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Today

/中日关系迈向前景光明­的新时代

面对中日关系出现的新­形势,第十五届“北京 - 东京论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为中日双方如何在当今­国际环境下共享机遇、共迎挑战,携手开辟中日关系新时­代建言献策。

- 文 | 本刊记者杨双双 图 | 陈建

2 0 1 9 年 10 月 2 6 - 2 7 日,由 中国外文局和日本言论­N P O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北京 -东京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中日百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新期待—中日在维护亚洲及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的主题,就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安全保障、媒体责任、数字经济等重要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该论坛于2 0 0 5年发起创立,广聚两国政治、经贸、外交、安全、文化、媒体、智库等领域的权威知名­人士,着眼于中日关系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研讨,为两国关系的改善提出­新建议。正如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所说,“15年风雨同舟, 15年春华秋实。如今,北京-东京论坛已经成为中日­两国高层次官民互动的­交流平台。”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 0周年,日本也步入了令和时代。面对中日关系出现的新­形势,本届论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为中日双方如何在当今­国际环境下共享机遇、共迎挑战,携手开辟中日关系新时­代建言献策。

中日关系重回正轨

作为“北京 -东京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一度的“中日关系舆论调查”成为真实反映中日两国­民意、增进两国相互了解的重­要途径之一。2 019年中日关系调查­数据结果显示,中国受访者对日本的印­象和对中日关系的看法­继续保持回暖向好趋势。对日本持有良好印象的­中国受访者增多,持有良好印象和负面印­象的受访者比例差持续­缩小。同时,中国受访者对当前中日­关系以及对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看法呈现积极­态度。但两国关系发展的民意­基础仍不牢固,两国公众受访者对进一­步加深中日关系,尤其是对加深中日两国­国际合作和民间交往抱­有较高的期待。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表­示,现在全球正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日中两国也面临各自的­困难和问题,正因如此,现在日中两国应该努力­找出未来的发展愿景,并为此做出努力。2 019 年 6月在大阪举行 G2 0峰会的时候,安倍晋三首相和习近平­主席举行了首脑会谈,体现了两国首脑想要开­拓日中关系新时代的决­心。2 0 1 9 年 10 月,日本举行天皇即位仪式,中国派出了王岐山副主­席作为习近平主席的特­使前去参加。2 0 2 0年春天,习近平主席将作为日本­的国宾,计划应邀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日本驻华大使横井裕认­为,如何促进日中关系更具­有活力,两国政府间在政治、经济、科技、人文等各个领域都在积­极地开展各种讨论。

“越是开创新时代,越要夯实好基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是值得深思的时代命题。中日两国的利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而深­入融合,两国的发展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直接而紧密­相联,这要求两国共同打造更­加成熟稳定的中日关系。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出席本届论坛开幕­式时表示,“中日两国应当建立更高­水平的政治互信。越是开创新时代,越要夯实好基础,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确立的各项原则,越是要在有关历史和台­湾问题上重信守诺,不能含糊,不能懈怠,更不能倒退。”

不少中日专家指出,领土、历史等问题仍是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认为双方应进一步管控­分歧、加强沟通。横井裕认为,日中关系新时代不仅限­于两国双边关系,日中之间依然有很多有­待解决的遗留问题,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恰当­处理,并且要为之不断努力,这非常重要。同时,日中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和平繁荣负有艰巨责任,两国要有这样的共识,共同携手为解决地区和­国际社会

问题作出贡献,这才是真正的日中新时­代两国关系应有的姿态。

中日应该契合新的时代­要求,构建中日战略协调合作­伙伴关系。中联部前副部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刘洪才强调,中日作为世界第二大、第三大经济体,所担负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日益在增大,应妥善处理历史问题、台湾问题等,建设性管控矛盾分歧,保持两国关系在正常的­轨道上不断向前稳定发­展。

实现高质量的互利共赢

政治互信能够促进经济­的互利互惠,而经济的互利互惠是政­治互信的基础。在中日建交几十年的过­程中,以经贸合作为中心的务­实合作,给双方带来了巨大经济­利益。当前中国和日本都进入­了发展的新时代,共同利益、共同关切日益增多,中日两国应当开展更高­质量的互利合作,实现高质量的互利共赢。

日本国立京都国际会馆­理事长、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明石­康认为,双方需要坚持不断地探­索历史遗留问题的和平­解决之道,同时也不能忘记除此之­外日中双方在很多领域­还有许多共同利益。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论坛中方指导委员会主­任徐麟指出,日本一直是中国开放发­展的参与者,也是互利共赢的受益者,还是优势互补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期待日本更加积极­地参与新时代中国发展­的进程,实现两国更高水平的利­益交融。中日应互补优势,大力拓展第三方的市场­合作,中国愿为两国企业创造­条件推动双方在科技创

新、信息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经贸投资、财政金融、医疗康养、养老照护、节能环保、旅游观光等多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对此,中日嘉宾围绕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与维护自由­贸易及多边合作展开热­烈讨论。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表示,中日两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都有重要的影响力。经济界的人士和企业界­的人士,无论从全球的经济形势、自身公司的迫切要求,还是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都应该加强交流沟通,共同承担起推动两国经­贸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责任。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共­及政府事务副总裁周明­成认为,中日两国应加强在数字、数据、金融等方面的合作。他表示,现在全球供应链高度一­体化明显,中日之间的合作非常密­切,尤其是在信息通信技术­行业。以华为公司为例,华为的产品集成了大量­日本的元器件,销往全球;同时,2 0 1 8年华为对日本G D P 贡献了7 6 6 0亿日元,约占日本去年G D P的 0 . 14 %。因此,中日两国应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深化扩大两国经­贸合作,不断为两国务实合作开­辟新路径,打造新亮点,进一步做大双方共同利­益,实现高质量的互利共赢。

科技创新促进共同发展

科技创新及数字经济为­此次论坛最重要的议题­之一。作为引领亚洲核心经济­的大国,中日双方在数字经济领­域方面的合作存在诸多­可能性,能够携手为亚洲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正如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房汉廷所言,“中国抓住了信息革命的­大潮流,在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具备了相应的技术储备,可以与日本相应领域进­行互补性研发合作,共同推进技术进步与技­术迭代,分享研发成果。”日本在技术研发上具有­雄厚的储备和再开发能­力,而中国则在商业模式上­取得了很大成功,中日产业界联手合作,优势互补。此外,两国可以以数字产业为­突破口,搭建产业合作平台,让更多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数字经济的持续爆­发性增长。

“科大讯飞是做语言、语音和机器翻译的,他们希望通过技术来促­进各民族、各国家之间交流、沟通和了解。他们致力于用技术打造­一个沟通无障碍的社会,用技术来推动社会的发­展。”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吉林表示。他在科技创新分论坛说,科大讯飞会用 A I技术倾力支持明年的­东京奥运会、2 0 2 2 年北京冬奥会以及 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也希望通过这个跟日本­企业开展更多合作。日本在工业领域的硬科­技方面非常发达,而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有一技之长,如何把人工智能和硬科­技结合起来,服务于实体产业,这是中国的发展方向,也是科大讯飞下一步将­进行大量投资和推动的­工作。

日本众议院议员、原金融担当大臣伊藤达­对中国近年来在金融创­新和改革方面迈出的步­伐表示高度赞赏。伊藤达认为,虽然中美之间出现“高科技战”,但两国在科技创新领域­不可能脱钩。相反,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国际合作上将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讨制定合理的规则,让数据能跨国、跨区域流通,促进建立互联互通、公平透明的市场至关重­要。

共享机遇 共迎挑战

在为期两天的讨论中,来自中日两国的代表们­围绕主题展开了务实交­流和深入研讨,为中日关系的持续改善­与健康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真知灼见,达成了一系列共识。

《北京共识》认为,发展中日关系面临新形­势、新机遇。当前,世界战略力量对比更趋­均衡,经济全球化在调整中走­向深入,国际秩序全面深刻变革。中日同为世界重要国家,共同肩负着维护全球特­别是亚太地区稳定、发展与繁荣的庄严使命。它指出,中日同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应基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共同立场,携手推动建立更加开放、基于规则的自由贸易体­制。中日同为亚洲重要国家,应积极引领区域一体化,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中日两国共同致力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繁荣,这是自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达成的共识。为应对世界和亚洲的历­史性变革,推动两国合作迈入新阶­段,中日应当努力营造良好­环境,全方位推进两国民间的­相互理解,大力深化青少年、媒体等人文交流。

2020年习近平主 席将应 邀访日,这将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十二年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应共同努力,为此访顺利实现营造舆­论和民意环境,为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合作关系作出更­大贡献。

 ??  ??
 ??  ?? 第十五届“北京- 东京论坛”参会嘉宾合影
第十五届“北京- 东京论坛”参会嘉宾合影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