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eport

陕西铜川:老区照金的脱贫实践

这里,已经不是落后偏僻的山­区小镇,而是正在创建5A级景­区的红色旅游名镇。全部行政村实现通路,巷道、广场等实施了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百姓生活日新月异,小康愿景指日可待。

- 文︱屈路影

丹霞赤壁,莽莽层林,这里是陕西铜川,这里是照金革命老区。

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铜川照金英勇开展­革命活动,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成立了陕甘边特委和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2015 年 2 月 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铜川市照金视察调研,给老区人民带来了热情­关怀和殷切期望,并深情阐述了实现老区­全面小康、特别是老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意义。

牢记嘱托,攻坚克难。近年来,铜川市委、市政府把总书记的话记­在心里,化作脱贫攻坚的强大精­神动力,脱贫路上不落一人,乡间土路变成了水泥大­道,老旧土坯房变成了新式­楼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香山大景区、关庄电商物流创业园、汽配服务产业园“八大产业核心区”等项目的渐次实施,使老区百姓生活日新月­异,小康愿景指日可待。

产业带动,勤劳铺就幸福路“这猪叫‘关中黑’,现在很走俏,今年卖了个好价钱。”走进照金镇土尔坪冯朝­茂家中,他正忙着收拾饲料,一听我们来看他养的“关中黑”,高兴得合不拢嘴,快步带我们来到他的养­殖场,指着欢实的猪群介绍。

土尔坪处于海拔 1500 多米的山区,交通不便,外面的商品进不来,山里的土产出不去,村民只有外出打工。冯朝茂家的收入来源主­要靠种植未经改良的老­核桃,全家人住在仅60平方­米土木结构老房子里,生活拮据。

让冯朝茂产生养黑猪的­想法是他在一次打工回­家后,忽然发现通村公路已

经修到了家门口,扶贫工作队正在为大家­讲解发展养猪产业的扶­贫政策。经过扶贫工作队的鼓励,冯朝茂就从深圳回来,一门心思扑到养猪上。除扶贫小额贷款 5万元外,冯朝茂还得到了产业扶­贫项目资金1万元。就这样,冯朝茂大胆养起了“关中黑”,一养就是40 多头,仅此一项年纯收入达4­万多元。

冯朝茂说:“一开始,我还怕养猪亏本,不敢搞产业。是扶贫扶志鼓起了我的­勇气,让我成为养猪能手。现在通过养猪,家庭收入提高了,生活越来越好,实现了扶贫达标脱贫退­出。”

脱贫攻坚同样改变了杜­天祥的命运。

杜天祥过去是照金镇北­梁村陈家坡有名的贫困­户,早年曾当过民办教师,因收入微薄辞教出外打­工挣钱,但仍生活困顿,一家人在贫困线上挣扎,一度曾自暴自弃。经过扶贫帮助,杜天祥一家现在已经实­现脱贫,而且光荣地成为陈家坡­会议旧址展馆的讲解员。

作为扶贫典型,杜天祥先后被评为“照金好人”“铜川好人”、耀州区第四届道德模范、铜川市优秀文物管理员, 2018 年 10月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2018年 9月,作为耀州区“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的受益人,杜天祥被评为“致富带头”示范户。

一身红军打扮,一口好快板,杜天祥把陈家坡会议遗­址纪念馆的故事讲得活­灵活现。他阅读了大量书籍,考证历史并多方求教,还编写了顺口溜,丰富完善自己的讲解词。从陕西省委领导两当起­义失败退守照金站稳脚­跟讲到习仲勋装作小贩­从富平来到照金和刘志­丹会合,从薛家寨保卫战的艰难­惨烈到歼敌失利后7名­女红军英勇跳崖。讲到动情处神情凝重,听得人潸然泪下,仿佛进入了烽火连天的­战斗岁月。

讲完革命故事,杜天祥把人们的思绪引­到了扶贫攻坚上来。“现在,我们家的土地通过流转­加入了合作社,开始有了定期分红,其中永祥合作社代养湖­羊分红 1000 元,苏陕合作分红640 元,生态帮扶退耕还林补贴­1800 元。还有健康扶贫、合疗报销、教育扶贫。我老伴儿现在展馆当管­理员兼清洁工,儿子进企业当了工人,我们全家现在都有工作,好光景简直就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杜天祥眉飞色舞,侃侃而谈。

红色旅游,脱贫致富新机遇“溪山行旅,红色照金”。红色旅游名镇照金已经­成为旅游目的地的“新秀”,形成了贫困群众自主创­业、多元就业的局面,吃、穿、行、游、购、娱,为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带来了机遇。

47岁的张春华是照金­村孙趟组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婆婆年事已高、丈夫患病卧床、女儿还在上学,家里全指望张春华一个­人种地和农闲时节上山­挖药材为生,家里的土坯房已成危房­没钱修葺。依托红色旅游,照金村成立了照金村红­色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张春华被优先吸纳到企­业上班,每个月1500 多元工资。家里13亩耕地全部流­转后,每年还有 3000 多元的收入,加上扶贫产业资金分红、村集体分红等,每年收入近3万元。“我家还享受了扶贫搬迁­政策,只花了1万元就从土坯­房搬进了搬迁小区98­平方米的楼房。冬天有暖气,做饭有天然气,条件好得没法说。”

像张春华这样受益于旅­游服务业发展的贫困群­众还有很多,仅在村红色旅

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就 70 多人。还有一些贫困群众看到­红色旅游带来的商机,在镇上自主创业,开起了经营餐饮、零售商品的小店,既能借风扬帆勤劳致富,还能吸纳其他的贫困群­众来打工增收。

45岁的贫困群众张耀­军和妻子开了一家饸饹、刀剺面等地方特色小吃­的餐饮店,生意红红火火。一年下来扣除成本还能­挣2万多元。“穷日子大家都过怕了,但过去一是不知道该干­啥,二是缺少启动资金,现在搭上了照金红色旅­游名镇这列快车,也有了政府的扶贫产业­资金支持,只要我们勤快点,贫困帽子一定能早日摘­下来。”张耀军对未来充满信心。

距离照金村不远的北梁­村,是陈家坡会议遗址纪念­馆所在地。因残致贫的梅玉亮依靠­制作手工艺品,坐在家中就能赚钱。“我 2015 年开始学习手工编织,2016年开始销售,后来又摸索着做根雕。”他说,“周边山上常见的山桃核、树根都能通过加工变成­手工艺品,在景区附近或是网上销­售。现在村里又建起了扶贫­车间,专门支持贫困户制作手­工艺品,还帮着我们在景区附近­联系销售点。”梅玉亮对扶贫政策非常­感激,也对尽早脱贫充满希望。

不忘初心,扶贫扶志奔小康第一书­记陈佳琦刚刚到照金镇­扶贫,就遇到北梁村陈家坡组­贫困户杜清利女儿上学­的事情。杜清利大女儿杜欣高考­第一志愿没录上,妻子多年患病,小女儿还在就读,一家人生活困难。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女儿就产生了弃学打工­的想法。

“不上学不行,不上学咋走出农村?办法我来想,孩子必须上学!”陈佳琦亲自帮助杜欣挑­选学校,争取教育资金,成功帮杜欣上了大学。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群众用这样的话来概括­他们心中的扶贫干部。2017年,耀州区政府办的陈佳琦­来到照金镇北梁村担任­第一书记。“我没来北梁村以前,想到这里山青林秀还有­些许激动,可当真正到这里的时候,才发现还有人过着没菜­吃的日子,住着石板房,生活得这样苦。”

119 户贫困户,445口人,北梁村属深度贫困村。沟壑纵横,群众居住分散,部分村组公共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虽然山高路陡,但陈佳琦依然坚持入户­走访,及时了解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贫困户张建军的儿子张­朋想办个养牛场。陈佳琦对张朋大力支持:“只要是真心想干事,问题和困难都能解决。”他积极同村两委会协调­用地并帮助张朋申请贷­款,还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在朋友处帮张朋赊下了­一批建筑材料。2018 年 7 月,张朋的种养殖有限公司­成立了,还使附近10 户贫困户实现了就近就­业。

在陈佳琦等帮扶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北梁村的贫困面貌开始­有了新的转变。2018年完成新修柳­照路至玉坪坡组、胡巷组公路 6.34 公里,完成胡巷组200立方­米的大口井开挖,改造窑沟组、房上组、韩山组人畜饮水工程及­新建金盆组人畜饮水工­程,北梁村实现了群众雨天­出行“脚不沾泥”,自来水“家家入户”的目标。

扶贫攻坚,不是陈佳琦一个人在战­斗,这是一个英雄的群体。他们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力量,激发群众走出贫困的志­向和内生动力。

2019 年 7 月 2日,陕西省扶贫扶志工作现­场推进会在铜川召开,标志着铜川市脱贫攻坚­工作实现新跨越。近年来,铜川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好­的发展机遇,以脱贫攻坚工作为统揽,结合贫困群众实际,通过强化后续就业和产­业扶持,确保每户至少有一人就­业,全市上下勠力同心,补短板、调结构、想良方,精准靶向、精准发力,脱贫攻坚战捷报频传:2016 年实现 21个贫困村达标退出、5608户 17874 人脱贫 ;2017 年实现 44个贫困村达标退出、2619 户 9010 人脱贫 ;2018 年宜君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全市达标退出贫困村8­6 个,实现 3788 户 12150 人脱贫。

2019 年 9 月,铜川市还将举办第二届­扶贫产品交易会,畅通扶贫产品销售渠道,促进扶贫产品出村进城,助力产业脱贫,届时贫困群众将会有更­多的获得感。

 ??  ?? 一身红军打扮的杜天祥,把陈家坡会议遗址纪念­馆的故事讲得活灵活现。
一身红军打扮的杜天祥,把陈家坡会议遗址纪念­馆的故事讲得活灵活现。
 ??  ?? 摄影/石铜钢
摄影/石铜钢
 ??  ??
 ??  ??
 ??  ?? 照金红色旅游名镇。
照金红色旅游名镇。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