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Policy Review

以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为现代化新征程提供坚­实制度支撑

- 王 微

建党百年,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面­向新阶段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做出了全面部署,将“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发展环­境,坚持不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举措,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高标准市场体系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和实现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

市场体系建设一直摆在­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8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把建设现代市场体­系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体系之一,强调“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目标任务,即“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更加强调制度的完备性,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加强调发挥好政府作­用,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充分结合,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强化市场立规建制能力,积极对接和影响国际市­场规则,全面提升市场规则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因此,建设高标准市

场体系是一项重大的基­础改革,是面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百年目标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而构建的一整套市场­制度体系。

经过多年努力和探索,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制度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商品和服务及要素市场­改革全面展开、持续深化,对外开放迈向更高水平,市场监管体系和营商环­境改善显著。但与高标准市场体系的­要求相比,在形成高标准的市场基­础制度,高效率的要素市场及配­置机制,高质量的市场发展环境,高水平的开放制度和高­效能的市场监管机制等­方面,我国市场体系建设仍存­在明显差距,面临艰巨任务。为此,新发展格局下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从六个方­面着力改革。

第一,着力夯实市场体系的基­础制度。高标准的市场基础制度­是市场体系有效运行的­根本和基础。要以全面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为重点,夯实市场体系的基础制­度。为此,一是要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完善加强产权激励。特别是要依法平等保护­民营经济产权,在产权确立、产权实现上要一视同仁,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市场监管等方面都要同­等对待,使民营经济财产权利实­现的各个方面都得到真­正保护和切实激励。二是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全面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

式,严禁各地区各部门自行­发布具有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健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三是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实施对未开业以及无债­权债务非上市企业、个体工商户实行简易注­销程序。完善企业注销网上服务­平台,优化注销办理流程。建立企业破产案件简化­审理模式,对资产数额不大、经营地域不广的企业实­行简易破产程序。

第二,促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点和难­点。要以要素市场化改革为­重点,促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关键是深入推进要素市­场改革,形成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为此,一是推动经营性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重点是加快建设统一的­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市­场,特别是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开展土地指标跨区域交­易试点。二是推动劳动力要素有­序流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逐步实现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制度。三是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抓住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这个牛鼻子,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培育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创造更多的利用居民储­蓄的投资工具,便利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在新发展格局下不断提­高资金循环和流动效率。四是发展知识、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

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设立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

第三,强化公平竞争和反垄断。竞争是市场

经济中最为基本的特征,也是形成价格、引导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的前提。要以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为重点,强化公平竞争政策,加强和改进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提升公平竞争环境。对于自然垄断,要促进将竞争性业务剥­离,并与竞争性环节中的其­他公司开展公平竞争。对于行政性垄断,要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剥离市场主体的行政权­力。对于处于市场性垄断地­位且有着垄断行为的企­业,就需要依法分拆和加强­监管。推动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加强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领域­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规制。要着力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鼓励各地区构建跨区域­的统一市场准入服务系­统,实现跨区域注册登记无­差别标准。最后,增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纳入­审查范围的政策措施类­别,探索建立公平竞争审查­举报处理和回应机制,及时核查举报涉及的问­题。

第四,优化提升市场环境。提升市场环境和

质量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要以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重点,改善提升市场环境。一是要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压缩自由裁量权,提高服务效率。依托一体化在线平台,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在全国范围的“一网通办”,促进政务服务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二是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快制定和出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健全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探索建立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支持消费者协会行使公­益性诉讼权利。简化消费争议处理程序,完善小额消费纠纷司法­程序,完善消费纠纷在线解决­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探索建立维权处理结果­对消费者的反馈评价机­制。

第五,推进规则等制度型开放。推进高水平

开放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要以规则等制度型开放­为重点,实施高水平市场开放。一是在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的同­时,重点推进服务业有序扩­大市场开放。支持社会资本依法进入­银行、证券、资产管理、债券市场等金融服务业。以医疗、教育、体育、托幼、环保、市政等领域为重点,减少市场准入限制,取消对营利性医疗、教育等机构在证照办理、设备购置等方面的不合­理限制。二是推动规则等制度型­开放。着力加强与国际先进规­则的对标,更多运用法治化方式推­动国内市场开放。积极推进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竞争政策等议题­谈判,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

第六,进一步提升监管能力现­代化。提升监

管水平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前提。要以提升监管能力现代­化为重点,提高市场监管效能。一是推进综合协同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健全行业监管部门­与综合监管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加强政府部门间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共享,完善“互联网+ 监管”。健全对新业态的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分类实行相应的监管规­则和标准,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加强重点商品市场价格­监管,建立价格监测与价格监­管联动机制,建立健全价格监管规则。强化要素市场交易监管,健全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规范各类交易平台规则,完善要素交易信息披露­制度。二是健全依法诚信的自­律机制和社会监督。完善市场主体信用承诺、信用修复和异议处理机­制。大力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根据监管对象信用状况­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建立­健全行业经营自律规范、自律公约,规范会员行为,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制定­发布产品和服务标准。三是加强对监管机构的­监督,健全对监管机构履行职­责的监督机制,促进监管权力规范透明­运行。

 ??  ?? 2021 年 7 月 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巨大的红色彩虹托起金­色党徽和年号。图/ 中新社
2021 年 7 月 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巨大的红色彩虹托起金­色党徽和年号。图/ 中新社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