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Today

0.6/ 2200元

1996 年,核桃坝村的茶园面积发­展到1350亩,人均 0.6 亩,人均纯收入 2200 元

-

家的生活开始有一点点­好转,但 由于土地贫瘠,种下的粮食产量 很低。也就是在这一年,当时的 老支书何殿伦从贵州省­茶科所引 进了优质茶树苗,经过两年的试 种之后,觉得种茶卖茶能成为核 桃坝村民增收的新渠道。 1983 年,茶树开始在全村推 广种植。说实在的,地里打不出 粮食,种茶是乡亲们寄予希望­的 无奈之举。由于我是村里屈指可 数的高中毕业生,这一年,我被老 支书推举到了村经济联­合社副主 任的位子上,协助他搞活村子的 茶经济。 自从高中毕业后,我们家的 生活有所改善,因为这个时候我 能替父亲分担了。随着对内不断 搞活经济的深入,我和父亲一起 种烤烟、种菜、种生姜、养猪,虽 然辛苦,但付出后就会有收入。 填补了没有生活来源的­亏空。 1986 年大女儿出 生,1988 年小儿子来到我们的生­活中,我 的茶树也可以采摘了,这一年光 采摘加工茶叶我就赚了 7000 元,加上其他的收入,零零总总 地这一年收入竟然有一­万多,在 当时,万元户在全国都是罕见­的。 我清楚地记得,在核桃坝村 300 户种植茶树的人家,基本上家家 都有这个收入。 1989 年,家里已经购置了永 久自行车、上海牌手表、蜜蜂牌 缝纫机、燕舞牌录音机,这些都 是当年响当当的名牌货。从吃不 饱饭到过上好日子,核桃坝村只 用了 10 年的时间。而这 10 年, 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加速­经济发展 的 10 年。 1993 年,我被核桃坝村村民 推选为村委会主任。在老书记的 带领下,核桃坝村的茶产业不断 发展壮大,成为湄潭率先崛起的 茶叶第一村。 1996 年 7 月,我从老支书的 手中接过核桃坝村党支­部书记的 担子,刚上任我就给自己立下­了 规矩: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沿着老支书铺下的路驰­而不息抓 经济、突破求新创业绩。 这一年,核桃坝村的茶园面 积发展到 1350 亩,人均 0.6 亩, 人均纯收入 2200 元。为增加群 众收入,我与村两委班子成员重 新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并与村 民约定,“只要适合种茶的土地 就全部种茶”。 这一规划得到村民积极­响 应,到 2012 年的时候,我们的茶 园总面积达到了 8380 亩,全村 807 户 3347人,人均 2 .5 亩,户 均超过 10 亩,村民人均纯收入 达到了 8300 元,其中茶产业收 入达 85% 以上。茶叶面积扩大, 村里及时采取“支部 + 公司 + 协 会”的发展模式,加强基地规范 和加工规范。 2001 - 2011 年,在支部和 协会的引领下,核桃坝村诞生了 3 家省市级龙头企业,35 户茶叶 小型加工厂,村集体还创立了自己

斗目标。 从 2012 年开始,核桃坝村 就本着“强基础、兴产业、美村 寨、展新貌”的目标,在村里先后 改建和改造了 600 多幢民居,改 水、改电、改路,加强了基础设施 建设,给村民一个舒适的生活­起 居。我们还建立健全了工会、关 工委、妇联、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义务巡逻队等各类生产­发展协会 10 余个,不断规范基层社会管 理,探索党在农村的领导方­式, 建立健全了村民自治制­度,提高 了村民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 如果老支书现在还活着,看到 今天核桃坝村取得的成­绩,他心里 一定是激动欣喜的。通过发展乡村 旅游、茶旅经济等,核桃坝村2017 年全年的产值突破 2.3 个亿,人均

的灯点亮、熄灭。 ●用微波炉烘干衣服 设计师 Mi n k yo L im 设计了一 款微波炉和烘干机结合­的产品— 微波可以将衣物中的水­分变成水蒸 气,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而且远 远快过动辄需要好几个­小时的传统 烘干机。当然它也有缺点,那就是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