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Ship Research

水下安全检测与作业型­机器人控制系统

1,曾庆军1,戴晓强1,2,朱春磊1,凌宏杰3张光义 1 212003江苏科技­大学 电子信息学院,江苏 镇江2 212003江苏舾普­泰克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镇江3 212003江苏科技­大学 海洋装备研究院,江苏 镇江

-

摘 要:[目的]针对船体、大坝、水下钢结构等表面附着­物的安全检测,以及附着物清除作业的­要求,需要研制一款新型水下­安全检测和作业型带缆­遥控水下机器人(ROV)。此类ROV需针对不同­作业任务更换机械手,实现抓取、切割的功能,从而保证去除结构物上­的附着物。[方法]阐述水下安全检测和作­业型机器人的整套系统­组成及原理。该系统以Arduin­o单片机为控制面板信­号采集工具、以水面监控系统开发工­控机为平台,零浮力脐带缆以2对双­绞线、1对电源线为信号电力­传输线,水下控制系统以ARM­嵌入式为主控单元。建立ROV动力学模型,设计ROV艏向控制的­广义预测控制器。经过系统调试,进行水池试验和湖上试­验。[结果]试验证明,该系统运行正常,整套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实时性均达到设计要求,满足水下安全检测及作­业要求。[结论]该系统设计方案和控制­算法对于其他水下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研究均有­借鉴意义。关键词:安全检测;作业;控制系统;广义预测控制;湖试试验中图分类号:U674.94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93/j.issn.1673-3185. 01167

0引言

随着海洋事业的不断发­展,深海资源开发及结构物­安全检测与维护成为必­需。但是由于水下环境恶劣,人类下潜的深度有限,因此需要水下机器人潜­入水下替代人类进行安­全检测与作业。水下作业机器人通过水­面控制台进行操控,实现机器人的姿态运动­以及图像数据监测,从而达到近距离观测结­构物、机械手作业的功能。因此,对水下作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及运动控制算法的­研究将有利于机器人在­海洋、湖泊及大坝等各个领域­的应用。3水下机器人可分为 类:载人水下机器人(Human Occupied Vehicle,HOV ),自主式水下机器人(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带缆ROV)1遥控水下机器人( ,三者的应用及控制系[ ] ROV统不尽相同。由于 具有作业深度大、动力充足以及适应水下­恶劣环境的优点[2],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海­洋管道的勘察、海洋平台的检查与维修、水下大坝的检测、水产养殖等不同行业。更有脐带缆作为安全保­护,极大地提高其安全性能,发生故障时不易丢失,但同时,其脐带缆限制了ROV­的运动范围。国内很多学者在机器人­研制方面做了研究。ROV许竞克等[3]介绍了 的系统组成及其特点,并ROV探讨了 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说明水下机器人发挥的­巨大作用;王宇鑫[ 4 ]介绍了“海螺一型” ROV控制系统结构与­艏向控制技术,此款机器人100 m,但是无机械手进行水下­作业;下潜深度为 ROV,等[5]研张玮康 制了一款依赖机械手作­业的其主要通过腹部作­业机构完成对接及回收。张铭钧等[6]将神经网络与广义预测­控制相结合,对“海狸”水下机器人进行纵向控­制。ROV目前,国内外 多采用推进器实现单一­的浮游运动,且能够实现对水下船体­及结构物安全检测与作­业的机器人并不多。本文将设计一种通过推­进器及轮组模块实现机­器人浮游、爬行,通过更换机械手实现对­附着物抓取、切割功能的控制系统结­构;对自主研发的水下安全­检测与作业型机器人“METI-I”进行建模,并使用最小二乘法将其­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简­化为单自由度模型;设ROV计广义预测控­制器,对 的艏向运动进行控制仿­真,并进行水池试验与湖上­试验,以验证自主研ROV发­的 的可靠性。

1 控制系统组成

自主研发的安全检测与­作业型水下作业型机 器人“METI-I”控 4制系统主要由 部分组成:水面ROV ROV控制台、电源柜、脐带缆及 本体。 控制1系统组成如图 所示。电源柜为水面控制台和­ROV RS485本体提供电­力,数据传输通过 半双工ROV 9个进行传输,传输介质为双绞线。 本体由2)。部分组成(图 此款水下安全检测与作­业型机器人的工作深3­00 m,具体技术参数如表1度­可达 所示。操作人员进行水下机器­人作业时,通过水面控制台的操R­OV纵摇杆、控制按钮来实现 的运动及机械手的动作­控制,并且通过显示器可实时­监测水下信息, ROV包括视频图像信­息和 各传感器信息。

2 控制系统结构设计

ROV控制系统结构包­括:水面控制系统、脐3带缆和水下控制系­统。其系统结构如图 所示,水面控制台主要包括操­纵摇杆、控制按钮、显示器和工控机等,实现通信数据的显示及­控制指令的ROV下发;大功率电源为水面控制­台和 本体提供

2 1电力;脐带缆采用 对双绞线和 对电源线,电源RS485线用于­电力传输,一对双绞线用于 通信,另ROV一对用于视频­信号传输。 本体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对推进器、水下灯、机械手等进行控制,并且对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

2.1 水面控制台

ROV水面控制台用于­实现 的运动及作业,主I/O,AD要通过单片机的 模块等将采集到的按钮、USB电位器及摇杆信­息通过 串口发送至工控机,工控机将接收到的数据­经过处理发送出去,再经USB RS485 RS485过 转 模块后,变为 信号进行远距离传输。视频信号通过放大器后­接入视频采集卡,然后通过工控机,将视频信号显示在液晶­屏上。Arduino控制面­板的数据采集采用 单片机实现对操纵摇杆、控制按钮的信号采集,通过串口将数据发送至­上位机,在串口中断时接收上位­机下发的数据,并使用外部中断进行报­错处理。Visual Studio MFC上位机软件采用 进行软件编程。视频监控主界面实时显­示视频图像,同时ROV将 的姿态角、深度、舱内温湿度等重要监测­数据叠加显示在视频上。后台数据显示界面可以­ROV实时显示 本体的各项监测数据。

2.2 水下控制系统

水下控制系统安装于电­子耐压舱中,电子舱O使用 型圈进行水密,防止水渗入舱内,毁坏控制4),用系统。舱内骨架采用贴壁散热­设计(图 于4对器件的水冷散热。舱内主要布置 块电路板,分别为功率电源板、小电源板、推进器驱动板和主RO­V控板。 的运动及作业等主要由­嵌入式微控 5制器实现控制作用;功率电源板为 台推进器供电;小电源板功率小,用于控制电路的供电;推进器驱动电路采用信­号隔离的方式实现对推­进器的有效控制。 ROV ARM本体控制系统采­用 控制芯片,运用其最小系统、USART模块、ADC模块、GPIO模块、TIM PWM定时器模块和 输出模块等来控制推进­器、水下灯、云台和机械手,并采集舱内温湿度、漏水、导航和深度等信息。IAR软件设计采用 软件进行编程。通过GPIO模块实现­漏水检测、温湿度检测、电源模块GPIO报错­及使能控制,并且在 中断中做了定航、USART定深的控制­算法;通过 串口实现机械手的控制、导航数据、深度计的数据采集、云台控制及PWM与上­位机的数据通信;通过 输出模块实现对水下推­进器、水下灯等设备的控制。机械手是机器人进行水­下作业的重要组成部R­OV分,虽然此款 上应用的机械手只有一­个自由2 5),分别为抓取度,但是它配备了 种机械爪(图ROV式和剪切式,当 在水下进行不同作业时­可随RS485时更换。机械手采用 通信方式进行控制,其夹持力、切割力可调,在设计中采用旋钮来控­制机械手,以调节夹持力与切割力。

3 ROV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以自主研制的水下机器­人“METI-I ”为研究对象,根据流体中刚体的牛顿—欧拉运动方程建ROV­立 动力学模型,为了便于计算,简化了动力学模型,并对简化的模型进行参­数辨识。

3.1 动力学模型

ROV 6在水中做三轴移动和­三轴旋转 个自由度的运动,在运动坐标系下可使用­下式描述水下机器人动­力学特性[7]: Mv̇ + C (v)v + D(v)v + g(η) =τ (1) η̇ = J (η)v

ROV式中:η为固定坐标系下 的位置姿态向量;v ROV为运动坐标系下 的线速度及角速度向量; ROV J (η) 为转换矩阵; M 为 质量及惯性矩阵, ROV M ´ 6 ;C (v) Î R6 为 科氏及向心力矩阵, ROV C (v)Î ´ 6 D(v) R6 ; 为 流体阻力矩阵, D(v)Î ´ 6 ;g(η) R6 为重力和浮力共同作用­形成的ROV回复力矩­阵,g(η)Î ´1 R6 ;τ 为 推进器产生的´ 1力矩向量,τ Î R6 。

3.2 模型简化

ROV由于 在观测及作业过程中航­行速度低,完全可以忽略科氏向心­力的作用;ROV的运动方式主要­有前行、后退、上浮、下潜及转艏,所以可将

其运动方式看作是简单­的单自由度运动,且各自由度间的耦合性­很小;ROV的运动坐标原点­与重ROV心重合。令 的重力、浮力分别为G 和 B ,从而可将模型简化为[8], (2) Mv̇ + D(v)v + g(η) =τ };式中: M = diag{m + Xu̇ 0 m + Zw 00 Iz + Nṙ D(v) = diag{ Xu + Xu|u||u |0 Zw + Zw|w||w |00 Nr + Nr|r||r|} ;g(η) = [0 0 G - B 0 0 0]T 。ROV的浮力略大于重­力,这样使其发生故障时可­以上浮至水面。ROV 3由此,可得到 在 个自由度方向上的动力­学模型,且其在运动坐标系中单­自由度动力学

模型为

(3)

mζ ζ + dζ ζ + dζ|ζ| ζ|ζ| + gζ = τζ式中:mζ 为惯性系数;dζ 和 dζ|ζ| 分别为一次阻力ROV­系数和二次阻力系数; gζ 为 重力及浮力的合力矩在 ζ 自由度方向上的分量;τζ 为推进器所产生推力在 ζ 自由度所产生的作用力。

3.3 模型参数辨识

ROV动力学模型的建­立需要获得众多的水3­动力系数,目前有 种方法来获取水动力系­数:经CFD FLUENT法[9],本文基于验法、试验法和 软件ROV 2对 进行数值模拟辨识。表 所示为艏向航态下不同­航速对应的阻力分布的­部分数据。 MEMS通过微型航姿­惯性导航系统可以获得­ROV的艏向角,通过艏向角对时间的微­分获得艏向角速度、艏向角加速度。利用最小二乘参数估R­OV计方法[ 10 ]求得 艏向角自由度方向的动­力学模型:

(4) 11.76r + 12.04r + 140.0r|r| = τr式中:r 为艏向角速度;τ 为推进器转艏阻力。100 ms,对式(4)运用欧系统采样周期设­置为拉离散化处理,求取近似方程得: r(k) = 1.102 4r(k - 1) + 1.19r(k - 1)|r(k - 1)| + (5) 0.008 5τr (k - 1)式中,k 为采样次数。

4 广义预测控制器 4.1 广义预测控制

广义预测控制(Generalize­d Predictive Control, GPC CARIMA) )采用受控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作为预测模型[11],该模型可以写为: e(t) (6) A(z -1) y(t) = B(z -1)u(t - 1) + D - 1 - 1 1式中:A(z ) ,B(z ) 为 z的多项式;u(t - 1) 为推进器的输入电压值;e(t)为高斯白噪声序列;D为

差分算子。为了输出稳定的跟随给­定值 r(k) ,采用一阶

滤波器,使其柔和地跟踪给定值,避免直接跟踪导致的震­荡,难以达到稳态。yr (k) = y(k) yr (k + 1) = αyr (k) + (1 - α)r(k) (7)式中,α为输出柔化系数。

 ??  ??
 ??  ??
 ??  ?? 图3 ROV控制系统结构图­Fig.3 ROV control system structure
图3 ROV控制系统结构图­Fig.3 ROV control system structure
 ??  ?? 图4 电子舱Fig.4 The electronic module
图4 电子舱Fig.4 The electronic module
 ??  ?? (a)机械手抓取
(a)机械手抓取
 ??  ?? (b)机械手剪切图5 机械手Fig.5 Manipulato­r
(b)机械手剪切图5 机械手Fig.5 Manipulato­r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