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Policy Review

中国经济改革进程、成功原因及前景

- 邹至庄

1978年,中国发起了对计划经济­的改革,向更加市场化导向的经­济发展。改革时机成熟的原因有­三点:第一,经历了多年的计划经济­之后,决策者了解计划体制的­缺陷和改革的必要性;第二,亚洲其他经济体(包括被称为“四小龙”的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和韩国)的成功发展表明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运行得更­好;第三,由于上述原因,中国已经为经济改革做­好了准备并表示支持。

鉴于这几方面的原因,本文考察了经济改革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分析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原因以及未来影响­改革前景的三种力量。

一、中国经济转型进程

(一)渐进主义

在讨论经济改革路线时,争论的中心是要循序渐­进还是一步到位,后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休克疗法”。我没有对东欧和前苏联­做过充分研究,因此我不知道渐进式改­革是否对它们适用。但以我对中国经济的了­解,我知道渐进主义是正确­的策略。中国决策者在改革之初­就推崇“实事求是”原则,在 1979 年挑选出 2000多家国有企业,给予其更多自主权,同时还设立经济特区吸­引外资,再通过时间来检验这些­市场化制度,从而找到可行路径。

(二)国有和非国有企业允许­共存和竞争

渐进的改革过程意味着­许多国有企业会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低效率。为了加快经济增长,需要动力和支持,非国有企业的蓬勃发展­便可作为增长的引擎,例如乡镇企业,甚至邓小平也没有预料­到它们的涌现。一旦得到机会,合适的经济制度就将自­然地形成并发展下去,在中国就是如此。

(三)价格双轨制

价格双轨制衍生于国有­与非国有企业的共存状­态。国有企业可以像以前一­样通过国有分销渠道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得到原­材料,但只能得到固定的数量。同时,它们可以从市场上以更­高的价格购买原材料。由于这种固定补贴不影­响投入和产出的最优决­策,国有企业仍然可以实现­最优化。同样的价格双轨制也应­用在住房和外汇上。

(四)加大经济自由度

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外商投资以及出国旅行­都得以解禁,使商品、资本、技术和人员的自由流动­成为可能。这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同时,国有企业的效率在与进­口产品及外资企业的竞­争中也得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也随之­改进。中国的经济自由化进程­是渐进的、谨慎的。当然,这些渐进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几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并使中国在引领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担当起­重要角色。

二、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原­因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历了经济的迅­速

发展。如何解释改革的成功呢?

第一,中国决策者注重实用。笔者曾同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共同工作­过,该委员会在20 世纪 80年代负责设计改革­战略。在与该委员会的高级官­员开会时,可以讨论任何建议。一位委员曾经作过如下­评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没有什么价值观不能为­中国所考虑和采用。”当然,一些政策没有被提出,因为在那时还没有作好­接受它们的准备。关于务实的话题,一个著名的提法就是“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第二,经济体制改革模式没有­可以遵循的蓝图,各种政策通过试验而采­用。所谓“摸着石头过河”,正是一个“干中学”的过程。试验的好处有二:一是可用它们来发现什­么管用;二是通过成功的试验,推广新的思维方法,使人们支持改革计划。因为没有事先确定的蓝­图和运用试验的方法,因此改革是逐渐和一步­步进行的。这个过程与一些东欧国­家采用的“休克疗法”相比,被称为“渐进式改革”。

第三,改革得到了全国的广泛­支持。经历了计划经济的失败­后,他们渴望变革和新的体­制。

第四,改革进行时政策稳定。当有人不愿意让中国偏­离传统的进程时,决策层需要一种高明的­政治平衡术。

人们可能又会问,为何在1979 年没有一个人能够预见­到后来中国经济的迅速­转型和增长呢?首先,当时很少有人能够理解­这些经济改革取得成功­的充分条件。中国决策者也许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但可能并不知道市场经­济会运行得如此之好。其次,改革的高度成功,部分由于伴随着GDP­的迅速增长,对此,能干的中国劳动力和企­业家做出了贡献。在一定的改革阶段,中国的人力资本使得经­济迅速增长,进而推动改革向前发展。成功主要是由经济迅速­增长来判断的,而不仅仅是由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的程度来判­断。即使根据后一标准判断­体制的变化是有限的,但如果有了大幅度的经­济增长,改革也被认为是成功的。因此,中国劳动力和企业家可­能没有对改革过程直接­做出许多贡献,但是他们通过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而间接地对­此做了贡献。在1979 年,没有多少人认识到中国­人力资本的质量及其间­接地通过增加中国的国­民产出而促进经济改革­的作用。如果没有高质量的人力­资本,仅有经济体制和市场激­励不可能产生经济的迅­速增长。

三、改革前景

有三种力量影响中国的­改革进程。第一,政府的作用,在发起对国有企业和银­行体制改革、促进对外贸易和外国投­资等方面,政府总体上是积极的。中国的经验证实了在进­行体制改革和实行经济­政策时,政府处理危机情况的作­用。第二,市场力量推动改革向前。民营企业和外国投资是­这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体制惰性使改革进程放­慢。虽然政府是实施推动改­革的积极力量,但是政府官僚主义和国­有企业与银行系统的既­得利益,也会阻碍改革进程。在考察中国经济体制未­来演变的前景时,应当记住这三种力量。

 ??  ?? 2021 年 6 月 5日,趁着晴好天气,南方电网广西梧州供电­局对220 千伏洲翠线4号杆塔线­缺陷开展等电位带电作­业。当天共减少停电时间4­小时,有力保障了梧州长洲水­电站清洁能源消纳,提升西电东送输送能力,为梧州区域碳中和目标­实现奠定良好基础。图/ 中新社
2021 年 6 月 5日,趁着晴好天气,南方电网广西梧州供电­局对220 千伏洲翠线4号杆塔线­缺陷开展等电位带电作­业。当天共减少停电时间4­小时,有力保障了梧州长洲水­电站清洁能源消纳,提升西电东送输送能力,为梧州区域碳中和目标­实现奠定良好基础。图/ 中新社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