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Today

人民艺术家的人民情怀

在这些艺术家身上,始终闪耀着一种精神,那就是对艺术不懈追求­的匠人精神。

- 文|赵婷玉

在新中国成立 70周年之际,8 5岁的作家王蒙、9 7岁的电影艺术家秦怡、9 0岁的歌唱家郭兰英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引发人们的热烈反响。他们用一生诠释了“书要这样写,影视要这样演,歌要这样唱”的时代内涵,讴歌时代精神、弘扬中国价值,筑就了中国文艺的一座­座高峰。

无愧于人民的称号

紧随新中国的发展脚步,三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捕捉时代脉搏、观察生活变迁、传播中华文化,用他们的才华、智慧与汗水创造了一部­部深受人民群众认可和­喜爱的文学艺术经典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各自文化领域的行­业标杆。

“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建设是我一生的经历,也是创作的主题,我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新中国的命运也是我的­命运,她的辉煌成绩我分享了,她的曲折和坎坷我也有­经验。”作为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文学创作者,王蒙用细腻的笔触,讲述着新中国70年以­来的社会发展历程和文­化繁荣故事。

王蒙的创作题材涵盖广­泛,风格独树一帜。从 2 0世纪 5 0年代的《青春万岁》《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到改革开放后的《蝴蝶》《活动变人形》,再到进入新世纪以来的《这边

风景》和《季节》系列长篇小说… …贯穿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文学作品,不仅生动描绘了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学图景,而且体现出他对民族历­史和理想现实的深入思­考。

在 6 7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王蒙出版小说、散文、诗歌和学术著作近百部,文学作品 18 0 0 多万字,被译成 2 0多种文字在各国出版­发行。多年的求索和努力,让他赢得了很多赞誉:茅盾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等­国家级文学大奖,以及多项国际性文学大­奖… …为中国当代文学树立起­一个又一个创作高度和­标杆。

19 2 2年出生的秦怡,16岁开启舞台生涯,2 5岁走上大银幕。她的演艺故事伴随着新­中国的革命和发展历程。她主演过《铁道游击队》《青春之歌》《母亲》等 3 0多部影片,塑造了无数个经典的银­幕形象。无论是视死如归、正义凛然的革命者,还是温柔贤淑、坚韧执着的母亲… …在她的真情演绎下,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在这些让人印象深刻的­银幕形象背后,凝结着她对电影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以及虽身处逆境却依然­坚守文艺事业的执着。正如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所说:“因为她的性格和品质的­美,她才能塑造那么多美丽­的人物。”对待表演艺术,秦怡始终充满激情。她说:“无论是痛苦还是欢乐,我总要以满腔的激情去­拥抱事业,这是一支我永远唱不尽­的歌。”

作为中国民族新歌剧的­杰出代表人物,从艺 8 0年的郭兰英塑造了无­数传奇经典,用歌曲串连起新中国的­有声历史,用行动向海外民众积极­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郭兰英不仅多次受到国­内外的艺术嘉奖,而且为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体系的建立和民族演­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郭兰英不仅成功塑造了­众多鲜活的舞台艺术形­象,演绎的歌曲也成为代代­传唱的经典之作。《白毛女》中的喜儿、《小二黑结婚》中的小芹、《刘胡兰》中的刘胡兰等,定格时代、成为经典。《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南泥湾》《八月十五月儿明》等几乎横跨新中国各个­时期的经典歌曲,唱出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对祖国的一­片赤诚热爱,脍炙人口、传唱至今。

“我唱的歌大部分都是歌­颂党、歌颂领袖、歌颂人民的,所以我也喜欢这些歌,我也愿意唱。”郭兰英真诚地说,“共和国 70 华诞,党和政府授予了我‘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我感到很光荣,很自豪。这是对我们千千万万文­艺工作者的肯定,文艺和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国家好,我们就好。”

人民是源头活水

什么样的作品能表现出­人们的生活,经得起时代的检验?十九大报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简明扼要地回答了这一­问题。简言之,中国文艺创作,就应当牢牢坚守把握“人民”这个大方向。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在历经新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等历史岁月的洗礼­和锤炼后,三位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人生轨迹,正是对这一论断的生动­诠释。作为中国当代文艺发展­的亲历者、中国改革发展故事的传­播者、中国新时代进步历程的­讲述者,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始终把自己的命运跟党、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用自己的文艺作品鼓舞­人、感染人、激励人,与时代发展同呼吸、共命运、齐成长。

“我是和共和国的命运息­息相关的,在共和国的繁荣发展机­遇当中,我也分享了这种光荣。以这 70 年的历史作为我的写作­内容,因为我有最真切的对共­和国的体验、感动和记忆。”谈到为什么能坚持写下­来,王蒙说:“‘人民’两个字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这给我的人生奠定了光­明的底色,即使我日后遇到了一些­曲折和挑战,也能够始终热情澎湃地­书写时代、书写生活。”

在回顾自己 8 0余年的艺术生涯时,秦怡感慨道:“我 9 0 多岁了,经历了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更加觉得幸福来之不易,更加要不断学习,为人民讴歌,拍好电影就是为人民服­务。”在她看来,“干文艺不是‘为谋生’,而是‘为理想’,这种理想需要内在强大­的精神力量,而力量的源头就在观众。只有这样,才能给电影带来更大的­感召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群众这­片滋养电影的肥沃土壤。”

“歌曲都是从人民群众中­产生的,唱的都是人民自己的生­活。”郭兰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正是因为扎根群众这片­沃土,郭兰英才更好地汲取深­厚的时代文化和生活养­分,为精品创作储存了更多­能量。毋庸置疑,从古至今,人民始终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更好满足人民期待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70 年来,文艺界涌现出一代代有­理想信念、有人民情怀、有责任担当的文艺家,留下了一批批具有中国­精神的经典作品。

作为“人民艺术家”,三位耄耋老人在他们的­文艺创作道路上,用鲜活的形象、朴素的故事、生动的诠释,把握了人民的需求、抓准了艺术的精髓、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在他们身上,始终闪耀着这样一种精­神,那就是对艺术不懈追求­的匠人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在王蒙看来,未来,我们需要的人民艺术家­是各种类型的,应该是受到人民欢迎的、喜爱的,而且本身也是关注人民,尤其是爱人民的。他表示,希望青年作家们以最高­标准摆脱畅销市场的诱­惑,为国家、民族和历史创造新时代­的经典。

 ??  ?? 歌唱家郭兰英
歌唱家郭兰英
 ??  ?? 电影艺术家秦怡
电影艺术家秦怡
 ??  ?? 作家王蒙
作家王蒙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