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eport

有温度的上海

- 文︱《中国报道》记者何晶

上海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包容开放、创新进取。

俯瞰上海,黄浦江和苏州河在上海­的地表上组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字。在上海63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围绕着这个“人”字生活的,是生生不息的上海人。

一个城市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人的聚集。天时地利人和,浦东的开发开放让上海­从改革开放的“后卫”一跃成为“前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要求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正在朝着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个目标奋进。改革开放 40年来,上海也已经成长为一个­有着2418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型城市。

张爱玲在她的文章《到底是上海人》里写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人:“上海人是传统的中国人­加上近代高压生活的磨­练。”余秋雨也写了一篇《上海人》,里面说,“他们有许多心照不宣的­生活秩序和内心规范,形成了一整套心理文化­方式,说得响亮一点,可以称之为‘上海文明’。”连在1996 年才二十出头来到中国­的一个外国人,后来成为一名驻华记者­的史明智,他去到上海感叹的也是,“在上海的生活基本上没­什么让我觉得惊讶的,除了人。”他在今年年初还出版了­一本写上海的书《长乐路》。

历史与现实,赋予了上海人骨子里那­种包容与开放、创新与进取的性格。发展与质量,担当与责任,勇气和探索……当这些沉甸甸 的字眼都落在上海的肩­膀上时,或者更确切地说,这些字眼也同样地落在­了上海人的肩膀上。

上海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包容开放、创新进取。

行路艰辛,也不要忘了看看脚下的­路。

水清:还苏州河以原貌

2011 年,苏州河 168 年来第一次洗了个“澡”。

苏州河原名吴淞江,全长125 公里,上海境内 53.1 公里,1843 年在上海开埠时,因西方人认为该河道通­向富庶的丝织中心苏州­而得名。2011年1月,上海全线启动了苏州河­三期整治市中心城区段­底泥疏浚工程,这一河段是苏州河黑臭­底泥淤塞最严重的一段。在此后6个月的时间里,约有130万方的黑臭­淤泥被挖出,创下苏州河疏浚历史之­最。

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上海人对它当然感情很­深。现在上海人提起苏州河­难掩喜悦和自信,但是提起几十年前的苏­州河,则恨不得“国家把它填平了最好”。因为曾经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苏州河,到了1978年,苏州河全线黑臭,当时老百姓用6个字来­形容它——“黑如墨、臭如粪”。上世纪90年代,有人大代表考察苏州河­时,当场就晕倒在河边。

从 1998年开始,上海市启动了对苏州河­的综合整治工程。70多岁的张效国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从事环境保护工作30 多年,曾任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让我很自豪的是,全程参与了苏州河综合­整治工程。”

从 1998 年陆续到 2011年,苏州河整治总共进行了­三期工程,总投资约140 亿元人民币。2018年上海还全面­启动了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工程。如今的苏州河,水质稳定在五类水标准,两岸建起了23 公里的绿色走廊、65万平方米的大型绿­地。每年端午节,苏州河上还有龙舟比赛。

苏州河的整治只是上海­加大力度治理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2017年1月,上海发布《关于本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方案》;9月,上海提前16个月实现­了“河长制”全覆盖; 11月,上海完成河道整治16­22 千米,中心城区水质全面达标。

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对全上海人民的承诺。在今年1月上海市市长­应勇所作的2018 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到,过去5年,上海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河长制实现全覆盖,全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启动实施;森林覆盖率从 13.1% 提高到16.2%……上海在 2010 年举办第41 届世博会时的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正在渐渐成为现实。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