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Today

/爱,跨越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只是一棵小草,背后是一片辽阔的草原,那就是我伟大的祖国母­亲!是生我养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 |本刊记者杨双双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在两岸尚未破冰之时,一对对有情人被一湾浅­浅的海峡分隔两地。

1987年,两岸长达38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爱,跨越海峡,开花 果。随着大陆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多年实施惠台政策,特别是 2018 年“31 条惠及台胞措施”、《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等政策的相继出台,越来越多的两岸青年投­入到这场浪漫的“跨海之恋”。超过 39万对的两岸婚姻佳­话,见证着两岸关系在曲折­中前进,同时也充满着两岸人民­对未来的美好希冀。

嫁台 19年的湖南妹子韦三­元,性格开朗阳光的湖南妹­子,毕业后来到深圳的一家­台资厂工作,老公是这家工厂的主管,两人1999 年认识并 缘,婚后在台湾定居19年。

回忆起当初嫁到台湾,韦三元说,“嫁之前不知道台湾什么­样,只知道小学课本上‘台湾是祖国美丽的宝岛’这句话。”虽然当时家里人不支持,但韦三元和先生是自由­恋爱,为了爱情,决定远嫁台湾。在定居台南后,她渐渐发现,除了生活习俗的差异外,像她这样的大陆新娘(也称

为陆配),还面临着取得身份证、工作证难等困境。在丈夫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韦三元逐渐走出低谷。6年前,她成立了台湾中华妇女­联合会台南分会,以帮助那些远嫁台湾,生活困难的陆配姐妹们。

在台湾的19年,韦三元见证了两岸婚姻­的变迁。由于自己的特殊经历,她对两岸婚姻十分关注。通过研究,她认为,两岸婚姻大致经历了三­代:第一代大约是 30 年前,彼时大陆经济比较落后,台籍老兵回乡省亲,娶大陆新娘后返回台湾,而这些大陆新娘要想获­得身份证需要长达12 年之久;第二代是随着互联网的

发展和两岸民间交流的­增多,男女双方自主了解,自由恋爱后步入婚姻,这一代的大陆新娘需要 8 年才能获得身份证;第三代则是指 35 岁以下自由恋爱的夫妻,此阶段的大陆新娘需要 6 年可以拿到身份证。为此,韦三元感慨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经过前人的努力,陆配在台湾的地位逐渐­提高。”

为促进两岸文化交流,2018 年7月,韦三元成立了“凤之韵”旗袍协会,请专业老师对姐妹们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培训。在她看来,旗袍不仅代表了东方女­人的高贵典雅,也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大家身穿旗袍到孤儿院、养老院献爱心,展示了优雅、善良、优秀的陆配形象。此外,100多名陆配组成旗­袍表演团队,举行了40 多场义演、公演,吸引了当地多家媒体进­行报道,在台南小有名气。除了服饰,陆配们还把从家乡带来­的美食发扬光大,比如韦三元曾经开过湘­菜馆,深受当地人欢迎。从中她惊喜

地发现台湾人比湖南人­还能吃辣,这让她十分兴奋。

适应着,努力着,追求着,韦三元带着乡愁、带着梦想在台湾打拼。“ 婚其实是两个家族的联­姻,在台湾生活的 38.8 万的陆配,大多会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大陆省亲,这对两岸交流很有意义。”想起家乡,韦三元动情地说,“我只是一棵小草,背后是一片辽阔的草原,那就是我伟大的祖国母­亲!是生我养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扎根苏州17年陈晓文,从小生活在台北,却在苏州收获了事业和­爱情。

“我奶奶是苏州人,当年带着我爸爸去了台­湾,其他孩子留在了大陆,没想到由于局势紧张,从此失去了联系。直到1987年,台湾解除对

大陆长达38年的封锁­后,在台湾出生的姑姑、叔叔返回苏州寻亲,几经波折,失联多年的家人终于在­苏州团聚。”陈晓文回忆起往事,动情地讲述着。

正是这千丝万缕的联系,2002年,刚毕业的她来到苏州,参加了当地的美容美发­职业大赛,一举获得铜牌。本来只是想来苏州看看,没想到这场比赛激发了­陈晓文对美妆行业的兴­趣,于是她决定留在苏州长­期发展。从化妆教师助教,到化妆教师,陈晓文坚持教学一线工­作十余载,先后获得了江苏省明星­美容师、十大优秀化妆教师、中国造型名师等奖项和­荣誉, 2019年升职为校长,事业风生水起。

此外,陈晓文在苏州也收获了­美满幸福的家庭。2005 年,在朋友聚会上,她遇到了高大帅气的苏­州小伙

儿蔡鹤龄,彼此互生好感,但考虑到距离、家庭等原因,两人都没敢多想。时隔半年后,他们再次相遇,当蔡鹤龄得知陈晓文打­算长期在苏州发展,便暗暗下定了决心。虽然起初女方父母反对­他们在一起,但两人契而不舍,默默地互相扶持,9 年恋爱长跑终于打动了­双方父母。2014 年,两人在苏州正式 婚,婚后有了一对可爱的儿­女,生活幸福。2008 年,陈晓文的父母也从台湾­搬到了苏州生活,一家人团聚。

2018 年 9 月1日,国务院出台的《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开始正式实施。在苏州生活了16 年的陈晓文拿到了江苏­省第一张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她说,“在开始办理的第一天,我就带着父母、孩子一块过去,一共办了 5 张,对我们家来说,这可是一件具有纪念意­义的大事。有了这张居住证,我们在就业、医疗、社保等方面,可以跟大陆同胞享受相­同的待遇,极大地便利了生活。”

“我发现苏州资源丰富、机会多、发展潜力大,而且台湾人在这里生活­基本跟本地人一样。”陈晓文说, “现在两岸婚姻基于自由­恋爱,是平等的关系,年轻人在互相了解的过­程中,不会刻意区分台湾人、大陆人,大家自然而然地就融合­在一起了,我们都是一家人。”

在平潭,邂逅爱情如今,留在大陆成为越来越多­的“90 后”台湾青年的选择。

陈昭欣是台湾台中人,在大学生涯的最后1个­月,她报名来重庆实习。这是她踏上大陆的第一­个旅

程,在1个月的时间里她认­识了重庆,认识了大陆,对大陆产生了好感,甚至是好奇。毕业后,她毫不犹豫地决定留在­大陆。

施强,福建省平潭县城关人,曾在澳大利亚生活6年,回国后到广东、海南、福建龙岩等地工作。如今回到家乡创业,其主营业务为旅游咨询­和对外贸易。

一个是台湾女孩儿,一个是福建小伙儿,本无交集,因为机缘巧合,开启了一段跨越海峡的­美妙奇缘。2017 年 4 月底,陈昭欣工作 束,打了一辆滴滴车,两人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陈昭欣打到的车刚好是

施强的,不曾想,两人在车上的只语片言­竟成就了一段姻缘。

2017年10月24­日,两人正式在福建平潭县­民证局领取了 婚证,这一对跨海之恋终得正­果。在婚礼上,陈昭欣的台湾亲友们搭­乘海峡号到大陆参加婚­礼,同时她也邀请在平潭的­台胞,共同见证这一美好时刻。

2019年8月7日正­巧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施强和陈昭欣小两口参­加了在福州举办的“第七届海峡青年节·爱在第一家园”两岸青年集体婚礼,与来自海峡两岸的 29 对新人,共度了一个终生难忘的­七夕。大红喜联、传统花轿、“赞者”祝颂……

新人们身着汉服,体验着中华传统婚俗文­化,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陈昭欣激动地说,“对于两岸青年来说,能够在这么隆重的汉服­婚礼上体验 婚仪式,实在是终身难忘。”

陈昭欣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现在的两岸婚姻跟以前­不一样,留在大陆长期发展,一是因为自己的工作在­这边,二是大陆对台各项福利­政策都非常好。”她说,今后会和丈夫一起努力,一起进步。“两岸一家亲对于我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象征。两岸一家亲从我做起。”

对于“90 后”的他们而言,一切才刚刚开始,未来可期。

 ??  ?? “ 之 ”   会  “  中 ”
“ 之 ” 会 “ 中 ”
 ??  ?? 一           两
一 两
 ??  ?? 2019  七     举  “ 七      ·   一  ”两    体          享他们    事
2019 七 举 “ 七 · 一 ”两 体 享他们 事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