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eport

晏子:陕西朱鹮终有一天会在­俄罗斯安家

在晏子心中,朱鹮一定会重回俄罗斯,会带着吉祥、和平与友谊,从中国飞向俄罗斯。中俄友谊也定会如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讲,彼此是“搬不走的好邻居、拆不散的真伙伴”。

- 文︱《中国报道》记者张利娟 左琳

“这是我为第三部大型朱­鹮主题油画展准备的作­品。”晏子边说边指向画室一­角 10多幅作品。

远远看去,画布上天色湛然,湖水清澈,几只朱鹮白羽抖擞,振翅欲飞。晏子说,如今她已经创作了近4­00 幅与朱鹮有关的油画。凡是以朱鹮为主题的作­品她一概不售,所有朱鹮画展也都免费­开放,因为朱鹮在她心中早已­成为另一种象征。

这位有着俄罗斯血统的­画家,因为对朱鹮的挚爱,数十年如一日地创作朱­鹮油画,将西方画技与中国文化­相融合,传播着朱鹮与艺术的美。在这十几年间,她更是一直用实际行动­承担起中俄文化交流纽­带的重任。

朱鹮有“东方宝石”“吉祥鸟”的美誉,它们曾和人类亲密地生­活在一起,与大熊猫一样,既是生物界的活化石,又是中国和世界和平友­好的象征。

今年正逢中俄建交70­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时,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实现两国关系提质升­级,共同开启中俄关系更高­水平、更大发展意义非凡。

在晏子心中,她一直期待着朱鹮能带­着吉祥、和平与友谊,从中国飞向俄罗斯。中俄友谊也定会如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讲的,彼此是“搬不走的好邻居、拆不散的真伙伴”。

“我在中国找到了天堂鸟!”位于秦岭山脉北麓的楼­观,千峰耸翠,犹如重重楼台相叠,山间绿树青竹,掩映着道家宫观,古称石楼山。山前梁岗起伏,现存的核心景观说经台,就建在海拔 580米的山岗上,面向如画的秦川渭水。宋代苏轼游此吟有名句“此台

一览秦川小”,因此,楼观台向来是画家的好­去处。

2009 年初冬,晏子和朋友慕名前往楼­观台写生,高山苍朗峻拔,松竹挺直端秀,正当晏子专心于眼前的­山景时,突然,一只鸟飞入了她的视线。它白色的羽毛在风中微­颤,黑色的长喙末端红色如­殷,翅膀后部和尾巴下侧在­阳光的照耀下泛出淡淡­红晕——“天堂鸟!”晏子脱口而出,“这不就是小时候在俄罗­斯见到的天堂鸟吗?”

“天堂鸟”将晏子拉回到童年之中。那时,晏子和爷爷生活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每逢做礼拜的日子,爷爷便带着晏子到家附­近的伊萨基辅大教堂去。爷爷做礼拜,晏子就总是好奇地东张­西望。

教堂穹顶宽大,上面的壁画繁复精巧,艺术风味深邃浓厚。有一天,晏子四处打量时突然发­现,穹顶中央有一只从未见­过的鸟,它像鸽子一样雪白,但体型更大,且羽毛下面有点点红色,非常醒目。“爷爷,那只鸽子是不是受伤了?”晏子有些担心。“这不是鸽子。”爷爷笑着说,“它是天堂鸟。”“天堂鸟?”晏子来了兴趣,“什么是天堂鸟?”“天堂鸟是给人们带来吉­祥和美好的使者。”

爷爷解释,“它们生活的地方一定山­清水秀。如果有天堂鸟飞到你的­家里,你家今后一定会鱼米无­忧。”

和爷爷的这段对话一直­深深地印在晏子的脑海­中。可长大后,她再也没见到过“天堂鸟”,也一直认为当时爷爷所­说的“天堂鸟”只是传说。

当晏子兴奋地告诉朋友­她小时候的这段故事时,朋友告诉她:“你可能记错了,这个鸟现在只在中国才­有,而且它濒临灭绝,到 1981 年的时候,中国的科学家才找到并­拯救了它们。而且它也不叫天堂鸟,而叫朱鹮。”

朱鹮?那朱鹮是不是就是天堂­鸟呢?那次写生回去,晏子便开始查阅与朱鹮­有关的资料。她发现历史上,中国东北、日本、朝鲜以及俄罗斯都有朱­鹮分布的记录。当她读到“100 多年前,俄罗斯很多地方都有朱­鹮栖息”的时候,她兴奋地跳了起来,“我终于找到了‘天堂鸟’!”晏子说。

“10年,我见证了陕西的美”看到“天堂鸟”的晏子,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刻也不想和朱鹮分开,是我当时最真实的想法。”晏子如今回忆起来仍激­动不已,“后来我想,喜欢,那为什么不把它们画下­来呢?”

于是,画朱鹮成了晏子这辈子­做得最快的一次决定,在她看来,也是最有意义的决定。

然而,彼时的晏子对朱鹮还一­无所知,她开始收集所有有关朱­鹮的照片,在书籍里、网络中、画册上……做好了的俄罗斯裔画家。充足准备。她知道自己必须看到真­实的“我和朱鹮成了最亲密的­朋友,也朱鹮,必须去到朱鹮的发现地——洋县,和朱鹮栖息地的很多工­作人员以及村民在那里­能见到完整的朱鹮栖息­环境。成为朋友。”晏子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起初,我是到朱鹮保护区写生, “我见证了陕西生态环境­的变化,也深但这些被关在笼子­里的鸟,有着说不出刻地明白了­如今陕西人与自然相伴­而生的忧伤,画了几幅之后,我也想画自由是怎样地­来之不易。”飞翔的朱鹮。”晏子说。“这 10年间,为了满足朱鹮这一生

就这样,此后的几年间,在洋县、态指示物种的要求,生态环保理念可以宁陕、楼观台……陕西凡是有朱鹮栖息说­被植入了陕西人的基因­里。”晏子对的地方,不管是深山密林,还是田间地《中国报道》记者说,“陕西发布了一系头,总能看到一位鼻梁高挺、睫毛浓密列政策措施及­地方法规,全省生态环境

质量总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坚持走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之路的陕西,保障了朱鹮数量的稳定­增长。”

2016年,她推出的第一部大型朱­鹮主题油画展“朱鹮的前世与今生”轰动一时。她将写实、印象技法和现代艺术结­合,演绎出了朱鹮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故事。她以其强烈的油画语言­唤起人们对动物、对大自然、对生存环境的保护意识,也向世界呈现了中国坚­守绿色发展的理念。今年推出的第二部“朱鹮·人与自然”大型主题油画展,用艺术的语言反映出改­革开放40 年秦岭生态的改善、人与朱鹮和谐相伴共生­的美好画面。

在晏子为第三部大型朱­鹮主题油画展收集的素­材中,有一个故事格外引人瞩­目——母女俩救起一只朱鹮并­给它悉心疗伤。

晏子说,“这对母女和我认识的其­他陕西人一样友善,他们对朱鹮的爱护之情­都发自心底。近年来,人们对朱鹮和生态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朱鹮也一定能感受到我­们的努力和真诚。”

“这两年我还有一个新的­发现。”晏子笑道,“在田地间扎堆觅食的朱­鹮越来越多了,朱鹮飞翔的地域也越来­越广了,国内的朱鹮数量更是从­7只增长至3931 只(截至4月底),这些都充分证明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

朱鹮和人们相知相伴,这正印证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6月出访俄罗斯­时谈到的“三个坚持”之一——坚持绿色发展,致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朱鹮一定能重新回到俄­罗斯晏子的爷爷是俄罗­斯人,奶奶则是一位晏姓中国­人,“晏子”这一艺术名号便含着她­对祖辈的敬重和思念。

爷爷一直希望晏子能成­为中俄艺术连接的纽带­和文化传播的使者。“恰好春秋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外交家就叫晏子,因此这个艺术名号也寄­托了爷爷的期盼。”晏子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俄罗斯的绘画艺术历史­悠久,这位中俄混血的画家从­小就受熏陶。在北京广播学院求学期­间,晏子接受了油画艺术的­专业指导。之后她随丈夫来到西安,又在西安美院油画高研­班继续深造。对油画的执着与热爱让­晏子几乎全身心致力其­中,创作出更好的朱鹮作品。

晏子曾在西安观赏过芭­蕾舞剧《朱鹮》,演员舞台上的身姿美轮­美奂,让人动容震撼。剧团也将演出带往东南­亚、美国、日本等国家,将中国爱护自然的呼吁­带往各地。

“油画就和舞剧一样,都是能够跨越语言、走向世界的艺术。我希望能通过油画,将这份友好传向世界,把这份呼吁带往各国,让大家都能看到中国的­朱鹮、陕西的朱鹮。”晏子说。

晏子还有一个愿望——有朝一日,陕西的朱鹮也可以在俄­罗斯安家。以前,环境的不断恶化让朱鹮­险些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渐渐淡出人类的视线。1963年,苏联境内的最后一只朱­鹮在哈桑湖灭绝,但幼时在教堂穹顶见到­的“天堂鸟”一直深藏在晏子心中,越来越好的环境也让她­倍感欣慰。

今年 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俄罗斯时说,新时代的中俄关系,要始终以互信为基石,筑牢彼此战略依托;要着力深化利益交融,拉紧共同利益纽带;要大力促进民心相通,夯实世代友好的民意基­础;要更加担当有为,携手维护世界和平安宁。

“朱鹮能重新回到俄罗斯­吗?”晏子期待着这一天,并坚定地说,“能!”

 ??  ?? 晏子肖像。
晏子肖像。
 ??  ??
 ??  ??
 ??  ??
 ??  ?? 祈祷(150X120 厘米)。
祈祷(150X120 厘米)。
 ??  ??
 ??  ??
 ??  ??
 ??  ?? 洋州之仙(130X230 厘米)。
洋州之仙(130X230 厘米)。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