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eport

外媒记者探访智慧重庆­新发展

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以及内陆开放高地, “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已成为重庆发展新名片。

- 文︱《中国报道》记者王翔

重庆,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长江自西向东穿流而过,再加上76%的面积被山地覆盖,让重庆成为一座3D魔­幻的城市。历史上,重庆曾是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和­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现如今,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

经济带重要联结点以及­内陆开放高地, “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已成为重庆发展新名片,智慧重庆正在以一个全­新的面貌拥抱未来新机­遇和新挑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新形势下的中国发展擘­画新的蓝图。未来,重庆将坚持创新驱动为­主战略,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

系,稳定供应链和产业链;以陆海新通道建设为抓­手,积极融入双循环和国内­的大循环,特别是要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护好长江生态。

在此背景下,2020年12月14­日至18日,“2020走读中国·感知重庆驻华外国媒体­参访活动”在渝进行。来

自日本经济新闻社、日本《读卖新闻》、马来西亚《星报》、新加坡《联合早报》、越南通讯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等多个国家的外媒记者­来到重庆,参访果园港多式联运基­地、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荣昌安陶小镇等地,深入了解重庆历史文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等­情况。通过访问重庆的工厂与­港口,大街与小巷……10余名外媒记者充分­感知这座智慧山城的独­特魅力。

智造重镇——科技提升生活服务

24小时智能值守停车­场、无人超

市、大社区大管家APP、自动巡检机器人……2020 年 12 月 15日上午,在重庆市江北区金科天­启科技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向外媒记者现­场展示如何应用这些现­代科技手段来提升生活­服务。

“我们是重庆市智慧小区­标准制定参编单位。”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道,“之前,重庆市的大部分小区都­有多个分散的控制设备­系统,互不相连,管理起来非常复杂。现在能够通过我们的系­统连接所有设备,从而让运营和管理更便­捷。”

工作人员举例说,比如通过该系统进行监­控管理,物业管理人员可以轻松­查看管辖范围内所有关­键点位的监控,从而实现高效的安全保­障;在应急管控方面,一旦发生火灾,系统会自动打开所有的­通道设备,上报火情,并向所有业主和物业管­理人员拨打电话、发送短信通知,从而协助小区或企业更­好地应对火情。这一系列智慧服务获得­外媒记者们的点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世界语版编辑拉斐尔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人工智能­技术在生

活中得到应用,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智能停车区域,整个区域是由人工智能­控制,既节省人力,又提高效率。火灾智能报警系统也让­我大开眼界。如果火灾发生,系统自动上报给消防部­门,并通知所有业主,这会让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加安全。”

来自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记者王纬温仔细询问­该数据中心的智能系统­在重庆市的应用情况,还在现场亲自进行体验。他表示自己一直在关注­重庆智能产业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情况,认为利用大数据和科技­赋能城市发展在未来有­很大想象空间。

据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人士介绍,近年来,重庆深入实施智能化改­造,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大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的深­度应用。另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计划到 2022年,重庆将初步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发­展格局,培育3 至5个国家级服务平台,建成20 个以上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转型的

制造业平台。

在参观攀华集团重庆攀­华板材有限公司和重庆­涪陵榨菜集团的生产车­间时,外媒记者们对高度智能­化的生产过程惊叹不已,纷纷用镜头记录整个生­产加工过程。

攀华集团董事长李兴华­向外媒记者介绍:“整个生产线上几乎都看­不到工作人员。以往需要 1000 多名工人的热轧生产线,现在只需要6名工人在­仪表盘前操作即可。”

涪陵榨菜生产车间也已­基本实现全自动化,原料清洗、切分、筛分、脱盐、脱水、拌料、计量、充氮包装、灭菌、装箱等 10余个制作工序都在­流水线上完成,仅有几名工作人员在旁­边辅助机器运行。工作人员只需进行品质­监管,并不用进行实际操作。现场的外媒记者不禁赞­许:“智能化生产线既保障了­工人安全,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有外媒记者认为,智能化生产能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但同时裁撤人工带来的­就业问题也很值得关注。

智慧物流——打造陆海新通道

长江横贯重庆全市,与嘉陵江、乌江在此交汇,由于水雾环绕,重庆素有“雾都”的雅称。三江汇流带来水汽的同­时也为重庆市修建港口­码头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条件。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重庆市重点规划建设的­重庆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是目前长江上游最大­的集装箱枢纽中心和件­散货集散中心。

“这里大有希望。”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果园­港时曾对重庆打造国际­物流大枢纽提出了深切­期许。随着重庆跨境公路班车­和中欧班列(重庆)开行,重庆已形成东南西北四­向物流通道、

“铁、公、水、空”四种运输方式协同配合­的多式联运物流体系。

在重庆东盟国际物流园,来自越南、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的外­媒记者对跨境公路班车­的运营模式、如何提升重庆跨境公路­班车竞争力、跨境公路班车——东盟班车对越南和东盟­发展有哪些助力等问题­十分关注。

目前重庆跨境公路班车­运营有东盟班车和中亚­班车,东盟班车运行线路网络­已覆盖中南半岛全境。其中,东盟班车线路主要由东、中、西线组成。其中,东线为重庆—凭祥—越南河内,整条线路全长1400­公里,单线运行时间约2天。东线同时可延伸至柬埔­寨金边,全程约5天。东线复线由重庆陆运到­广西钦州港,再转海运到达新加坡,采取公海联运模式,全程约10 天。

重庆跨境公路班车 2016 年 4 月 28日首次运营至20­21年1月13日,共

计发车5125车次,发运国际标准箱115­31TEU,总重约 7.71 万吨,总货值约 29.76 亿元。

搭建了通道,还要解决运送什么货物­的问题。于是,重庆公运东盟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就在重庆东盟­国际物流园内打造了东­盟商品集采城项目。在集采城里,除了有来自东盟国家的­啤酒、咖啡、手工艺品等产品,还有本地特色农产品。商品琳琅满目,吸引了不少外媒记者的­目光。

重庆公运东盟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意告­诉《中国报道》记者:“集采城为国内外商家提­供了一个集商品展示、信息互通、集中交易、货品分拨等功能于一体­的世界商品集中采购平­台。”他介绍,重庆及周边省市的产品­都可以通过东盟商品集­采城达成交易后,再“搭上”跨境公路班车,走出国门。境外的商家和企业如有­出口到中国的需求,也可以通过公司在东南­亚布局的30 多个境外分拨仓,把货品在境外进行集中,再通过跨境公路班车运­输到中国。

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的记­者纷纷表示,集采城内陈列的很多商­品是他们在家乡也经常­购买的,看到之后十分亲切,对重庆与东盟贸易的前­景充满信心。

智慧文旅——传播中华传统陶文化

在重庆市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的一个院子里,古树参天,青砖黛瓦……两侧厢房,展架一字陈列,摆满各种精美陶器;正房厅堂,女主人纤手塑泥,男主人画笔描图。同行的中外记者都不禁­感叹,这就是“向往的生活”。

事实上,这是一间陶艺工作室,主理人管永双、李云杉是四川美术学院­毕业的学生,两人从同学变成夫妻,又因为对陶艺共同的热­爱一起回到荣昌,在山川村落间搭建工作­室,就地取材,以荣昌的一景一物为灵­感烧制陶器。

外媒记者们在参观安陶­小镇时向工作人员了解­到,荣昌陶始于汉代,因其“红如枣,薄如纸,声如磬,亮如镜”的特质,与云南建水紫陶、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坭兴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荣昌陶制作需经过选泥、晒泥、碾泥、过浆等24道工艺流程。据了解, 2019年,荣昌区陶瓷产业实现产­值80亿元。

中国当前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庆市以非遗文化产品­为抓手,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在重庆之行中,外媒记者也纷纷谈到了­自己对重庆的看法。越南通讯社记者裴英俊­在听说重庆有3124 万常住人口后惊呼“有5个河内那么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世界语版编辑拉斐尔认­为,重庆是一座非常有趣且­充满智能化的城市,在这里生活一定十分便­利;马来西亚《星报》记者马盈慧表示她很喜­欢重庆城中有山的立体­感,这个城市让她感觉很舒­服……

对于重庆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发展,越南通讯社记者邓进忠­认为:“在重庆市政府的推动下,重庆市与越南之间的合­作潜力仍然很大。双方企业可以充分把握­机遇,增进商机,为促进合作与经济发展­以及重庆与越南的关系­做出贡献。”责任编辑:王翔

 ??  ??
 ??  ?? 外籍记者参观金科天启­科技数据中心。摄影/罗嘉
外籍记者参观金科天启­科技数据中心。摄影/罗嘉
 ??  ?? 鸟瞰山城重庆美景
鸟瞰山城重庆美景
 ??  ?? 参观重庆公路物流基地。摄影/陈鑫
参观重庆公路物流基地。摄影/陈鑫
 ??  ?? 越南记者在东盟商品集­采城参观。摄影/陈鑫
越南记者在东盟商品集­采城参观。摄影/陈鑫
 ??  ??
 ??  ?? 外媒记者了解荣昌陶器­制作过程。
外媒记者了解荣昌陶器­制作过程。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