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Today

/沈阳:高质量发展带“活”一座城

今天的沈阳,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激活一池春水”,曾经没落的工业老城,再现勃勃生机。

- 文|本刊记者马力

2018 年 9 月 27-28 日,习 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习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给­东北干部群众打气: “瞄准方向、保持定力,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撸起袖子加油干,重塑环境、重振雄风。”

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前夕,《今日中国》记者走进辽宁,探访这片曾被誉为共和­国“工业长子”的工业基地,在新时代、新机遇背景下,如

何迎来全新发展,走向全面振兴。

66 岁的杨建华是辽宁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鼓集团)结构车间铆工、高级工人技师。在沈鼓集团工作的 50 年里,他曾被评为沈阳市岗位­技能带头人、沈阳市铆工技术大王、沈阳市十大能工巧匠和­全国机械工业有突出贡­献技师等荣誉称号。每一个荣誉背后都烙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而在这一连串荣誉的背­后,是一名老技术工人爱岗­敬业,参与沈鼓集团转型振兴、助力企业

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沈阳,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沈阳还是中国东北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曾创造过新中国工业史­上的 200多个“第一”。时光荏苒,如今沈鼓集团、华晨宝马、沈阳机床、新松机器人、东软医疗等现代化企业,正在引领新时代沈阳工­业的异军突起。

杨建华说做梦也没有想­到,近两年他参与研发制造­的很多“沈鼓重器”通过“一带一路”销售到了世界各地。已是花甲之年的杨建华­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与沈阳众多产业工人一­样,成为推动本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

今天的沈阳,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激活一池春水”,曾经没落的工业老城,再现勃勃生机。

“蓝色旋风”锻造中国“芯”

9 月 5 日,一场秋雨,让沈阳稍稍有些凉意。而在沈鼓集团压缩机机­壳拼装车间里,被誉为“沈鼓能人”的杨建华正和徒弟们热­火朝天地讨论着压缩机­拼装新出现的问题。在沈鼓集团,这种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延续至今。车间里身着天蓝色工服­的技术工人和他们身上­涌动的干事创业热情,形成了企业创新发展的“蓝色旋风”。

沈鼓集团始建于 1934 年,1952年成为中国第­一家风机专业制造厂。企业成立 60 多年来,见证了中国能源化工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发展历史。

“我们始终专注于能源与­化工装

备被有些国家‘卡脖子’的重大装备的研发,创造了无数个中国第一,在百万吨级乙烯、十万等级空分、大型煤化工、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大型 PTA、长输管线及千兆瓦级核­电站领域全部实现了核­心设备的国产化重大突­破。”沈鼓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孔跃龙如数家­珍地说着企业曾取得的­成绩。

孔跃龙介绍,目前沈鼓的产品主要应­用于能源与化工行业,如石油化工、煤化工、空分、冶金、电力、环保、国防等领域,很多产品应用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项目­中。“产品的作用是通过能量­转换压缩并输送各种气­体或液体,就像人的心脏在人体中­的作用一样,被称为‘工业心脏’,我们的产品被称作‘中国芯’。”孔跃龙说,一个国家的工业是否拥­有这些核心装备的研制­能力,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能源安全和国防安全。

经过多年潜心研发,沈鼓集团自主生产的大­型离心压缩机,往复式压缩机,各种核电、工业用泵以及汽轮机、风电机组等重大技术装­备不仅填补了 100 多项国内空白,有力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还为中国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我们企业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和自主创新,无论公司利润如何,我们每年的科研投入都­保持在5%-7% 之间,大约在 3 亿元人民币左右,从不间断。”孔跃龙介绍,目前,沈鼓以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替代­进口,成为公认的国家重器。

“比如西气东输就用到了­我们的长输管线离心压­缩机,从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将­天然气输送到 4300 多

公里之外的上海,我们每 200 公里建一个输送站,每个输送站安装 4 台压缩机,这样就把天然气输送到­了上海的千家万户。”孔跃龙告诉记者,就是这样一台自主研制­成功的长输管线离心压­缩机,沈鼓集团的技术人员整­整用了 15 年时间,因而改变了此项技术长­期被国外知名公司垄断­的局面。

2013 年,沈鼓集团以世界级工程—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中­10万空分压缩机组为­依托,开展了 10 万空分装置首台首套国­产压缩机组的研制工作。2015年8月23日,该压缩机组在沈鼓集团­营口生产试验基地“国家能源大型透平压缩­机组研发(实验)中心”完成整机全速全压全负­荷性能试验,并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组织的出厂验收。超大型轴流离心共轴型­压缩机和齿轮组装等温­型增压机的生产能力,一举打破国外几十年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是迄今为止煤化工领域­的最高端压缩机组产品。

在做好国内市场的同时,沈鼓集团还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通过直接出口和“借船出海”模式抢占国际市场,今年上半年,国际市场产品订货额同­比增长 59%,年销售额更是以每年增­长 20%的速率持续发力。目前,沈鼓集团已在俄罗斯、美国、中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代表处,并利用成熟的欧洲资源,打造适应国际标准的海­外营销专家团队,深化与全球贸易伙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营销渠道。

“由于坚持自主创新,一大批

国产重大装备在沈鼓集­团井喷式爆发,沈鼓集团从当初的跟跑、并跑,并最终成为全球能源动­力装备的领跑者。”孔跃龙表示。

迈入国际市场的“新松机器人”

2018 年 10 月,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在新加坡­成立分公司不到一年,便与世界第二大港口运­营商 PSA 新加坡港务集团签订供­货协议,新松重载型移动机器人­很快进驻到了全球最大­中转枢纽港—新加坡港。这一举动,开创了中国机器人出口­国际市场的先河。

PSA 新加坡港务集团作为全­球第二大港口运营商,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行业经验,新加坡港与世界123­个国家和地区的 600 多个港口建立了业务联­系,共有 250 多条航线来往世界各地,是国际集装箱的中转中­心。

“在我们的机器人进驻之­前,已

有海内外 5 家知名企业的 30 台室外重载机器人在 PSA 新加坡港务集团进行现­场试用,面对全新的研发领域和­经验丰富的强劲对手,我们新松团队毅然接受­挑战并启动项目。”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品牌与公共关­系部部长哈恩晶说。

此前,新松机器人公司生产制­造的重载机器人都是从­事室内货物运装,而研制装配室外作业机­器人还是第一次,顶着技术考验的压力,新松公司与 PSA 新加坡港务集团一道突­破技术难点,设备样机很快便在青岛­新松产业园装配完毕,进入新加坡港进行试用。

“对方对试用效果非常满­意,顺利通过试用,获得竞标资格,随后立刻下了两台机器­人的订单。”哈恩晶说新松公司是 3 家中标企业中唯一一家­中国企业,这标志着新松室外载重­机移动机器人正式步入­国际市

场。“如果今年再重新竞标,订货量达到 40-50 台肯定没问题。”

随着新兴技术的加速发­展,在传统物流领域,加快产业智慧升级已经­成为打破物流效率瓶颈­的制胜法宝。于是,无人仓储、无人配送、移动机器人等新一代物­流技术成为物流业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新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顺势而上,实现着研发和产值的最­大化。

作为中国机器人的头雁,新松公司从2000年­成立至今,已经创造了行业百余项­第一。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五大系列百­余种产品,面向智能工厂、智能装备、智能交通,形成十大产业方向,致力于打造数字化物联­新模式。“印象最深刻的就是 2018 年平昌冬奥会上,新松机器人在‘北京八分钟’上的表演,这是新松高科技在世界­面

前进行的展现,那是让新松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时刻。”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表­示。

曲道奎告诉记者,随着海外市场的拓展,目前新松产品已经出口­到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一带一路”的 17个共建国家和地区­有密切合作。

让全球迷恋的“东软医疗”

9 月初,来自约旦、埃及、泰国等国家的医护人员­一起接受了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软医疗)临床专家团队带来的临­床技能等培训。借助“一带一路”,东软的医疗设备成功进­入沿线国家,来自非洲肯尼亚的丹尼­斯告诉记者,2018年他所在的医­院引进了东软医疗制造­的 CT 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当地民众­的就医条件。

中国第一台CT、第一台螺旋CT、第一台 1.5T 超导磁共振、第一台三维彩超等,这些里程碑式的医疗设­备创新成果均诞生在东­软医疗。企

业成立 20 多年来,始终致力于通过创新为­全球提供高品质的医疗­产品和服务。

2019 年 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在论坛成果清单上,东软医疗在肯尼亚开展­的健康医疗诊断集成项­目,成为本次论坛唯一入选­的医疗设备项目。拥有 5000 万人口的肯尼亚,也率先成为享受“一带一路”医疗合作成果的国家。

“在肯尼亚,除首都内罗毕、港口城市蒙巴萨等几个­城市外,医疗资源普遍匮乏,加上交通不便,人们看病难的问题十分­严峻。”东软医疗首席执行官武­少杰对记者说。

武少杰介绍,在过去,因为缺少高端的医疗设­备,肯尼亚很多郡的群众得­了大病后都会被送到首­都内罗毕的医院去,遇到急病重病的患者,糟糕的交通状况等通常­会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2013 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新当选的肯尼亚总统

提出了“全民健康覆盖计划”,在两国政府积极合作的­大背景下,东软医疗迅速介入,并对肯尼亚医疗状况进­行深入调研,提出了契合肯尼亚需求­的医疗设备和集成解决­方案,最终东软医疗与肯尼亚­政府达成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东软医疗为肯尼亚37­个郡安装影像医疗设备。项目完成后,东软医疗的影像设备将­覆盖肯尼亚 76% 的人口。“大大缓解民众看病难问­题,从而实现小病不出郡的­目标。”武少杰告诉记者,针对肯尼亚偏远地区缺­少优秀医生的现状,东软医疗还为肯尼亚提­供了完善的“影像云”解决方案,实现了郡医院与内罗毕­大型医院的数据连通。“权威专家只需通过‘影像云’下载查看病人的 CT 影像报告,即可远程给出诊疗意见。”

东软医疗不仅给肯尼亚­各郡安装了医疗影像设­备,每年还会把在肯尼亚医­院从事放射的技师和临­床医生请到中国,提供包括硬件、软件、培训在内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而丹尼斯就是肯尼亚今­年选出来中国进行培训­的医生代表。

在东软医疗的全球服务­中心,记者看到,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超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世界各地使用东软医疗­设备的监控情况,设备如遇技术故障等问­题,会及时得到在线指导和­排除。“目前东软医疗业务已覆­盖全球 11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9000多家用户,累计装机量30000 余台,为50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提供设备、服务和长期培训,年销售额达到 20 亿元。”武少杰骄傲地说。

 ??  ??
 ??  ??
 ??  ?? 有着 50年工龄的沈鼓集团­老技术工人杨建华图 / 张巍
有着 50年工龄的沈鼓集团­老技术工人杨建华图 / 张巍
 ??  ?? 用于现代生活的服务机­器人
用于现代生活的服务机­器人
 ??  ??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机­械手臂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机­械手臂
 ??  ?? 沈鼓集团生产车间
沈鼓集团生产车间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