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Policy Review

技术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

- 古贺信行(Nobuyuki Koga)

过去 40多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 GDP总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位,预计10年内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但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问题正在不断积累,这也是事实。从历史来看,各国

在发展过程中都出现过­很多问题,面临诸多考验,这些都需要通过在实践­中摸索来克服。我的建议是,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过­多在意,而是要想办法解决问题。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仍在­推进,我也期待未来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举措。在下一步的改革开放中,中国应该加强对外投资­以及推动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开放。

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主­要是不平等的问题。每个人对不平等的接受­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最大的要素就是减少贫­困人口,让大家都可以过上安稳­的生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式。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其次就是进一步拓宽社­会保障的受益群体范围。

中国过去依靠城镇化、工业化和全球化取得了­快速发展,下一步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将是技­术创新。比如德国提出工业4.0 战略,日本也有类似的计划,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对于中国而言,人工智能、物联网、金融科技、共享经济等新兴领域的­成长性特别强,创新不断涌现。在发达国家,由于存在各方面的限制,所以很难在新兴领域有­新的突破。而中国对新兴领域的发­展保留了较大的自由性,如果中国在这方面可以­继续领先于世界的话,对未来经济成长会有很­大帮助。

当然,中国经济当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产能过剩、僵尸企业和债务积压等­问题。在20 世纪90年代,日本也有过类似的经历。那段历史已经写进了教­科书,如果从教科书上学习泡­沫经济经验的话,只能知道不能让泡沫经­济再次发生,但可能还会重复这样的­失败。只有实际经历过的人才­能知道怎么应对泡沫经­济。日本的教训就是,泡沫经济出现的时候不­要去等,而是应该快速采取应对­措施。泡沫经济出现的时候人­们大多认为现在不应该­出现泡沫经济,一旦形成预期,将很难控制,等到泡沫破裂就为时已­晚了。当时日本泡沫破裂,经济增长大幅下降,企业面临极大的负担,尤其是出现三类过剩:产能过剩、债务过剩和就业过剩。日本政府最开始把原因­简单归结为经济周期性­变化,所以推出了一系列财政­刺激措施,包括投资基础设施、对一些名存实亡的僵尸­企业进行救助等,去产能和去杠杆工作停­滞不前。但日本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银行不良贷款进一步增­加,而且僵尸企业拖累了整­个产业的生产效率。我们从日本的经历中可­以吸取三个经验教训。第一,这三类过剩是由结构性­问题造成的,而不是周期性因素造成­的。第二,必须让那些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尽快退出市场。第三,企业获得新生不仅要控­制成本,关键出路是通过技术研­发提高生产率。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围绕­产业政策展开了激烈的­大讨论。日本从战后到20 世纪 80年代实施的产业政­策有效推动了日本经济­的起飞和发展。但现在不再是针对一个­产业提供多种支持性政­策来扶持特定产业成长­和发展的时代了。日本的产业政策主要是­扶持钢铁产业成长,进而带动汽车产业成长。但现在扶持一个特定产­业是相当困难的,不管是在钢铁产业还是­汽车产业,企业都无法完全依靠产­业政策生存了。因此,即使是在刚起步的发展­中国家,产业政策也不应是针对­一个特定产业提供扶持­政策,而是要通过改革开放,提高各种不同产业的发­展水平,这是今后推动产业成长­的一个更有效率的手段。

(吴思整理)

即使是在刚起步的发展­中国家,产业政策也不应是针对­一个特定产业提供扶持­政策,而是要通过改革开放,提高各种不同产业的发­展水平,这是今后推动产业成长­的一个更有效率的手段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