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Ship Research

基于隐式马尔科夫模型­的舰队应召搜潜方法

卞大鹏,余珊珊,张诗,余明晖,王云

-

1,余珊珊*2,张诗2,余明晖2,王云3

卞大鹏1 430064海军装备­部驻武汉地区第二军事­代表室,湖北 武汉2 430074华中科技­大学 自动化学院,湖北 武汉3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430064湖北 武汉

摘 要:[目的]为提高搜索到目标潜艇­的概率,更有效地开展水面舰艇­编队搜潜行动,对舰艇应召搜潜路径规­划问题进行研究。[方法]首先,构建基于隐式马尔科夫­模型(HMM)框架的水面舰艇应召搜­潜模型,设计两阶段启发式求解­的方法,使搜潜命中概率期望值­最大,利用进化算法(EA),通过对种群内的个体进­行交叉和变异操作,避免出现局部最优的问­题,并与常规搜潜方法进行­对比;然后,通过实验研究不同分割­策略对路径优化的影响。[结果]单舰搜潜和多舰搜潜的­仿真实验表明,采用所提方法能够获得­最大化搜潜命中概率期­望值以及最优搜潜路径。而分割次数的实验表明,合理的重新划分搜潜区­域,有利于找到总体更优的­搜潜路径。[结论]该模

型能找到最优搜潜路径,有效提高水面舰艇编队­搜潜效率。关键词:隐式马尔科夫模型;应召搜潜;进化算法;路径优化中图分类号:U674.77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93/j.issn.1673-3185. 01507

0引言

反潜作战是水面舰艇主­要作战任务之一,而对潜搜索(以下简称“搜潜”)是反潜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1],也是水面舰艇对潜跟踪、防御和打击的前提。目前,国内有学者将水面舰艇­编队搜潜与路径规划问­题相结合,来研究搜潜过程中的最­优路径。赵亮等[2-3]针对多舰协同应召搜索­水下运动目标的路径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多个搜索者搜索­路径的规划模型,并设计了一种多种群协­同进化自适应进化算法,得到了协同搜索的最优­路径。沈治河等[4]对水面舰艇搜潜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舰艇编队的优化­配置和兵力机动方法,对于提高水面舰艇编队­搜潜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外学者从搜索理论[5]出发研究了各种搜Ma­rtins[6索优化模型。 ]开发了一种分支定界算­法,即通过最大化预期的探­测数量来计算搜索路径­解决方案的上限。Kierstead等[7]研究了将遗传算法应用­到复杂环境中,对移动目标进行路径规­划的问题。上述文献都是将研究的­区域作为整体,当改变区域中一个障碍­物位置时,必须重复所有的仿真操­作,从而增加了仿真的复杂­性。本文拟采用区域划分的­方法,仿真时改变某块区域的­条件,只要保证该区域最优路­径的首尾位置不变,就可以只对该区域进行­仿真。应召搜潜是指我方已知­敌方潜艇最后时刻出现­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对该位置附­近的海域进行搜索。本文拟利用隐式马尔科­夫模型(HMM)对敌方潜艇运动建模,分配搜索者和搜索区域,规划搜索者的路径,使用进化算法(EA)找到最优搜索路径。

1 应召搜潜潜艇运动模型

水面舰艇编队应召搜潜­时,潜艇运动轨迹是隐藏的,但其状态可由反潜系统­的观测来推断。HMM本文采用 模型对其进行建模分析,过程如图1 1所示。搜潜马尔科夫链符号说­明如表 所示。

1.1 模型假设

2马尔科夫模型的 个基本假设: 1)在任意时刻的状态只依­赖于其前一时刻的状态,与其他时刻的状态和观­测无关[8]。2)任意时刻的观测只依赖­于该时刻的状态,与其他时刻的观测和状­态无关。

1.2 模型建立

将待搜潜区域A划分为­M×N个单元格( M, , N分别为搜索区域行数­和列数 单元格数为={1,2,…,m MN ),全部搜索者集合为 μ }。在=1,2,…,n),搜每个时刻 k(k 索者都被划分到一个搜­潜区域 { Ai}m ,且各个区域不相交,即i =1 - Ai  Ai =AE  i Î μ 。HMM在 模型中,利用概率来表示状态和­观测时间序列的随机性,而状态时间序列是不可­见的,故初始状态概率分布、状态转移矩阵和观测概­率都直接给出,最后由状态得到观测时­间序列。HMM建立的 模型中包含有以下参数:概率转移矩阵Γ、观测概率矩阵B、目标初始概率 φ 等。

这些参数在初始化时可­假定为已知,直接进行计算。k = 0 时,目标初始概率分布 -( π 0|0 )为 φ ,由下式表示示为=[φj ( )] (1) φ = p x ( 0)= j  j = 1 2  MN式中: p 为区分搜索标号; j为搜索区域单元格标­号。概率转移矩阵Γ为[ γgj]=[ p( )] (2) Γ= x ( k )= j Î Cg |x ( k - 1)= g式中: γgj 为目标从单元格g转移­到单元格j的概率; j Î Cg ,表示目标只能从上一时­刻的位置x ( k - 1)= g 移动到其相邻的单元格。而是否探测

到目标与隐式马尔科夫­的观测概率矩阵相关。

观测概率矩阵 B表示为=[ ji]MN 3 B b ( ) ji lh ´2 ji式中:b 为假定目标在其所在h­单元格时搜索者lh i在 j单元格的探测结果为 l 的概率,具体由下式表示为

(4) ji b = p(oi ( k )= l|x ( k )= h ui ( k )= j) lh j Î Ai ; h = 1 2  MN ; l Î{ 0 1}式中: ui ( k )= j ,为在 k 时刻搜索者i正在搜索­单元格 j Î Ai ;oi ( k )Î{ 0 1} ,为搜索者i在时刻 k 的1,未探测到目标为0)。探测结果(探测到目标为2 ji b 有 种取值,即目标不在搜索者当前­探测lh范围内时,h Ï R ,以及目标在搜索者当前­探测i ji(k)范围内时,h Î Rj (k) 。其中,Rj (k) 为搜索者i在k i时刻位于单元格j能­探测到的范围。设搜索区域每个单元格 j在 k 时刻的信息集{ }={ 1}K合为 O k - 1 U k - 1 - - - 1 Ok 1 U k (U k 为信息合k =1集内时刻 k 开始时的搜索者位置,K为总搜索时{ 1}={oi ( - - m间步数),其中 Ok 1 U k k - 1) ui ( k - 1)}i , =1表示所有搜索者在 k - 1时刻的探测结果和空­间{ 1} O k - U -位置信息。在给定 1 k 这一可用信息后,则可根据预测的目标分­布概率 -π ( k|k - 1) 得到充分的统计信息,然后推断出目标在 k 时刻时位于目标所在h­单元格的概率 ( k|k ) ,具体如下: -πh -( π k|k - 1)= [ π ( k|k - 1) π ( k|k - 1)]T = -1 - MN p( ( )= 1|Ok 1)]T - - Γ T [ x k 1 U k = -π(k - 1|k - 1 )( 5) m Õ ( ( k|k - 1) ui k )i -πh by ( k )h i 6 π ( k|k )= i =1 ( ) -h MN m å Õ (

πj ( k|k - 1) ui k )i - byi ( k ) j j =1 i = 1

ui ( k )i式中:byi 为搜索者在当前位置对­目标在单元格( k )h的概率。式(5)表h的观测结果为 yi ( k ) 示了从上一个状态转移­到下一个状态,式(6)表示了由当前状态得到­一个观测,是所有搜索者根据当前­位置的探测结果,重新估计敌方潜艇目标­的位置分布。0,则 -πh k|k若设探测结果为 ( )可以表示为m h( Õ ( - π k|k -1 ) b ui k )i 0h

(7) π ( k|k )= i = 1 -h MN m å Õ ( πj ( k|k - 1) ui k )i - b 0j j =1 i =1

m Õ ui ( k )i式中: b 为所有搜潜者均未探测­到目标的0h i =1

概率。

2 基于EA算法的搜潜路­径优化2.1 目标函数

当路径规划周期为给定­值时,将目标函数最大化,从而得到全部m个搜索­者的搜索区域分配的搜­索路径,如式(8)和情况,以及每个搜索者i式(9)所示。åååå K m (8) max πh ( k|k - 1)b 1hψij ji ( k) ψ k = 1 i =1 j h

1 ui ( k) =j

ψij ( k )= 0 其他9 k = 1  K ; j Î A ( k ) ; h Î Ri (k) ( ) i j -πh k|k式中, ( - 1) 为目标分布概率更新后,目标在单元格h中的概­率; ψ ( k ) 为搜索者 i 在时刻ij k 位于单元格j 的决策变量,若 k 时刻搜索者 i 1 0被分到单元格 j ,则 ψij ( k) 为 ,否则为 。搜索者在一个时间周期­内对被分配的区域进行­搜潜活动,周期结束时,搜潜区域可能在搜索者­之间重新分配。令 k = Tν + t,t = 1 2, T; ν = 0 1, (K T )- 1 ,其中K能被T整除。搜潜区域可能会在 k = Tν + 1时被重新分割再次分­配,搜索者在 k = Tν + t 期间进行搜潜行动。

2.2 分配限制

对于m个搜索者,将全部搜潜海域划分为­m (k)(i=块搜潜区域,在 k 时刻,搜索者i被划分到Ai 1,2,…,m)区域,该过程为随机分配,只需保证每个区域有且­仅有一个搜索者,以及所有区域加起来为­整个搜潜海域的面积且­区域之间未发生重叠。此外,还需要保证每个搜索者­在每个时间周期内划分­的区域是连续的。具体限制条件如下: m å (10) Ai ( k )=A i =1 (11) Ai ( k )  Aˉ ( k )=AE i Ai ( k )  Cu (12) ¹AE ; "k = 2 3  K ( k - 1 ) i 10式( )表示所有搜潜区域的总­和为整个搜潜海域11­的面积;式( )表示各搜潜区域之间无­重叠,式(12)表 k-1示在 时刻搜索者i所在位置­u ( k - 1) i的相邻单元格C ,其部分或全部属于搜索­者i ui ( k - 1)在k时刻所在的搜潜区­域Ai (k)。2.3 网络流限制1网络流约­束确保了在第 次搜索开始时,每式(13)初始化,个搜索者的启动单元都­使用约束

1即搜潜者i第 次的搜潜位置必须在被­分配的搜潜区域 Ai ( 1) 之内。在最后一个搜潜时刻,所有的搜索者都到达终­止单元格,且此单元格在对应的搜­潜区域之内,该约束由式(15)表示。式(14)所示的约束保证了搜索­者下一次只能移动到分­配区域内上一次所处位­置的相邻单元格之内。

3 两阶段启发式求解方法

NP-hard由于搜索者分­配和搜潜路径规划是问­题,在复杂约束条件下,若在庞大的搜索空间中­寻求最优解,传统的搜索方法几乎不­可能做到[9]。因此,在准备阶段和路径规划­阶段都采用启发式求解­方法来解决此问题。准备阶段是在搜潜周期­开始时将搜潜海域划分­成小的区域。为保证m个搜索者搜索­路径的限制,需要把搜潜区域划分成­空间相邻的m个不重叠­区域,且为每个区域分配1个­搜索者。路径规划阶段是在所有­的搜潜周期内为每一个­搜索者在其搜潜区域内­规划一条搜潜路径。

3.1 准备阶段

此阶段包括搜潜区域划­分及搜索者的分配。首先,将搜潜海域A划分为互­不重叠的m个搜潜区域 An ( k )。在自然社会中,通常某个对象受其近邻­的影响是不同的,通常是距离越近的对象­对其影响越大,故在本文中采用距离最­近邻算法[10],最近邻算法需要在整个­搜潜海域内先选取m个­质心。然后,计算剩余的单元格到质­心的欧氏距离,并将单元格归并到最近­的质心所在类。EA 1每个质心对应于 算法中的 个基因, m个质心,其中对应m个个体。最后,在每个搜索周期初始阶­段进行规划,每个个体的搜索区域通­过计算与搜潜中心单元­格j之间的距离来生成。在 k Î{1 T + 1 2T + 1  K - T + 1}时刻,首先得到划分好的搜潜­区域 An ( k ) ,然后对搜索者进行分配,即将m个搜索者分配到­m个搜索区域中。搜索者分配问题描述为

k = Tν + 1; ν = 0 1  (K/T ) - 1; j Î An ( k ) ; h Î Ri (k) j

式中,ϕin (k) 为搜索者i被分配到 An ( k )时,目标在该搜潜区域的概­率和惩罚涵数耦合值;ζin (k) 是为决策变量,若搜索者i被分配到 An ( k ) 时,其值取1,否则为0。搜潜者与搜潜区域是一­一对应的关2系,需采用 个约束条件来表示这种­关系。其中: 1 1第 个约束条件保证只有 个搜索者被分配到某2­一搜潜区域,以防止重叠搜索;第 个约束条件确保每一个­搜潜区域都只被分配了­一个搜16索者。式( )表示的是要找到一种最­优的分( ji配方案使搜潜能力­最强,f b ( k )| A ( k ) ) 为一个1h n ji关于搜索者信号强­度 SE1h 和分割区域内单元格j­i数量的函数, SE1h 表示搜索者i在单元格­h的信号强度。通常该函数可以写为( SE1h| |) (SE1h (| |))

(17) ji ji A f Ai = Φ /σ i |) | Ai | (| σ Ai = b + β ´ Ai  Aˉ =Φ | A| i

|)式中: Φ 为累积正态分布; σ Ai 为线性组合

后的缩放比例因子,即文中仿真使用的参数。其2中b和 β 是缩放比例因子,一般 β 为 m,b的值是为了保证累积­正态分布的方差在合适­的范围内,按照本文仿真中的取值­即可。为了在特定k时刻将m­个搜索者在m个搜潜区­域内进行分配,首先令搜索者和搜潜区­域两两16组合,通过式( )的目标函数计算得到m ´ m 的增益矩阵,然后找到一个最优的分­配方案。上述EA双向分配问题­可以用排列组合和 算法相结合来解决,式(16)的目标函数即为分配方­案对应的适应度值。EA本文采用十进制 算法的编码方式,染色体长度为质心数量­m。在选取质心时,要求m个质心在空间上­不相邻,以避免在区域划分时出­现极

端搜潜区域过大的情况,并且可加速整个算法找­到最优个体,避免产生适应度极差的­个体。Order-Based Crossover(OBX)[11]交本文选取叉方式来对­染色体进行交叉操作。首先,随机选1 1择 对染色体(父代)中的 个基因,这些基因在双亲中的位­置相同但可以不连续。在选取的基因中要保证­在对方的染色体中基因­不相同,以避免交1 2叉操作后出现 个染色体有 个相同的基因的情况,即指选取的质心重叠。然后,对这些基因进行交叉替­换操作。突变选取常用的单点突­变,随机选取要突变的基因­位点,并突变为与剩余的其他­2 EA基因不同的基因。图 所示为 算法的流程。

EA当排列组合与 算法相结合时,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值对­应的是与搜索者分配到­搜索区域的分配问题相­关的目标函数值。在下次迭代中,新的个体基于现在个体­的适应度值生成,重复此过程直到分配解­决方案收敛。预测目标概率-π ( k|k - 1)在搜索者分配时是不更­新的,并且只有1在第 次将搜索者分配到搜潜­区域时才需要对搜索者­进行排列组合分配。对于搜索者的重新分配­只使用最近邻算法,它基于搜索者当前的位­1置,并确保每个搜索者只能­被分配到 个区域来生成划分范围。这个过程确保了每个搜­索者的搜索路径约束。在实验中,不考虑不可穿越的单元­或障碍。

3.2 路径规划阶段

在此阶段,有些路径规划的限制需­要明确表述。例如:搜索者从当前单元格开­始搜潜,下一步8只能搜索与当­前单元格邻近的 个单元格中的一个。在每个时刻,该问题可以表示为m Tν +T å å åå (18) ( k|k - 1)b ji πh 1hψij ( k) max - ψ i =1 k = Tν + 1 j h

约束条件为: åψij (19) ( Tν + 1)= 1; "i j Î Ai ( Tν + 1) j åψij å ( Tν )- ( Tν + 1)= 0; ψiCj j Cj Î Ai ( Tν + 1) ( (20) "i j Î Ai T ( ν - 1)+ 1) åψij å ( Tν + t )ψiC ( Tν + t + 1)= 0; ( j j Cj Î Ai Tν + 1)

(21) "j Î Ai ( Tν + 1 ) ; t = 1 2  T -1 åψij ( (22) T ( ν + 1)) = 1 Cj

其中, j Î A ( Tν + 1 ) ; h Î Ri ( k ) ; k = Tν +t i j t = 1 2  T ; ψ ( k )Î{ 0 1} ij i = 1 2  m ; Cj Î Ai ( Tν + 1)

目标函数可以用来计算­新个体的适应度值,它表示要在本搜索周期­内找到一条使搜潜体目­标ED命中期望值( )最大的路径。预测的目标分布概率 -π ( k|k - 1)可以在各时刻根据种群­中最优个体的搜索序列­进行更新。为了确保搜索者的移动­被限制在邻近单元格之­内,目标函数要遵守网络流­限制和邻近限制。在上述约束条件中,式(19)表示在本搜索周期开始­时搜索者都在自己划分­的20)表 1搜潜区域内;式( 示本周期第 个搜索位置与上一个周­期最后一个搜索位置是­相邻的,这保2 21)证了在 个周期之间搜索路径是­相连的;式(表示在本周期之内同一­个搜索者在任意相邻时­刻的搜索位置在空间上­是相邻的,保证了搜索路径;式(22)表示在下一个周期开始­时搜是连续性的索者都­在自己划分的搜潜区域­内。EA最优搜索路径的问­题可以由 算法来求解,每个个体代表了整个搜­索时间内所有搜索者的­一种可能的搜索路径。种群大小和具体搜潜海­域相关,种群的下一次迭代可以­通过交叉和变异操作来­完成。若被选中的双亲进行交­叉操作而且二者含有相­同的基因,则其后代可以通过交换­基因片段来完成。1)编码。如图3所示,Pi 个搜索者(i=为第i 1,2,…,M);Tk 个时刻(k=1,2,3…,N);xik为第k为搜索者­i在 k时刻的位置。因为搜索者的速度限制­了其只能在下个时刻移­动到与其邻近的单元格­位置,所有同一个搜索者内基­因体之间是有联1系的,每个基因都取决于其前­一个基因,第 个基

因的位置与最初的分配­位置有关,而且每个搜索者的位置­还要限制在其搜潜区域­内。即xik Î Ai (k) xi Î{Ai ( k )  Ri ( k )} k + 1式中,Ri ( k )为搜索者i在 k+1时刻能够移动到的区­域。2)交叉操作。本文中,交叉操作时需要双亲对­应的搜索者在某一基因­位点有相同值,即都搜索过此单元格区­域,这是对其进行交叉操作­的前提。每个搜索者在进行交叉­操作后需要保证长度不­变,如此才能保证交叉操作­后子代的染色体的长度­与双亲是一样的。但往往双亲是在不同时­刻对同一单元格进行搜­潜,故交叉操作后搜潜路径­会有加长和缩短的现象,为保证染色体长度不变,需对染色体进行剩余切­割操作和不足增添操作, 8单个搜索者搜索步长­为 单元的染色体交叉如4­图 所示。4 1图 中:黄色表示某搜索者的初­始位置,第2个基因需要根据此­位置生成;红色表示 个搜索者都对此位置进­行了搜索,所以可以对染色体进行­交叉操作。由于交叉点在双亲中的­位置不同,为了保证交叉操作后染­色体长度不变,需要在此操作后的染色­体末端进行基因删除以­及基因随机生成的操作。鉴于一条染色体对应了­多个搜索者,所以一条染色体最多可­以进行m次交叉操作。3)变异操作。对选中的基因进行操作,根据该基因的前、后基因,决定是否对其删除或者­进行上、下、左、右平移。若前基因和后基因在同­一行或者同一列,则上、下、左、右移动,否则删除。在进行这些操作后,基因在对应的空间位置­会出现不连续情况,需要对基因进行增添操­作使其连续,这样又可能造成染色体­变长,故还需要对染5色体末­端进行删除部分基因的­操作。图 所示6的是一个搜索路­径步长为 单元的染色体且共2 6有 种可能的变异过程,图 所示为变异操作的总体­流程。

4 仿真实验4.1 单舰搜潜

限定整个搜潜过程总的­时间步长 K = 10 ,定义每个步长为搜索者­从一个单元格到相邻单­元格

9所需的时间,搜潜范围为3 ´ 3的 个单元格,从左1~9。以下基于此设到右、从上到下编号依次为定­进行单舰搜潜路径的仿­真。考虑简单的单个搜索者­搜潜情况,且此搜索者探测范围仅­限制其所在单元格,即 Ri ( k )= j 。j

因为整个搜潜范围内只­有一个搜索者,故不需要对搜潜范围进­行区域划分。实验中,对搜索者的搜潜速度进­行限制,速度大小是每个步长只­能移动到相邻的单元格­内。假设搜索者有非常良好­的搜潜能力,当潜艇和搜索者处于同­一单元格内时,即认为搜索者搜索到了­该潜艇。9设定潜艇目标最开始­时在第 个单元格,潜0.4,向其他相邻单元格艇每­步留在原地的概率为0.6,且向每个单元栅格转移­的转移的概率之和为概­率相同。40设定进化算法种群­大小为 ,迭代次数为1 000,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分­别为0.8 0.2,经及过多次试验,可以得到从不同单元格­作为初始位2 1个~置时的搜潜路径。表 所示为初始位置为第9­第 个单元格的实验结果。

4.2 多舰搜潜

在本节中,有多个搜索者在搜潜区­域内对移动的目标潜艇­进行搜索,设定搜索区域被划分为­10×10 K=16。的单元格,总的搜潜时间步长3假­设现有 个搜索者,每个搜索者的观测范8­围为包括其所在单元格­和周围的 个单元格。实验中,假定搜索者的速度为一­个步长,且只能移动到相邻单元­格,搜索者在被划分到的区­域内的搜0.8。惩罚函数中的参数设置­为b=2.5索概率为 , SE=4.3 dB,周围8个β = 6 ,搜索者自身信号强度3.4 dB。单元格的信号强度为在­整个搜潜区域分布均匀­的情况下,初始化概率分布为 -( π 0|0 ) ,最大化搜潜命中概率的­期望值。每个搜索者在被分配的­区域内对目标进行探测,并且只考虑搜索者在每­个时间间隔内向四

周相邻单元格移动的情­况,目标留在原地概率为0.2,向其他单元格移动的总­概率为0.8,且向各个方向移动的概­率相同。40,最大值为60,交实验中,种群的最小值为0.8,分割次数为2 0.2,迭叉概率为 次,变异概率为1 000。图 7代次数为 所示为某次实验得到的­搜潜路径。在直觉上,搜索者都是朝概率分布­更高的方向移动,总体上搜潜路径符合此­直觉,但仍然有小部分搜潜路­径效率不高,随着迭代次数增加,可能会得到更好的路径。最优基因的适应度值,即整个搜潜过程的目0.9358,第 1标命中概率期望值为 个搜索者的搜潜路径为: [7 2][8 2][8 3][7 3][7 2][6 2][5 2][5 1] [6 1][6 0][7 0][8 0][8 1][8 2][9 2][9 3] 2第 个搜索者的路径为: [1 2][1 1][1 0][2 0][2 1][2 2][1 2][1 3] [1 4][1 5][1 6][1 7][1 8][2 8][2 7][2 6] 3第 个搜索者的路径为: [6 7][6 6][7 6][8 6][9 6][9 7][8 7][8 8] [7 8][6 8][6 7][5 7][5 6][5 5][6 5][7 5] 3在此最大搜潜目标命­中概率下,上述 个搜索者的路径即为它­们各自的最优路径。7图 给出了 k = 1 6 11 16 时刻的目标概率分布。其中,黄色格子的是搜索者所­在的单元格。 k = 1时,搜索者周围的蓝色格子­表明每个搜索者的探测­区域,在接下来的几个时刻,搜潜目标概率较低的蓝­色区域表明此区域刚刚­被搜索者探测过,而红色则表明目标存在­于此地的概率较高。

4.3 常规方法对比研究

对于常规搜潜方法,即指水面舰艇编队以间­隔均匀的横队队形排列­后进行搜潜。该方法的搜23 )12 [ ]潜效能由式( 评估得到。由此公式可以计算舰艇­编队对目标的搜索概率,并得到舰艇编队搜潜的­效率。

U搜索T搜索

(23)

P = 1 - exp (发现 2 πV潜艇T延误 T延误 + T搜索)式中:U搜索为编队整体搜索­能力;T延误为搜潜行动开始­前延误的时间;T搜索为搜潜时长;V潜艇为估计的潜艇最­大速度。在保证其他参数相同的­情况2下,可以得到 艘舰艇在常规搜索模式­下。搜潜0.703 4,当有 5目标的命中概率为 艘舰艇在常规0.917 2。而采用本模式下搜索时,相应的概率为文方法得­到的最优搜潜路径进行­搜索时,使用3 0.935 8。艘舰艇对潜艇目标搜索­到的概率可以达

这表明本文方法可以用­更少数量的舰艇搜潜取­得更高的目标命中概率,大幅提高了水面舰艇编­队的搜潜效率。

4.4 分割次数比较

为了确定分割次数对搜­潜命中概率期望值的影­响,在总的搜潜时间步长为 K = 16 ,在搜潜海域为10 ´ 10 和16 ´ 16的单元格区域内,实验中采用不同的分割­策略来研究分割次数对­优化目标的影4响。实验采用 种不同的分割策略如下:不分割; 1 2在 K = 1时分割 次;在 K = 1 9 时分割 次;在4 K = 1 5 9 13时分割 次。3实验中设置 个搜索者,全部参数均与多舰仿真­采用的相同。EA 40,交叉和变异概率分别算­法种群数量为0.8 0.2,迭代次数在1 000/Q~10 000/Q为 和 之间, 4其中 Q 表示对应的分割次数,采用 种分割策略100 3所分别做 次试验,得到实验的统计结果如­表示,其中ED表示搜潜目标­命中概率期望值。3从表 可以看出,在没有分割时,得到了比分割一次更好­的结果,因为在没有分割时搜索­者在整个搜潜范围内没­有移动区域限制,但会因整个搜潜范围过­大,搜潜周期过长而很难找­到最优路径;而当对区域进行分割时,搜索者可以很容易得到­在搜索区域范围内的近­似最优路径[ 13],但这也限制了搜索者的­移动范围,所以单次分割情况下未­取得比不分割时更好的­方案。综上,为了得到更优的搜潜路­径,需要在搜潜过程中不时­地重新划分搜潜区域,这样不但限制了搜索者­的搜潜区域范围,还有利于找到被划分区­域内的最优路径,以及保证搜索者有更多­的移动方向,从而在整体上得到更优­的搜潜路径。

5结语

本文利用隐式马尔科夫­链建立了水面舰艇编队­应召搜潜模型,对搜索区域进行随机划­分,并且将舰艇分配到不同­子区域,每艘舰艇在被划分的区­域内以最大搜索目标命­中概念期望值为优化方­向,得到在该区域内的最优­搜潜路径。此EA外,采用 算法,通过交叉和变异操作过­程生成新的可行解,避免了陷入局部最优,使最后得到的搜索路径­整体最优。本文将所提方法与常规­搜潜方法对比,证明该方法的搜潜概率­更高,并且实验也证明了使用­不同的分割策略可以得­到更优的搜潜路径。

参考文献:

[ 1] 王义涛,马政伟. 水面舰艇编队对潜搜索­效能评估模型[ J].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 2007,21(4): 76-79. Wang Y T,Ma Z W. Submarine searching efficiency assessment model of surface warships' fleet[J]. Mili⁃ tary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2007,21(4):76-79(in Chinese). [ 2] 赵亮,任耀峰,张献. 舰艇编队协同应召搜索­最优路径规划方法[J]. 指挥控制与仿真,2017,39(2): 24-30. Zhao L, Ren Y F ,Zhang X. The optimal path planning method for navy ships formation cooperativ­e call anti⁃ submarine search[J]. Command Control & Simula⁃ tion,2017,39(2):24-30(in Chinese). [ 3] 赵亮,任耀峰,张献. 基于协同进化算法的多­舰扩方应召反潜搜索方­法[ J]. 兵工自动化, 2017,36 (12):59-66. Zhao L, Ren Y F ,Zhang X. Optimal extended position call search method for multi-ships based on coopera⁃ tive evolution algorithm[J]. Ordnance Industry Auto⁃ mation,2017,36(12):59-66(in Chinese). 4] 沈治河,宋保维,李延龙,等. [ 水面舰艇对潜搜索仿

J]. 2008,20(13):真与分析[ 系统仿真学报, 3517-3520. Shen Z H,Song B W, LiYL ,et al. Analysis and sim⁃ ulation of submarine-searching operation of surface ships[J]. 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 2008, 20 (13):3517-3520. [5] Stone L D. Search and screening:general principles with historical applicatio­ns by B. O. Koopman[J] . SI⁃ AM Review,1981,23(4):533-539. [6] Martins G H. A new branch-and-bound procedure for computing optimal search paths[D]. Monterey: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1993. [7] Kierstead D P,Delbalzo D R. A genetic algorithm ap⁃ plied to planning search paths in complicate­d environ⁃ ments[J]. Military Operations Research, 2003,8 (2):45-59. [ 8] 王宗篪. 马尔柯夫分析法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 三明师专学报,1995(3):29-31,23. Wang Z Q. Applicatio­n of Markov analysis method in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J]. Journal of Sanming University,1995(3):29-31,23(in Chinese). [ 9] 郑鸯. 基于遗传算法的分形二­值图像压缩研究与实现[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 Zheng Y.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fractal bina⁃ ry image compressio­n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D]. Wuhan: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5 (in Chinese). 10] 张波云,殷建平,张鼎兴,等. K-最近邻算法[ 基于J]. 2005,的未知病毒检测[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41(6):7-10. Zhang B Y, Yin J P ,Zhang D X,et al. Unknown computer virus detection based on K-nearest neigh⁃ bor algorithm[J].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 cations,2005,41(6):7-10(in Chinese). [11] Liu Y H Jou R C ,Wang C C,et al. An evolutiona­ry , algorithm with diversifie­d crossover operator for the heterogene­ous probabilis­tic TSP[C]//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ling Deci⁃ sions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Kitakyushu,Japan: Springer,2007:351-360. 12] 门金柱,周明,伦九凯. [ 反潜编队应召搜索能力­计

J]. 2008,30算及效果评估[ 指挥控制与仿真, (1):41-43. Men J Z ,Zhou M,Lun J K. Evaluation on anti-sub⁃ marine call-search of surface formation[J]. Com⁃ mand Control & Simulation,2008,30(1):41-43 (in Chinese). 13] 陈伟. 用[D]. [ 进化计算在优化问题中­的应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Chen W.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volutiona­ry computa⁃ tion for optimal problems[D]. Wuhan:Wuhan Uni⁃ versity of Technology,2010(in Chinese).

 ??  ??
 ??  ?? 图1搜潜马尔科夫链F­ig.1 Markov chain of searching submarine
图1搜潜马尔科夫链F­ig.1 Markov chain of searching submarine
 ??  ??
 ??  ??
 ??  ?? 图2 EA
算法流程图Fig.2 Flow chart of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图2 EA 算法流程图Fig.2 Flow chart of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  ??
 ??  ?? Fig.4图4 染色体交叉过程图Th­e process of chromosome crossover
Fig.4图4 染色体交叉过程图Th­e process of chromosome crossover
 ??  ??
 ??  ??
 ??  ?? 图7 k=1,6,11,16在 时刻的搜潜目标命中概­率分布图Fig.7 The detecting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searching submarine when
图7 k=1,6,11,16在 时刻的搜潜目标命中概­率分布图Fig.7 The detecting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searching submarine when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