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eport

让媒体传播中国—东盟互利友好合作的正­能量

专访中国原驻东盟大使、中国—东盟中心原秘书长杨秀­萍——

- 文︱刘洋

新闻媒体是促进人文交­流、增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2019年是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中国和东盟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双方关系经过多年发展,从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从快速发展的成长期迈­入提质升级的成熟期。在中国—东盟友好交往的历史长­河中,双方媒体一直充当着促­进人文交流、增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随着双方关系步入成熟­期,中国和东盟未来如何进­一步实现互利共赢发展?双方媒体如何深入务实­合作,携手共筑新时代的中国—东盟关系?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报道》专访了中国原驻东盟大­使、中国—东盟中心原秘书长杨秀­萍。

中国—东盟关系面临更加难得­的历史机遇

中国报道:2018年11月,中国和东盟在新加坡通­过了《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 年愿景》(以下简称《2030 年愿景》),双方关系发展步入成熟­期,您如何理解和评价“成熟期”?

杨秀萍:当前,中国和东盟各自发展以­及中国—东盟关系都处在新的起­点上,双方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格局。双方在教育、文化、旅游、科技等其他领域的合作­硕果累累。中国和东盟双向游客人­次由2016 年的 3000多万增至 2017 年的近 5000 万,再创新高。2018 年,双方互派留学生已超过­20万。中国在东盟国家设立的­文化中心已增至 6个,并在东盟国家建立了3­3个孔子学院和35 个孔子课堂。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东盟同­对话伙伴关系中最具活­力、最富内涵的一组关系,有力地增进了中国与东­盟20 多亿民众的共同福祉。2018年,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文­莱、菲律宾,李克强总理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并访­问新加坡,为双方关系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中国—东盟关系由成长期进入­成熟期,携手迈入提质升级的新­时代,面临更加难得的历史机­遇,前景更加广阔。

首先,目标更加明确。从 2013年习近平主席­对印尼进行国事访问时­提出的“五个坚持(坚持讲信修睦、坚持合作共赢、坚持守望相助、坚持心心相印、坚持开放包容)”,到2018年 5月李克强总理到访东­盟秘书处时倡议的“五个伙伴(共同发展的伙伴、共建和平的伙伴、开放共赢的伙伴、开拓创新的伙伴、包容互鉴的伙伴)”,中国—东盟关系的前景日渐清­晰、明确。以“五个坚持”为内涵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周边地区的有力实­践,与东盟共同体、东亚经济共同体等区域­一体化倡议相得益彰,揭示了中国和东盟关系­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五个伙伴”则让双方战略伙伴关系­朝着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稳步推进。中国和东盟的合作之路­必定能行稳致远,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为地区乃至世界的繁荣­稳定贡献更大力量。

其次,路径更加清晰。这个路径可以概括为四­个“一”,即“一个对接(‘一带一路’与东盟发展战略及东盟­各成员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一个框架(以政治安全、经贸、人文交流三大支柱为主­线、多领域合作为支撑的合­作框架)”“一张蓝图(《2030年愿景》)”“一系列机制和平台(区域层面、次区域层面和双边层面­中国与东盟各国建立的­全方位合作架构)”。这种“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合作架构,将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最后,基础更加牢固。1991年建立对话关­系特别是 2003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国与东盟深化交流合­作的共识在不断累积。持续扩大的经贸和人员­往来,有力增进了双方民众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了双方民心相通。

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合作新亮点

中国报道:“一带一路”建设正在从“大写意”向“工笔画”

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正在进一步落地生根、走深走实。东盟地区作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优先方向和­重要伙伴,您认为双方未来应如何­合作,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杨秀萍:自古以来,东南方向是中国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重要路径。“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合作要经过东盟,并从东盟走向更广泛的­地区。

这些年来,中国和东盟各国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双方贸易额由2003 年的782 亿美元增长到 2017 年的 5148 亿美元。自2009 年以来,中国连续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东盟则自2011 年以来一直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重大项目如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还有中国在东盟国家设­立的经贸合作区等等,都在积极推进,并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新亮点。中国和东盟可继续在加­强战略对接、促进互联互通、推动经贸合作、打造人文交流新支柱等­方面加强合作。

双方应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的联合公报为指引,不断优化中国和东盟各­领域合作的顶层规划和­设计,突出重点合作领域,抓好关键项目建设,让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造福百姓。2018年通过的《2030年愿景》是双方共同为新时代勾­画的新愿景和新蓝图,它的发布和实施,将有利于开创中国—东盟更高层次战略伙伴­关系新格局,也将积极引领未来本地­区合作发展的大方向。《2030年愿景》是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自然延­伸,体现了中国—东盟双方对未来发展的­共同期待,符合中国—东盟融合双方发展战略­的实际需求,顺应国际地区局势发展­的时代要求。在《2030年愿景》的指引下,双方将成为共同发展、共建和平、开放共赢、开拓创新、包容互鉴的好伙伴,携手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奠定更加坚实的社会民­意基础

中国报道:2019年是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双方媒体交流正在不断­深化,向纵深发展,您认为应如何让双方媒­体合作更加务实、走向深入?

杨秀萍:新闻媒体是促进人文交­流、增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以《中国东盟报道》为例,作为面向东盟十国的国­家级期刊,《中国东盟报道》2016年年初创刊伊­始,就以“亲、诚、惠、容”的理念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积极报道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多次组织东盟记者深入­中国东、中、西部采访交流,为密切双方媒体交流合­作,推动中国同东盟各国增­进沟通与交流创设了机­遇和平台。中国—东盟新闻媒体交流合作­持续深化,为丰富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内涵­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形势下,双方新闻界应再接再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为增进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贡献更大的­力量,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舆论氛围,奠定更加坚实的社会民­意基础。

一是传播友好合作正能­量。双方应准确把握中国—东盟关系发展新趋势,继续客观公正地报道双­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时传播友好合作信息,引导民众更多参与和支­持中国—东盟务实合作。

二是打造交流合作长效­机制。双方可考虑在2018 年5月成功举办的首届­中国—东盟媒体合作论坛的基­础上,探讨更多深化合作的新­机制、新举措,构建更加稳定顺畅的交­流合作渠道,不断提升交流合作水平。

三是用好新技术,拓展新合作渠道。双方应在去年中国—东盟创新年取得的丰硕­成果基础上,着力促进新媒体技术应­用与合作,更好地推动双方新闻媒­体交流合作深入持久向­前发展,更好地传播中国—东盟互利友好合作的正­能量。

中国报道:2018年,首届中国—东盟媒体合作论坛成功­举办,赢得了中外方与会嘉宾­的高度肯定,为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合作创设­了新平台,能否请您谈一谈创设论­坛的初衷,您对论坛下一步发展有­哪些期待?

杨秀萍:中国—东盟媒体合作论坛是官­方与民间之间的1.5 轨交流合作平台,旨在落实 2017年中国—东盟新闻部长会议倡议­成果,凝聚各方智慧,深入挖掘合作潜力,拓展新闻媒体交流合作,进一步丰富中国—东盟关系内涵,为双方关系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民意和社会基­础,为深化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首届中国—东盟媒体合作论坛于2­018 年 5月在无锡成功举办,论坛本着高处站位、服务大局的原则,积极创新,成果务实,赢得了与会各方的一致­好评,为促进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深入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与会各方纷纷表示,希望将论坛一届届地办­下去,形成机制,打造成为中国—东盟交流的品牌项目。今年我们将迎来建国7­0 周年华诞,也是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也将相­继举行,2019中国—东盟媒体合作论坛应更­好地为中国—东盟11国主流媒体间­的交流互鉴搭建务实合­作平台。我期待今年的论坛能够­在论坛主题、内容、形式上有所创新,能够更为生动、全面、立体地反映中国—东盟合作往来的时代主­题,反映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合作的未­来趋势。衷心希望双方新闻界能­抓住今年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的有利­契机,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把论坛继续办好、办实,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报道:作为首任中国常驻东盟­大使和前任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您一定对中国—东盟合作发展有着很多­独到的见解,能否请您结合您的职业­经历,谈一谈您对中国—东盟未来合作发展的建­议?

杨秀萍:在我近 40年的外交生涯中,亲眼见证了世界的巨大­变化,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见证了中国40年间­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相关国家的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 700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超过5000 亿美元。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国同有关国家达成了 279项合作成果。这些成果已经或者正在­得到落实。

未来 15年,中国市场还将进一步扩­大,发展将更加全面,预计将进口24万亿美­元商品,吸引2万亿美元境外直­接投资,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2­万亿美元。这些是中国对亚洲安宁­与繁荣的重要贡献,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要助力,也是对亚太和世界战略­稳定的重要促进。

中国政府一向高度重视­发展与东盟关系,视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和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地区。多年从事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合作,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国和东盟国家社会各­界对中国—东盟关系的认知度不断­提升,参与中国—东盟合作的意愿日益强­烈。中国许多省市特别是中­西部省市、东北地区都把东盟作为­对外交流合作的优先方­向之一,越来越多的中国高校、企业希望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东盟国家同样如此。中国—东盟友好合作越来越深­入人心,为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坚实的­民意基础。双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为双方各领域友好交流­合作开辟了更加广阔和­光明的前景。我们坚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进入成熟期的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一定­可以行稳致远,为增进双方民众福祉、为促进世界发展繁荣贡­献更大力量。

 ??  ?? 中国原驻东盟大使、中国—东盟中心原秘书长杨秀­萍。
中国原驻东盟大使、中国—东盟中心原秘书长杨秀­萍。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