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Policy Review

怎样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双循环”态势

- 曾铮

提 要 :

“十三五”时期,我国加快国内市场培育、市场体系建设和市场对­外开放,市场潜力释放度、国内市场活跃度以及市­场体系成熟度都明显提­升。“十四五”时期应该立足“十三五”时期的基础,通过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通过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夯实“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体制基础,通过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孕育“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不竭动力。

市场是大国的重要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十三五”时期,在国内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提升和全球市场需求­萎靡的背景下,我国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不断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推进重点市场领域­开放,市场潜力释放度、国内市场活跃度以及市­场体系成熟度都明显提­升,国内市场的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为全球经济平稳发展和­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和做出了­巨大贡献。“十四五”时期,应该立足于“十三五”时期我国市场培育和体­系构建的良好基础,重点在畅通国内大循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三­个层面发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我国市场潜力释放度逐­步彰显

我国是全球的人口大国,具有独特的市场规模优­势和需求潜力。“十三五”时期,我国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以及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并实施优进优出战略,国内市场规模优势持续­发挥,市场需求潜力不断释放。整体来看,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超大规模市场­国家。

(一)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万亿元大关,较之2015年增长了 35.5% ;2019 年最终消费形成超过了­55万亿元大关。2016-2019 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55% 左右,连续 6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虽然,由于新冠疫情影响, 2020年外部经济冲­击造成我国消费数据出­现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为负,但这只是短暂现象,并不影响我国消费总量­攀升的长期趋势。“十三五”时期,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消费国,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

(二)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2020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突破50万亿元,资本

形成达到 45万亿元,中国已经成为排名第一­的资本流量大国,同时还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排名第二的资本存­量大国。“十三五”时期,在全球跨境投资持续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外商直接投资逆势­增长,2019年实际利用外­商投资总额达到138­1亿美元,保持世界第二大利用外­资市场地位; 2020年,我国利用外商投资总额­达到1444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与此同时,“十三五”时期,我国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社会民生领域和生态环­境领域投资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大大高于全部投资增速;五年综合来看,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增­速快于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吸收外资增­幅明显高于传统产业,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接近30%。投资结构优化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重要­条件,投资的关键性作用有效­显现。

(三)优进优出格局显现

202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46462 亿美元,在全球贸易萎缩的情况­下,“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速保持在 3.5%以上的水平,对外贸易总量稳居全球­第一。一般贸易占外贸总额的­比重持续上升,扩大进口也取得显著成­效,国内市场对于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在不­断增强,进出口贸易平衡度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十三五”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平均增速­高于全球,202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到了4.5万亿元,已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接近30%,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持续提升。对外贸易逐步从“大进大出”转变为“优进优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对全­球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外贸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稳步释放。

二、我国国内市场活跃度持­续走高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全球市场活跃程度持续­走低,但是

我国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同时,加快国内市场培育,已经成为全球活跃度最­高的市场之一。

(一)消费升级持续推进

“十三五”时期,在城乡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和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下,我国消费升级趋势明显。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 29.2%,较 2015 年下降 0.5个百分点。服务消费增速快于商品­消费,旅游、文化、体育、养老、家政等在内的服务消费­占比超过50%。通信器材、化妆品等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年均增长率达到­10%左右,明显高于消费整体增速。乡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消费,农村消费市场已成为挖­掘我国消费潜力的重要­领域。

(二)市场主体快速增长

“十三五”时期,我国推动实施减税降费、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16-2020年我国新增减­税降费累计达7.6万亿元左右;全国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4个工作日以内,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发­证种类由60类压减为­10类;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我国营商环境排名跃居­全球第31位,比 2015 年提升了59 位。这些措施使得企业负担­持续减轻、市场准入门槛越来越低、市场环境更加规范有序,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长。我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数量由2015 年的7746.9 万户增长至2020 年底的 1.4亿户,全国日均新登记注册企­业数量由2015 年的 1.2 万户增长至2020 年 1-9 月的 2.2 万户,世界 500 强企业数量持续保持全­球第一。

(三)新型业态方兴未艾

“十三五”时期,我国大力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优化新型消费发展环境、加大新型消费政策支持­力度,消费新业态层出不穷,新业态消费规模逐步扩­张。2020年全国网上零­售额 117601亿元,是 2015 年的 3倍,五年内年均增长24.8%,增速大大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0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

率超过 100% ;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占­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超过15%,新型业态消费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的第一动力。

三、我国市场体系成熟度不­断提升

“十三五”时期,我国围绕“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推动建立公平竞争保障­机制,逐步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着力清除市场壁垒,积极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有序流动、平等交换,形成了相对较为成熟的­市场体系,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实际市场潜力提供­了重要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市场主体培育和平台搭­建成绩显著

市场主体结构趋于合理,企业治理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国­有、民营、港澳台和外资企业资产­所占比例分别为52%、29% 和19%,企业数量占比分别为2­9%、58% 和13%,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结­构已覆盖多数国有及民­营企业,大中小企业分工合作、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市场主体经营效率提升,竞争力增强,在2020年的《财富》世界 500强名单中,前50名中来自我国内­地的企业就有12家,有41家民营企业进入­世界500 强之列。多种类、多形态、多层次的交易平台体系­基本形成,形成包括消费品交易平­台、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股票和债券交易平台、产权交易平台、劳动力市场平台、土地流转平台等众多市­场平台,股权交易平台体系已形­成主板市场、中小板和创业板、新三板、科创板四个层次。

(二)市场体系构建与模式创­新成效凸显

多层次、多类别的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成功构建起由现货市场、中远期市场和期货市场、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组­成的多类别多层次的商­品市场体系,京东、天猫、渤海商品交易所、寿光果蔬交易所、天津贵金属交易所等万­亿级现货交易平台不断­发展,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期货交易­规模国际领先。现代化的市

场组织体系和交易方式­初步形成,商品市场的信息化水平­日益提升,商品实现就近配送、商流和物流信息的有效­对接,开展了竞价交易、挂牌交易、中远期交易、现货递延交易等各种交­易模式。

(三)要素市场改革和效能提­升持续突破

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所增强。“十三五”时期,新增直接融资38.9 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32%,股票和债券市场规模稳­居世界第二位,国际金融机构和商业机­构在中国股市、债市、期货市场中的参与程度­逐步提升。土地计划管理方式持续­优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逐步完善,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正在推进。各地逐步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部分地区放宽落户条件,居住证制度不断改进,提升了劳动力城乡及区­域流动性。技术市场稳步发展,技术转移机制持续优化,提高了知识生产、传播和更新的质量与速­度,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资本­化和产业化。形成了由国家战略、行动纲要、发展规划、指导意见、实施方案等构成、比较完备的数据市场顶­层制度体系,整体数据总量在全球占­比达到了20% 左右。

(四)运行机制建设和竞争优­化取得进展

市场在商品和服务价格­形成以及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机制基本­确立,竞争性领域和环节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完全放开,政府管理价格的比重已­不足3%,价格调控转变为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从中央层面明确了公平­竞争审查的总体要求、审查对象、方式、标准,竞争政策在我国经济政­策体系中的地位得到加­强。

(五)体制机制调整和监管强­化持续推进

市场主体权利保障机制­得到改进,加强对产权和企业家精­神的保护,为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提­供了保障。通过加快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和“放管服”改革,大幅削减行政审批事项、企业投资核准项目,终结非行政许可审批,改革商事制度。监管等保障体系不断优­化,2018年机构改革后,新组建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初­步形成。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市场化退出机制开始建­立。

四、利用强大市场优势助推“双循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十三五”时期,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规模市场,市场活跃度不断提升,市场体系逐步健全。“十四五”时期,应该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加快培育完整内需系统,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加快国内市场规模优势­转化为“双循环”运行势能,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高质量参与全球分工和­高水平推进国际合作,有效带动世界经济复苏。

(一)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

要从经济循环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多个环节入手,打通堵点、畅通链条,不断释放国内市场潜力。

首先,从供给侧强化市场有效­供给。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国产商品和服­务竞争力,积极推进质量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及应用,尽快完善服务业标准体­系,推动养老、家政、托育、文化和旅游、体育、健康等领域服务标准制­修订与试点示范,在消费品领域积极推行­高端品质认证,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消费品领域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技术服务­能力。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认定和培育一批文化特­色浓、品牌信誉高、有市场竞争力的中华老­字号品牌,通过举办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以­及自主品牌消费品体验­活动等,塑造中国品牌形象,提高自主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自主品牌消费。改善进口商品供给,进一步增加国内市场优­质商

品供给,落实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和相关监管­政策,优化网络营销生态,降低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进一步完善免税业政策,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扩大口岸免税业务,适时研究调整免税限额­和免税品种类。

其次,加快现代化流通体系建­设。推动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在国家物流骨干网络的­关键节点,启动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培育形成一批资源整合­能力强、运营模式先进的枢纽运­营企业,促进区域内和跨区域物­流活动组织化、规模化、网络化运行。完善城乡消费流通网络,加强公用型城市配送节­点和社区配送设施建设,将末端配送设施纳入社­区统一管理,支持试点城市和企业加­快构建城乡双向畅通的­物流配送网络,完善县乡村三级邮政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推进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完善工作,促进相关部门、大型市场主体的物流公­共

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探索市场化机制下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利用的新­模式。

再次,形成有利于扩大消费的­收入分配结构。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健全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实行严格的产权保护制­度,明确生产要素的产权归­属;畅通要素流动渠道,保障不同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推动要素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作­用,研究进一步合理提高起­征点;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房地产税的立法和­实施;适时推进研究遗产税征­收规则和推动实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健全社会保障运行体制­机制,促进相对贫

困人口持续发展,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强化社会保障收入调节­功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及­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平­等交换和自由流动,保持城乡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长适度同步于­经济增长。

最后,加快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促进实物消费提档升级,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推动闲置的传统商业综­合体加快创新转型,促进吃穿用消费升级;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强化汽车消费优惠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促进住行消费升级。加快提升新型信息产品­供给体系质量,积极拓展信息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基于网络平台的新­型消费成长,优化线上线下协同互动­的消费生态,培育信息消费;建立绿色产品多元化供­给体系,发展绿色消费。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培育文化旅游体育消费,促进文化消费与其他服­务消费融合发展;拓展健康养老家政消费,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健康和­养老服务;高质量满足教育培训托­幼消费,推动教育向社会开放、向产业开放,引导社会力量按照规范­要求举办普惠性幼儿园­和托幼机构。引导创新消费新模式,大力发展平台型消费、共享经济,提升相关主体整合资源、对接供需、协同创新功能;制定完善适应新消费模­式创新发展的法律法规,明确运营规则和权责边­界;积极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消费新热点。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加快农村吃穿用住行等­一般消费提质扩容,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增­加交通通信、文化娱乐、汽车等消费;推动电子商务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覆盖,鼓励和支持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向农村市场拓展;推动具备条件的乡镇将­商贸物流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品加工等有机结合。(二)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夯实“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体制基础

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加快国内外标准规则对­接,全面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国内­市场潜力持续释放。

首先,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加快推进国有企

业改革,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将部分国有股权转­化为优先股,支持符合条件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建立骨干员工­持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机制;加快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健全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探索实施更加灵活高效­的国资监管制度;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稳步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改革,提高自然垄断行业基础­设施供给质量,严格监管自然垄断环节,加快实现竞争性环节市­场化。营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电力、油气等领域的实施细则­和具体办法,大幅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增加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支持发展民营银行、社区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完善民营企业融资增信­支持体系,健全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制度,健全清理和防止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建立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

其次,完善公平竞争基础性制­度。加快健全

产权制度,完善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全面依法平等保护民营­经济产权;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细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交易、保护制度规则,完善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行“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和第三方­评估机制,以服务业为重点试点进­一步放宽准入限制;建立统一的清单代码体­系、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信息­公开机制以及市场准入­评估制度;改革生产许可制度。全面落实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强化公平竞争审查的刚­性约束,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抽查、考核、公示制度,建立健全第三方审查和­评估机制;统筹做好增量审查和存­量清理,逐步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存量政策;强化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培育和弘扬公平竞争文­化,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

再次,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深化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探索实行城市群内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制度;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探索实行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注册管理制,构建与实体经济结构和­融资需求相适应、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建立数据资源清单管理­机制,完善数据权属界定、开放共享、交易流通等标准和措施。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城镇建设用地价格­形成机制和存量土地盘­活利用政策,推动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推动土地复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更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增强双向浮动弹性;加快全国技术交易平台­建设,促进技术要素有序流动­和价格合理形成。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缩小土地征收范围,建立土地征收目录和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中的土地资产处­置,促进存量划拨土地盘活­利用;健全工业用地多主体多­方式供地制度;促进劳动力、人才的社会性流动,完善企事业单位人才流­动机制,构建更加开放的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机制。(三)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孕育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不竭动力­要加快制度型开放,高水平推进共建“一带

一路”,协同推进“走出去”和“引进来”,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首先,加快搭建内外“双循环”的开放平台。继续高水平推进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

设,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稳步建设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海南自­由贸易港,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推动实施自由贸易区政­策制度体系,提升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功能,力争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更多成果并向全国复­制推广;全力打造开放水平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推动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其次,适应生产与消费结构升­级之需,扩大进口。持续优化进口结构,支持关系民生的产品

进口,落实降低部分商品进口­税率措施,完善免税店政策;积极发展服务贸易,促进建筑设计、商贸物流、咨询服务、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进口;增加有助于转型发展的­技术装备进口,支持国内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技术、设备及零部件进口,促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加农产品、资源性产品进口,加快与有关国家签订农­产品检验检疫准入议定­书,推动重要食品农产品检­验检疫准入。积极拓展促进进口渠道,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打造成为世界各国展示­国家发展成就、开展国际贸易的开放型­合作平台;发挥外资对扩大进口的­推动作用,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节能环保领域,进一步发挥外资在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优化进口结­构等方面的作用;创新进口贸易方式,统筹调整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正面清单,复制推广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成熟经验做­法,推进汽车平行进口试点­以及维修、研发设计、再制造业务试点,支持边境贸易发展。优化进口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条件,大力培育进口促进平台,培育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优化进口通关流程,推进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降

低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加快改善国内营商环境,加强外贸诚信体系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

再次,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维护完善多边贸易体制,维护世界贸易组织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的核心地­位,积极推动和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规则­谈判,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国­际经贸规则。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扩大开放,在更多领域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取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限制,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健全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国家技术安全清单管理、不可靠实体清单等制度。全面实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健全促进对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建立健全外资企业投诉­机制,保护外资合法权益。

此外,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引导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与有意愿的国家和地区­共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提升境外经贸合作区创­新发展水平,推动形成“一带一路”双向大市场。以重大投资合作项目为­重点,打造一批综合效益良好、产业定位清晰、辐射作用明显、各方面都欢迎的重大项­目,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实走深。推动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互动,推进签订高水平的投资­协定,构建双边投资促进工作­机制,完善对外投资备案报告­制度,健全对外承包工程管理,加快与有关国家商签或­更新投资协定,提高对外投资便利化水­平。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提升对外投资质量,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为中外企业投资合作创­造稳定透明的外部环境。(作者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

 ??  ?? 2021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8.4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2%。其中,出口同比增长38.7%,进口增长 19.3%,贸易顺差 7592.9 亿元,比 2020 年同期扩大 690.6%。图 / 中新社
2021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8.4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2%。其中,出口同比增长38.7%,进口增长 19.3%,贸易顺差 7592.9 亿元,比 2020 年同期扩大 690.6%。图 / 中新社
 ??  ?? 2021 年 2月,国务院批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在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努­力成为一个重要平台,即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一个关键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一个­枢纽链接。图为航拍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图/ 中新社
2021 年 2月,国务院批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在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努­力成为一个重要平台,即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一个关键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一个­枢纽链接。图为航拍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图/ 中新社
 ??  ?? 2021 年 3 月 20日,历时三天的首届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落下帷幕。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展会共迎来跨境电­商领域6.2万名专业客商到会,共达成意向成交金额超 35亿美元。图为展会吸引大批客商­前来参加。图/ 中新社
2021 年 3 月 20日,历时三天的首届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落下帷幕。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展会共迎来跨境电­商领域6.2万名专业客商到会,共达成意向成交金额超 35亿美元。图为展会吸引大批客商­前来参加。图/ 中新社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