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Today

/海外华侨助力脱贫攻坚

捐赠物资、签订帮扶协议、投资项目、引导出口等,海外华侨华人用自己的­方式参与中国的脱贫攻­坚事业。

- | 杨宁郑雨珂

近日,美国川渝同乡会总商会­一行,深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昭觉县中学等地开展实­地调研、走访贫困学生家庭活动。这些旅美华侨华人与山­里的学生娃进行交流互­动,为他们送去了食物和资­助经费。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侨界­爱心人士的扶贫身影,捐赠物资、签订帮扶协议、投资项目、引导出口等,海外华侨华人用自己的­方式参与中国的扶贫事­业。

温暖扶贫遍布全国

美姑县是凉山州东五县­之一,东五县(美姑县、昭觉县、布拖县、金阳县、雷波县)是凉山州最穷困的地区,也是海 2000 多米的无尽大山腹地。

在一贫如洗的房子里,一位年仅42岁的母亲­带着5个孩子,最大的17岁在读初二,最小的仅两岁。17岁的女儿流着泪说,她想读高中,但是父亲病逝后没有经­济来源,初中毕业后可能就要辍­学。母亲无助的眼神里透着­辛酸。

“我看到很多学生营养不­良,生活状态十分贫困。”美国川渝同乡会总商会­会长陈春对凉山之行印­象深刻:“许多家庭孩子多,在孩子长大的十多年中,家里整个心血都是在

养小孩,实在难以脱贫。”

读高中和大学是贫困学­生的梦。当地村干部说,这里能考上高中的只有­不到 30%,而有经济条件读高中的­更是少之又少。“我们要重点关注这些孩­子,哪怕是每个月给几百块­钱,就能让孩子吃上肉啊!”陈春十分心痛。他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扩大帮扶­范围,特别要加大贫困高中生­和大学生帮扶力度,让更多人受益,早日实现脱贫奔小康。

据曾澄副会长介绍,美国四川重庆联合同乡­会总商会 2017 年 7 月在纽约法拉盛宣布正­式成立,两年来一直在做公益活­动。2017年8月,商会刚一成立就迅速开­展九寨沟地震捐款活动;2019 年 7 月 21 日在成

都金沙剧场举办了一场­义演活动为四川省教育­扶贫基金会捐款,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

多年来,全国各地侨界爱心人士­助力中国脱贫攻坚的温­暖行动持续展开。

在福建,泉州市侨联组织侨界人­士参加市委统战部牵头­的“同心安居工程”捐赠活动。他们选择 103 户困难群众进行精准帮­扶,实施危房改造。在短时间内就筹集了1­13万元人民币资金,参与者达 204 人。市住建局、农业农村局、扶贫办负责落实经费补­助,市侨办、工商联、侨联负责筹集帮扶资金。103 户困难群众的“同心房”将在 2019 年年底前实现全部竣工,并开展第三方住

房安全性评定验收。

侨界助力脱贫攻坚展现­出“政府支持 +社会力量”的叠加帮扶形式,政府部门尽其责,社会组织出其力,让海外华侨华人的爱心­落地 果。

在云南,中国侨联组织和动员7­家侨团基金会分别与云­南华商公益基金会、5 个深度贫困地区的市( 县 )侨联签署“一对一” 对帮扶协议,计划捐赠 3400 余万元,通过当地侨联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帮助云南贫困地区民众­早日过上幸福美好生活。

在北京,美国华人妇女联合会一­行在北京市委统战部的­牵头下,于2019年 6 月 20日赴门头沟区潭柘­寺镇,开展“同心卫生室”捐赠活动,向门头沟区卫生健康委­捐赠善款 20 万元。

美国华人妇女联合会会­长田纹瑛表示:“华侨华人虽然身在海外,但时刻心怀祖(籍)国,我们在海外越久,对祖(籍)国的感情就越深厚。美国华人妇女联合会的­姐妹们虽然很多是工薪­阶层,但大家都热心参与捐赠,纷纷慷慨解囊。”

旅菲侨胞缪鸿祖籍为福­建省福安市,是菲律宾新华侨友好促­进会会长、福建省侨联委员。他在发展企业的同时不­忘家乡的慈善及公益事­业,在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灾区捐款、义诊等方面捐资近百万­元。2013 年出资 500 万元在宁德慈善总会设­立“宁德市鸿远慈善冠名基­金”,多年来用于扶持贫困乡­村、老区贫困人群的医疗救­助项目。

大到组织,小到个人,华侨华人都在脱贫攻坚­战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绵绵不绝的爱心让祖国­各地都感受到侨胞的温­暖善意。他们中既有驰

侨 人 事业 侨 人 会、 乡会、 会、 会 中 事业中 。

骋商界的侨资企业家,也有侨联工作一线的领­导和干部,既有赫赫有名的侨领,也有初涉社会的侨二代、侨三代。一颗颗滚烫的侨心,不仅温暖了故里家园,更照亮了家乡人民共建­美丽家园、共创美好生活的信念。

侨联搭桥侨界出力海外­华侨华人助力祖(籍)国脱贫事业的方式多样,华侨华人基金会、同乡会、商会、联合会等多种组织在中­国脱贫事业中展现出强­大的号召力和执行力。

河南省侨联文化经济联­络部部长邱剑锋自 2017 年 7月起在临颍县桥南村­驻村帮扶。他说,这两年有十几

位来自六七个国家的海­外华侨华人响应省侨联­的呼吁,带着热血情怀踊跃投身­到村里,深度参与帮扶帮建。

美国西雅图同乡会和英­国河南同乡会的华侨华­人,每次来中国参加活动,都会到桥南村看望、帮助村民。经华侨华人牵线搭桥,辣椒、粉条、杂粮等村里的产品 2018 年起开始出口。“这是村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邱剑锋说。

2018 年年底桥南村脱贫,人口贫困率在省侨联的­帮扶帮建下降低到 1.41。村里的礼堂、卫生室都是华侨资助建­立的。回国创业的侨界青年联­合会还对接13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每年资助­3000元,承诺了成长的陪伴。

各地侨联积极为海外华­侨华人搭建精准扶贫之­桥,使捐赠物资、 对帮扶、长期资助、产业脱贫等方式各尽其­用,切实将海外同胞的温暖­送给最需要帮助的人。

陈春与四川凉山统战部、侨联侨办沟通后,准备根据当地政府提供­的困难户名单,发动旅美川渝华侨华人­和兄弟侨团进行一对一­的帮扶。他说,“即使人在国外,大家愿意每个月把人民­币直接发到贫困户手中­来帮扶。”

中国脱贫值得称赞在实­地走访和帮扶共建中,海外

华侨华人更加切身感受­到中国为脱贫攻坚做出­的努力。

“我们从各种报纸杂志看­到了中国这几年扶贫取­得了重要成果,中国政府在全世界都做­了一个典范、楷模,我们海外华侨华人要大­大点赞。”陈春说,“改革开放 40 多年以来,四川凉山变化巨大,这是我耳闻目睹的。全方位扶贫措施令人佩­服,逐年下拨的资金、修路工程、义工、支教和教育补助等,都与政府宏观上的政策­支持密不可分。”

“一对一帮扶的干部确确­实实让人十分感动,他们‘五加二’,‘白加黑’,把青春热血洒在贫困地­区。当地政府的帮扶宣讲政­策起到很好的效果,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深刻地扭转了凉山彝族­地方的观念,他们现在大部分已明白:读书是唯一出路。这是我们走进凉山见到­的最让人欣慰的一点!只有观念改变,致

“ 们从 了中 了 中 世 做了一个 、 们 侨 人 。”

富的道路才能走得扎实。”

桥南村有7个侨领当上­荣誉村长,非常热心村里建设。随着村里交通越来越方­便,华侨华人回国后热心到­村里开展扶贫工作,他们通过侨联传递信息,逐渐了解到国家扶贫政­策和现状。一年年下来,村里的变化让他们越看­越被深深震撼,“中国共产党就是不一样,踏踏实实给群众做好事,尽最大努力为人民谋幸­福。”干部们提高群众生活、构建基层文化的成果得­到认可,华侨华人更加发自内心­地参与到中国的扶贫事­业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华侨华人也在想办法让­贫困家庭有更

长久的收入来源,有养活自己的能力和环­境。同时,扶贫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大家都在这条艰难又长­远的道路上用自己的方­式作出点滴贡献,让这点滴汇聚成江河。

陈春希望提高贫困群众­增收能力,“能不能使我们海外华侨­华人和当地在项目上对­接?从农村的种子、当地土特产的深加工开­始,用项目引导他们发财致­富。”

“发挥侨的力量带动致富,还是要通过产业化来发­展经济。无产业不富,无品牌不强。”邱剑锋说,“去年我们成立了紧紧依­托侨的合作社—侨裕中产合作社,注册了商标,有了自己的品牌和产业,侨联侨、侨帮侨。”

捐建卫生室的田纹瑛说:“扶贫不仅仅是解决当时­吃饱穿暖的问题,更要考虑长远,卫生室的建设让老人孩­子看病更方便了,这是长期受益的事情,我认为非常有意义。”

助力中国扶贫事业的海­外华侨华人,虽身处不同国家和地区,能力大小有别,但他们浓浓的桑梓情、炽热的中国心却没有两­样。他们为中国脱贫攻坚事­业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不仅温暖了乡亲同胞,更展现了与家乡人民同­心同行的真情和向上向­善的力量。

 ??  ?? 乡  会      会      产     仪
乡 会 会 产 仪
 ??  ?? 乡会
乡会
 ??  ?? 人            人       习       乡会    会    作为          仪
人 人 习 乡会 会 作为 仪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