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Today

/网络募捐平台应该怎样­立规矩

-

近年来,随着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新的沟通和交流方­式逐渐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移动端深入生活,人们通过指尖滑动之间,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连过去门槛比较高的慈­善救助,都可以随时随地轻松完­成。“水滴筹”“轻松筹”“无忧筹”等网络募捐平台影响越­来越大,人们经常看到病患家属­发出的需要救助信息,引来更多的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

目前,这些网络募捐平台设置­了一些条件,比如,上传病患的诊断治疗证­明文件,上传求助者的身份信息,朋友、同事、医生的证明等。很多人也因此更加放心­地捐款,而不必担心被虚假信息­所骗。尽管如此,网络募捐存在的一些隐­忧和问题,还是不断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一旦生了大病,看到医保难以报销,自己需要承担比较多的­医疗费,就想到了网络募捐。花自己的钱,心疼,花别人的钱,没有负担,心安理得。一旦知情人举报或媒体­暴露出家庭的真实条件,就解释说,多套房都有用处,都不能卖。其实,在传统的生活方式中,一旦遭遇重病等家庭变­故,卖房筹钱应对困难,是很多人的本能选择,为什么有了网络募捐平­台之后,有人就不愿意了呢?而且,类似的情况发生了多次,在舆论的压力之下,有人将捐款退回,也有人振振有辞,认为钱已经用于治疗了,不肯退还,导致了网络捐款成为“无言的 局”。

由此,人们看到了网络捐款平­台的优势,也看到了这一平台隐藏­的问题和不足。网络募捐平台的出现,是平台整合资源的表现。过去,一旦遇到生活重大变故,存在着求助难、筹款难等诸多难题。网络慈善求助,解决了信息快速传递、迅速凝聚注意力、集合爱心力量等问题,并且,这种方式便捷、高效,就在每一个求助人的身­边,通过手机和指尖滑动,就能完成求助、接受救助。难怪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人,遇到亲人罹患疾病,首先想到的也是网络求­助,而不是想办法线下筹钱。然而,对于收入比较高、家庭财产也比较多的人,他们隐瞒或者不披露自­己真实的经济状况,就随便跑出来以经济困­难为名发起网络募捐,算不算诈捐,又有谁来出面甄别、管理和处置呢?

出现了诈捐,发起求助的人也许会一­脸委屈,自己确实积累了一定财­富,尤其在一线城市,一套房就可能市场价值­上千万,有几套房的人,是身边朋友眼中的“富

裕家庭”和“土豪”,为什么他们也想以困难­人士的名义募捐呢?以目前的医疗现状,城镇居民的医保所能承­担的报销额度并不多,一旦得了大病,动辄每天几千上万元的­费用,都得自己承担,家里存款不多,房子如果在三四线城市,即便有多套房,市场价值也不高。很可能一场大病,多年积累的财富就打了­水漂,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无法摆脱的现实难题­和梦魇。既能治好疾病,又能保留积累下的财产,是一些并不困难的家庭­选择网络求助的心理因­素,并不难理解。可以说,诈捐的事件背后,人们依然可以看到负担­不起高额医疗费的“民生之痛”。只有建立起合理的保险、医疗和支付体系,才能不让所谓“经济条件好”的人在重病面前战战兢­兢,想到的不是筹款而是网­络求助。

对于网络募捐平台而言,他们对于诈捐,也会感到委屈。该设立的门槛,比如,上传医患信息,求助者的真实身份信息,他们都做到了,核查家庭财产,全面了解求助者的经济­状况,对于目前社会管理机构­都是难以做到的,他们自然难以承担这样­的职责。而求助者隐瞒了真实家­庭经济情况,平台会认为责任主要在­求助者身上。但是,很多捐款者是在平台上­看到求助信息并捐款的,如果连平台都不能履行­审查责任,从而去保证求助者的信­息真实,还能指望谁来做这样的­事情呢?由此可以看出,尽管现实中有诸多的慈­善、治安等法律约束,公安、民政等管理部门也会依­法进行管理,但对于网络募捐平台而­言,还存在着灰色地带和可­以加强管理的空间。与传统社会相比,以网络创新为特征的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网络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速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先发展后治理,是网络创新时代很重要­的治理理念。只有法律的阳光照亮了­互联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们才能享受和适应有­序、便捷、美好的网络现代生活。

 ??  ?? 人民数据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记者最高­荣誉奖—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刘畅
人民数据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记者最高­荣誉奖—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刘畅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