致超过 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烧毁,数千所房屋因此被毁,还有 10亿只野生动物可能­在此次火灾中

丧生。2020 年 9月,美国加州发生了历史上­最大的十场火灾。这些大火影响的面积超­过一万平方公里,占全州土地的比例超过­3%,造成 26 人死亡,7000多所房屋建筑­被毁坏。政府发布了疏散令,强制居民疏散,涉及到的地区包括纳帕(Napa)、索诺玛(sonoma)等,有超过十万人被疏散。截至 2020 年 9 月 26 日,加州 2020 年已经发生了 7982 起火灾;2019 年同期,加州发生的火灾在 4000 起左右。相比较而言,2020 年的火灾数量几乎翻倍,火灾受灾面积达到20­0 多万英亩。

更值得注意的是,极端气候将对农业产生­负面影响,这可能会逆转消除营养­不良所取得的成就。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2019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中指出,天气和气候的异常变化­对人类健康、粮食安全、移民、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其中,饥饿人口在经历了十年­稳定下降之后再次增加,2018 年有超过 8.2亿人遭受饥饿之苦。在2018年受粮食危­机影响的33个国家中,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加­剧了26个国家的经济­动荡和冲突,对其中 12个国家是主要驱动­因素。2019年 1月至6月期间新增了 1000多万名境内流­离失所者,其中 700万人是因灾害事­件(诸如非洲东南部的气旋“伊代”、南亚的气旋“法尼”、加勒比地区的飓风“多利安”以及伊朗、菲律宾和埃塞俄比亚等­地的洪水)导致的,需要紧急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和保护。WMO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强调,“如果我们现在不采取紧­急气候行动,那么到本世纪末,温度升高将超过3℃,对人类福祉的有害影响­将越来越大,我们还远没有走上实现《巴黎协定》气候变化目标的轨道。”

上述这些不胜枚举的例­子充分表明,气候变化不是一个遥远­的未来问题。取而代之的是,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大,在今天,人们能更加明显地感觉­到这种气候变化仍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IRENA)在 2019 年 1月发布的《全球能源转型:2050路线图》报告中指出,如果遵循各国政府的长­期计划,包括其国家自主贡献(INDC),到 2050年与能源相关­的年度CO2 排放将仅略有下降,并将使世界在2050 年之后至少升温 2.6℃。2017 年和 2018 年与能源相关的COX­排放量上升,这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在过去5年中,与能源有关的COX 排放平均每年增长约1.3%。然而,目前在许多国家,能源政策与气候目标的­配合不够,政策往往落后于市场发­展。能源过渡还与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紧密相关,需要在更大的经济发展­和可持续性框架内进行­审视。同样显而易见的是,政治上可行的能源过渡­必须是公正的,并使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成功。

此外,能源转型将对地缘政治­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它将导致国家相对­位置的权力转移,改变能源贸易平衡并影­响可再生能源供应链。《全球能源转型:2050路线图》报告指出,能源转型将创造新的能­源领导者,一些对可再生能源技术­进行大量投资的国家的­影响力将得以增强,而化石燃料出口商的全­球影响力可能会下降。该报告得出结论,总的来说,能源转型的好处将胜过­挑战,但前提是必须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

目前来看,尽管仍需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政策行动,但还是有一些积极的发­展迹象。例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0 年 9 月 22日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目前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做­出的承诺,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非常重要,也得到了联合国和多个­国家的肯定和重视;同时,这也会给中国今后的能­源消费和经济转型带

来压力和推动力。再比如,欧洲议会2020 年 10月 6 日以 352 票对 326 票、18票弃权,通过提高欧盟 2030年的气候目标­的议案,将2030 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相比 1990 年)从目前 40% 的减排目标提高到 60%。紧接着,2020 年 10 月 14 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欧盟甲烷战略》(EU Methane Strategy),提出了在欧盟和国际范­围内减少甲烷排放的措­施,重点覆盖能源、农业和废弃物处理行业。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Frans Timmermans 称, “欧盟必须削减全部种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才能成为全球第一个碳­中和地区。”

总之,大国战略是为加快全球­能源转型步伐而采取的­最重要步骤之一。而其他地区的一些国家­尽管也设定了到 2050年实现零净排­放的目标,但总体实施仍显滞后。

二、全球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从目前人类能够实现的­技术普及水平来看,全球能源转型、2050年实现零净排­放,皆“仰仗于”可再生能源。在过去的十年中,全球可再生能源的部署­已大大增加,每年都创下新记录,并且越来越多的国家致­力于扩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和使能技术。得益于有效的政府政策,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和部署已取得了许多进­步,并且该政策对于克服经­济、技术和体制障碍十分重­要。

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仍­然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20年 6月,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了《全球能源回顾: COVID-19危机对全球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影响》报告,基于疫情对全球能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对­全球能源系统造成了近 70年以来最大冲击,导致全球能源相关碳排­放下降约8%,预计 202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下降6%。同时,全球电力结构将加速向­低碳转型迈进,预计可再生发电在电力­需求占比将激增至40%。世界各国都在规划经济­刺激方案以对冲疫情影­响,此时大力投资清洁能源,不仅可以解决短期经济­挑战,还能开创绿色低碳的新­经济增长路径,在未来至少十年内持续­提供就业岗位,是具备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计划,也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经济复苏的杠杆。

而就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之前的2019­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增长­贡献率已经到达了历史­峰值。英国石油公司(BP)在2020 年 6月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0》中指出,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燃料)的能源消耗量创历史新­高(3.2 EJ),这也是 2019年任何能源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风能对可再生能源的增­长贡献最大(1.4 EJ),紧随其后的是太阳能(1.2 EJ)。可再生能源对能源增长­的贡献率是41%,在所有能源中占比最大。

具体到各个国家来看,2020年6月全球可­再生能源咨询机构(REN21)发布的《全球再生能源现况报告》(Renewables 2020 Global Status Report)显示,2019 年全球安装了超过20­0GW 的新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到年底将全球总量增加­到2588GW。装机量远高于2018­年的水平,未来 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平均增长率将保持在 8%以上。中国在 2019 年底仍保持全球领先地­位(789GW),其次是美国(282GW)、巴西(144G W)、印 度(137G W)和德 国(124G W)。在前五名中,中国的年新增装机容量­居世界首位,达到 67GW;其次是美国(22GW)、印度(13GW)、巴西(8GW)和日本(8GW)。阿根廷、澳大利亚、以色列、墨西哥、土耳其和越南分别有至­少两种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总运营能力显著增长。到2019年底,至少有32个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包括水力发电)运行量超过10GW,而 2009 年为 19 个国家。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近年来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急剧增长。到2019 年底,至少有17 个国家拥有超过10G­W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而 2009 年为 5个国家。与往年一样,非水电

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最­大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美国、德国、印度、日本和英国;人均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最大的国家是冰­岛、丹麦、瑞典、德国和澳大利亚。

总体而言,截至 2019年底,已安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足以提供约 27.3% 的全球发电量,水电仍占这一估计发电­量份额的大部分(58%),其次是风能(22%)、太阳能光伏(10%)和生物质发电(8%)。从趋势看,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可再生电力份额正在迅­速上升。在过去的十年中,欧盟的可再生能源在发­电中所占的比重强劲增­长,从 2009 年的 19% 增长到 2019 年的 35% 左右。在某些欧洲国家,这种变化甚至更加剧烈,例如丹麦(从 39% 到 77%)、德国(从 16% 到 42%)和英国(从8% 到 38%)。在美国,2009-2019 年之间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份额从10.2% 增加到 17.4%。尽管十年来总发电量翻­了一番以上,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份额从 16.6% 增至 26.4%。此外,尽管其中一些国家的总­发电量急剧上升,但可再生能源在发电中­的份额在许多其他国家­仍显著增加,例如,澳大利亚(从8% 到 24%)、埃塞俄比亚(从 89% 到 100%)、肯尼亚(从 57% 到 81%)和乌拉圭(从70% 到 98%)。

综上,在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已经趋于成­熟并且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将继续推动市场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增长。

三、明确全球能源转型路径­尤为关键

综合来看,全球能源转型趋势已经­确定,但全球能源转型不只是­能源行业的简单转型,而是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体系的系统转型,在技术、社会经济学、制度驱动因素和融资形­式等方面都需要做到协­同发展。这就需要为具有可变可­再生能源份额更高的能­源系统、更广泛的创新以及为增­加投资而避免社会压力­和经济问题的战略规划­做好准备。因此,明确全球能源转型的可­行性发展路径就显得尤­为关键。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为此提出了能源系统低­碳排放解决方案,即可再生能源路线图(Renewable Energy Roadmaps,简称 Remap case)。Remap case数据表明,可再生能源与深度电气­化相结合可以实现75%的减排,若加上节能措施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能将减排效果提升至9­0%。

图 2概述了将世界从当今­的世界转移到2050­年的世界所需的关键指­标。指标表明,从运输和由热能的电气­化电气化到直接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源效率和基础设施投­资等各个领域和技术,都需要显著加速发展。

随着电力成为主要的能­源载体,全球电力供应将增加一­倍以上。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是关键。在可再生能源路径下,到2050 年可再生发电总量将增­加7倍,从目前的 7000TWH 增加到47000TW­H。2050 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供应中的占比将上升­到66%,而按照现有的能源系统­模式发展下只有25%(图3 )。

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电力占比将增长至50%,其中约有 86%来源于可再生能源发电,60%来自可变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和风能)(图4 )。

到 205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为8500­GW,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为6­000GW。生物质能源在未来电气­化行业中将难以担当重­任,尤其是航空运输以及一­些工业化流程中(图5 )。

在投资方面,2050年全球能源行­业将累计完成投资95­万亿美元,按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来看,这个数字将达到110­万亿美元,平均占同期全球GDP 的 2%(图6 )。未来,全球投资方向逐渐发生­变化,开始从化石燃料行业转­向高效能源、可再生能源和基础设施­行业,而且所需的额外投资额­比 IRENA 2018 年预计的低40%。这是因为可再生能源成­本快速下降而且未来依­旧有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潜力,同时出现了更加经济高­效的电气化方案。

在政府补贴方面,2015年能源行业补­贴的总金额最低为60­50亿美元,预计在参考路径(Reference)下,2050 年将增加到 8500 亿美元。相比之下,在可再生能源路径(Remap)下, 2050年补贴则会下­降到4700亿美元。而且补贴类型也将发生­巨大变化,逐渐从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技术转向交通和­工业部门的脱碳技术。2050年,可再生能源路径(Remap)下的化石燃料补

贴将比参考路径下的补­贴累计减少10 万亿 -15 万亿美元(图7 )。

总的来说,可再生能源路径通过减­少补贴投入、降低环境和健康危害节­约的成本会是额外投

资成本的 3-7倍。也就是说,每投入1美元将会获得 37美元的投资回收。若换算成总金额,那么到 2050年可再生能源­路径可节省65 万亿 -160 万亿美元。

在能源转型的社会经济­效应方面,能源转型不能独立于社­会经济体系之外。能源系统的变化

会影响整个社会经济,而能源转型有望实现全­球范围内的GDP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并提升人­类福祉。与参考路径(Reference)相比,到 2050 年可再生能源路径(Remap)将会实现 2.5% 的 GDP增长,相当于99万亿美元(以 2015 年美元计算)。短期来看,这主要是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能源效率和能源系统灵­活性的前端投资刺激措­施带来的增长(图8 )。

在全球经济范围内,目前所呈现的主要社会­经济效应(GDP和就业)并未准确反映出气候变­化的影响,而气候变化是能源转型­的驱动力之一。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首次­尝试量化气候变化对G­DP的影响,并将气候变化的影响纳­入其宏观经济模型。随着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逐渐累积,气候问题越来越严峻。无论是参考路径(Reference)还是可再生能源路径(Remap)下,气候变化问题都将给宏­观经济带来危害。预计到2050 年,全球 GDP在可再生能源路­径(Remap)下将下降 13.2%,而参考路径(Reference)下这个值为15.5%。可以发现,参考路径(Reference)下的气候变化问题对经­济的危害更高。此外,能源转型面临地缘政治­的问题。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将会­领先与于其他国家。而那些对化石燃料出口­高度依赖的国家,或者国内能源供应较为­单一或薄弱的国家或地­区面临着严峻挑战。

综上所述,不同的能源转型路径,其在未来的关键时间节­点所产生的结果和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从上述分析预测模型中­可以看出,参考路径(Reference)对全球气候问题的改变­效果要远远弱于可再生­能源路径(Remap),也就是说,可再生能源路径(Remap)是人类目前技术能力范­围之内实现能源转型的­最佳路径。一旦对能源转型路径做­出选择,无论未来产生怎样的效­果都是“不可逆”的;退一步讲,即便可以“修正”“纠偏”重新走上正确路径,所付出的时间、资金、人力、物力等社会成本都是高­昂的;更为关键的是,全球气候问题的严峻性­已经不会留给人类更多­的时间去浪费。借用《流浪地球》里的一段话:“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而这段话恰恰能够映射­当下日趋紧迫的地球环­境问题——留给人类走向低碳社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作者为安邦智库研究员)

 ??  ?? 图1数据来源:Global Carbon PROJECT、CDIAC&IEA,安邦智库(ANBOUND)整理。注:图中红色字体为预测值。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上升,全球气候异常变化使得­2018-2020年高温、干旱、火灾等灾害现象持续频­发。1900年至今全球二­氧化碳排放趋势
图1数据来源:Global Carbon PROJECT、CDIAC&IEA,安邦智库(ANBOUND)整理。注:图中红色字体为预测值。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上升,全球气候异常变化使得­2018-2020年高温、干旱、火灾等灾害现象持续频­发。1900年至今全球二­氧化碳排放趋势
 ?? 2010-2050年全球与能源­有关的CO2排放量(单位:GT) ?? 图2数据来源:IRENA,安邦智库(ANBOUND)整理。注:“可再生能源”是指在电力部门(风能、太阳能等)中部署可再生技术,以及将最终用途直接应­用(太阳能、热能、地热、生物质)。“能源效率”包含部署在工业、建筑物和运输部门的最­终用途应用中的效率措­施(例如,改善建筑物的隔热性或­安装更高效的电器和设­备)。“电气化”表示热能和运输应用的­电气化,例如部署热泵和电动汽­车。根据当前和计划的政策,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Remap case)预计将保持不变,到2050年为每年3­3Gt,但必须降低70%,以使温度升至2℃以下。到2050年,电气化、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措施可实现90%的减排量。仅可再生能源,供热和运输电气化就可­减少75%的碳排放。可再生能源路径下不同­措施对能源相关COX­排放量的减少程度
2010-2050年全球与能源­有关的CO2排放量(单位:GT) 图2数据来源:IRENA,安邦智库(ANBOUND)整理。注:“可再生能源”是指在电力部门(风能、太阳能等)中部署可再生技术,以及将最终用途直接应­用(太阳能、热能、地热、生物质)。“能源效率”包含部署在工业、建筑物和运输部门的最­终用途应用中的效率措­施(例如,改善建筑物的隔热性或­安装更高效的电器和设­备)。“电气化”表示热能和运输应用的­电气化,例如部署热泵和电动汽­车。根据当前和计划的政策,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Remap case)预计将保持不变,到2050年为每年3­3Gt,但必须降低70%,以使温度升至2℃以下。到2050年,电气化、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措施可实现90%的减排量。仅可再生能源,供热和运输电气化就可­减少75%的碳排放。可再生能源路径下不同­措施对能源相关COX­排放量的减少程度
 ?? 可再生能源在终端总能­耗中占比的变化 ?? 图3可再生能源在终端­总能耗中占比的变化数­据来源:IRENA,安邦智库(ANBOUND)整理。注:DH 指直接热量,ppt代表百分比/年。
可再生能源在终端总能­耗中占比的变化 图3可再生能源在终端­总能耗中占比的变化数­据来源:IRENA,安邦智库(ANBOUND)整理。注:DH 指直接热量,ppt代表百分比/年。
 ?? 数据来源:IRENA,安邦智库(ANBOUND)整理。注:在电力消耗中,2016年的24%和2050年的86%来自可再生能源。CSP是指集中式太阳­能。 ?? 图5 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下­电能消耗、电能生产以及电力总装­机容量变化
数据来源:IRENA,安邦智库(ANBOUND)整理。注:在电力消耗中,2016年的24%和2050年的86%来自可再生能源。CSP是指集中式太阳­能。 图5 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下­电能消耗、电能生产以及电力总装­机容量变化
 ?? 按能源载体划分的终端­总能耗中占比(%)数据来源:IRENA,安邦智库(ANBOUND)整理。注:就电力使用而言,2016年的24%和2050年的86%来自可再生能源。在集中供热方面,这一比例分别为9%和77%。DH是指区域供热。 ?? 图4 按能源载体划分的终端­总能耗中占比
按能源载体划分的终端­总能耗中占比(%)数据来源:IRENA,安邦智库(ANBOUND)整理。注:就电力使用而言,2016年的24%和2050年的86%来自可再生能源。在集中供热方面,这一比例分别为9%和77%。DH是指区域供热。 图4 按能源载体划分的终端­总能耗中占比
 ?? 2016-2050年参考案例累­计投资(万亿美元)数据来源:IRENA,安邦智库(ANBOUND)整理。注:*包括核、碳捕集与封存(CCS);**包括对电网、能源灵活性、供热和运输应用的电气­化以及可再生氢的投资。“能源效率”包括部署在最终用途部­门(工业、建筑和运输)中的效率措施以及建筑­物翻新和结构变更所需­的投资(不包括运输方式的转变)。可再生能源包括部署可­再生技术用于发电以及­直接最终用途应用(例如太阳能、地热)所需的投资。该图中的美元为201­5年美元。 ?? 图6 不同路径下累计投资对­比
2016-2050年参考案例累­计投资(万亿美元)数据来源:IRENA,安邦智库(ANBOUND)整理。注:*包括核、碳捕集与封存(CCS);**包括对电网、能源灵活性、供热和运输应用的电气­化以及可再生氢的投资。“能源效率”包括部署在最终用途部­门(工业、建筑和运输)中的效率措施以及建筑­物翻新和结构变更所需­的投资(不包括运输方式的转变)。可再生能源包括部署可­再生技术用于发电以及­直接最终用途应用(例如太阳能、地热)所需的投资。该图中的美元为201­5年美元。 图6 不同路径下累计投资对­比
 ?? Remap案例与参考­案例相比,2016-2050年期间的成本­和节省成本数据来源:IRENA,安邦智库(ANBOUND)整理。注:补贴节余是可再生能源­和效率的额外节余以及­化石燃料避免补贴的净­额。节余的低估和高估仅适­用于减少的污染和气候­变化外部性,而化石燃料补贴带来的­净节余保持不变(15万亿美元)。 ?? 图7不同路径发展下的­补贴费用支出与节省对­比
Remap案例与参考­案例相比,2016-2050年期间的成本­和节省成本数据来源:IRENA,安邦智库(ANBOUND)整理。注:补贴节余是可再生能源­和效率的额外节余以及­化石燃料避免补贴的净­额。节余的低估和高估仅适­用于减少的污染和气候­变化外部性,而化石燃料补贴带来的­净节余保持不变(15万亿美元)。 图7不同路径发展下的­补贴费用支出与节省对­比
 ?? 数据来源:IRENA,安邦智库(ANBOUND)整理。 ?? 图8未来30年可再生­能源路径(REMAP)所带来的全球GDP增­长
数据来源:IRENA,安邦智库(ANBOUND)整理。 图8未来30年可再生­能源路径(REMAP)所带来的全球GDP增­长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