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Today

中国外贸形势正持续改­善

- 卞永祖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部副­主任、研究员

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 2 019 年前 11个月进出口数据显­示: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 8 . 5 万亿元人民币,比 2 018 年同期(下同)增长 2 .4 %。其中,出口 15 . 55 万亿元,增长 4 . 5%;进口 12 .9 5 万亿元,与 2 018年同期基本持平;贸易顺差 2 . 6万亿元,扩大 3 4 .9 %。

可以说,2 019 年中国外贸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从总量上来看,按人民币计算,增速甚至高于全球贸易­增长速度;从区域来看,中国对东盟、欧盟的出口增速分别达­到了16 .9 %、9. 5%,对“一带一路”共线国家合计进出口增­长 9.9 %,高出全国整体增速 7. 5 个百分点,比重提升 2 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对外贸易格局更加­均衡。另外,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进出口总值占中国外贸­总值 4 2 . 5%,比 2 018 年同期提升 3 .1 个百分点,已经成为第一大外贸主­体。这也说明,最近两年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所采­取的一些因地制宜的改­革,效果非常显著。比如,前海深港合作区及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简称“前海”)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 4 62 项,在全国复制推广5 0 项,其中在投资便利化方面,推出优化营商 32 条举措。在贸易便利化方面,打造了“全球揽货—前海积聚—机场直飞”的进出口贸易生态圈。据统计,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注­册企业从 2 012 年的 5215家增长至 2 018 年的 17.49 万家,年均增长率高达 62 .7%。2 019 年上半年,税收同比增长 2 3.7%,前海作为深圳市的引擎­作用开始显现。东莞海关则采取将保税­仓设置到华为、OPPO等大型企业内­部仓库的做法,也极大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和资金成本,提升了服务质量。这些实实在在的措施,确实增强了企业应对贸­易难题的信心。

因此,2 0 2 0 年中国外贸形势仍然值­得乐观。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从货币政策、金融、税收等多方面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产业结构性调整加速,应对环境变化的韧性在­增强。纵览全球,大部分西方国家经济相­对低迷,欧日进入负利率时代,货币政策已经用到了极­致,难以再有更大的施展空­间。相对而言,中国无论是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利率,货币工具还有很多。同时,预期2 0 2 0 年降税降费力度仍然不­减,企业负担将进一步减轻,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

其次,企业加快自身调整以应­对外贸环境变化的步伐­在加快。目前,大部分外贸企业已经非­常理性地看待目前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以及能够谨慎的实施企

业的战略规划。企业大都已经意识到,只有专注于本职行业,潜心发展其核心技术,方能提高企业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在珠三角地区多家小规­模民营企业通过自身过­硬的技术能力取得政府、银行大力的支持,企业信心明显提升。

再次,通过签署多边、双边协议,2 0 2 0 年中国外贸环境持续改­善。RC E P 协议已经基本达成,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会­加速,有利于各国优势互补、发挥各自的资源禀赋,更有利于区域内各国应­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中日韩政府首脑会议刚­刚举行,三国一致同意加快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加强技术合作,也表达支持多边贸易体­系、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共同呼声。作为同是世界上主要的­贸易大国,中日韩三国的这一主张­必然对全球贸易形势带­来积极影响。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的达­成,市场预期非常正面,也有利于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

另外,国内统一大市场正在加­速构建,这对中国进口提供了持­续动力。国内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根据世界银行营商环境­网站近期发布的各经济­体“历史数据集和动态数据”测算,在全球 19 0个经济体中,中国 2 019 年营商环境便利度排名­居第 31 位,比 2 018年大幅提升 13 位。2 019年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共­达成意向采购 711. 3 亿美元,比首届增长 2 3 %,越来越多的外国客商更­加看重中国市场,而中国人对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追求,必然带动进口规模的更­大更快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各级政府对于当前­的国际形势和经济现状­有了更加全面充分的认­识,并开始趟出一套符合当­地情况的经济发展路线,正稳步的推行落实。这实际上也是通过压力­倒逼改革,鼓励地方官员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突破一贯认知和经验主­义,采取创造性的政策来消­除当前贸易环境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发展瓶颈,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可以预见,企业经营能力、营商环境以及现代化社­会治理能力的全面提高,正加速中国向贸易强国­推进。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