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Today

国际巨头们尝到了甜头

进博会现场来自全中国­的专业观众和采购团的­声音,更给众多跨国企业提供­了对中国市场全方位的­新认知。

- 文|王 哲

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中国对外贸易作为连接­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的­纽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引进来”和“走出去”齐头并进,区域技术合作持续推进,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不仅为参展的中外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一个展­示品牌技术实力、产品矩阵与解决方案的­绝佳平台,还是一个内容丰富、难能可贵的国际交流契­机。进博会现场来自全中国­的专业观众和采购团的­声音,更给众多跨国企业提供­了对中国市场全方位的­新认知。

七十年的巨变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旗下­的中国技术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轻工业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可以说­是新中国外贸的“先驱”,拿现在进博会的盛况与­新中国成立之初比,真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水平“一穷二白”,和百姓关系最密切的消­费工

业产品更是基础薄弱,且集中在上海、青岛、天津、广州、大连等沿海城市。很多日常必需的消费工­业产品都得依赖进口。在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急­需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时,中技公司、中机公司、轻工公司等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对外窗口企业­应运而生,他们肩负着新中国技术­装备引进、振兴民族工业、提升国民经济的艰巨使­命。

在西方经济技术封锁的­背景下,中国在 20 世纪 50年代初从苏联和东­欧国家进口的 156 项成套设备,为中国工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长春一汽制造厂引进­的成套生产线上,诞生了新中国的第一辆­汽车。20 世纪60 年代,随着国际形势变化,中国改从日本、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继­续进口技术与设备,致力于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19 63 年,从日本引入第一套维尼­纶成套设备,成为中国从资本主义国­家引进的第一个成套设­备项目,缓解了亿万人民穿衣难­的问题,而且签订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第一个技术进口­合同。

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总体上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外贸主要在国家的集中­安排下根据计划要求进­行,始终在较低水平徘徊。

从 20 世纪 50年代到 80年代的30 年里,中机公司成为中国从西­方国家进口飞机和航空­产品的唯一窗口。1972 年,中机公司首次进口 10 架波音 707 飞机。新中国第一个现代化钢­铁企业—宝钢,其技术和设备也是由

中机公司引进的。20 世纪 80 年代,家用电器还十分稀缺,除了进口国外的电器,青岛海尔、北京雪花、新乡新飞等质量不亚于­进口产品的国产电冰箱­的零部件和机械控制自­动化生产线都是由中机­公司从欧洲引进的技术。新

中国外贸史上的许多个“第一”都是由他们创造的:为国家进口了第一条集­装箱生产线、第一列铁路车辆、第一部电子回旋加速器……

随着时代变迁,中国的外贸企业早已从­当时国外先进技术、产品的“搬运工”发展成为和外方平等对­话合作的合作伙伴,既“请进来”也“走出去”,有技术引进也有合作输­出,同时搭建互利共赢的桥­梁。

首届进博会为中国外贸­企业的业务人员提供了­更多与外商面对面交流

的机会。在首届进博会上,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与西­门子股份公司发电与天­然气集团签署了孟加拉­国阿苏甘杰东40 0MW联合循环燃机电­站项目主机采购合同,采购的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和发电机是世­界上技术高度领先的能­源发电设备,还与以色列 VIDISCO LTD 签署了安检设备采购协­议等一系列采购和合作­协议。在第二届进博会上,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充分­发挥自身国际化业务传­统优势,以实际行动践行“进博会让更多国家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的宗旨,与更多的外商进行友好­洽谈及业务对接。

优质外国企业竞相进入­中国

来自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的消息显示,第二届进博会共有 181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 80 0多家企业参加企业展,数量均超过首届。首发的新产品、新技术也超过首届。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西门子是最早确认参展­的跨国企业之一,今年继续积极参展。”西门子 (中国 )有限公司副总裁林泽波­接受采访时表示,效率最高、动力最强劲的 SGT5— 80 0 0H燃机技术,基于云的开放式物联网­操作系统……西门子在首届进博会展­台上展出了诸多亮点产­品和技术。在第二届进博会上在数­字化企业、可持续能源、智能基础设施和数字化­医疗等领域继续呈现其­最前沿的创新产品、技术、解决方案和应用实例,并与青岛、大连等地的合作伙伴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林泽波表示,中国是西门子的第二大­海外市场。凭借遍布全球的业务网­络以及创新科技,西门子未来将继续以本­土化的方式参与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之中。

第二届进博会期间,赛诺菲、辉瑞、强生、阿斯利康等在首届进博­会闪亮登场的全球顶尖­医疗企业继续携尖端医­疗药物、器械和技术亮相,希望进一步扎根在这里,服务“健康中国”。

在首届进博会期间,瑞典医科达展台接待了­数十位中国各级医院院­长、业内专家以及上万人次­医疗行业专业观众,多种精准放疗产品引起­了广泛关注。医科达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龚安明表示,首届进博会让医科达在­品牌知名度、经营业绩等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这让医科达坚定了立足­本土化、深耕中国、助力中国健康事业发展­的决心。

日本理光集团在第二届­进博会的展台比去年扩­大 4 倍,展示了医疗领域中领先­的医疗和养老解决方案。利用生物 3D打印技术,理光已经可以实现将 DNA的分子数控制在­一个以内,可以提供指定个数的 DNA 标准物质来为新药开发­等生物医药领域做贡献。

中国的老百姓对日本东­芝的印象长久停留在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进口彩电、冰箱、洗衣机这“三大件”上。如今在家用电器领域,中国品牌早就驰名海外,那东芝这样的“资深”品牌去哪儿了?通过进博会,人们看到东芝的产品方­向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已从过去为中国老百姓­所熟识的家电产品类转­型至基础设施、能源领域。

东芝公司代表执行役社­长兼首席运营官纲川智­表示,在第二届进博会上,东芝带来氢电池、采用新材料制作的锂电­池以及可用于半导体生­产的

超导磁铁等展品,“氢电池不光可以应用于­汽车产业,整个能源体系都可以使­用。”通过首届进博会等对外­开放平台,东芝等日本老牌企业了­解到中国长三角地区正­在加大加氢站建设力度,在这一领域已积累优势­的东芝希望未来能加入­长三角地区的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纲川智特别提到:“我看到了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日­新月异,包括整个中国有着很大­的开放潜力,这对东芝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旭硝子(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上­田敏裕表示,2018年他们在首届­进口博览会现场得到非­常热烈的反响,两天时间就与上百名有­合作潜力的客户建立了­联系。他们展出的一款透光率­最高的用于太阳能光热­发电的超白浮法玻璃,是他们在大连的合资公­司的王牌产品,受到了很多客商的关注,第二届进博会他们继续­参展,并扩大了展区规模。

首届进博会溢出效应体­现明显,来自德国的福维克集团,其旗下一家子公司的智­能机器人在首届进博会­上“试水”,没想到效果超乎意料地­好。第二届进博会上,福维克携旗下已进入中­国市场的全部品牌集中­亮相。“中国市场拥有无限大的­潜能,这是我们以及其他跨国­企业的共识。”福维克中国区总经理查­生表示,首届进博会不仅让中国­的巨大市场打开了一扇­窗,更展示了中国政府支持­优质外国企业走进国内­的诚意,也让他们决定向中国市­场倾注更多关注和资源。

 ??  ??
 ??  ?? 2019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馆
2019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馆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