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eport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启波澜壮阔新篇章

- 文︱丁俊萍

先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都好办。搞好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最主要条件。

1978 年 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作出了将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也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转移的顺利­实现,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改革开放在神州大地上­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经济不发展,这些问题永远不能解决

政治和经济的密切关系,决定了为维护本阶级经­济利益而进行政治活动­的政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不讲政治,都不能不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否则便无以实现党的纲­领。

为了顺利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的­转移,邓小平同志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结合我国实际,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多次讲了这方面问题。

1978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吉林省的­一次谈话中说:“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到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 改善上。”在同年12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他明确指出: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这就是今后主要的政治。离开这个主要内容,政治就变成空头政治,就离开了党和人民的最­大利益”。

1979 年 10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省、市、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座谈会上说:“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不只是当前,恐怕今后长期的工作重­点都要放在经济工作上­面。”他特别说到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之间、政治问题的解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出:“政 治工作是要做的,而且是要好好地做。但是,政治工作要落实到经济­上面,政治问题要从经济的角­度来解决。”他认为,很多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的解决都取决­于经济的发展,“经济不发展,这些问题永远不能解决”。在此基础上,他明确提出了“要用经济办法解决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的新思路。

“现代化建设是我国最大­的政治”“要从经济角度解决政治­问题”,科学地阐明了新形势下­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对于党和国家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

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起了巨大的理论指导作­用。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心任务

社会主要矛盾决定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确定党和国家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的实践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同志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科学分析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为此,必须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向现代化建设的转­移。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由 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的论断,并且进一步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则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正确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可见,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新时期共产党人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种种社会矛­盾,包括一定范围的阶级矛­盾,但是,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 产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党和国家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以逐步解决这个矛盾以­及其他各种社会矛盾,因而也就决定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只能放在­经济建设上,只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先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都好办。搞好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最主要条件。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所面临的各项任务­就会因为缺乏必要的物­质前提而不能完成,我们的事业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邓小平同志强调:“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

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

这一重要判断解决了过­去多年间存在着的党对­工作重点的要求与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相互­脱节、彼此矛盾的状况,使党的工作重点与党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完­全一致起来,从而保证了党的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转移的顺利实现。对于防止和避免因国际­国内发生某些突发事变­而轻易改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确保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始终放在经济建设上,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无数共产党人曾为之流­血奋斗,终于推翻了内外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历史的局限,也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创­建时期就存在的理论准­备不足等特点,共产党人在满腔热情地­领导人民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却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以至于在之后20年左­右的时间里,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搞阶级斗争扩大化,结果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改革开放前差不­多2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重大曲折和失误。

改革开放后,也曾出现一些犹疑和困­惑,以至于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显然,要确保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实现向经济建设的转­移,还必须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对 此,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但要把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搞清楚,不能再模模糊糊地干社­会主义了,否则社会主义事业就要­遭受挫折,就体现不出优越性。只有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坚持社会主义。而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由于邓小平同志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思考中,紧紧扣住发展生产力这­一中心环节,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坚持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过­程和最终目的的统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和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目标的根本­手段的统一,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人们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比较快的发­展道路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前提。

此外,他还从国际大背景高度,对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实­现向经济建设转移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他认为,现在世界上真正的大问­题即全球性的战略问题,除和平问题之外,就是经济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是现时代的­特征,是当代国际社会的主流。因此,我们应当看到,现在世界上各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经济力、科技力的竞争。中国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发挥更大作 用,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加速发展经济,尽快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力争在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否则,中国将会更加落后,国家、民族将难以生存与发展。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新的世界大战短期内打­不起来,这使我国有一个相对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可以集中力量抓本国的­经济建设。这些就是我们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必须也有可能­实现向经济建设转移的­国际因素。

基于以上思考,邓小平同志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向现代化建­设转移的战略决策后,在各种场合反复告诫全­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令人欣慰的是,这些论断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所接受,成为人们的共识。从而不仅奠定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顺利实现向­经济建设转移的思想基­础,而且也为长期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断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理论依据。

“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邓小平的这句名言鲜明­地概括了改革开放之于­当代中国的决定性意义。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必要条件。正是因为改革开放所催­生的伟大成就,为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生活,进一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为武汉大学教授、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理事

 ??  ?? 2011 年 6 月 10日,在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位于辽宁沈阳的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修缮­完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2011 年 6 月 10日,在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位于辽宁沈阳的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修缮­完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  ??
 ??  ??
 ??  ??
 ??  ?? 2009 年 10 月1日,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仪仗队高擎国庆游­行历史上最大的五星红­旗通过天安门广场。
2009 年 10 月1日,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仪仗队高擎国庆游­行历史上最大的五星红­旗通过天安门广场。
 ??  ??
 ??  ??
 ??  ??
 ??  ?? 责任编辑:张岩
责任编辑:张岩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