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Ship Research

多工况下基于子模型的­矿砂船舱口角隅形状尺­寸耦合优化分析

陈雪,王德禹

-

摘 要:[目的]针对以往优化船舶舱口­角隅时只对角隅肘板形­状进行优化的不足,提出一种角隅形状尺寸­耦合优化方法。[方法]首先,提出适于优化的子模型­选取原则和方法,并据此构建优化模型,解决以往不能保证子模

型用于优化时的精度问­题。然后,采用新的工况筛选方法­选择用于优化的危险工­况,解决船舶多工况计算量­大的问题。最后,使用模拟退火算法对舱­口角隅进行耦合优化,得到最优的形状尺寸设­计,同时通过灵敏度分析筛­选对应力敏感的设计变­量,并只对其优化,得到与优化所有变量相­近的结果,基于此给出矿砂船角隅­的必要优化结构。[结果]结果显示,所提出的舱口角隅形状­尺寸耦合优化方法,能在同等质量限制条件­下使角隅应力

水平下降更多,且计算成本低。[结论]所得结论可为实际矿砂­船和其他船舶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关键词:舱口角隅;子模型;多工况;耦合优化;灵敏度分析中图分类号:U661.43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93/j.issn.1673-3185. 01511

0引言

货运船甲板设置的大开­口破坏了甲板的纵向连­续性,且开口角隅处几何形状­的突变致使该处产生了­较高的应力集中。因此,改善舱口角隅的应力集­中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角隅的形状优化方面,即通过改变角隅的几何­形状来实现应力集中系­数的降低。陈震等[1]对某船舶舱口角隅处结­构强度进行了有限元细­化分析,结果表明,细化分析后的结果远大­于粗网格结构强度分析­结果。俞铭华等[2]采用边界元法和带自适­应移动界限的序列线性­规划,对平面应力状态下的船­舶甲板舱口角隅进行了­形状优化,使舱口应力集中极小化,从而确定了Okumo­to等[3]针对具有椭舱口角隅的­最佳形状。圆形角隅的方形甲板开­口,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其应力集中系数,并据此对某集装箱船的­开口角隅进行了优化,但处理的工况简单且单­一。高上地等[4]对矩形耐压舱角隅结构­进行形状优化,得到了弧形加强角隅形­状,通过对形状优化后的角­隅结构进行拓扑优化,有效降低了角隅结构的­应力集中,并获得了创新性的角隅­结构型式。张Kriging等[5]结干锋 合参数化建模和改进 近似模型,对某过渡肘板和舱口角­隅边界进行了形状优化,在保证极小误差和缩小­计算成本的情况下,得到了理想的应力分布­和重量优化结果。可以看出,上述研究均是对舱口角­隅进行形状优化,因而降低了船舶角隅结­构的应力集中。通过分析发现,舱口角隅应力集中问题­除了和角隅肘板的形状­关系密切之外,还和角隅肘板周边的结­构有关,例如甲板纵桁、甲板横梁、舱口围板、舱口围肘板等。因此,本文将主要关注某矿砂­船的舱口角隅应力集中­问题,在对角隅肘板进行形状­优化的同时,考虑角隅肘板与周边关­联结构的耦合效应;通过提出一种适于优化­的子模型选取方法和多­工况筛选方法,以及灵敏度分析方法,最终实现矿砂船舱口角­隅的形状尺寸耦合优化。

1 适于优化的子模型构造­1.1 子模型技术

2针对船舶局部结构强­度的分析通常有 种: 1第 种是直接将细化网格模­型嵌入三舱段模型中进­行局部强度分析,也即直接使用细化的三­舱段2模型进行局部强­度分析;第 种是采用子模型技术创­建局部模型来代替原模­型进行计算分析。所谓子模型技术,是指从整体模型中截取­一部分,并对局部关注区域网格­予以细化,然后将整体模型分析的­位移结果作为对应子模­型的边界条件,并保留对应子模型上的­外载荷,重新计算,从而得到更为精确的局­部分析结果的一种技术。由于子模型可以在减小­计算量的同时模拟结构­的真实受力情况,所以在分析局部强度或­者进行疲劳1种分析时,常使用子模型技术。对本文而言,第方法虽然计算精确,但计算量较大,并不适合需要进行大量­重复计算的优化问题。而子模型技术只需对局­部模型进行分析,可以极大地减少计算时­间,适于后续的优化分析。所以,本文选用子模型方法进­行角隅局部强度分析和­后续优化计算。关于子模型技术,已有不少学者进行过相­关研究。许允等[6]以散货船底边舱下折角­的局部结构细化网格分­析为例,分析了子模型范围、边界节点角位移约束、子模型新增节点的插值­处理以及子模型边界节­点所在位置对应力结果­的影响。任SWATH慧龙等[7]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 船舷台与支柱体连接处­过渡结构关键部位的参­数化子模型,并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在满足细网格屈服衡准­的情况下降低了结构质­量。程远胜等[8]通过子模型技术,对船舶肘板节点结构进­行了应力精细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肘板进­行拓扑优化,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肘板­结构形式,有效降低了节点应力集­中。但在许多采用子模型进­行优化的研究中,都只验证了子模型对强­度分析的适用性,而并未验证其对于优化­问题的适用性。

1.2 适于优化的子模型的选­取与验证

子模型的边界选取与强­度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直­接相关,因此,边界的选取通常需要进­行多次尝试并予以验证。采用子模型方法时,子模型的最小范围为其­边界对应于相邻主要支­撑构件所在的位置[9]。本文中,角隅结构的形状和尺寸­是随着优化迭代而不断­变化的,如果切割边界较小,依据子模型原理,那么形状和尺寸的改变­势必会对切割边界的位­移产生较大影响,即原先加载在切割边界­上的位移是不准确的,那么所得优化结果也是­不可信的。因此,适于优化的子模型的切­割边界应足够远离关注­区域,以保证优化区域的形状­尺寸改变后,子模型应力分析结果仍­在需求的精度范围内。同时,适于优化的子模型的范­围应尽可能小,以降低计算成本。因此,本文截取了不同范围的­子模型,首先验证子模型方法的­正确性以及子模型本身­的计算精

度,然后,通过对比形状尺寸变化­后角隅的最大应力是否­与完整模型误差较小,来验证子模型是否适于­优化,并提出适于优化的子模­型选取方法。

1.2.1 子模型的构建

250 kDWT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一艘 矿砂船。325 m,型深25m 57m该船总长 ,型宽 ,设计吃水18m 17.28 m,宽 17m ,舱口长 。采用有限元软件Pat­ran/Natran 1建模并进行强度分析。图 所示为该矿砂船的三舱­段有限元模型。本文主要关注中5间第 货舱舱口角隅的应力集­中,需对该角隅处进行细化­网格有限元分析。原舱段模型的舱口区域­为无角隅肘板的粗网格­模型,需首先建立椭圆型角隅­肘板模型。规范规定,当强力甲板上机炉舱、货舱开口的角隅是抛物­线形或椭圆形时,椭圆1/10,椭长轴与舱口宽度之比­不得小于 圆短轴与1/20[10],因此,本模型角隅舱口宽度之­比不得小于1 700 mm,短轴850 mm。然的初始设计取为长轴­50 mm×50 mm后,采用 的网格对角隅局部区域­进行进行细化。最后,细网格区域内的所有板­采用壳单元表示,并将纵骨一维梁单元替­换为二维壳单元建模[9],以保证能够真实反映实­际结构的2力学性能。图 所示为细化网格前、后角隅局部模型。3 a为本文选取了 种子模型进行分析:子模型最小范围的子模­型,其边界横向对应于相邻­的甲板横梁,纵向对应于相邻的甲板­纵桁,其中多出支1撑构件的 个单元格仅为方便子模­型边界位移加3(a)所示;子模型b载,如图 是在最小子模型区域3(b)所的基础上向外延伸一­个强构件间距,如图c示;子模型 为截取的三框架模型,即模型范围内3(c)所示。包含完整的三个横框架,如图本文选取满载轻货­迎浪状态下的1_FULL_L_HSM1_SJ载荷工况作为验证­工况。首先,在初始设计下,从原模型分析的计算结­果中输出该工况下对应­子模型边界位置处的六­自由度节Pcl点位移­信息,然后,通过 命令语句将位移数据自­动加载到子模型的边界­节点上,同时保留子模型范围内­相应的外载荷,以此作为子模型的边界

b如图4条件和载荷。加载位移边界后的子模­型1 700,850,42,所示。其中,模型初始设计参数为2­7,12,15,12 mm,该数据从左到右分别为­椭圆肘板长轴长a、椭圆肘板短轴长b、肘板及甲板厚度t 、甲板纵桁厚度 t2 、甲板横梁厚度 t3 、舱口围肘1板厚度 t4 和舱口围板厚度 t5 。3将 个子模型角隅区域的最­大中面应力与原模型的­最大中面应力进行对比,结果显示,3个子模型角隅区域的­最大中面应力与原模型­的一致, 523 MPa,验证了子模型方法的正­确性,同时均为 3也说明 个子模型均适用于局部­强度分析。原舱5段模型和子模型­的计算结果应力云图如­图 所示。

1.2.2 适于优化的子模型的精­度验证

2通过设置 组改变设计变量的实验,并对比其对子模型精度­的影响,来筛选出用于后续优化­2的子模型。为有效验证,本文选取的 组实验的3设计变量分­别为第 节耦合优化设计变量的­上、下限。为有效验证,本文首先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20方法,从设计变量的设计域中­抽取了 个样本22点,加上设计域的上、下限共计 个样本点。然后,始终保持子模型边界条­件和载荷为上节中的初­始状态数值,分别计算子模型及原舱­段模型在上述设计样本­点下的最大应力。最后,以原舱段模型分析结果­为准,比较子模型相对于原模­型的1误差,结果如表 所示。其中设计变量下限为1 700,850,36,23,10,11 11 mm,设计变量上限和3 350,1 850,48,31,14,19 15 mm。为 和1由表 可以看出,随着切割边界的扩大,从子a c,适于优化的精度越来越­高。对模型 到子模型a,其最大误差为9.3%,精度不足以用于于子模­型 b 4.7%,子模型c的优化。子模型 的最大误差为2.9%,其误差均在合理范围内。这说最大误差为b c明子模型 和子模型 的边界已较为远离优化­区域,优化参数的改变对切割­边界的位移响应影响较­小,两者均可代替原模型进­行优化计算。但与c b三框架子模型 相比,角隅局部子模型 的计算量b 3明显减小,因此,选用子模型 作为第 节优化的模型。由此,本文总结出适于优化迭­代的子模型选取方法:首先,对子模型本身的应力计­算精度进行

验证,确认子模型的正确性;然后,通过改变子模型待优化­参数,验证子模型切割边界是­否远离优化区域。本文的结果表明,在最小子模型范围的1~2基础上往外扩 个强支撑构件距离,便可选出适于优化的子­模型。

2 矿砂船多工况的筛选

由于矿砂船需要在满载、非满载、压载、多港等多种工况下运营,如果每一种工况均参与­优化迭代,会导致计算量过大,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工­56况筛选方法,并对矿砂船的 个计算工况进行了筛选。考虑到角隅应力并非随­设计参数的增大而呈线­性变化,其在降低某一工况应力­的同时可能提高其他工­况的应力,因此,简单地根据应力大小排­序对工况进行筛选是不­可靠的。当角隅处于设计域上的­应力最大状态,即各个工况的最大vo­n-Mises应力值为其­在整个设计域上的应力­最大值时,可通过判断工况的角隅­最大应力是否超过许用­应力来判别危险工况。本节使用完整舱段模型­进行工况筛选,其中, 56个载荷工况均依据《矿砂船船体结构强度直­接计算指南》9 [ ]加载。首先,调整角隅处的设计变量­参数,以使角隅处于设计域的­应力最大状态。依据对带椭圆形角隅的­矩形孔应力集中系数的­研究结果[11-12],在本文的设计域上,对形状变量角隅短轴取­最小值,长轴取最大值时,角隅的应力集中最严重。同时,依据经验,构件厚度越小,应力越大。因此,对形状变量角隅短轴取­最小值、长轴取最大值,对尺寸变量均取最小值­时,角隅处于应力最大状态,即各设3 350,850,36,23,10,11,11 mm,该设计变量取为 1.2.1计变量代表的构件同 节的初始设计参数。其次,通过有限元计算筛选出­超出许用应力的工况。本文角隅区域所用钢材­屈服强度为355 MPa,材料系数为0.72,依据《矿砂船船体结构9 [ ]强度直接计算指南》 ,细网格许用应力(单位: MPa)衡准应满足如下要求: [σ vm] = λ × R  1.7 ´ 220/K = 1.7 ´ 220/0.72 = 519.4 f y (1)式中:λ 为细化网格屈服利用因­子;R 为材料的f y ,MPa,其中屈服强度,R = 220/K K 为材料系数, y 0.72。取为通 过 计 算 ,各 工 况 在 设 计 域 上 的 最 大von-Mises 6应力值如图 所示。6 8由图 可知,超出许用应力的工况共­计 个, 2 3具体如表 所示。这些工况将被筛选出作­为第节的优化工况,从而可极大地缩短优化­计算时间。为验证本文所提工况筛­选方法的可行性,即其是否能真正代替所­有优化工况,需要在优化结束后,将优化后的设计变量代­入计算,此时,所有工况的最大应力均­小于许用应力即可。本文的验3.3证结果将在 节中描述。

3 矿砂船舱口角隅的形状­尺寸耦合优化

在对舱口角隅进行优化­设计时,一般工程上只关心角隅­肘板的形状设计,却未考虑角隅周边邻接­结构对角隅局部应力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了将角隅肘板­的形状和尺寸,以及其周边结构尺寸同­时进行耦合优化的方法。本节优化模型采1 b,优化工况采用第2节用­第 节筛选出的子模型Pa­tran/Natran Isight筛选出的­工况,并采用 和 软件进行优化计算。

3.1 角隅形状尺寸耦合优化­模型构建

从工程实际考虑,最优的角隅局部结构应­不仅能够较好地减缓应­力集中,同时还不能增加太多的­质量。因此,本文优化的目标设置为­在满足

应力约束且结构质量增­加较少的条件下,使角隅局部区域的应力­最小化。对于多工况对应的多个­应力,本文引入权重系数,将多目标问题简化为单­目标问题。由此,该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如下: min stress åw stress j j stress = å wj

s.t. ai  xi  bi stress  [σ vm] j mass  massobj (2) i = 1 2 ×××  n ; j = 1 2 ××× m为各工况的加权应力,MPa;wj式中:stress 为各MPa;工况应力的权重; stress 为各工况的应力, j xi 为设计变量,包括形状设计变量和尺­寸设计变mm;量; ai 和 bi 分别为各设计变量的上、下限, [ MPa;mass vm] σ 为材料的许用应力, 为结构总质量,t;massobj t为目标结构质量,;i 为设计变量序号;n 为总设计变量数;j 为工况序号;m为总载荷工况数。针对该优化问题的求解,Sonmez[13]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二­维平面结构的形状进行­了优化,使其在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水平得到了显著­优化;El Alem等[14]采用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对一个六边形板的形­状进行了优化,使其在面内压应力作用­下的应力水平得到了降­低。因此,本文采用模拟退火算法­求解该优化问题。

3.2 角隅的形状尺寸耦合优­化

对于本文的矿砂船角隅­优化问题,式(2)优化模型的参数选择如­下:要求各工况的应力水平­均优化到许用值以下,且整体应力水平越低越­好。

因此,目标函数中各个工况的­应力权重值相同,均设置为 wj = 1。

设计变量 xi 包括形状设计变量和尺­寸设计7 3所变量,其代表的结构如图 所示,具体值如表示。角隅肘板与甲板在实际­工程中为一块加强板

结构,故厚度一致。本文子模型区域的材料­屈服355 MPa,由式(1强度均为 ),可知各工况下的许51­9.4 MPa;本文约束的结构质量增­加用应力均为 0.5%,即不超过原始质量的m­assobj = 1.005 ´ massini = 1.005 ´ 85.1 = 85.5为结构初始质量,t。式中,mass ini

2为便于比较,本文设置了 组优化方案。其1 2为中方案 为只对角隅肘板进行形­状优化,方案4所有形状尺寸设­计变量均进行优化。表 显示了1 2方案 和方案 的优化结果、其与初始设计的对比,以及两个方案结果的对­比。2分析优化结果,发现方案 耦合优化结果的23%,最各工况平均应力较规­范设计降低了 危险23)较规范设计降低了19%,表明工况应力(工况考虑角隅周边结构­的形状尺寸耦合优化方­法能够

很好地降低舱口角隅的­应力水平,提高结构安全2性。且方案 耦合优化结果各工况的­平均应力较1 5.0%,最 23)方案 的降低了 危险工况应力(工况1 10.3%较方案 的降低了 ,表明在相同质量约束下,考虑角隅周边结构的耦­合优化结果明显优于

传统方法中只对角隅进­行形状优化的结果。

3.3 考虑变量筛选的耦合优­化

2第 节考虑了将所有角隅邻­接结构作为设计变量进­行优化的方案,但在极小化角隅应力的­过程中,每个变量的影响程度并­不一致,影响小的变量可以忽略­掉,以节约计算成本和制造­成本。因此,本节将对所有设计变量­纳入优化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s, DOE),将 7个设计变量对所有优­化工况平均应力和最大­应力的影响进行灵敏度­分析,所得结果如8 7图 所示。将 个设计变量对子模型重­量的影响9进行灵敏度­分析,所得结果如图 所示。8、图9可以看出,a,b,t1,t3,t4由图 对应力的影响比较明显,而 t1,t2,t5则对质量的影响较­大,由于本文优化目标为应­力最小,故选取对应力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设计变量进­行优化。以该设计变量3,其优化结果及对比如表­5组合作为方案 所示。5 2 3由表 可见,方案 较方案 的尺寸变量结果有一定­的差异,t2和 t5减小,t1增大。结合DOE分析结果,这是由于 t2 与 t5虽然对角隅应力的­影响较小,但对结构质量的影响较­大。因此,在优化过程中可以通过­减小t2和t5,转移更多的质量来为t­1提供更大的优化空间,同时降低应力水平。3 2但同时也可以看出,方案 与方案 的优化结3果相比相差­甚少,方案 耦合优化结果的最大应­23)较 2 1.1%,平力(工况 方案 的仅高 均应力仅高

1.7%。由此说明,本文灵敏度筛选所得结­果可靠。在矿砂船角隅耦合优化­中,仅选择敏感结构

肘板及甲板、甲板横梁、舱口围肘板进行优化,同

样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该结论可为实际矿砂船­角10 3隅优化的变量选择提­供参考。图 所示为 种方

案的耦合优化结果汇总。3将方案 的优化设计结果代入原­舱段模型, 11并计算所有载荷工­况的应力,结果如图 所示。由图可知,优化后,所有工况应力均在许用­应力之2下,证明本文第 节所提多工况筛选方法­可靠。

4结语

本文通过子模型技术与­工况筛选,减少了优化计算量;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矿­砂船舱口角隅进行形状­尺寸耦合优化设计,降低了角隅的应力水平,提高了结构安全性。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 )子模型区域内形状或尺­寸参数的改变会对其精­度造成影响,因此在选取子模型的范­围时,需对子模型进行适于优­化的验证。2 )通过计算各工况在设计­域上的应力最大值是否­超过许用应力,完成了多工况的筛选,该方法可大大减少矿砂­船的优化工况,降低计算量。通过最终优化后的验证,证明该工况筛选方法可­靠。3)基于提出的形状尺寸耦­合优化方法,有效降低了矿砂船角隅­应力水平。相比初始设计,各工况的平均应力和最­危险工况应力分别下降­了23% 19%和 ,与传统的只对角隅肘板­形状进行优5.0%与10.3%。化相比,分别下降了4)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在对矿砂船角隅进行耦­合优化时,肘板、甲板、甲板横梁、舱口围肘板对矿砂船角­隅应力的影响较为显著,应选择这些结构作为设­计变量,其可为实际矿砂船的角­隅优化设计提供指导。本文针对矿砂船提出的­舱口角隅形状尺寸耦合­优化方法以及设计变量­筛选方法,也可为其他船舶的舱口­角隅优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震,王一飞,肖熙. [ 船舶舱口角隅处有限元­细化网J]. 2006,15 1):格分析[ 计算机辅助工程, (增刊85-86. Chen Z,Wang Y F,Xiao X. Fine mesh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ship hatch corner[J]. Computer Aided En⁃ gineering,2006,15(Supp 1):85-86(in Chinese). 2] . [ 俞铭华,徐昌文 船舶舱口角隅最佳形状­的研究[J]. 镇江船舶学院学报,1988,2(4):1-8. Yu M H ,Xu C W. A study on optimum shape of hatch corners of ships[J]. Journal of Zhenjiang Shipbuildi­ng Institute,1988,2(4):1-8(in Chinese). [3] Okumoto Y,Takeda Y,Mano M,et al. Design of ship hull structures [M]. Heidelberg:Springer,2009: 461-467. [ 4] 高上地,陈静,卢骏锋,等. 内压下矩形耐压舱角隅

J]. 2017,58结构形状和拓扑优­化设计[ 中国造船, (1):94-100. GaoSD ,Chen J, LuJF ,et al. Shape and topology opti⁃ mization design of rectangula­r tank's corner structure under internal pressure[J]. Shipbuildi­ng of China, 2017,58(1):94-100(in Chinese). [ 5] 张干锋,王德禹. 基于分区间泛化Kri­ging近似模型

J]. 2018,36的船舶局部结构形­状优化[ 海洋工程, (6):46-57. Zhang G F,Wang D Y. Shape optimizati­on of ships' lo⁃ cal structure with the partition and generaliza­tion Krig⁃ ing approximat­ion model[J]. The Ocean Engineerin­g, 2018,36(6):46-57(in Chinese). 6] [ 许允,张少雄,张晨阳,等. 子模型范围及边界条件

J]. 2016,45(4):对应力结果的影响[ 船海工程, 19-23. XuY ,Zhang S X,Zhang C Y,et al. Effect on stress of the extents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of sub-model[J]. Ship & Ocean Engineerin­g,2016,45(4):19-23 (in Chinese).

7 任慧龙,张清越,胡雨蒙,等. []基于参数化子模型的

化[J].小水线面双体船结构优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11):88-92. Ren H L ,Zhang Q Y, Hu Y M ,et al. Optimizati­on of small waterplane area twin-hull ship structure based on parametric sub-model[J].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  ?? 图3 不同范围的子模型Fi­g.3 Different range of sub-models (c)子模型c
图3 不同范围的子模型Fi­g.3 Different range of sub-models (c)子模型c
 ??  ?? 图2 细化网格前、后舱段模型Fig.2 FE model of the ship cabin before and after refining the mesh (b)角隅局部细网格模型
图2 细化网格前、后舱段模型Fig.2 FE model of the ship cabin before and after refining the mesh (b)角隅局部细网格模型
 ??  ?? 图1 矿砂船舱段模型Fig.1 FE model of the ore carrier hold section
图1 矿砂船舱段模型Fig.1 FE model of the ore carrier hold section
 ??  ?? (b)子模型b
(b)子模型b
 ??  ?? (a)子模型a
(a)子模型a
 ??  ?? (a)角隅局部粗网格模型
(a)角隅局部粗网格模型
 ??  ?? Fig.4图4 b加载位移边界后的子­模型Sub-model b after loading displaceme­nt boundaries
Fig.4图4 b加载位移边界后的子­模型Sub-model b after loading displaceme­nt boundaries
 ??  ??
 ??  ??
 ??  ??
 ??  ?? 图5 初始尺寸下原模型和子­模型应力云图Fig.5 Stress contours of original model and sub-models at original design
图5 初始尺寸下原模型和子­模型应力云图Fig.5 Stress contours of original model and sub-models at original design
 ??  ??
 ??  ?? 图6 Fig.6各工况在设计域中的­最大应力The max von-Mises of all subcases
图6 Fig.6各工况在设计域中的­最大应力The max von-Mises of all subcases
 ??  ?? 图7 耦合优化的设计构件F­ig.7 Design members of coupling optimizati­on (b)设计区域在子模型中的­位置
图7 耦合优化的设计构件F­ig.7 Design members of coupling optimizati­on (b)设计区域在子模型中的­位置
 ??  ?? (a)设计变量代表结构
(a)设计变量代表结构
 ??  ??
 ??  ?? 图9 质量灵敏度分析Fig.9 DOE analysis for total mass
图9 质量灵敏度分析Fig.9 DOE analysis for total mass
 ??  ?? 图8 对应力的灵敏度分析F­ig.8 DOE analysis for stress
图8 对应力的灵敏度分析F­ig.8 DOE analysis for stress
 ??  ?? 10 3图 种方案的优化结果对比­图Fig.10 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comparison of the three schemes
10 3图 种方案的优化结果对比­图Fig.10 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comparison of the three schemes
 ??  ?? 11 3图 方案 优化结果下各工况最大­应力Fig.11 The max von-Mises stress of all subcases of scheme 3
11 3图 方案 优化结果下各工况最大­应力Fig.11 The max von-Mises stress of all subcases of scheme 3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