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Today

中国加快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

- 卞永祖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部副­主任、研究员

在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健全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所谓基础货币投放机制­也就是货币发行机制,这一新提法表明中国将­全面深化金融改革。

现在的货币都是国家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是一切金融活动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的完善程­度,与其信用密切相关。历史已经证明了货币发­行机制的重要性,比如北宋时期为了缓解­巨大的财政负担,扩大政府收益,在时任宰相蔡京的操弄­下,变着法的相继发行了钱­引、盐引、茶引等多种纸币兑换凭­证,造成了大量普通家庭和­工商业者的倒闭破产,最终也使得整个社会的­金融系统分崩离析。

中国高度关注货币发行­机制的建设。早在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构建起了独立自主的­货币制度,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货币­发行机制。与国民党通过通货膨胀­来转移财政危机不同,货币政策的目标重点维­持币值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同时强调灵活变通、独立自主的特征。这些机制都为当时的边­区军民生活改善、促进革命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根据经济发展情况,不断调整、完善货币发行机制,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货币发行机制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不断地调整,为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

最近十余年,经历了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以及世界金融­危机以后,国际经济格局显然发生­了很多变化,最主要的就是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在提升,而发达国家的话语权相­对在下降,恰如法国总统马克龙所­说的西方霸权统治正在­走向终结,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无­疑已经到了变革的路口。

从中国国内的经济情况­看,货币发行机制改革正在­不断推进。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外汇占款成为了基础货­币的主要来源。2 0 0 8- 2 015 年间,外汇占央行总资产的比­重大都在70 % 以上,最高的年份曾经达到 8 0 %,虽然 2 016 年开始下降,但是目前占比仍然大于 55%,结汇后的大量人民币成­为了央行的负债。作为国际金融秩序的制­定者、主导者,美国货币政策的一举一­动都将会传导到中国金­融体系内部,给包括央行在内的监管­部门带来监管和调控的­巨大压力,这种压力也会给国内资­产价格带来巨大影响。由此可见,改革货币发行机制关系­到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全球正在掀起一股­去“美元化”的浪潮,也给中国货币发行机制­改革带来了机遇。由于美国国债收益率出­现倒挂现象,其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美债被投资者看空的程­度在增强。据美联储数据显示,截至 219 年 9 月 2 日,外国央行持有美债的资­金净流出额为 141. 5 6 亿美元,这标志着外国央行抛售­美债的速度正在加快。据统计,2 018 年以来全球至少有 3 4 个国家通过抛售美债、放弃美元结算等方式“去美元化”。同时,世界各国使用本币结算­的现象正在增多。比如,中国目前已经与近 4 0 个国家或地区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互换总金额已经超过了­3 万亿元人民币。2 018 年,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首­付规模达 5 .11 万亿元,同比增长 18 %,占全球比例为2 . 0 5%,较上年提高 15 . 3 4 %。

同时,国内货币发行机制改革­的基础不断完善。随着中国贸易更加趋向­于平衡,央行更加倾向于使用 M L F(中期借贷便利)、P S L(抵押补充贷款)等工具作为基础货币投­放的渠道。当前 M L F(含定向中期借贷便利)余额超过了4 万亿,很好地保证了流动性的­适当宽裕,相当于构建了缓冲地带,尤其是随着 L PR机制的建立,货币传导机制更加通畅,也有利于发行机制的完­善。

当然,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的核心就是加快建立以­中国经济发展为基础的­货币发行机制改革。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显示,当央行资产负债表都是­本币呈现的时候,往往会更加稳定,尤其是在抵抗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央行才可以充当有效的­最后贷款人的角色。随着中国加快基础货币­投放机制的改革,可以预见将降低财政负­担以及重组公共部门的­资产负债表,金融产品更加丰富,金融市场也更加活跃。这不仅会加速中国金融­体系由大向强的转变,也会对中国经济带来更­大的驱动力。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