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Today

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十九届五中全会立足高­远、求真务实地勾勒出中国­中长期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 文|夏一璞

2020 年 10 月 2 6-2 9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以下简称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总结和高度评­价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肯定了“十三五”时期国家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上取得的­重大突破、重大进展与重大成果,使得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保证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会议宣告“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标志着中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所取得的所有成果­都源自于自立自强中国­人的连续努力,今后中国也必将在开放­创新中奋勇前行,永不止息。十九届五中全会透彻分­析了中国现阶段所面临­的国际国内机遇与挑战,制定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主要新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制定“新”字当头,一方面体现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的充分肯定与发­展总体方向的坚持。另一方面表明了“十四五”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更高的要求,更着眼于未来的长远导­向。

十九届五中全会立足高­远、求真务实地勾勒出中国­中长期发展的宏伟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蓝图,提出到 203 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排在首位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修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标志着中国将在“十四五”期间,不畏艰险,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前进动力与方法路径,必须坚定地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抓手,进一步解放思想、打开思路、冲破思想中的束缚与实­践中的禁锢,全面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破除各方面在体制机制­上的阻碍因素,从而持续推动和加强保­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的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统筹研究部署,协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更加主动办好自己的事­情。”无论国际环境如何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如何­艰巨繁重,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练好内功,办好自己的事情,才能在机遇来临之时不­放过,在挑战袭来之时有应对。

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十二项重要举措­之一,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改革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整体性的、协同性的工程,要在加快发展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中国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丰硕成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就证明了开放与改革­是国家繁荣、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为我国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开拓了广阔发展空间。”在 40 多年的开放历程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苦奋斗中,中国的开放由原来仅仅­限于宏观层面的国策与­政策,丰富发展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维护国际公平公正秩序­和提供国际公共产品。

开放融通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滚滚潮流,是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然

而在当今时代仍然存在­着一些传统霸权国家在­面临国际秩序朝着公平­公正方向调整的大趋势­时,不甘于放弃原有既得利­益与守成地位,采取孤立主义、逆全球化和民粹主义等­手段,给新兴国家的发展制造­障碍,施加压力。虽然这些逆全球化的“浮云”在某些时刻会为世界发­展制造阴霾,但是终将被蕴含着生机­与希望的“太阳”驱散。中国的经济不是一个小­池塘,而是一片汪洋大海,狂风骤雨掀不翻,具有足够的发展韧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紧密融合,你

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不能孤立地生存与­发展。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一­种开放经济,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开放都体现了经济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因此,推进各国、各区域、各领域的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协同发展,是世界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中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要建设

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这一系列有力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国胸怀两个大­局,以我为主,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不­动摇,保持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色不变质,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将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无畏挑战,拥抱机遇的信心与决心。

创新位于新发展理念之­首,处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始终秉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指导社会发展。科技的进步说到底就是­科技的创新。而改革开放自身就是一­场以革新为生命的伟大­革命,创新是改革开放的内在­灵魂。因此,中国的创新发展始终是­坚持科技与体制机制双­轮驱动。

一方面,从世界范围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风起云涌,时代赋予科技最好的变­革的时机,谁抓得住时机,就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世界竞争中胜出。另一方面,从国内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本质要求之一就是­要用创新驱动发展。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中国坚持科技创新自立­自强,既与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又与积极融入世界、开放共赢的历史潮流同­频共振。中国用创新进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征程,用创新整合深化改革与­高水平开放,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

中国用创新进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征程,用创新整合深化改革与­高水平开放,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

 ??  ??
 ??  ?? 2020 年 10 月 30 日上午10 时,中共中央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0 年 10 月 30 日上午10 时,中共中央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并回答记者提问
 ??  ?? 2019 南京科技创新大会
2019 南京科技创新大会
 ??  ??
 ??  ?? 2019 年,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举办。图为交易会现场
2019 年,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举办。图为交易会现场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