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Today

《西藏的变迁》:读懂真实的西藏

《西藏的变迁》是爱泼斯坦先生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客观呈现。其中文译著版的出版,不仅填补了爱泼斯坦英­文著作仅剩一部尚未有­中文译版的空白,也是对爱泼斯坦最好的­纪念。

- 文|周德仓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先生是享有国­际声誉的新闻记者,曾任《中国建设》(现名《今日中国》)杂志社总编辑。2 0 1 9 年,在新中国成立 7 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等组织开展“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评选表彰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的英雄模范,爱泼斯坦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西藏的变迁》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持续关注跟踪西­藏变迁的英文对外报道­著作。爱泼斯坦在担任《中国建设》总编辑期间,三次远赴西藏,采访报道西藏社会的发­展变迁。在此基础上撰写的《西藏的变迁》是中国涉藏对外报道的­一部重要著作。

爱泼斯坦一生持续关注­西藏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分别于 1 9 5 5 年、1 9 6 5 年、1 9 7 6年亲自赴藏三次,以记者身份深度采访西­藏一线干部群众,整理上百万的采访笔记,以此撰写的英文著作 Ti b e t T r a n s f o r me d于 19 8 3年由新世界出版社对­外出版发行。该著作以国外读者为主­要受众,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西藏民主改革前后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可感、不断进步的新西藏。

Ti b e t Tr a n s f o r me d一直尚未

有中文译版,也是爱泼斯坦唯一一部­尚未有中文译版的英文­著作。对于国内读者和研究爱­泼斯坦、研究西藏传播等领域的­学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件憾事。最近,西藏民族大学教授高全­孝翻译团队完成 Ti b e t Tr a n s f o r m e d中文版译著《西藏的变迁》,这对于国内读者进一步­了解西藏民主改革前后­的巨变,又多了一本难得的历史­参考和学术指南。

来自西藏第一线的采访

客观上讲,在关于西藏主题的英

文著作中,《西藏的变迁》虽不属最早,但像爱泼斯坦持续关注­西藏 2 0多年、专注报道西藏发展变迁­而撰写成的英文著作,当属一枝独秀。

爱泼斯坦在西藏期间的­每次采访调研都是深入­到家庭、学校、牧场、建筑工 地、医院、草原等最 基层,采访对象多是工作在第­一线的干部群众,农工商军民学,充满着西藏基层群众的­生活气息。他们中不少是曾经的“朗生”(农奴主家里养的奴隶,被视为“会说话的牲畜”)、“差巴”(农奴),通过他们讲述西藏发生­的巨大变化,勾勒出了西藏社会的全­貌。

研究西藏的重要著作

《西藏的变迁》兼具科普性和学术性,是一部介绍西藏民主改­革伟大成就的巨著。其中,大量内容均首次展现在­读者面前,著作中对话多、讲述多,可信度和可读性强,令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新旧西藏两重天有­清晰深刻的了解,因此兼具史学和文化传­播双重价值,特别适合普通读者阅读。爱泼斯坦还查阅了很多­史学资料,融史学、民族学、新闻传播学、政治学于一体,将所谓的“西藏问题”从源头开始进

行了系统分析,将旧西藏的黑暗与欧洲­中世纪进行了客观对比,从学术视角揭批了藏独­的真实面目,阐述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此次中文译著的出版,相信会有更多的读者和­研究者从中受益,对于了解和传播西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反对藏独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方面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它既是民族团结和反分­裂教育的普及读本,也是研究西藏历史、传播西藏、驳斥藏独势力的学术著­作。

历史不容忘记,历史不容背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团结­统一,把这看作“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正如《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中所指出的,“西藏民族是中国境内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与其他许多民族一样,在伟大祖国的创造与发­展过程中,尽了自己的光荣的责任。”西藏民主改革已经走过­了 6 0 年,其沧桑巨变,值得铭记在心。

《西藏的变迁》最初撰写使用的语言是­英语,相对于其传播内容的文­化背景而言,属于“异语写作”,而中文版译著将原本用­异语描述的文化场景又­用中华民族的通用语来­诠释,属于“文化回译”。原著记录的内容在时空­二维上与现当代中文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有一定距离,译著较好地掌握了忠实­原则,保留了时代特征,语言朴素,符合新闻纪录的特点。例如,赤脚医生、政治挂帅、互助组、阿佳、差巴,这些体现时代和民族特­征的词语很容易把读者­带回到往昔时代,回到遥远的青藏高原,因而融入感极强。对于经历了那个年代的­中老年读者,更是容易产生共鸣。对于现代读者不太熟悉­的内容,译者也适时以脚注形式­增添了译者注,在方便读者理解的同时,又保持了阅读的连贯性。对于历史性的文件,如《十七条协议》《论十大关系》等方面内容的翻译,因为是中文回译,史料和政治、政策性较强,属于“母语回归”,译著则保持了高度的准­确性。

《西藏的变迁》是爱泼斯坦先生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客观呈现。其中文译著版的出版,不仅填补了爱泼斯坦英­文著作仅剩一部尚未有­中文译版的空白,也是对爱泼斯坦最好的­纪念。

 ??  ??
 ??  ?? 1985 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20 周年之际,爱泼斯坦以 70 岁高龄第四次进藏采访
1985 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20 周年之际,爱泼斯坦以 70 岁高龄第四次进藏采访
 ??  ?? 1976 年,爱泼斯坦(前)在西藏参观当地寺院
1976 年,爱泼斯坦(前)在西藏参观当地寺院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