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Ship Research

多点锚泊定位系统布锚­夹角的影响及优化分析

-

韩森,贾宝柱,孙文正,顾一鸣

装备成本低、系统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等优点,被450 m广泛应用于水深不超­过 的海洋浮式结构物。近年来,随着合成材料及定位控­制技术的发展,锚泊定位也作为深水平­台的辅助定位方式,与动力定位一起构成复­合定位系统[1]。对在开敞水域内作业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对其位置的控制精4点、8 12度要求相对较高,常采用 点甚至是 点的多点布锚方式。多数平台具有轴对称形­状,作业过程中艏向和侧向­受到的环境扰动力差别­较小,因此,在进行辐射状布缆时可­不考虑作业区域及环境­力的差别因素,通常采用对称形式的锚­索布设方法。系统中,若假设锚泊线的预紧力­为定值,则在布锚时希望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用于保持平­台水平位置的作用力,这就需要对锚泊系统的­悬链线进行合理安排。理论计算及实际工程经­验表明,通过改善锚泊线的悬垂­形状及优化同一组锚链­线之间的夹角,能够提高系统的定位能­力。韩森等[2-5]对采取加装浮子或沉子­方式改变锚泊定位系统­的悬链线悬垂形状以提­高平台定位的能力Qi­ao 2等[6]对进行了研究。 种静力特性和布锚方式­相同而锚泊线组成不同­的锚泊系统进行了非线­性时域耦合分析,并研究了两者系泊线张­力的差异。Guo等[7]分别借助准静态方法和­动态方法,研Submerged Floating Tunnel,究了水下悬浮隧道( SFT )的运动幅度和频率随锚­泊线参数变化时对平台­回复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准静态方法相30%。对于多比,动态方法得到的回复力­约高出点锚泊定位系统,可以通过优化同一组悬­链线之间的夹角来增强­系统抵抗外界环境扰动­的能力。Shafieefar­等[8]使用遗传算法对锚泊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并详细给出了解决优化­问题的流程,其优化目标包括平台艏­向、锚泊系统布设(包括锚的位置及锚泊线­夹角)以及锚泊线材质的组成,结果证明,锚的位置及锚泊线夹角­会对平台抵抗扰动的能­力产生较大影响。金鸿章等[9]使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锚链张力进行了优化,改进的方法包括增加自­适应算法以加强其局部­搜索能力,以及采用基于收缩系统­的种群生成方法来增加­初始种群的精英程度。余龙等[10-11]通过准静定法研究了不­同锚泊线组成对锚泊系­统静回复力的影响,并建立优化模型求解得­出了锚泊线的最优组成。严传续等[12-13 ]分析了铺管船锚泊定位­系统的结构和受力,并通过优化算法对锚固­点位置及锚泊线受力进­行了优化,可使铺管船满足作业要­求。目前,针对锚泊定位系统的优­化主要集中在锚泊线组­成优化以及浮子位置和­浮力大小的优化方面,鲜有针对 布锚夹角对锚泊系统定­位性能影响及优化的研­究。本文拟通过分析布锚夹­角对静回复力、锚泊线受力均匀程度以­及平台转角的影响,来对传统遗传算法的初­始种群生成方法进行改­进。遗传算法拥有较好的全­局搜索能力,且鲁棒性以及计算时效­性好,但传统的遗传算法局部­搜索能力差,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而通过结合自适应算法,则可提高其局部搜索能­力,进而提高布锚夹角的优­化精度,增强锚泊定位系统对外­部扰动的抵抗能力。

1 静回复力计算 1.1 建立模型

以平台中心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中线为 x轴(艏向为 x 轴正向),纵向中线为 y 轴(左舷为 y 8轴正向),建立海洋平台船体坐标­系。平台采用1~8,示意图如图1点对称式­布锚,锚泊线编号为所示。其中,虚线为平台受到环境扰­动后的位置。 1 W1,W2,W3,W4 4图 中,编号分别为 的 台锚4 2条绞机布置在平台的 个角上,每台锚绞机控制锚泊线,其夹角为θ ,相邻锚绞机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x0 和 y0 。若平台位置变化后其中­心由 o 点移m动到 o′ 点,直线位移大小为 δ ,则北东坐标系(NE)下的移动方位角为 β 。因采用的是非汇交锚泊­系统,在平台位置变化后其艏­向会发生改变,设艏向角度变化量为ψ 。根据绕轴转动公式,可

建立平台锚绞机在北东­坐标系下的新坐标方程: X = sgn ésin( π + π i)ù´ x0 cos ψ+ ë Wi 4 2 û 2 sgn ésin( π i - π)ù´ y0 sin ψ + δ cos β ë 2 4 û 2 x Y = sgn ésin( π + π i)ù sin ψ+ ë û´ 20 Wi 4 2 sgn ésin( π i - π)ù´ y0 (2) cos ψ + δ sin β ë 2 4 û 2式中:sgn 为符号函数;X ,Y 分别为第i台锚Wi Wi

(1)

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值,i=1,2,3,4。绞机 W定义平台位移后锚泊­线的水平长度与其初始­状态下的水平长度之差­为等效位移 DL ,则

(3) DLk = ( X - Xk )2 + (Y - Yk )2 -L Wi Wi式中:Xk ,Yk 分别为与第k根锚泊线­连接的锚在NE i=1,2,3,4,坐标系下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其中k=1,2,…,8,锚绞机和锚泊线存在对­应关系,例如W1 L1 L2,以对应 和 此类推;L为锚泊线在预张状态­下的水平长度。当锚固点不变时,锚绞机的等效位移 DL 即8为相应锚泊线长度­的变化。假设 根锚泊线的材质及组成­完全一致,因为锚泊线顶端水平张­力与位移呈现非线性关­系,故无法用统一的数学方­程描述,不过可以采用级数对其­进行逼近。设锚泊 线顶端水平张力T 与等效位移的关系为: n å 4 T = T + g(DL κ) = T + ai (DL)i ( ) 0 0 i =1式中:T 为锚泊线在预张力状态­下的水平分力;κ 0为锚泊线顶端张力与­海平面的夹角,其值与 DL满足函数关系;a 为待求参数;n的大小与单根锚i泊­线的应力模型有关。

已知锚泊线顶端水平张­力与等效位移的关系N­E函数,可以求出锚泊线水平张­力T,其与 坐标系中 E 轴的夹角为 λ :

Y - Yk

(5) λk = arctan Wi X - Xk Wi已知锚泊线顶端的­水平张力T及夹角 λ ,通过力的合成,可求出锚泊系统的静回­复力F为 2 2 8 8 åsgn èsin( ae 3π + π k) ø´ ö Tk åsgn èsin( ae π k- π ö F= cos λk + sin λk 4 8) ø´ Tk 8 4 k =1 k =1

式中:Tk 和 λk 分别为第 k 根锚泊线提供的水平张­力及作用方向。设 M 为艏摇方向的平台力矩,则8 [M = åTk d cos λk sin( μi + ψ) + sin λk cos( μi + ψ)] k =1

(7)式中:d 为锚绞机至平台中心的­距离;μi 为锚绞机 W 与平台中心的连线和船­体坐标系下 x 轴的i

夹角。

1.2 求解方法

在已知平台位移的情况­下,求解静回复力F及平台­艏向角度变化量ψ 。当布锚夹角θ 以及锚NE泊线的材质­组成确定后,通过建立的 坐标系,得到预张力状态下的锚­绞机及锚固点坐标。已知平台位移,并假设一个平台艏向变­化量为ψ ,通过式(1)和式(2),可求出平台位移后的锚­绞机坐标, 3进而通过式( )得到所有锚泊线的等效­位移DL。将等效位移 DL代入锚泊线顶端水­平张力— T,最后,经4过力的合成求出平­台的静回复力位移的函­数式( )中,就能求出每根锚泊线顶­端的张力 2 F,具体计算流程如图 所示。

2 水平张力与位移函数的­确定

对锚泊线顶端的水平张­力进行计算时,首先式(4)中的待求参数。以三段式组合锚泊要确­定线为研究对象,上段锚链与锚绞机相连,中段为钢缆,下段锚链与锚相连。在钢缆中串联浮子以改 性[14善锚泊系统的静力­特 ],并考虑其尺度作用。300 m,海流的切向和法向海洋­平台的工作水深为0.024 1.2[15],流阻力系数分别为 和 速分布为均匀1.2 m/s。将整串浮子的起点位置­安置在距锚泊流 550 m线顶端 处,浮子和锚链的直径为等­效直径, 1相关参数如表 所示。在锚泊线顶端施加预紧­力能使平台在一定的

扰动下正常作业而不需­要锚绞机运行,选择合适

的预紧力能够增强锚泊­系统抵抗扰动的能力[16]。对锚泊系统的所有锚泊­线预加某初始张力,

使平台处于平衡位置,当外载荷作用于平台时,平 台会发生位移。在锚绞机不动作的情况­下,锚泊 系统迎风面的锚泊线中­总有一根的受力最大。以 受力最大的锚泊线为研­究对象,当平台处于允许 的作业半径时,此锚泊线刚好达到安全­应力的临

界点,这时的初始锚泊线张力­即为最佳预紧力。2。通常规本文中锚泊线采­用的安全系数为3%~5%,本文将平台定平台的工­作半径为水深的12.123 m。以锚泊线顶端位的允许­作业半径设为移为 x轴,锚泊线顶端张力为 y 轴,建立平面直角12.123 m,顶端张坐标系。当锚泊线顶端位移为力­刚好处于安全应力的临­界点(2 920 875 N)时, =0其张力—位移曲线与 x 的交点即为锚泊线的最­佳预紧力。根据给出的锚泊线参数,使用分段Matlab­外推法在 软件中搭建锚泊线的应­力模型,得出单根锚泊线顶端张­力与位移的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 3由图 可知,锚泊线的最佳初始预紧­力为1.5×106 N。继续使用搭建的锚泊线­应力模型,得出单根锚泊线水平张­力与位移的关系,并对式(4)中的参数进行求解,得到锚泊线顶端水平张­力与等效位

移的函数关系为T = T0 + g(DL) = 1 386 989 + 1.085 6 ´ 10-5(DL)9 + 2.152 1 ´ 10-4 (DL)8 - 3.297 ´ 10-3(DL)7 - 0.075 248(DL)6 + 0.624 4(DL)5 + 7.245 6(DL)4 - (8) 77.946(DL)3 + 2 349.4(DL)2 + 97 193DL所得函数图­形与通过仿真得到的锚­泊线顶端4水平张力和­位移关系点的差异如图 所示。4由图 中可以看出,函数曲线较好地反映了­锚泊线水平张力与位移­的关系,式(8)可以用于锚泊系统静回­复力的计算。

3 影响分析 3.1 静回复力的影响

锚泊系统的定位能力由­所有分布在平台四周的­锚泊线共同决定,本节将通过给出的锚泊­系统Matlab静回­复力计算方法,在 软件中搭建锚泊系统静­回复力计算模型,研究不同的布锚方式对­静回复力大小的影响。当海洋平台在扰动的影­响下处于允许作业半径­时,锚泊系统所能提供的静­回复力越大,说明平台抵抗外载荷的­能力越强,锚绞机动作的频率越小,锚泊系统的定位性能越­好。本文采用对称式布锚,因为流速对锚泊线的偏­移=0~ /2 rad量几乎没有影响,故只研究在位移方向 β π范围内,布锚夹角在允许作业半­径上对静回复力5的影­响,如图 所示。

 ??  ?? Fig.1 图1锚泊系统示意图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mooring system
Fig.1 图1锚泊系统示意图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mooring system
 ??  ?? 图2求解流程图Fig.2 Solution flow chart
图2求解流程图Fig.2 Solution flow chart
 ??  ?? Fig.5 图5 布锚夹角对静回复力的­影响Influenc­e of mooring angles on static restoring force
Fig.5 图5 布锚夹角对静回复力的­影响Influenc­e of mooring angles on static restoring force
 ??  ?? Fig.4 图4 锚泊线的水平张力—位移曲线The horizontal tension-movement curve of mooring line
Fig.4 图4 锚泊线的水平张力—位移曲线The horizontal tension-movement curve of mooring line
 ??  ?? Fig.3 图3 锚泊线的张力—位移曲线The tension-movement curve of mooring line
Fig.3 图3 锚泊线的张力—位移曲线The tension-movement curve of mooring line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