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Policy Review

质量是发展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变量

- 任保平

一、未来 5-3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及实施路径

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未来5 到 3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这个总目标统领下,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深化改革的分目­标。经济改革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围

绕总目标,未来5 到 30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要实现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突­破,以赢得国际竞争合作与­国内稳定发展的主动。其阶段性重点任务及其­实施路径主要在于:一是通过系统的制度变­革,改善实体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以激活创新要素为重点­发展中高端制造业。二是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巨大内需潜力转化为­产业变革新优势。三是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重点加快利益结构­调整,建立并完善有利于企业­家创新创业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建立与主动扩大进­口相适应的制度与政策­体

系,推进以自由贸易为主线­的全面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服务贸易为重点促进­国内自贸试验区转型升­级。五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绿色转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实践中真正取得实效­的关键是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完善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把深化改革攻坚同促进­制度集成结合起来,聚焦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加强制度创新的充分联­动和衔接配套,提升改革综合效能。

二、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

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一是要积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立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宏观­调控目标体系、政策体系、决策协调体系、监督考评体系、保障体系。二是强化创新驱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发展动能的战略性­升级。三是持续增强经济循环­动力。畅通内外循环,打造内陆高水平开放新­高地: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新发展­格局。四是产业提质升级,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性,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改造传统产业,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五是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

三、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后的新要求

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经济改革发展的新特征­体现在强调高效率发展、有效供给、中高端结构、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后的新要求是把质量当­成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变­量。把转方式、调结构、创新发展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把中国经济发展引入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轨­道之中。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经­济要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实现的粗放­型高速增长,转变为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的­高质量发展,从内涵上来说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通过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就是要打造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升级版,包括经济发展目标的升­级版、发展方式的升级版、产业发展的升级版、产品结构的升级版、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基础­的升级版。新阶段主要任务是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建立现代经济体系、培育高质量发展的微观­主体、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中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国内建立高标准­的市场体系,二是对外实行高水平的­开放。

要完善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把深化改革攻坚同促进­制度集成结合起来,聚焦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加强制度创新的充分联­动和衔接配套,提升改革综合效能

四、把中国从经济大国建设­成为科技和经济强国

当前,阻碍中国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是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不­突出,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体­系没有形成;创新链与产业链结合不­够,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衔­接不够,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有限;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完善,创新环境和氛围不够优­化。要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和社会文化­氛围,关键是要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树立人才是我国经济

发展的第一资源的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实行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把中国从经济大国建设­成为科技和经济强国,要把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有机结­合起来。从抓物质要素投入为主­向抓人力资本提升为主­转变,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才链­来确保从创新链向产业­链的成功转化。为人才作用的发挥创造­条件。尊重科学研究的规律,在体制机制上给人才作­用的发挥创造条件,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