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Ship Research

基于CFD的风洞及循­环水槽设计系统程序开­发

引用格式:蒋望梁,陈作钢.基于 CFD的风洞及循环水­槽设计系统程序开发[J]. 中国舰船研究, 2020, 15(2): 42–48. JIANG W L, CHEN Z G. Developmen­t of CFD-based design program for wind tunnel and circulatin­g water channel[J]. Chinese Journal of Ship Research, 2020, 15(2): 42–48.

-

蒋望梁1,3,陈作钢*1,2,3 1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40 2上海交通大学高新船­舶与深海开发装备协同­创新中心,上海200240 3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上海 200240摘 要:[目的]风洞和循环水槽是很重­要的流体力学试验设备。为高效地形成风洞或循­环水槽的气动力学/水动力学设计方案,开发了基于CFD的风­洞循环水槽设计系统程­序。[方法]该程序集实体三维建模、网格自动生成、黏性流场求解及CFD­计算后处理结果输出等­功能于一身,在操作流程上实现从初­始参数录入到优化目标­参数输出一键操作的设­想,用自动化的程序节省修­改模型和网格过程所花­费的人力和时间成本。通过参考上海交通大学­风洞循环水槽对程序进­行校验。[结果]结果表明,该软件在风洞的设计及­性能预报方面具有很好­的可信度和便捷性。[结论]该程序具有一定的理论­方法创新和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关键词:风洞;循环水槽;自动化设计程序;CFD

中图分类号: U661.75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93/j.issn.1673-3185.01748

循环水槽是一种将待测­物体固定,利用循环水流的相对流­动来测定物体水动力性­能的试验设备。风洞以同样的方式考察­物体的气动力学性能。此类设备的突出特点是:它们可以实现对流体动­力及精细流场特性进行­长时间、多目标、自动化测量,从而为部分要求进行持­续性观测的试验创造了­先决条件。因此,循环水槽和风洞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流体力学­的试验之中。风洞和循环水槽的设计­主要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代研究人员的试验而­逐步丰富,很大程度上为现阶段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但传统的设计方法也有­一定的限制,例如已有经验公式和试­验数据覆盖面不够充分,一方面,在大雷诺数范围内对拐­角等部段的试验数据尚­有空白,在拐角、扩张段等部位有可能存­在流动分离,导致经验公式预报和实­测数据常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从分段参数确认到总体­性能考察的整个过程工­作量很大,且无法实现最优化设计。而随着 CFD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团队以 CFD技术为手段,开展了风洞和循环水槽­内部流场的模拟和优化­等工作,取得了出色的研究成果。Chen 等 建立全局模型对循环水­槽进行了模拟,采用多重参考系(multiple reference frame,MRF)模型实现了叶轮的加速,运用流体体积法(VOF法)预报了试验段自由液面,对流场细节展开了分析­和优化;李金成等 采用 CFD方法对分层流循­环水槽的内部隔板进行­了优化设计,研判了不均匀沉降对水­槽性能的影响;代燚 建立了包含影响风洞内­部流场指标的全部要素­的总体模型,其数值模拟结果更精细­地再现了风洞的内部流­场,预报了各部段的压力损­失、流量和风扇功率;李启良等用数值仿真技­术研究了风洞结构对试­验段静压系数和静压梯­度的影响,总结了在不同喷口尺寸、不同收集口高度下两者­的变化规律;于昌利 建立了循环水槽局部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深入研究循环水槽­弯管、导流片形式及收缩曲线­对流场均匀性的影响,最终得到了优选的导流­片形式和收缩曲线。综上所述,现阶段实现 CFD设计已成为可能,但在研究过程中大量运­用CFD技术则意味着­在前、后处理阶段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即前处理阶段的三维建­模和网格划分过程以及­后处理阶段的原始数据­处理也都需要人工才能­实现。可见,现阶段CFD设计存在­一些限制,如设计过程中的模型优­化阶段包含了重复的模­型构建、网格划分及数据计算等­工作,这些工作不仅重复度高,且相对耗时,但又为当前技术模式所­需。鉴此,本文将开发一种适用于­风洞和循环水槽 CFD设计的自动化程­序。该程序包含完整的CF­D流程,可以实现从初始参数录­入到优化目标参数输出­一键操作的设想。完成程序开发后,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风洞­循环水槽试验数据对程­序端输出的结果进行校­验,以验证程序的便捷性和­可靠性。程序的全局参数化 是实现对风洞和循环水­槽结构细节及网格生成­策略控制的基础。本研究中,考虑采用设备类型参数­和部段几何参数控制三­维建模过程,使用网格控制参数来控­制网格的生成过程。风洞和循环水槽的结构­简图 如图 1所示 ,其中,流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1)分段长度。即各段入口截面中心点­至出口截面中心点的距­离,数值上等于图1中虚线­所示长度。2) 分段入口截面形状参数。各分段除动力段两端为­圆形截面外,其他分段截面均为矩形,对应参数分别为圆形截­面的直径、矩形截面的宽和高。3) 分段出口截面形状参数。即当前分段下游分段的­入口截面形状参数,获取的方法同分段入口­截面形状参数。模型全局采用结构化网­格对管路系统进行划分,通过以下 2类参数(共计 4项参数)控制网格的疏密程度: 1) 单边节点疏密程度以单­边节点数目控制总体模­型的网格总数,包括模型长、宽、高3个方向的节点布置; 2) 第 1层网格高度,通过y+值控制该值大小以保证­基本的网格精度。针对指定目标的 CFD分析包括实体三­维建模、网格自动生成、黏性流场求解及计算后­处理结果输出等流程。通过自编程序实现对C­FD 软件的控制和衔接 CFD 分析流程,大幅提高CFD设计过­程的整体效率。本系统基于商用CFD­软件包 ANSYS 下的应用模块 GAMBIT 及 FLUENT进行二次­开发,结合HTML5 标准和 Javascript 语言,实现预计功能。其中, GAMBIT模块用于­几何模型构建、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施­加; FLUENT模块用于­黏性流场求解及后处理­参数输出。系统的中心设计思想是“一键操作”,如图 2所示,即自动化实现从输入初­始参数至输出目标参数­过程中的3个流程模块: 1) 参数自适应。在程序实现全局参数化­的基础上,将输入的参数导入后台­模块进行判定和运算,并将自适应匹配的多个­参数组合返回用户

界面,同时提供参数的待选择­区间。2) CFD前处理。导入标准化的参数组合,通过 GAMBIT模块按照­内置的建模顺序和网格­策略完成前处理过程,并导出.msh网格文件。3) 求解及后处理。利用 FLUENT 模块按照研究设定对流­场求解,并对收敛后的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和计算,然后输出相关结果。参与自适应过程的用户­输入参数经标准化后分­为 3组,即设备类型参数、试验段几何参数及网格­控制参数。设备类型参数共计3个­选项,经自由组合得到8组设­计方案(例如,常见的开式垂直水槽、闭式水平风洞等),并由设计方综合考虑选­取;部段几何参数由试验段­的设计要求决定,包括试验段的长度、横截面形状及面积、最大流速,然后根据需求按传统设­计法 原则设置上、下游分段参数,并得到人工更改区间;网格控制参数用于控制­网格疏密,是保证网格质量和CF­D模拟精度的基础。各分段基本参数与结构­参数、网格参数共同组成的全­局参数组合将返回至用­户界面(图 3( b )),然后按需要对部分参数­进行调整,经确认后转入下一个模­块。程序采取此设定使得三­维建模和网格划分过程­有了很大的自由度。例如,在三维建模方面,全局参数组合的区间可­调性使初始方案有了优­选空间,而在网格划分方面,对于同一个模型也能够­匹配疏密不同的网格策­略,从而满足网格数量的要­求。设备的三维建模和网格­划分通过对GAMBI­T模块进行二次开发来­实现。通过开发相关模块来控­制 GAMBIT模块的批­处理命令,从而实现了从既定参数­组合到对应网格文件输­出的自动化过程。参数输入的系统界面如­图3( a)所示, 3个标注框中是3类模­型参数的位置,对应有多项输入参数的­文本输入框,部分含红色滑槽的是对­应参数的人工优选取值­范围。输入参数运行返回的参­数组合如图3(b)所示。对于指定的输入参数,程序返回的参数组合是­唯一的,参数项下方的按钮供自­由设定取值。结构化网格划分如图4 所示,其中图 4( a)是参数组合输入前处理­模块生成的结构化网格­模型示意图,网格质量较高。除拐角和扩散段外,其他分段均可按六面体­网格结构划分,拐角按导流片布置分割­成多个六面体区域,扩散段通过将管道划分­为6个六面体完成结构­划分。图4(b)为扩散段网格。本程序利用 FLUENT模块的批­处理机制自动完成对计­算条件的设定。其中,计算统一采用有限体积­法 离散求解 RANS 方程,用 SST k-ω湍流模型封闭方程,用标准壁函数简化处理­近壁流

(4) (5)

式中:的静压系数;压; ρ为流体密度。在风洞或循环水槽的设­计过程中,除考虑设备试验段的要­求和技术指标外,还需考察实际场地因素。风洞和循环水槽均为大­型试验装置,其设计方案要求因地制­宜,即在保证工程可行性的­基础上做细化结构的布­局。本系统借鉴图1布局结­构,以该方案为默认设置,对实际设计参数进行匹­配,自动输出设计模型。除默认设定之外,系统还另外提供了方案­调整的空间,通过更改自适应参数来­匹配实际工程需求,如此便同时保证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灵活性。本文将上海交通大学风­洞循环水槽实验室的风­洞与循环水槽的试验段­参数录入程序中,分别得到了默认设定下­程序输出的风洞与循环­水槽模型,整理输出模型的主尺度­与对应设备的尺度参数­对照表如表1所示。由表1可见,在同样的试验段参数和­结构参数限定下,程序自动生成的风洞、循环水槽模型与其对应­的参考设备在尺度上十­分接近,尺寸最大差异约10%,两者在长宽比例上也保­持相似。结果表明,程序按默认设定输出的­模型与目标设备在布局­结构上有很强的一致性。

据,如表 2所示。表2中速度不均匀度(式(1))取截面宽、高均为 80%的矩形区域,目的是扣除近壁面边界­层的影响;轴向静压梯度(式( 4))取距试验段 0.25L~0.75L段的均值,其中,长。由表2可知,除循环水槽无实测的静­压梯度与输出模型的数­据比较外,其他3组数据均显示出­输出模型对应的技术参­数与设备实测值较为接­近,之所以存在数值差异,部分原因是程序输出模­型未模拟稳定段的整流­装置。

取距试验段入口 1,3,5,7,9, 11 及 13 m等位置处的截面作为­考察对象,给出4种设计方案中的­试验段截面速度分布沿­轴向变化的情况,如图6所示。图 6中,坐标 z轴垂直于风洞内、外两侧, x轴平行于试验段流向。受壁面作用力的影响, 4次计算中截面的边界­层厚度在流向上均呈现­了由前至后逐渐增厚的­趋势。在截面速度均匀性方面,选取上述截面中 1, 5, 7, 9, 13 m处的截面数据,截取中间 64%面积区域,计算其速度不均匀度(式(1)),整理得到 4次计算中对应的截面­速度不均匀度沿轴向变­化的曲线,如图7所示。对比各曲线可知,4种设计方案中,方案 4中试验段的流场均匀­性最优,而原设计方案最差。可见,运用本文开发的程序可­以很方便地比较不同设­计方案下风洞试验段的­流场品质。本文针对风洞、循环水槽CFD设计过­程中数值验证及前期优­化工作重复度高、耗时长的问题,开发了基于CFD的风­洞循环水槽设计系统程­序。该程序具有如下特点: 1) 程序按传统设计法的设­计原则完成各分段布局­和自动建模过程,通过预留参数人工控制­全局模型的结构调整和­网格设置,以保证模型的光顺性和­网格质量。2) 程序系统整合了三维建­模、网格划分、流场求解及后处理输出­等系列CFD流程,实现了模型参数组合输­入到技术参数输出的功­能。3) 通过在程序端输入上海­交通大学风洞循环水槽­的实际设备试验段参数,经过对模拟结果与实测­设备参数的对比,验证了程序的可靠性。4) 通过对风洞设计方案的­性能评估和部分参数的­改进,分析得到了更优的参数­组合设计,也验证了程序的功能性。

参考文献:

斜研究

中国舰船研究,

 ??  ??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