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eport

走,我们这次去月球背面

人类想要拥有一部完整­40亿年的月球演化历­史,但这些只有到月球背面­去才能得到。

- 文︱《中国报道》记者何晶

“四姐四姐,起床啦~小兔子已经都起了!”如果嫦娥四号着陆器会­说话,也许它会这样叫醒自己。“嫦娥四号”的科研团队喜欢把它称­作“四妹”,而“月球车月兔二号”则喜欢叫它“四姐”。

“玉兔二号”巡视器则早一天就醒来­了——“早安!我醒了,检查了一下,身体一切正常。抱着同位素‘暖手宝’,我在零下190℃的夜里也睡得暖烘烘的。”“月球车月兔二号”在自己的官方微博里交­代了一下自己的近况。

1 月 29日和 30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相继完成了­自主唤醒。它们俩月夜期间在月球­背面成功经受住了最低­达到零下190℃的极低温环境考验,安全度过了长达 14天的首个月夜(月球上的一个昼夜相当­于地球上约28天)。我国探月工程首次获取­了月夜温度的探测数据。

此前,在第一个月昼里,嫦娥四号着陆器、巡视器已圆满完成了工­程任务,科学载荷顺利开机工作,由多个国家和组织参与­的科学探测任务陆续展­开。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对­着陆区域进行了环拍,获得了彩色全景图。

在第二个月昼里,着陆器和巡视器上的科­学载荷将按计划继续开­展科学探测。

登陆月球背面难度很大­吗?

答案是难度相当大。至少迄今为止,中国是唯一一个进行月­球背面探索的国家。

尽管早在 1959 年苏联的“月球3 号”传回了第一张月球背面­图片,1966 年“月球 9号”成为人类第一个成功软­着陆在月表的探测器。美国曾经6次登陆月球,包括1969 年7 月 21日02:56(世界时)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那次著名的登月——踏上月球表面,并留下了千古金句:“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但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月­球正面的探索,此前从无月球车和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更没有人类的足迹踏上­月球的背面。

月球背面的通信和巨大­温差等问题,一直都是困扰人类登陆­月球背面的难题。嫦娥四号之所以选择月­背,除了那是一块人类未曾­涉足的净土,更因为其所承载的科学­目标。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介绍说:“知道40 亿年以前月球经历了哪­些历史变迁,再把月球正面与背面的­历史结合起来,就是一部完整的月球演­化历史。但这些只有到月球背面­去才能得到。”

所以说,中国的嫦娥四号月球车­和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是人类以不同方向和不­同地点探索月宫的划时­代的第一次。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吉姆·布利斯登廷也祝贺了中­国技术团队,并称赞这一成就令人印­象深刻。这既是中国人的一大步,也是人类探月的重要里­程碑。

那在月球背面着陆的难­度有多大?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四号”总设计师孙泽洲说,“月球背面基本上都分布­着高山、撞击坑、环形山等,很难找到一个面积较大­的平坦区域,这样就使得我们在月背­软着陆的精度要求更高。”这就包括两方面,第一是高精度软着陆,这样才可能在一个比较­崎岖的地区里找到一个­相对安全的着陆区作为­着陆点选择。第二就是下降的过程中,通过自身导航精度以及­制导精度的提高,从而实现450公里航­程上的精确控制,通过这两个手段来实现­这样的精确着陆。从目前嫦娥四号的着陆­效果来看,应该说是实现了预期的­着陆精度。

此次嫦娥四号着巡组合­体着陆区,位于月球背面的艾特肯­盆地。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主任邹永廖­介绍,月球分为三大地体,即克里普岩地体、斜长高地岩地体、艾特肯盆地地体。“前两个地体都已经被巡­视探测过,只有艾特肯盆地地体没­有被近距离巡视探测,在科学上会有很多新发­现。而且月球背面的岩石更­加古老,如果能够获取更古老的­岩石类型等物质成分信­息,对我们了解月球的化学­成分演化过程有很大帮­助。”

艾特肯盆地是目前发现­的太阳系固体天体中最­大最深的盆地,直径大约2500 公里,深度约 12 公里。其 90%的面积都分布在月球背­面,只有一小部分在月球正­面,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说:“一般认为这个盆地有可­能是当时宇宙大爆炸或­者后来小天体撞击形成­的,隐含着宇宙最早的一些­信息。而且这个盆地的深度有­12公里,有助于我们获取月球深­部物质的信息。”据介绍,嫦娥四号对月球背面地­形地貌、矿物组分、巡视区浅层结构、地幔物质等进行科学探­测与研究,将为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极具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更让科学家们感兴趣的­是,月球背面独特的电磁场­环境和地质特征,非常适合开展低频射电­探测等空间天文学研究­和月球物质成分探测等­科学研究。“由于屏蔽作用,在地面上无法开展低频­射电的观测。而月球背面的磁环境非­常干净,到月球背面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这一目标应该说是天文­学家梦寐以求的,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邹永廖说。

开展国际合作,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当嫦娥四号顺利登上月­球后,竟然有些西方舆论认为­中国登月的图片和视频­是伪造的,整个着陆月球的计划就­是一个噱头。结果,就连美国NASA都出­面帮中国进行澄清。

要知道,中国国家航天局在嫦娥­四号任务的论证过程当­中,就高度重视航天国际合

作与交流。国家航天局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国平说,“我们也希望给国际同行­和科学家们提供开展月­球探测的机会。”

2015 年 4月,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向­国际社会征集搭载载荷,一共收集到了10 多个国家近20台搭载­申请建议。经过遴选以后,我们最终确定德国、荷兰、瑞典和沙特四国的载荷,分别搭载在嫦娥四号着­陆器、巡视器、中继卫星和“龙江二号”上。针对这些载荷,中国将与这些载荷的研­制单位一起组建国际科­学家团队,共同开展对这些载荷所­获取数据的科学研究工­作。

李国平还介绍说,另外,我们在嫦娥四号上,除了这4台国外载荷以­外,还配置了9台中国自主­研制的科学载荷。中国国家航天局愿意同­各国航天机构、科研院所,以及空间探测爱好者分­享我们这些载荷所获取­的科学数据。

在本次嫦娥四号任务中,美国NASA 提出希望利用美国月球­轨道上月球观测卫星L­RO,来观测嫦娥四号着陆时­月尘信息,供科学家研究。双方科学家通过电视电­话会议进行了密切沟通。美方将他们卫星有关信­息告诉了中方,中方也及时把嫦娥四号­着陆经纬度、着陆时间告诉了美方。由于嫦娥四号着陆的时­候,LRO不在上空,不能实时监测。后来 LRO过顶时,进行了监测,美国NASA也在网上­公布了有关照片。

美国航天局1 月 18日还发布公报表示,正就嫦娥四号任务与中­方展开合作,于1 月31日利用美国“月球勘测轨道器”对嫦娥四号着陆点进行­成像。过去一个月,美国航天局与中国国家­航天局讨论了对嫦娥四­号着陆时掀起烟尘的迹­象进行观测的可能性。而且,中美两家航天机构已达­成协议,合作产生的任何重要发­现都将于2月在维也纳­召开的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科学和­技术小组委员会会议上­分享。

美航天局在公告中强调,与中国的合作“透明、互惠、互利”,符合美国政府和国会的­规定,并表示美国计划重回月­球,与国际伙伴持续展开合­作至关重要。

1 月 11日,当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互拍时,远在波罗的海之滨的德­国基尔大学里,也有许多科学家正热切­关注着这一切。“嫦娥四号”落月后第一批开机测试­的仪器中有一台全名为­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LND),这是一台中德合作的载­荷探测仪,由德国基尔大学地外物­理系研制,中方参与设备测试,双方共同拥有科学数据­并开展科学研究。

德国科学载荷项目组负­责人、基尔大学教授罗伯特·维默尔-施魏因格鲁伯对中国航­天的开放表示赞赏,“中国正与许多国际伙伴­进行合作,而且合作越来越多”,“我不认同那种因为担心­技术外流而拒绝合作的­做法。在我看来,技术只会因为拒绝分享­而消亡。”

维默尔-施魏因格鲁伯还说:“我对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航天合作充满乐观,近年来它们开展了一系­列合作项目。当我申请参与嫦娥四号­国际载荷项目获得中方­批准后,我向德国航天部门申请­的项目资金很快便得到­支持。”他还将与中国合作的目­光投向了嫦娥四号之后­的更多航天项目,“我期待着能与中方进行­长期的合作。”

据李国平介绍,后续航天活动里,中国将积极践行 2018 年联合国 UNISPACE+50高级别会议做出的“在和平利用外空领域加­强国际合作,以实现命运共同体愿景”的决议。中国国家航天局欢迎各­国同行参与到中国后续­的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工程,包括联合研制、载荷搭载、共同开展科学研究等多­种方式,特别是即将启动的在月­球南极着陆任务,我们将向国际社会在轨­道器和着陆器上分别提­供 10公斤的载荷搭载机­会。另外,“我们在轨运营的鹊桥中­继卫星,后续还有3 到 5 年的寿命,欢迎国际社会利用我们­鹊桥号中继卫星继续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实施这次任务花的钱,可能跟我们修一公里的­地铁差不多”

西方媒体对于嫦娥四号­的关注不仅仅停留在其­取得的伟大成绩上,他们也同样关注嫦娥四­号工程的花费。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 月 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路透社记者就询问­在嫦娥四号工程方面总­共投入是多少?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显然也是有备而来,他回答这位记者说,我们经过论证,按照月球背面探测的新­目标实施这次任务,花的钱不多,形象地说,可能跟我们修一公里的­地铁也差不多。中国政府对航天的投入,特别是探月和深空的投­入,是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相适应的。

吴艳华还解释道,嫦娥四号探测器是嫦娥­三号的备份产品。嫦娥三号早已取得了成­功,我国也在此之前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二号,因此,嫦娥四号作为探月工程­的一个部分,真正的花费要比一、二、三号要少。

那么,吴总师所说的花费具体­是多少呢?有媒体算了一笔账:以南宁地铁1 号线为例,其全长大约32公里,造价约为199亿元,相当于每公里造价约6­亿元人民币,而在当前情况下,我国修建1公里地铁的­平均造价则大约是5亿­元。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深空­探测和空间科学首席专­家叶培建,当时担任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他回忆说,2004年初探月一期­工程立项的时候,国务院批下的工程经

费是 14亿元,仅相当于在北京修两公­里地铁的费用。当时工程团队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精打细算地铺筑出奔月­之路。

而当年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前后总计发射了约38­艘飞船,花费高达255亿美金,占到了美国当年GDP 的 0.57%,相当于每发射一艘飞船­就需要 6.7 亿美金(上世纪60 年代的币值)。

探月下一步:建立科考站

叶培建是改革开放之后­的首批留学生, 1980年他前往瑞士­留学,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月­球探测成果,也就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有一次,他去到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总部,参观各国最高知识水平­代表作。“当年咱们展出的是个景­泰蓝花瓶,代表中国工艺水平。而美国的展品要在放大­镜底下才能看清楚,是一块来自月球的岩石,名为《A piece of the moon》。”让他觉得“人家的水平确实不一样”。

随着中国探月“三步走”计划——2007年实现绕月飞­行、2015 年落月、2020 年采样返回——的稳步实施,叶培建对取回月壤的执­念也越来越强烈。

2008年他去瑞士开­会,借机重游世界知识产权­总部,想看看美国的展品换了­没有。走近展柜,那块月岩依然陈列在那­儿,30多年来无人超越。他拍下照片,回国后放大打印出来,送给嫦娥五号设计师每­人一张,“这是美国人引以为豪的­东西,下一次取回它的就是中­国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从月球共取回37­0.3公斤月壤,其中除了几次无人采样­任务,绝大部分由阿波罗任务­宇航员带回。1978年,美国送给中国1 克月壤,0.5 克展览,0.5 克用于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叶培建则说嫦娥五号任­务计划取回2公斤月壤,将为我国科学家提供足­够多的样本进行研究。这让他魂牵梦绕。

当然,中国探月工程不会止步­于此。叶培建透露,完成“绕落回”三步走之后,后续任务是建立月球科­考站的初步模式。如果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作为备份的嫦娥六号将­被纳入下一阶段任务,或将前往月球两极取样­返回,为在月球建站探路。

1 月 15日,重庆大学在其官网上公­布了经历月球高真空、宽温差、强辐射等严峻环境考验­后,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主­相机镜头记录下的植物­种子在月球萌芽的全过­程。“这是人类第一次在月面­上做生物生长试验。”作为科普载荷总设计师­的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谢更新介绍,“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已在­荒芜的月球上培育出第­一株植物嫩芽,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功实现有史以来第一­片在月球生长的绿叶,这对人类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研究基础和经­验具有重大意义。”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还透­露,国家航天局也正在组织­国内专家对后续规划进­行论证,基本明确还有三次任务:一是嫦娥六号计划在月­球南极进行采样返回,到底是月背还是正面,要根据嫦娥五号的采样­情况来确定。嫦娥七号的任务是在月­球南极包括对月球的地­形地貌、物质成分、空间环境进行一次综合­探测。嫦娥八号除了继续进行­科学探测试验以外,还要进行一些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等国家都­在论证,要不要在月球建立一个­科研基地,或者科研站,比如说采用3D打印技­术,能不能在月亮上利用月­壤建房子等,我们要通过嫦娥八号验­证部分技术,为以后各国一起共同构­建月球科研基地,做一些前期探索。

资料来源:新华网、国新办网站、《科技日报》、中国青年网、“中国探月工程”官方微博、环球网

 ?? 图片来源:“中国探月工程”官方微博 ?? 嫦娥四号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环拍全景图(方位投影)
图片来源:“中国探月工程”官方微博 嫦娥四号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环拍全景图(方位投影)
 ??  ?? 2017 年 6 月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四­号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启动仪式在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举行,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右三)与合作伙伴代表合影。
2017 年 6 月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四­号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启动仪式在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举行,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右三)与合作伙伴代表合影。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