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Today

/极地果蔬:天空之城的新名片

理塘,这座天空之城,曾因海拔高,景色美而成为万众游客­心驰神往之地,如今,这片美丽的土地,又因“极地果蔬”而名扬海内外,成为高原之城新“名片”。

- 文 |本刊记者南北宝

川藏线穿越理塘高原,在广阔的毛垭坝草原上­划过优美的弧线。

“40年前,理塘人吃菜是难事。那时,理塘的技术水平差,种不出菜;交通条件差,运不进来菜,即使运来菜也都卖得很­贵。”在四川甘孜州理塘县,51岁的县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洛 泽仁回忆道。

理塘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平均海 4014.187 米。过去由于海 高,气压低,氧气稀薄,土地条件差,普通农作物生存条件十­分脆弱,除了青稞、土豆,其他蔬菜几乎无法种植,世世代代理塘人靠挖虫­草、养牦牛,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

“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理塘县调整农业产业 构,通过科技创新变自然劣­势为天然优势。如今,优质绿色的“极地果蔬”不仅丰富了当地人的餐­桌,还远销中国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成为理塘这座“天空之城”的新名片。

“理塘水土养育理塘人”

理塘真的不能种菜吗?1991 年,理塘农科所开始在甲洼­乡试点种植蔬菜;2002 年,农科所开辟濯桑乡种植­点,与 1991 年相比,这次的试种规模有所扩­大,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无法满足广大理塘­百姓的三餐

需求。2007年,在政府号召下,理塘农户的房前屋后都­建起了蔬菜微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百­姓的吃菜需求,但如何将这一模式推广,在理塘实现大规模蔬菜­种植,仍需要进一步摸索。

“真正大面积发展蔬菜种­植是

在2013年。”洛 泽仁介绍道。2013 年,圣地农庄在濯桑乡种植­了1000 亩 10 余种蔬菜,算是真正意义上告别了­以往的小打小闹。2017年 3 月 9 日,理塘县成立了甘孜州首­个集农业生产、科技开发、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园区—濯桑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园区由甲洼田园综合体、康藏阳光现代生态农业­双创中心、圣地农庄原种示范基地­组成,理塘蔬菜种植开启“集团军”发展模式。

经过3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曾经“高处不胜 ”的理塘已成为果蔬之乡。“天空之城”是如何将自然劣势变天­然优势?康藏阳光现代生态农业­双创中心总监苏永根介­绍说,理塘平均海 4300 米,虽然高,但是空气清新,昼夜温差大,阳光充足,全年日照时间平均 2638 小时;这里的土地虽然石头多,但是无污染,经过前期平整后,土地的肥力非常强。此外,由于是高海 地区,这里的水质很好,属于天然矿泉水,有机质达到 6.0。这一系列天然优势都有­助于生产有机天然错季­节农产品。“通过科技,证明了高原之城理塘同­样可以种植优质蔬菜。”苏永根说。

如今的理塘已经告别了­白菜、萝卜、洋芋的“老三样”种植格局,成功栽培了小番茄、大棚西瓜、水果黄瓜、青椒等 20 余种蔬菜,极大丰富了理塘当地民­众的餐桌。未来,理塘将进一步加大高原“绿色果蔬”产业发展力度。目前已完成建设100­00平方米标准化育苗­中心、5000 平方米 EPS 智能模块化冬暖大棚、600吨标准化蔬菜冷­链库,种植有机果

蔬8300亩,年产量8100万斤,产值高达 6880 万元人民币。

理塘果蔬直销港澳台遵­循着“要想富,先修路”的老话,伴随着产业发展,理塘开始了公路革命。

改革开放前,理塘只有国道 318线 170 公 里 和 省 道 217 线 90 公里,区乡不通公路。经过30多年的修路、架桥,到 2013 年,国道 318线、省道217线理塘段全­部实现油路,理塘成为连接川藏 318 国道、川滇 217 省道的 合部和连接甘孜州

南部5线的交通枢纽。2017年11月底,理塘县共建农村公路 890 公里,其中通乡公路 417.7 公里,通村公路 472.3 公里,乡镇通畅率达到100%,通村通畅率达到 95% 以上,理塘通乡油路、通村公路基本建设完成。

有了顺畅的交通,理塘的“极地果蔬”走下高原不再是梦。2017 年9月,康藏阳光现代生态农业­双创中心成为供中国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备案蔬菜基地。2018 年,康藏阳光现代生态农业­双创中心对周围合作社­300亩土地进行土地­托管,选定白萝卜作为主力单­品,供应珠三角市场以及港­澳台地区。9 月 7日,5台满载135吨理塘­高原萝卜的冷链车缓缓­开出康藏阳光蔬菜生产­加工基地,标志着理塘县供港澳极­地果蔬专车首发开运。3 天后,萝卜成功运送至珠海,随后在深圳进行分装,最终进入港澳市场。

理塘县现代农业三产融­合统筹

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杨志华感慨道:“10 年前,由于交通不便,从理塘到成都得两天两­夜,遇到恶劣天气就更不好­说了。如今,运到珠海仅需要 3 天时间,真是想都不敢想。随着国道、省道、乡道、村道的不断完善,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使更多消费者享受到了­理塘天然健康的‘基地果蔬’。”

极地果蔬实现自身造血­今年27岁的珍它是一­位地道

的理塘人。小时候一到虫草季,他就跟着家人到山里挖­虫草。由于山上海 高,经常会遇到极端恶劣天­气,一天能经历四季,每年的收成也不稳定,几乎是靠天吃饭。2017 年,珍它成为康藏阳光现代­农业双创中心的一名拖­拉机驾驶员,年收入5万元。珍它高兴地说“现在的工作比原来好多­了,离家近,赚得还比原来多!”

在理塘,像珍它一样,因极地果蔬产业而生活­好起来的人还有很多。在甲洼田园综合体甲洼­玛吉阿米花园农场,按照“耕地集中、产业飞地、龙头经营、按股分红”的发展思路,集中流转甲洼镇耕地 1850 亩,其他贫困村依托产业扶­贫资金,将产业“飞地”到园区。园区引进龙头企业承担­生产、经营、销售服务,贫困村按股分红。2017 年底,全县共有三乡五村实施­了13个设施蔬菜大棚­产业飞地,带动贫困村群众年均收­入 41.6 万元。

为实现造血,理塘县在濯桑现代农业­双创中心还建立了“双创”实训基地,整合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四川省畜科院的人才资­源优势,开展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订单式、定向型”培训。目前已开展培训12次,培训480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专业合作社300人次,实现了“培训一次、就业一批、脱贫一批”的目标。

理塘,这座天空之城,曾因海 高、景色美而成为万众游客­心驰神往之地,如今,这片美丽的土地又因“极地果蔬”而名扬海内外,成为高原之城新“名片”。

 ??  ?? 优   于 产      产
优 于 产 产
 ??  ?? 了
 ??  ?? 了  之      以  优
了 之 以 优
 ??  ?? 仍   一
仍 一
 ??  ?? 了    个  业 产、    、休    为一体  代   业
了 个 业 产、 、休 为一体 代 业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