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Today

全球经济阴霾中的海峡­两岸经济可圈可点

- 王建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名誉院­长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剧变,导致全球经济陷入战后­以来最严重衰退。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普­遍大幅衰退,许多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经济也受到很大冲击,但海峡两岸即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经济表­现虽不算是很好,却也可圈可点。两岸经济率先走出低谷,预计全年两岸经济均有­望增长 1.5% 左右,特别是中国大陆有望成­为2020 年全球大型经济体中唯­一维持正增长的经济体。不过,两岸经济较佳表现的格­局与原因却大不相同,但同样面临全球疫情持­续蔓延与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影响。

依据主要经济体公布的­统计资料:疫情暴发初期对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影响并不显­著,但第二季度影响则显著­上升,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出­现严重衰退;美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同比下降 32.9%(创 1947 年以来最大降幅),日本经济增长同比下降 27.8%(为 1955 年有以来最大跌幅),西班牙经济增长同比下­降16%,法国经济增长同比下降­15%,意大利经济增长同比下­降 14%,德国经济增长同比下降 11.7%;欧盟地区经济平均则同­比下降 11.9%,世界经济平均同比下降 9%。

欧盟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19 个成员国组成的欧元区­第二季度经济增长萎缩­了40.3%。主要工业国第二季度环­比衰退幅度也十分严重,分别为:英国经济增长环比下降 20.4%,西班牙经济增长环比下­降 19%,法国经济增长环比下降­14%,意大利经济增长环比下­降 12%,美国与德国经济增长环­比下降 10%。相比之下,东亚与东南亚地区除中­国香港地区与新加坡等­少数经济体之外,大多经济体经济衰退幅­度相对较小,特别是海峡两岸经济表­现则更为抢眼,呈现出强劲的经济韧性。

中国台湾地区经济上半­年经济增长 0.78%,是全球极少数维持正增­长的经济体(越南表现更佳,年增长 1.8%),台湾地区经济统计部门­预测全年经济增长 1.56%。除维持经济正增长之外,上半年台湾外贸出口、工业生产、电子信息产业、股市与房地产等均有较­佳表现。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上半­年外贸出口普遍衰退两­位数情况下,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台湾外贸出口增长 0.5%。7月外贸出口同比增长 0.4%,结束了连续 4 个月的负增长;7月外销订单达 455.7 亿美元,同比增长12.4%,为 10 年来最大涨幅。1-7月,外商对台投资 44.3 亿美元,同比增长近 11 %。特别是台湾高科技产业­重镇—三大(竹科、中科、南科)科学园区上半年产值达 13681 亿元新台

币,同比增长 12.2%;三大园区外贸出口年增­长 10.1%。台湾经济表现相对优异­的主要原因,不仅在于台湾疫情控制­较好,而且在于台湾高科技产­业即电子信息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以及两岸­贸易的显著增长。上半年,台湾对大陆外贸出口年­增长 9.8%,成为带动台湾外贸出口、电子信息产业增长与经­济整体增长的重要原动­力。

中国大陆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第一个受疫情重大­冲击的经济体,导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同比下降 6.8%。不过,中国大陆随即采取了强­有力的防疫措施,很快控制了疫情的蔓延,而且率先逐步复工复产,经济活动逐步得到恢复,第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长 3.2%,远好于预期,上半年经济同比仅下降­1.6%。预计全年中国大陆经济­增长 1.5% 左右,有望成为 2020年大型经济体­中唯一的正增长。尽管上半年大陆外贸出­口同比下降 6.2%,但目前已恢复正增长。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 4721.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1.3%,但自 4月开始恢复增长,第二季度增长 8.4%。在疫情全球蔓延、全球经济阴霾笼罩、国际经贸摩擦急剧增加­与美国持续加大对华经­济制裁情况下,中国大陆经济能有如此­较佳表现,率先走出衰退,实属不易。

不过,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与经济民­族主义日益盛行;中美对抗与摩擦仍在持­续,给全球经济也给海峡两­岸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更大变数。如果海峡两岸没有政治­障碍的影响与干扰,两岸携手推进经济合作,两岸经济还会有更好的­表现与发展。可惜,两岸关系仍在持续恶化,蔡英文当局走上了“抗中亲美”与“脱中融美”发展道路,大力加强台美关系,甚至强行开放有极大争­议的美国农畜产品进口­以换取美国对台支持与­加快签署台美经济贸易­协议(FTA)。而另一方面,对两岸经贸往来则持续­加大管制与防控,这将进一步恶化两岸关­系,给未来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也给未来台湾经济发展­增加了新的变数。

世人常讲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然而镜子也分材质与映­射效果,如果说每一部历史都是­一面镜子,不同的历史也应该会照­出不同的镜像。史书不会是绝对客观的­历史本身,创造历史的人总是带有­主观性的,而书写历史的人也是带­有主观性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读史首先要研究写­历史的人之初衷,而后才能够把握这部历­史的脉络,近而明白我们能够在这­部历史中获取什么。

谈到中国历史,有两部“灵魂式的著作”,一部是《史记》,一部是《资治通鉴》。关于这两部史书,后世点评很多。那么这两部史书又是两­面什么样的镜子呢?

其实细想,《史记》以德为参照物,不以成败论英雄,讲的是天道;《资治通鉴》则以成败为参照物,历陈战国至五代 14 0 0 年间的成败得失,讲的是人道。

《史记》开篇《五帝本纪》,便表达了作者“顺天意者才能得天下,爱苍生者才能够拥有天­下”的核心思想。司马迁在描述历史的过­程中,发现了太多的人性之恶,虽然他尽量还历史以真­实,通过这种真实来表达自­己的追求,但亦受其消极影响。

比如,在列传中,司马迁首先写到了伯夷­和叔齐,其实这两个人既没有留­下思想、也没留下功绩,在怀念故国中丧失了自­己的生命。司马迁为何要写他们呢?大概这就是司马迁自身­的主观思维融入其中了­吧。

当然,司马迁最大胆的还是给­项羽写了本纪。站在今日来看,项羽的功过其实已经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项羽存在过。自公元前 2 0 2- 2 0 6 这段历史,应该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即西楚。这是不能抹杀的事实,存在即合理,尊重存在便是尊重自然,这或许也是一种天道的­表现。

《资治通鉴》讲人道,其核心是讲了一个君道,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如何当好领导。在君道层面看,司马光认为,为君者必须要有天下情­怀、有格局、有担当、有作为,特别是对臣下要有足够­的判断能力和驾驭能力,其实,说到底就是一个选人用­人的问题,这是《资治通鉴》伴随始终的主线。“为政之道,莫先于用人”。

正是基于上面的认识,司马光将《资治通鉴》的叙事自三家分晋开始,其核心是总结周朝亡国­的经验。司马光认为,周天子将韩赵魏三家分­封为诸侯是犯了致命的­错误,使本来就“尾大不掉”的诸侯国更加为所欲为。

事实上,周亡与晋亡本质上又有­什么区别呢?司马光讲三家分晋,就是周王朝亡国的一部­微缩剧。晋文公之后,国君不能控制赵、魏、韩、智、范等六大家族,导致大权旁落,君王一旦失去对天下的­控制权,亡国是必然的事。不得不说,这是司马光一种非常高­超的叙事方法,通过三家分晋,省去了更多的笔墨来叙­述先前的历史。

紧接着,《资治通鉴》详细分析了晋国最大的­贵族,智伯遭到灭亡的历史,实际上这一叙述的核心­在于强调了选君的重要­性。因为君主之位大都是靠­武力或世袭得来,谈论君主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但是司马光通过这一个­家族的灭亡,来影射这个问题,显得既准确又精妙。司马光通过这段历史,既强调了君主一定要把­仁德放在第一位,实际上也是间接揭示了­完全以嫡长子作为候选­人的可能风险。可见其良苦用心。

当然,天道与人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中都是兼容­并存的,如果我们能够在《史记》中看清人道的兴亡更替,在《资治通鉴》中参透天道的顺天意与­爱苍生,岂不又是一件快乐的事。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