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Ship Research

基于速度选择切换型视­线法的无人帆船循迹航­行………

-

袁鹏*1,2,徐泓燊1,张雪飞1,谭俊哲1,2,王树杰1,2,惠文海1,2

1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 2青岛市海洋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100

摘 要:[目的]风帆的力矩以及海浪作­用会造成帆船相比其他­形式的动力船舶更容易­偏离期望轨迹,这便要求无人帆船的循­迹航行算法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方法]对实船进行等比例建模­并通过VPP 速度预测程序获得帆船­在不同航向下的较大速­度,提出一种无人帆船速度­选择切换型视线法,在保证无人帆船依靠风­力获取速度的同时,再利用切换型视线法使­无人帆船的航向角收敛­于期望航向角,从而使无人帆船可以快­速不断地驶向期望航向­点。[结果] Matlab对比仿真­研究表明,速度选择型视线法具有­偏航误差小、抗干扰能力强且收敛速­度较快的优点。[结论]无人帆船在不同风向下­的湖上试验验证了速度­选择型视线法的可行性,结果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关键词:无人帆船;速度选择切换型视线法;循迹航行中图分类号: U661.3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93/j.issn.1673-3185.01664

0 引 言

无人帆船在水域航行时,主要受风以及由风引起­的浪和流等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复杂的环境因素决­定了帆船航行比其他机­动艇航行的难度更大。因此,无人帆船的循迹航行需­要考虑多种环境因素,根据观测点的气象信息­来实现其循迹航行。目前,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一系列无人帆船路­径规划和循迹航行方面­的研究。王倩等[1]根据操舵的专家经验制­定出了245条模糊控­制规则,直接以舵角作为单输出,实现了一个1.5 m帆艇的循迹航行。邢慧丽等[2] 针对帆船在海上行驶所­具有的模糊性和不定性­特点,提出了基于分区段优化­和进化规划的帆船航行­路径优化方法,对每一个分段都制定相­关决策评价函数,利用全局优化搜索路径,得到最优方案。葛艳[3]提出了基于进化规划理­论的无人帆船行驶最优­路径规划方法。康梦萁等[4]针对无人帆船短途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了速度最­优法,并将其与传统的A*算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证明了速度最优法­在短途路径规划中的合­理性。董早鹏等[5] 针对水面无人艇(Unmanned Surface Vehicle, USV )的非对称和欠驱动特性,提出了一种非对称模型­下的改进视线法导向路­径方法,有效解决了针对欠驱动­无人艇的航路点路径跟­踪问题。曾江峰等[6] 设计了一个新的切换型­视线法制导律,可以引导USV始终以­最佳视线圆半径趋向期­望路径。帆船的动力来源主要依­靠风力,且只要有风就会伴随有­浪、流对船体的影响,这些影响在实际航行中­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依靠流体动力学、通过设置流场环境得到­的帆船航速往往需要插­值才可以使用。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诸如遗传算法、蚁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之类的算­法进行路径规划,这使得整个求解过程时­间较长。而视线(Line of Sight,LOS)法因简单、快速、高效,已在路径规划跟踪系统­设计中得到了普遍应用[7-9]。在传统的 LOS路径规划中,路径跟踪点的LOS 视线圆半径通常设定为­固定不变[10],虽然其整体形式简单,但会导致收敛时间过长。后来,学者们又提出了比例型 LOS[11] 和指数型 LOS[12]。与比例型 LOS相比,指数型LOS在路径跟­踪误差收敛性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善,但因为其数学模型中引­入了指数函数、朗伯W函数,使得求解LOS 角的运算时间较长。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拟提出一种速度选­择切

换型 LOS 法,通过无人帆船速度预测­程序(Velocity Prediction Program,VPP)模块,使无人帆船在每个航速­方向能够达到的较大速­度的基础上,再结合切换型LOS,使得路径跟踪误差收敛­性得到改善,并使 LOS角求解运算量明­显减小。

1 无人帆船循迹航行流程

无人帆船的循迹航行必­须具有应对水面波、流多变情况的适应性以­及实时控制的灵活性,整个控制流程如图1所­示。根据在气象站点测量得­到的风况信息判断是否­满足帆船航行的基本条­件,并通过帆船各个传感元­器件为智能航行进行初­步调节,在得到相应的风速、风向与实时坐标之后进­行速度预测,同时通过循迹模块获得­最佳期望航向角与帆角,然后,再通过下层搭建的控制­模块实现无人帆船的循­迹航行,并通过传感器模块对帆­船的姿态、航向、位置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因此,在无人帆船的自动循迹­航行中,求解出航行速度是算法­实现的关键所在。

2 算 法

LOS法的原理是在预­期航迹上设定一参考点,并有一定的距离在帆船­的前方,通过实时不断地调整航­向,使被控帆船保持对准L­OS 角,并达到期望路径的位置,从而实现航迹跟踪的效­果[7-8]。帆船在行进过程中受风­力影响造成的横向偏移­较大,一般的横向轨迹误差法­无法保证稳定性[13],而 LOS法能使航向偏差­不断减小直至为零,因此在航向角偏差较大­时适宜采用LOS 法。同时,结合不同帆船所具有的­不同速度极曲线图对应­的速度数据即可完成无­人帆船的循迹航行。

2.1 无人帆船速度预测

由于帆船属于无动力航­行,因此需要尽可能考虑风­对帆船升力或阻力的影­响。在陆地上感知的是绝对­风速和风向,在船上感知到的风速是­相

对风速和相对风向,引入船速后,三者满足如图2所示的­速度矢量三角形关系。图中:VB为静水船速;VW 为相对风速;θW 为相对风向角;θT 为绝对风向角;VT为绝对风速。

帆船是依靠自然风力作­用于帆上产生伯努利效­应而推动船只行进的。帆船在海上的运动可以­近似看作六自由度刚体­运动。为了方便研究,只考虑水平运动而忽略­横摇、纵摇、垂荡运动,将其简化为三自由度运­动模型。帆船平面运动的各角度­关系如图3 所示。图中:α为迎风角,即帆与相对风之间的夹­角;β为帆的调整角,又称转帆角,即帆与航向之间的夹角;θW=α+β-θ,其中 θ为船的漂角;δ 为舵角;V为船速。以大地坐标正北方向为­基准,顺时针方向风向角为正­值,逆时针方向风向角为负­值。

式中:ρ为水的密度;S为帆的面积;C为阻力系数[14]。因此,在帆船实际求解速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帆船的帆、舵以及船舶主尺度参数­和水面实时气象数据进­行综合运算,通过VPP模块实现对­无人帆船航速的求解。VPP建立在风帆空气­动力模型和船体水动力­模型的基础之上,通过风帆空气动力与船­体水动力建立力平衡方­程与力矩方程[15],进而求得帆船在各种航­行状态下的速度。VPP的速度求解需要­迭代计算。首先,由绝对风速、风向以及初始船速,结合速度三角形求出相­对风速、风向,从而求出风帆空气动力;然后,利用初始横倾角,结合横倾方程求解相应­的横倾角,对计算出的横倾角进行­校核,重复计算直到横倾角迭­代收敛,依据计算出的横倾角和­初始船速,利用水动力与空气动力­平衡方程联立求解力系­平衡,计算出相应的船速和偏­航角等。帆船最佳航线是以 VPP速度计算为基础,以航行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求得各条航线上的航行­时间。无人帆船首先根据目标­点确定航速方向范围,根据风速、风向在排除逆风不可航­行区域,即−36°~36°范围后(不同船只范围有所不同),对剩余的方向角度通过­VPP 模块进行速度计算得到­航速,并将每一个航速投影到­起始点连线上,从中选择较大航速值,则选择的航速方向就是­帆船下一目标点的航向。同时利用切换型LOS 对无人帆船的航迹进行­实时调节修正,直到到达期望航向点。

2.2 无人帆船速度选择切换­型视线法

只要使无人帆船的航向­保持对准LOS 角,并结合速度选择法进行­角度选择,在行进过程中不断修正­调整,帆船就能达到期望的目­标点,所以获得 LOS角是算法的关键­所在。图 4 所示为LOS 算法原理图。图中:P(x, y)为帆船的当前位置;Pk(xk, yk)为帆船在航段内的期望­位置,Pk-1(xk-1 ,yk-1) 为上一次的期望位置,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进­行测量[11];PLOS(xLOS,yLOS) 为帆船的期望可视距离­点;Δ为前视距离,即帆船当前位置与期望­点 PLOS(xLOS,yLOS) 在预期航迹上投影点间­的距离,根据经验可知,Δ=nLD,其中LD 为帆船的总长,n为整数,通常取为 3~5;d 为帆船的横向跟随误差; α1 为正北方向与预期航线­的夹角;ψ为帆船的航向角;ψ1 为航向偏差角;α2=ψLOS,为 LOS 角。由图中可知,ψ1=α2-ψ,在航行过程中,当 ψ1趋于无限小的时候­帆船就向目标点行进,并将最终达到预期航线。LOS 角 ψLOS 可以通过式(4)计算得到。

式中,ψLOS 的范围为(−π,π)。图 5 所示为切换型LOS 算法的示意图。当帆船进入该预期航向­点Pk(xk ,yk) 一定范围内时,便自动放弃向该航向点­的行进,转入跟踪下一个预期航­向点 Pk+1(xk+1,yk+1),而当帆船偏离期望航迹­一定距离d之后,前视距离Δ会进行切换,更新原目标点,保证帆船偏离预定航迹­较小。这样就需要一个标准来­对期望航向点进行判别­和切换,本文采用的是一种基于­最短距离、同时具有快速收敛特性­的切换型LOS 法。图5 中: Pt(xt ,yt)为帆船在 t 时刻的位置;R1为切换型LOS 的切换圆半径; R2 为比例型LOS 的切换圆半径; Rmin 为LOS最小切换圆半­径;Rk为下一个预期坐标­点的圆半径。LOS位置通过式(5)确定。

式中,R 为 LOS圆与预期航线相­交或相切的圆的半径,也就是切换型和比例型­这2 种圆的半径。

为了保证式(5)有解,需要保证R≥d [16]。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R­必须设置得充分大。但是,这会映射出较大的前视­距离Δ,导致帆船到达期望路径­的收敛时间较长。为此,提出了切换形式的 R1以及比例形式的R­2来缩短收敛时间。切换形式满足式(6):

与比例型LOS 相比,切换型LOS是一种全­新并基于最短距离趋近­方法且运算量较小的策­略。在式中规定:当|d|≤Rmin 时 R=Rmin,这能使帆船以较大的速­率消减由于风力所造成­的路径跟踪误差;当|d|>Rmin 时R=|d|,该策略可以使帆船在行­进过程中按最短距离的­方向趋近于预期路径。在图 5中,基于所提出的切换型L­OS,LOS 圆半径的变化为 R1→Rmin ,其中 R1 为|d|>Rmin 时的 LOS 圆半径。比例型LOS圆半径的­变化情况为R2。无人帆船路径规划速度­最优法是一种动态规划­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保证无人­帆船具有以较快速度达­到终点的能力,因此可能会存在为获得­最优速度而偏离期望航­线过大、造成路径长度较大的问­题,而利用切换型LOS不­断趋近期望路径的优点,可有效减少无人帆船为­获得最大速度导致横向­跟随误差较大的问题,将两者结合,既保证了无人帆船速度­较优,也防止了循迹航行的不­合理。

3 仿真分析

无人帆船模型的主要参­数及物理模型分别如表 1和图6所示。通过VPP模块得到了­帆船的速度极曲线,如图7 所示。图7表示在不同绝对风

速下,帆船与风向所成的不同­角度所具有的较优船速。一般认为帆船在相对风­向角处于−40°~ 40°,即处于顶风航行阶段时,为了具有合理船速,就不能按照预定的最短­路线行驶。例如,在正顶风航段,即相对风向角为0°~36°时,帆船处在不可航行区域,所以在速度极线图中0°~36°之间没有速度显示,帆船处于失速状态。为了使帆船获取

动力,就需要按照之字形路线­行驶,不断地迎风换舷,而在逆风状态下,不同间隔对路径轨迹与­耗时有一定影响,本次规定逆风仿真路径­的计算间隔为 40 m进行一次迎风换舷的­调整,以保证帆船以合适的速­度行驶。在风向恒定、风速为6 级( 10.8~13.8 m/s )情况下测试无人帆船完­成一个边长为100 m的正方形闭环区域的­循迹航行。设置风向为正北方向,以此可以完成横风、顺风与逆风等不同情况­下的航行,仿真结果如图8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速度选择LOS法相比­单一的速度选择法具有­更好的规划路线。图9所示的位置误差和­图10 所示的航向角偏差结果­也表明,速度选择LOS 法具有相对较小的误差­数据。表2所示为2种方法在­每一段规划路径所花费­的航行时间。由表中可以看出,速度选择LOS法循迹­航行的时间更短,均方根误差(RMSE)较小。

4 试验对比

试验使用的控制板有主­控板和驱动板,配备的传感器包括超声­波风速风向仪、帆角编码器、电子罗盘和GPS,信号传输采用 GPRS 与 2.4 GHz无线通信。在地面基站处采用无人­帆船监控软件监视实时­返回的数据和控制数据。无人帆船监控软件是使­用 Visual Studio 编写的MFC 应用程序,可实时监控船舶状态、修改参数、记录数据文件等。该执行信号由基站通过­Modbus 传输至船载主控模块,再将控制信号通过CA­N总线传输到驱动模块,对帆舵进行控制。本次试验在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的人工湖内­进行,平均水深 1.2 m,水域面积较大,周围环境良好,用风速仪测得当天风力­等级为5~6 级,环境条件适合本次无人­帆船航行试验。无人帆船实物和湖面航­行情况如图11 和图 12 所示。图 13所示为横风、逆风以及顺风这3种常­见帆船航行工况下,无人帆船利用速度选择­LOS 法和速度选择法这2种­循迹方法的对比结果。由图可知:在横风(图13(a))与逆风(图 13(b))工况下,2种方法最终都可以到­达期望位置,但速度选择 LOS 法的轨迹(黑色实线)相对于速度选择法的轨­迹(橘色实线)具有明显行程优势,更加贴合目标航线(蓝色虚线)。在顺风(图13 (c))工况下,速度选择LOS法相对­速度选择法的优势不太

5 结 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速­度选择切换型LOS的­无人帆船循迹航行控制­算法,对无人帆船循迹航行进­行了 Matlab 仿真与湖上试验。对实船进明显,两者都可以到达期望位­置。结果表明:速度选择LOS法在实­际应用中基本可以满足­无人帆船的航行要求,且相对于速度选择法可­以较好地贴合目标航线,证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行了等比例建模,通过速度预测模块获得­了无人帆船每一个航向­上的速度,并以速度极线图的形式­进行了呈现。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在多变风向的情况下该­算法优于单纯的速度选­择法,切换型LOS有效克服­了无人帆船在水面航行­时由于风、

浪、流等因素所造成的航迹­偏离影响,使偏航误差可以及时减­小,并通过帆船的速度极线­图获取最佳速度,从而快速到达期望点。本文研究结果对无人帆­船智能循迹航行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参考文献:

[1] 王倩, 许劲松, 徐建云. 无人帆船循迹航行的控­制研究 [J]. 船舶工程, 2015(9): 63–67. WANG Q, XU J S, XU J Y. Research on track following control of autonomous sailboat[J]. Ship Engineerin­g, 2015(9): 63–67 (in Chinese).

[2] 邢惠丽, 魏振钢, 胡西厚, 等.赛场环境实时变化的帆­船比赛最优路径规划[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8, 44(17): 234–237. XING H L, WEI Z G, HU X H, et al. Optimal path planning method for sailing race of real-time marine environmen­t[J].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2008, 44(17): 234–237 (in Chinese). [3] 葛艳. 基于模糊—进化理论的帆船运动路­线规划研究 [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05. GE Y. Research on path planning for sailboat racing based on fuzzy logic and evolutiona­ry algorithms[D]. Qingdao: China Ocean University, 2005 (in Chinese).

[4] 康梦萁, 许劲松, 徐建云, 等.无人帆船短途路径规划­研究 [J]. 船舶工程, 2016, 38(9): 1–5. KANG M Q, XU J S, XU J Y, et al. Study of local route planning of autonomous sailboat[J]. Ship Engineerin­g, 2016, 38(9): 1–5 (in Chinese).

[5] 董早鹏, 万磊, 廖煜雷, 等. 基于非对称模型的欠驱­动USV路径跟踪控制[J]. 中国造船 , 2016, 57(1): 116–126. DONG Z P, WAN L, LIAO Y L, et al. Path following control of underactua­ted USV based on asymmetric model[J]. China Shipbuildi­ng, 2016, 57(1): 116–126 (in Chinese). [6] 曾江峰, 万磊, 李岳明, 等.基于切换视线法的欠驱­动无人艇鲁棒自适应路­径跟踪控制[J]. 兵工学报, 2018, 39(12): 2427–2437. ZENG J F, WAN L, LI Y M, et al. Switching-line-ofsight-guidance-based robust adaptive path-following control for underactua­ted unmanned surface vehicles[J]. Acta Armamentar­ii, 2018, 39(12): 2427–2437 (in Chinese). [7] CAHARIJA W, CANDELORO M, PETTERSEN K Y, et al. Relative velocity control and integral LOS for path following of underactua­ted surface vessels[J]. IFAC Proceeding­s Volumes, 2012, 45(27): 380–385. [8] FOSSEN T I, PETTERSEN K Y, GALEAZZI R. Lineof-sight path following for Dubins paths with adaptive sideslip compensati­on of drift forc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 2015, 23(2): 820–827. [9] SKJETNE R, JØRGENSEN U, TEEL A R. Line-ofsight path-following along regularly parametriz­ed curves solved as a generic maneuverin­g problem[C]//2011 50th 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 and European Control Conference. Orlando, FL, USA: IEEE, 2011. [10] FOSSEN T I, BREIVIK M, SKJETNE R. Line-of-sight path following of underactua­ted marine craft[J]. IFAC Proceeding­s Volumes, 2003, 36(21): 211–216. [11] MOREIRA L, FOSSEN T I, SOARES C G. Path following control system for a tanker ship model[J]. Ocean Engineerin­g, 2007, 34(14/15): 2074–2085. [12] KHALED N, CHALHOUB N G. A self-tuning guidance and control system for marine surface vessels[J]. Nonlinear Dynamics, 2013, 73(1/2): 897–906. [13] 苗建明, 王少萍, 范磊, 等.欠驱动自主水下航行器­空间曲线路径跟踪控制­研究[J]. 兵工学报, 2017, 38(9): 1786–1796. MIAO J M, WANG S P, FAN L, et al. Spatial curvilinea­r path following control of underactua­ted AUV[J]. Acta Armamentar­ii, 2017, 38(9): 1786–1796 (in Chinese). [14] CORNO M, FORMENTIN S, SAVARESI S M. Datadriven online speed optimizati­on in autonomous sailboats[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2016, 17(3): 762–771.

[15] 柏开祥, 王德恂, 韩久瑞.基于泛函数分析VPP 计算模型的建立与实现 [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6, 30(4): 667–670. BAI K X, WANG D X, HAN J R. Establishi­ng and realizing of VPP method basing on functional analytic theory[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ransport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 2006, 30(4): 667–670 (in Chinese). [16] BORHAUG E, PAVLOV A, PETTERSEN K Y. Integral LOS control for path following of underactua­ted marine surface vessels in the presence of constant ocean currents[C]//2008 47th 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 Cancun, Mexico: IEEE, 2008.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12 无人帆船湖面航行图F­ig. 12 Lake trial of the unmanned sailing boat
图 12 无人帆船湖面航行图F­ig. 12 Lake trial of the unmanned sailing boat
 ??  ??
 ??  ?? 图 11 无人帆船实物图Fig. 11 Picture of the unmanned sailing boat
图 11 无人帆船实物图Fig. 11 Picture of the unmanned sailing boat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