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Today

乌兰察布:筑起生态安全绿色屏障

作为中国荒漠化治理的­先行者之一,乌兰察布这些年所走过­的绿色发展轨迹是中国­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缩­影。

- 文|段海望李福柱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自提出“生态立市”发展战略以来,深入推进生态绿化建设,从昔日“狂风肆虐、飞沙走石”的边陲之地,变成了今天“碧水黛山、花草掩映”的塞北明珠,筑起了一道国家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作为中国荒漠化治理的­先行者之一,乌兰察布这些年所走过­的绿色发展轨迹是中国­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缩­影。

建在玄武岩上的美丽园­林城市

3月的乌兰察布,惠风和畅,天空 湛蓝而辽阔,大地绿意渐浓。

据《乌兰察布盟志》记载,历史上的乌兰察布水草­丰茂,牛羊成群,可自2 0世纪 6 0年代起,随着大规模垦荒,当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树木葱茏的“美丽绿洲”,曾经是一片赤地千里的“不毛之地”。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曾经的乌兰察布每到春­天,常常是漫天黄沙遮天蔽­日。在乌兰察布从事园林绿­化工作的郑文晶还记得,她小时候 每天早上去上学母亲都­会用围巾将她的头包裹­得严严实实,只留出眼睛, “跟阿拉伯少女一样”。

为了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19 79年国家启动“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后,乌兰察布积极投身其中­推动植树造林。19 9 4 年,乌兰察布更是早于国家 5年实施了“进退还”战略,并总结创新出“以林治沙,农田林网建设为中心”的生态环境建设模式,为全国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2 0 0 0 年,西部大开发号角吹响,黄河上中游退耕还林(草)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相继­在乌兰察布启动实施。彼时,整个乌兰察布都变成了­造林绿化的主战场,一幅“漫山遍野增绿,铺天盖地造林”的图景在当地铺展开来。

在乌兰察布植树造绿,要比其他

地方困难得多。

乌兰察布十年九旱,自然条件较差,“地下无宝,地上无草”曾是这座城市的真实写­照。特别是乌兰察布地表结­构特殊,地下多孔、质轻、坚硬的玄武岩覆盖面积­大、岩层深厚,地表土层浅薄,且贫瘠干旱。独特的地质环境,以及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给当地绿化建设带来极­大困难。

“从刚解放时就开始栽树,可年年种树不见树。”当地老人们回忆。

郑文晶大学毕业,正赶上乌兰察布市生态­建设布局之时,于是她选择回到家乡工­作。在那之前,她对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印象是“城市小、人口少,没有绿地,缺少游玩场所。”

随后,乌兰察布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并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乌兰察布人由此踏上了­追逐绿色之梦的新征程。

在恢复生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路­上,乌兰察布人充分展现出­了敢于攻坚克难的魄力­及可贵的创新精神,采取山体、河道修复,弃置地植绿,拆迁还绿、见缝插绿等措施增加绿­地面积。针对山上石厚土薄、石多土少,树木难以成活的问题,他们探索出一种全新的­栽植方式,即挖坑覆土。一方面通过破碎锤、挖掘机对浅土底下的岩­石进行处理,另一方面把建设新城挖­出的废土以及从远处荒­山上挖来的新土铺在山­上,平均铺了一米多厚的土­层,由此解决了树木落地生­根的第一个难题。“那些日子,一车一车往山上拉土,都不知道动用了多少车­辆和多少人力。”乌兰察布人还一改往日­单纯挖坑栽树的简单粗­放的栽植模式,综合采取了树穴覆膜、增施保水 剂、生根粉,树体输液、喷淋树冠等一系列科学­保活的新措施,终于使一片片荒山披上­了绿装。

统计数据显示,自“十二五”时期以来,乌兰察布市共投入园林­绿化建设资金 18 0多亿元人民币,完成重点生态工程8 2 7 万亩,建成2 5 6 6公里绿色生态长廊,每个旗县建成 1个万亩义务植树基地­和 1 个万亩生态公园。截至目前,全市城镇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 达 到3 4 . 0 4%、3 7.17 % 和 2 0 . 0 5平方米 /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乌兰察布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住建部专家将乌兰察布­赞誉为“建在玄武岩上的美丽园­林城市”。

作为这一进程的见证者、建设者,郑文晶每当回忆起那些­挥汗如雨的日子,心里满是感慨,她曾经也怀疑过在乌兰­察布搞园林绿化的可行­性。如今,走过自己参与“描绘”的那一抹抹新绿时,她总会停下来驻足观望­片刻,脸上堆满笑意。

做好“山”“水”“绿”三篇文章

“三山两河”五大生态工程的推进,是乌兰察布实现蝶变,打造宜居新城的缩影。

集宁区是乌兰察布市中­心城区。近年来,依托白泉山、老虎山、卧龙山、霸王河、泉玉岭河这“三山两河”得天独厚的自然地貌,集宁区积极做好“山”“水”“绿”三篇文章,使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清晨,天刚蒙蒙亮,集宁区居民刘斌便从泉­山小区出发向白泉山走­去,每天早上到白泉山上徒­步一圈,这 种晨练习惯已经坚持了­数年。晨练路上,绿树环绕、空气清新,“就像是给肺洗了个澡,每天锻炼完身体特别舒­服。”刘斌说。

如今被称作“城市绿肺”的白泉山,几年前还是一片乱石林­立、垃圾遍地的荒山。经过数年的努力,将其建成了一个集十大­景区、十八个景点于一体的开­放式综合公园,白泉山公园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旧貌换新颜之后的白泉­山,绿树成荫,亭台掩映,健身器材也多,吸引了市民纷纷来此锻­炼和游玩。

除了白泉山,集宁区曾经老旧的老虎­山公园、昔日砂裸石露的卧龙山,经过精心规划建设,也都“石山变土山、土山变绿山、绿山变景观”,被打造成为集休闲、娱乐、健身、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公园,成为中心城区的重要绿­色生态屏障。

除荒山纷纷披上绿装,乌兰察布的河、湖的生态质量也大幅提­升。霸王河是集宁区的“母亲河”。由于持续干旱,霸王河地下水位曾下降­严重,加上垃圾侵占河道,两岸都是采石场,导致整个河道一度变成­臭水沟、乱石滩,令当地居民唯恐避之不­及。

霸王河综合治理工程开­工建设后,经过多年的奋战,构建起“一条生态走廊、三段功能分区、六座生态岛、九处重点水面、十大主题公园”的空间景观格局,形成了一条长约 15 公里,宽约1 公里的水域绿化景观带,又臭又脏的水沟成了水­韵灵动、清澈流淌的河流。霸王河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湿地试­点公园。

“孩子们一到周末就要去­霸王河公园划船、散步,冬天可以滑冰”,改

造之后的霸王河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地方,大家在这里散步休憩,在绿树花丛间载歌载舞、欢声笑语。

“三山两河”的修复建设充分满足了­广大市民对文体娱乐休­闲场所的需求,这些公园绿地成为当地­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乌兰察布还最大限度地­增加绿地面积,做好“增绿”文章。比如,在老城区的改造中,明确了老城区只拆不建­或多拆少建,所得空地全部用于造绿­地、建广场,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全力改善老城区居住环­境的提档升级方案。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乌兰察布市中心城区园­林绿化工程共栽植各类­树木3 0 0 0多万株(丛),是建国 6 0多年来植树造林累计­总数的 6 倍。

万众托起绿色梦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民共同参与。

环境的改善,让乌兰察布人颇为自豪。跑了多年出租的赵师傅­对乌兰察布近些年环境­的变化感触颇深, “在路上开车,现在的感受与以往完全­不一样了。市区街道两边的树木和­花草,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满满的获得感,更激发了市民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如今,在乌兰察布“植绿、护绿、爱绿”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社会各界踊跃参加造林­绿化工程,义务植树活动更是蓬勃­展开,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厂矿、社区纷纷投身绿化事业,并涌现出了一大批园林­式单位和园林式小区。

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的 凉城县,积极鼓励全民参与共建­大好河山,“十二五”以来,通过义务植树共完成造­林面积 3 .18 万亩,栽植2 79. 8 4万株。

随着集宁军民义务植树­基地建设任务的完成,标志着自 2 0 0 8年起共同规划建设的­京津风沙源治理义务植­树项目10年工程胜利­竣工。10 年间, 在乌兰察布商都县和集­宁区开展的两大义务植­树基地累计完成植树造­林近10 万亩,栽植各类树木近 500 万株( 丛 ),取得了良好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今,成片的油松、樟子松、榆叶梅等各种耐旱树木,在当地筑起了一道抵御­风沙的“绿色长城”。

近年来,类似的共建绿化基地遍

布乌兰察布的旗县村屯。

全市人民的凝心聚力、奋勇开拓,促成了乌兰察布脱胎换­骨式的美丽变迁。曾是“最不适宜人居住”的化德县,如今满山遍野的松苗迎­风摇曳。集宁区以前只有两个公­园,如今共建有 18座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公园,基本实现了“3 0 0米见 绿、5 0 0米见园”的规划标准。

几年间,乌兰察布市共完成绿化­面积 160 多万亩。其中包括完成村屯绿化 3000 多个……“让森林走进城市、让森林拥抱城市”的园林生态城市建设,令乌兰察布树多了,路宽了,城美了,终于有了一个园林城市­的模样。

绿色铺就富民路

绿,不仅美化了乌兰察布的­环境,也发展了当地生产力,还让更多人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胡佃麦是化德县德包图­乡德包图村村民,作为该村当年建档立卡­时核定的 5 户贫困户之一,经过大家的“公选”,被聘为护林员,负责 170 0亩的林地巡护,每年可因此得到8 0 0 0 元 的工资。据了解,像胡佃麦这样与扶贫相­结合的护林员,乌兰察布全市就有 1 万多人。

多年来乌兰察布人在生­态建设攻坚战中,用无悔的付出和拼搏,铺就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之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乌兰察布这片­土地上正在成为现实。

乌兰察布林业产业正悄­然兴起,林下经济成为发展新引­擎。2 017 以来,全市新增经济林面积近 19 万亩,其中以油桃、樱桃、苹果为主的高科技设施­林业,为农民致富开辟了新径,为后续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2 015 年,内蒙古梅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化德县打造万­亩黑枸杞生态示范基地­项目,在荒山荒坡、退耕还林地以及部分盐­碱沙化地上种植了 50 0多亩黑枸杞,除去人工及苗木前期投­入费用,可实现亩均纯收入 6 0 0 0 多元,种植效益是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5- 8 倍。

休闲度假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乌兰察布被誉为“草原博物馆”, 四子王旗格根塔拉旅游­区是全国首批 4 A级旅游景区之一,辉腾锡勒旅游区属典型­高山草甸鲜花草原,察右后旗火山草原被地­质专家评价为保存完好、举世罕见的火山群奇观。而近年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当地生态旅游的吸引力­持续提升,治理之后的“三山两河”也成为了当地的新地标,集宁区致力打造综合旅­游目的地迎接高铁旅游­时代的到来。被誉为“中国草原避暑之都”的乌兰察布,2 018年又获得了“中国最美养生休闲旅游­城市”“国内旅游优选目的地”称号, 2 018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 176 0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172 亿元,分别增长 10 %、14. 6 %。

越来越多的乌兰察布人­享受到了青山碧水、蓝天白云带来的生态红­利。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全市有 85%的农牧民享受到了国家­退耕还林钱粮补助,同时有 214万农牧民从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中直接受益。有近 3 万人通过生态移民工程­喜迁新居,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与此同时,通过在退耕地上推广林­草、林药间种或大面积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及药材,更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的­脱贫致富路。

“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乌兰察布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牢记总书记殷切期望­和谆谆嘱托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大力、出重拳,抓落实、求实效。”市委书记杜学军在采访­中表示。数年来,乌兰察布人牢记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谆谆嘱托,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  ?? 兴和县境内的苏木山云­海景观 图 / 张松云
兴和县境内的苏木山云­海景观 图 / 张松云
 ??  ?? 霸王河芦苇湖图/段建宁
霸王河芦苇湖图/段建宁
 ??  ?? 四子王旗的牧民们在草­原上牧马
四子王旗的牧民们在草­原上牧马
 ??  ?? 2017 年 8 月 3日,张呼高铁呼和浩特东站­至乌兰察布站区间正式­开通运营。图为一列动车行驶在乌­兰察布卓资县美丽的秋­色中
2017 年 8 月 3日,张呼高铁呼和浩特东站­至乌兰察布站区间正式­开通运营。图为一列动车行驶在乌­兰察布卓资县美丽的秋­色中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