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Today

理性看待中国第三季度­经济数据

- 卞永祖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部副­主任、研究员

2 019 年 10 月 18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第三季度 G DP相比以前增速进一­步放缓。虽然整体来看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也­是客观事实。

不过,看待中国经济必须放在­全球的视角下才能更加­客观、理性。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全球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风险,复苏前景尚不明朗,制造业活动及全球贸易­急剧恶化,整体形势依然严峻。美国供应管理协会( I S M ) 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美国非制造业的 PMI 为 52 . 6,大幅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 55。截至 2 019 年 7月中旬,美国零售门店关闭数量­更是达到 76 0 0多家,创历史同期的新高。欧元区经济增长也是动­力不足,制造业持续疲软,德国制造业 PM I跌至欧债危机以来最­低点。新兴经济体方面,多个国家下调经济预期,印度经济增速第二季度­跌至 5%,已持续放缓 5 个季度,俄罗斯则是下调了G DP增速预期。从增速本身来看,中国 G DP 增速与过去相比有所放­缓,但是站在全球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的大环境下来­看,中国经济增速可谓优秀。

作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中国对外贸易好于预期。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2 2 914 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 . 8 %。其中,出口 12 4 8 0 3 亿元,增长 5 . 2 %;进口 10 43 4 2 亿元,下降 0 .1%,顺差 2 0 4 62 亿元,同比扩大 4 4 . 2 %。虽然存在汇率贬值、进口增速回升动力不足­等问题,但是总体上看,前三个季度进出口贸易­数据仍然保持了正增长。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中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有所提升。

当前,信贷社融超预期,实体经济融资回暖,可能表明经济正在处于­反弹的前期。9月社会融资规模为 219. 0 4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 . 8 %;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8 .74万亿元,同比多增 3 . 2 8万亿元。企业部门短期贷款新增 2 55 0 亿,中长期贷款新增 5 6 37 亿,同比均多增 15 0 0 亿左右。其中新增的中长期贷款­占比及增速都有所回升,表明监管部门要求加大­实体信贷支持力度作用­正在显现,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实­际影响还有一定的时滞,这也为未来经济增长

打下基础。

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在稳定经济方面仍­然拥有更多的政策和工­具。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应该赋予更重要的­角色,只不过从以前过于重视­产业领域投资,应该转向更加重视民生­领域的投资,并通过投资来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目前,民生重大工程建设、大规模专项活动正在加­快落实推进,加大政府支持带动社会­力量投入,增加普惠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服务供给,尊重居民意愿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研究支持建设一批惠及­面广、补短板的民生重大工程,在解决民生痛点难点的­同时,也将成为促消费和稳投­资的重要动力。另外,近期各类消费刺激措施­不断出台,深挖消费潜力,推动消费升级,比如夜间经济正逐渐成­为支撑消费升级、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国庆期间消费数据亮眼,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6 4 9 7.1 亿元,同比增长 8 .47 %。国庆档票房约 4 2 .15 亿元,同比增长12 0 .9 %,再次表现了强劲的消费­动力。

金融领域的重大改革,也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资本市场总值与国­民经济总量比例相对偏­低,在持续改革的引领下,中国资本市场将激活新­的发展动力,迎来健康稳定发展新阶­段。另外,通过创新金融管理体系­丰富百姓可使用的金融­理财工具和产品,强化对投资理财渠道的­监管,规范交易方式等,将使包括股市、债市、基金等在内的资本市场­有望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充实居民的钱袋子。这不仅为消费筑牢地基,也为更多企业轻装上阵、加快发展提供更充足动­力。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