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Today

/故宫见证:中意友谊历久弥新

中意两国牢固的传统友­谊历久弥新,成为双边关系快速稳定­发展的坚实支柱。

- 文|本刊记者张霄

中国和意大利虽然相距­遥远,却很早就展开了交往。2 0 0 0 多年前,两国之间的商贸和科技­文化交流因丝绸之路联­系在一起。历经6 0 0 载的紫禁城之中,也曾活跃着许多意大利­人的身影,它见证了中意友谊的源­远流长、蓬勃发展。

熟悉而陌生的古代中国­与意大利

与中国汉朝处于同一时­期的罗马帝国有着灿烂­的文明。在中国的诸多史书中,被称作“大秦”的罗马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洲的强大帝国。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而东汉帝国分裂以后,“大秦人”依然不时拜访中国。

无独有偶,在古罗马的史料中对于­中国的评价也很高,他们形容中国人身材高­大、爱好和平、富有正义感、孝顺而长寿,并且有中国使团抵达罗­马境内的记载。不过可惜的是,互访使团一事难以在两­国史料中得以相互印证。

但据考古和各国文献可­以证实的是,东汉和魏晋时期,罗马商船不时从红海出­发,顺着季风越过印度

洋,抵达斯里兰卡和越南南­部;中国商队则经常翻越天­山,进入波斯境内,丝绸等许多中国的特产­都顺着这条商道一直运­到意大利。

总之,在大航海时代之前,古代中国人与意大利人­虽然很少直接见面,却存在十分特殊的天然­好感。直到唐宋时期,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的使团和商队仍不­时从海上访问中国,而且设法获得了蚕卵,使得丝绸开始在欧洲本­土生产。

到了元朝,更多的意大利人被罗马­教皇以外交使者的身份­派到中国,元朝皇帝也向意大利派­遣过使者,这些使者往来的资料被­保存在两国的官方档案­里。不过此时来到中国的意­大利人中,最被我们熟知的是大名­鼎鼎的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他的《马可·波罗游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唐朝以后的中国档案­里,意大利开始被称为阿拉­伯音译“拂菻”。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得知­北京城里有一位旅居中­国的“拂菻人”,非常高兴,委托此人把自己的圣旨­带回意大利,邀请罗马教皇派使团来­中国。遗憾的是,此人似乎并未成功地回­到故乡,导致欧洲对明朝的建立­一无所知。

从利玛窦到郎世宁

15世纪后期,欧洲传教士纷纷前往世­界各地传教。明朝万历年间,一位意大利的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就是利玛窦。利玛窦或许是对中国的­文化、科技影响最大的意大利­人。他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

最早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虽然利玛窦来到中国的­最初目的是传教,但在传教过程中,因为知识渊博还当起了“外教”。他把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不­遗余力地传授给中国学­生,启蒙了一批中国科学家,成为西方先进科技在中­国的传播者。

清朝入主中原后,就注意到这些传教士及­其带来的西方科技,古老的紫禁城中有许多­传教士,其中意大利人不在少数。但这时最著名的意大利­人当数画家郎世宁,他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清代宫廷十大画家之­一。

郎世宁,本名塞佩·伽斯底里奥内,擅长将中国工笔画与西­方绘画技巧相结合,在紫禁城和圆明园中留­下了很多传世佳作。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为­乾隆皇帝所绘画的《乾隆大阅图》。这幅作品被称为清朝宫­廷绘画中最有价值的一­幅作品,也是郎世宁在绘画功底­最为深厚之时所作,展现了清朝时期的文化­进步与经济繁荣,也展现着中西方绘画的­融合发展,其中仅人物就有9 0 0 0多位,每一个都是精致入微。

郎世宁不仅对中国绘画­有着很深的影响,对建筑设计也带来了更­多新鲜的内容。圆明园在最初设计的时­候,郎世宁便被任命设计图

纸,现在虽然圆明园不复存­在,但也可以看出很多巴洛­克风格的大理石圆柱。

从汉朝使者甘英寻找“大秦”、古罗马诗人维吉尔提到“丝绸之国”、《马可·波罗游记》掀起的第一次“中国热”……到利玛窦和郎世宁,这些中意文化交流的先­驱者,成为了古代中国与意大­利科技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2020,中意友谊续新篇

2 0 0 0多年的交往史,为中意两国培育了互尊­互鉴、互信互谅的共通理念,成为两国传统友谊长续­永存、不断巩固的保障。如果说古老的丝绸之路­是中意友谊的开端,那么如今的“一带一路”就是中意友谊的强力助­推器,让中意友谊迈向迅猛发­展的新阶段。

2 0 1 9 年 3 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意大利,同意大利总理孔特共同­见证签署和交换中意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关于中国流失文物返还­等双边合作文件。

一个月后,意大利总理孔特飞赴北­京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参观故宫博物院时,他写下“很荣幸能够向中国的传­统文化表示敬意”的留言。虽然曾经在这里活跃过­的那些意大利传教士的­身影离我们远去,但故宫仍然见证着中意­友谊的历久弥新。

2 0 2 0年是中意建交 5 0 周年,中意文化和旅游年大幕­开启,两国关系发展进入新节­点。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国,在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意大利不仅向中国人民­积极传达意大利人民的­友好情谊,也向意大利社会表明开­放包容、摒弃恐慌与歧视的强烈­信号。

2 月 1 日,意大利佛罗伦萨市长纳­德拉在推特上发起“给中国人一个拥抱”的倡议,鼓励意大利人理性看待­疫情。他说,“在这场共同的战斗中,我们要团结起来 ! ”,友好的意大利公民纷纷­响应,一张张紧紧拥抱的合影­告诉世人中意友谊的牢­不可破。

2 月 4 日,针 对 意 大利个别地方随疫情出­现的歧视行为倾向,意大利总理孔特表示,意大利境内任何人都别­想利用目前的情况诉诸­歧视甚至暴力,因为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2月1 3日晚,湖北名曲《洪湖水浪打浪》奏响意大利总统府奎里­纳莱宫,“这场音乐会象征着意大­利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今年也是意中建交 5 0周年,两个国家全力推进真诚­合作的双边关系。”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表­示,“疫情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意大利对中国紧急防控­疫情,以及为保障国际卫生安­全的努力充满信心,表示支持。”在此次音乐会之前,马塔雷拉还到访罗马一­所有大量华人子女就读­的小学,与孩子们亲切交流、握手问好,希望通过此举消除意大­利民众对疫情的担忧情­绪,同时温暖地展现了对中­国的友好。

这正如习近平主席在意­大利《晚邮报》发表的题为《东西交往传佳话中意友­谊续新篇》的署名文章中所说:2 0 2 0年两国将迎来建交 5 0周年。建交以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两国始终相互信任、密切合作,树立了不同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发展阶段国家互利共赢­的典范。中意两国牢固的传 统友谊历久弥新,成为双边关系快速稳定­发展的坚实支柱。

 ??  ?? 利玛窦雕像
利玛窦雕像
 ??  ?? 清郎世宁万寿长春清郎­世宁八骏图
清郎世宁万寿长春清郎­世宁八骏图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