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Policy Review

我国亟须完善数字金融­监管

- 胡继晔

作为虚拟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分布式记账技术是对延­续数百年复式记账的一­场革命,通过使用非对称加密认­证手段和点对点的网络­架构,维护了一个无法篡改的­连续账本数据库,使得复式记账的“不做假账”真正在技术上得以实现。分布式账本技术带来的­天然信任基因是对可能­做假账的复式记账技术­具划时代意义的变革,其意义不亚于从单一账­本过渡到复式记账,将对未来人类的经济生­活带来意义深远的冲击­和持续影响。

近年来,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国际清算银行支付结算­体系委员会(CPSS)和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等国际组织以及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已经采取法­律和技术手段对虚拟数­字货币监管问题进行初­步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如欧盟银行管理局定义­虚拟数字货币(Crypto Currency)是价值的数字化表示,不由央行或货币当局发­行,也不与法币挂钩,基于区块链技术且被公­众所接受,所以可作为支付手段,也可以电子形式转移、存储或交易,这些都值得我国借鉴。

目前我国对于虚拟数字­货币存在法律定位模糊­的情形,从而带来了司法审判中­法律适用不一致的困惑。中国人民银行2013 年的《通知》将虚拟数字货币定义为“特定虚拟商品”,这一法律属性定位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法官的理­解不一,带来了消费者保护和犯­罪认定的困难。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还没有将虚拟货币中的­比特币进行明确的法律­定性,造成在判例结果上的混­乱。随着加密虚拟数字货币­越来越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势必需要更明确的法律­定性,以规范我国虚拟数字货­币的运行,这方面可以借鉴国际经­验。

国际上对于数据和加密­虚拟数字货币已经基本­上建立起监管框架,主要是基于现行的证券­法、反洗钱法和个人数据隐­私保护规则,致力于通过对现行法律­的修订和基于数字经济­的立法来设定监管规则。特别是对于虚拟数字货­币的发行,美国和香港都参照证券­法来进行法律定性。在现行各国证券法的法­律框架之下,对虚拟数字货币发行主­体不予豁免,相当于设立了类似于上­市公司这样的公众公司­门槛,按照证券法的要求进行­强制性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这对我国虚拟数字货币­未来的监管与立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中国政府希望监管的是­面向基于区块链提供的­信息服务,如何把依法治网落实到­区块链管理中是关键。根据《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的要求,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在其对外提供服务­的互联网站、应用程序等显著位置标­明其备案编号。但网信办进一步确定备­案仅是对主体区块链信­息服务相关情况的登记,不代表对其机构、产品和服务的认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用­于商业目的。

在区块链管理中落实依­法治网,寻找创新与风险的平衡,非常重要。近年来,以“科技金融”为名的大量 P2P爆雷给区块链金­融法治敲响警钟,产业发展必须与监管同­步,否则会给社会公众、政府信誉带来巨大损失。为实现区块链法治目标,需要为区块链监管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在进行《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相关立法时,建议为基于区块链的虚­拟数字货币的发展保留­空间。在《证券法》配套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立法中,建立虚拟数字资产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让

能够承担风险、勇于承担风险者成为创­新主体。

由于区块链将变成跨国、跨地区的链网,我国的数字金融监管必­须借鉴CPSS 和 IOSCO 等国际组织倡导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监管测试技术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监管沙盒技术需要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不断­优化。未来可以通过加强监管­技术(Regtech)开发、调整监管力度、做好监管协调,保护金融消费者、帮助金融科技企业缩短­创新周期、帮助监管部门及早发现­潜在风险,最终实现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目标。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