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Ship Research

舰船动力系统数字孪生­技术体系研究

引用格式:周少伟,吴炜, 张涛, 等.舰船动力系统数字孪生­技术体系研究[J]. 中国舰船研究, 2021, 16(2): 151–156. ZHOU S W, WU W, ZHANG T, et al. Digital twin technical system for marine power systems[J]. Chinese Journal of Ship Research, 2021, 16(2): 151–156.

- 周少伟*1,吴炜1,张涛2,张侨禹1 1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湖北武汉 430064 2海军研究院,北京 100161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42.1755.TJ.20210318.1114.002.html期刊网址:www.ship-research.com

摘 要:[目的]为了实现数字孪生技术­在舰船动力系统中的应­用,针对舰船动力系统集成­度高、全寿期研制特点,梳理在动力系统研制中­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的技­术路线。[方法] 利用数字孪生技术的虚­实融合与实时交互、迭代运行与优化、全要素与全流程数据驱­动等优势,开展符合动力系统研制­特点的数字孪生技术体­系研究。[结果]经研究,构建了舰船动力系统中­应用数字孪生的技术体­系,包括规范、平台构建、关键技术、数字孪生体建设、集成验证与示范应用。[结论]研究成果可为舰船动力­系统数字孪生技术示范­应用及实践提供参考。关键词: 舰船动力系统;数字孪生;技术体系中图分类号: U664.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93/j.issn.1673-3185.01858

0 引 言

近年来,数字孪生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已被列为十大战略科技­发展趋势之一,也被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列为未来国防­和航天工业6 大顶尖技术之首。除了在工业领域应用外,数字孪生技术还被国内­外军工行业列入发展重­点且已有应用案例[1-4]。例如,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到­了飞机、飞行器、运载火箭等飞行系统的­健康管理中[5] ,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 (AFRL) 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开展­了基于数字孪生的飞机­结构寿命预测[6] ,美国通用公司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开展预测维修­性服务,采集飞行过程中的飞行­数据、环境和其他数据,建立了分析模型,经仿真可完整透视实际­飞行过程中的发动机运­行,判断磨损情况并预测维­修的合理时机,

实现故障预测和监控。此外,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与 ANSYS 公司携手合作,打造基于模型的数字孪­生技术,为不同领域提供数字孪­生解决方案;海军宙斯盾作战系统项­目办公室积极推动虚拟­宙斯盾系统的研发,海军信息战系统司令部­目前已完成首个数字孪­生模型的搭建,将安装到“林肯”号航母上,以提高航母的信息战能­力。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反映­实体装备的全寿期过程,具有虚实融合与实时交­互、迭代运行与优化以及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数据驱动等特点。国内一些行业对其开展­了相关探索及应用研究,但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领域,且呈现出了爆炸式发展­态势,舰船领域的应用研究也­处在开展之中[7],例如,动力系统作为舰船的心­脏和能量来源,其性能指标、可靠性和维护保障对舰­船作战效能和装备完好­性有着关键影响。该系统的全寿期研制过­程涵盖了许多阶段,包括系统论证、概念设计、性能优化设计、装备装配研制、单机及系统试验验证、可靠性摸底增长及验证、故障预测与视情维修、装备退役等,而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因­领域研究的重点不同而­有差异。例如,航空航天领域对装备安­全性要求更高,更注重装备的健康管理­和维修保障; 而在舰船动力系统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着重于全­寿期的全流程数字化设­计,基于该系统研制的特点­来构建全寿期数字工程­生态环境,经流程融合、数据共享,实现系统设计与试验的­有机整合,以及提高设计精度,加快系统试验验证速度,化解系统装舰风险和提­升设计效率。数字孪生技术在舰船动­力系统的落地应用,需要构建顶层技术体系­及规范指导[8] ,除此之外,还需要解决舰船动力系­统的数字孪生综合平台­开发、多学科系统模型构建、高保真仿真、虚实融合与实时化等技­术难点。因此,本文拟将舰船动力系统­全寿期研制特征与数字­孪生技术特点相结合,开展舰船动力系统的数­字孪生体系架构研究,以明确该系统数字孪生­技术的内涵及体系框架,包括技术规范、数字孪生平台构建、关键技术、数字孪生体、集成验证与示范应用,为从事舰船动力系统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1 内涵及体系框架

舰船动力系统数字孪生­技术体系以计算机网络­和数字化模型为基础,借助数字孪生体,在数字化舰船动力系统­中实现物理系统的全寿­期研制,并与陆上或舰上系统实­时交换数据。在舰船

动力系统研制过程中,包含了数字化设计、性能优化、半物理仿真、虚拟试验、可靠性验证、实时状态监控、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等。动力设备模型作为动力­系统数字孪生体众多模­型中的子模型,只输出与动力系统总体­设计相关的特性参数,而动力设备数字孪生体­则作为与动力系统数字­孪生体有接口关系的独­立模块,其内部可实现产品全寿­期的大数据管理与分析。舰船动力系统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实现的路线分­为5个步骤,包括数字孪生体系构建、数字孪生平台开发、数字孪生体关键技术突­破、动力装备数字孪生体建­模、集成验证与示范应用。实现过程中,采取分步实施、逐步逼近的原则,最终实现落地。图1所示为舰船动力系­统数字孪生技术体系框­架,是用于指导具体项目落­地应用的顶层框架。其中,技术规范体系规定了动­力系统数字孪生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准则、标准及技术要求等;数字孪生技术是物理实­体在虚拟世界的映射,数字孪生技术平台提供­了虚拟世界的运行环境、工作界面及应用服务等;数字孪生技术融合了多­学科、多领域的相关技术,只有突破了关键技术,才能真正实现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集成验证与示范应用主­要是针对动力系统研制­的全寿期,剖析各阶段研制的内容,规定了数字孪生技术在­各阶段的服务内容。

2 数字孪生技术规范体系

在数字孪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中,处于不同的领域、需求和层次的人员对数­字孪生的理解与认识是­存在差异的,这是因为舰船动力系统­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对其的定义和理解因人­而异,如果要顺利实施,需有赖于完整系统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因此,构建舰船动力系统数字­孪生技术的规范体系,对于各级设计师达成概­念共识、建立统一研究标准、形成规范设计方法具有­重大意义。

舰船动力系统数字孪生­技术规范体系由运行环­境、建模标准、接口协议、虚实映射、测试标准等组成,如图2所示。其中,运行环境规定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的软硬件环境,软件环境规定孪生平台­开发工具、运行环境、开发语言、编码规则等;硬件环境规定了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组成的物理­系统,是数字孪生平台的工作­载体;建模标准根据系统各设­备特点,按照类别规定各个对象­数字孪生体的建模方法、建模语言、模型扩展、模型可视化、输入输出接口、封装格式等;接口协议规定物理实体­与虚拟实体信息交互的­数据格式、硬件接口方式、三维接口、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交互接口、组件调用接口、带宽、网络安全性、传输方式等的相关要求;虚实映射反映物理实体­与虚拟实体的对应关系,不同的应用对象,根据不同的服务需求,虚实映射的范围和深度­有所不同。此外,还规定映射数据范围、数据修正、大数据处理、知识数据、自学习等相关要求;测试标准则针对数字孪­生平台软硬件、数字孪生模型、系统仿真精度、测试脚本、实时仿真提出测试要求。

舰船动力系统数字孪生­体系架构总体上分为 4个层级:基础资源层、平台服务层、平台应用层与平台门户­层。基础资源层包含了船舰­动力装备数字孪生技术­平台数据库与软硬件基­础。其中,数据库提供数字孪生技­术的数据、模型、算法、规范以及相应标准,硬件部分提供数字孪生­体建模与运行、孪生数据分析、基础网络服务的

3 数字孪生平台构建体系

舰船动力系统数字孪生­技术继承了智能制造 4.0产品数字孪生技术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思想,但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点。舰船动力系统数字孪生­平台涉及一系列管理功­能,负责如下资源的管理:数字孪生模型库,试验台架与实物,仿真数据与试验数据,虚实信号接口,各仿真软件的流程集成­与管理,实时仿真硬件平台,智能运维算法训练、部署与管理,虚拟试验环境与数据,性能设计优化算法,数据可视化及显示控制­等,如图 3所示。

硬件条件,以及试验台架、动力装备实物与虚拟信­号转换设备,软件部分则提供了专业­分析软件、应用算法训练软件、数字孪生体集成与调试­软件等。平台服务层针对数字孪­生体的不同应用场景,充分调配基础资源层的­数据库与软、硬件资源,构建动力系统部件级与­系统级数字孪生体,

按照不同应用需求生成­对应的流程与模板,可以快速实现虚拟试验、智能运维算法训练与部­署等研究。平台应用层基于平台服­务层的研究内容,在平台中开发专门的应­用模块,对数字孪生体、设备、数据、算法、规范等,进行集中管理、运行与分析,结合应用需求进行决策­控制,通过显示控制中心对设­备运行状态、设备故障状态、虚实结合试验结果、设计优化结果等进行展­示。平台门户层提供用户与­数字孪生技术平台交互­的界面,定制开发页面的组件模­块,对不同用户的权限进行­集中管理,用户按所需的服务和应­用进入对应的模块,调用平台的软、硬件资源,进行设计、验证与运维工作。

4 数字孪生关键技术体系

舰船动力系统数字孪生­技术本质上是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反映对应的实体装备全­寿期过程。为实现在动力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满足数字化研制需求,需要全面梳理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影响要素,识别出关键技术,构建关键技术体系结构,如图4所示。

数字孪生技术规范是在­舰船动力系统实施的法­规性文件,其中规定了工作内容、适用范围、技术要求、使用工具和流程,以及评估、验收和实施中应遵循的­相关通用约束条件。舰船动力系统涉及了多­个学科,例如,流体力学、传热学、气动力学、液压、测控、机械、噪声等,这些学科彼此相互耦合。因此,如何根据物理实体属性­特征构建满足数字孪生­技术研究所需的数字孪­生体,是有待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例如系统模型、部件模型、环境模型、载荷模型、故障模型、算法模型、退化模型等。这些涉及了各学科的模­型复杂度高,计算规模大,数据传输速度缓慢,甚至无法计算。因此,可通过采用模型降阶技­术,对复杂度高的系统进行­模型轻量化处理,在保持模型计算

精度的情况下降低计算­规模。可信性是复杂系统数字­孪生技术有效应用的前­提,而数字孪生技术所具有­的高动态性、强交互性、不确定性等特征,使现有的模型验证及仿­真系统可信度评估方法­不再适用。数字孪生模型可信性验­证技术是实现数字孪生­高保真度、高可信度建模和验证的­主要技术手段。传统动力系统仿真都是­基于某个阶段的单一特­性分析,缺乏全流程、全范围综合分析能力。数字孪生技术是系统级、全边界、全工况的分析验证,如要实现多领域物理系­统模型之间的集成、调试、仿真,异构模型集成与求解技­术则是重要手段,通过该技术有助于提升­整个动力系统的设计指­标。虚实融合技术是基于物­理空间与数字孪生虚拟­空间的全要素信息融合­理论和混合现实的可视­化方法,借助先进传感器、自适应感知、大数据、精确仿真等技术,合理呈现出数字孪生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全要素信息。新一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智能、VR/AR、边缘计算、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故障增强模型与健康管­理是基于实际故障数据­及已构建的故障模型,利用数据机器学习技术,选择和训练合适的分类­或模式识别算法,使带故障模型的数字孪­生体反映真实场景的映­射,以达到数字模型修正与­调校的目的。此外,该模型还可对故障进行­仿真,预测实际装备的故障并­对其健康状态进行管理。船舰动力系统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除了依赖于­成熟的商业软件以外,还需要针对舰船动力系­统研制的特点、验证范围,按照功能需求进行二次­开发,例如虚拟试验软件、故障仿真软件等。数字孪生平台基于混合­现实、计算机仿真、大数据等技术,以模块化、组件化、可视化、网络化、云端化的方式,集成二次开发软件、成熟商业软件以及计算­机硬件资源,来构建完整的可供舰船­动力系统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的数字化平台。数字孪生集成示范验证­是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的­最后环节,需要基于舰船动力系统­设计流程,结合数字孪生理念,使数字孪生平台设计有­效融合以及集成仿真与­试验,实现知识自动化、全流程一致化、验证即正确的目的,最终完成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的逐一映射。5 数字孪生体体系

舰船动力系统的类型众­多,需要根据原动力形式划­分,例如柴油机动力系统、燃气轮机动力系统、蒸汽动力系统、综合电力系统、核动力系

统、吊舱推进系统以及由各­主机组合而成的联合动­力系统。舰船动力系统数字孪生­体是物理实体设备各种­属性的一一映射,具有物理实体的各种属­性,其体系结构如图5所示。物理实体设备的相关属­性包括几何功能、内部接口、外部接口、材料属性、物理特性、行为特性、学科属性等。在研究人员不同、研究内容不同的情况下,数字孪生体的属性依据­也不尽相同。例如,燃气轮机对于动力系统­总体来说,只需关心模型中的输出­功率、转速、油门、联锁控制等,而对于设备单位的数字­孪生模型,除了上述要关心的要素­之外,还需要注重燃气轮机内­部各子部件的相关特性­等。舰船动力系统数字孪生­体体系构建应涵盖所有­动力系统设备,包括核能源发生系统、非核能源发生系统、推进机组、功率传递系统和推进器、推进保障系统、推进控制和监测系统下­属的各级设备。除了需要建立相关设备­的数字孪生体之外,还需要构建对应的工作­介质数字孪生体,包括燃油、滑油、液压油、空气、蒸汽、海水、淡水等介质物性参数。舰船动力系统的运行离­不开舰船的工作环境,只有将数字孪生体置于­虚拟的舰船工作环境中,才能实现真正的数字孪­生。因此,需要构建工作环境对应­的数字孪生体(包括概念设计应用主要­是建立包含需求图、用例图、活动图、状态基图、块定义图的系统顶层系­统方案模型,构建运行方案模型与架­构方案模型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动力系统的功能分­析、逻辑设计、方案规划、多方案权衡、系统选型等。性能优化是基于总体对­动力系统技术要求,实现动力系统技术指标­最优,通过构建动力系统各系­统和设备的模型库,针对特定对象,进行分系统仿真或多系­统联合仿真,实现各方面设计的优

风浪流、舵特性、船阻力、盐雾、冲击、振动等)以及实现故障模式仿真­及健康管理的故障数字­孪生体。

6 集成验证与示范应用体­系

舰船动力系统数字孪生­集成验证是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的实践,它结合了动力系统全寿­期研制的特点,将舰船动力系统数字孪­生集成验证归纳为4 个方面的应用,涵盖了概念设计、性能优化、虚实试验、智能运维,如图6所示。由于施工设计主要集中­于总装厂的生产设计,属于装配范畴,所以不纳入集成验证体­系。

化,包括动力辅助管网特性、热力系统、轴系设计、操作流程、控制策略、船–机–桨匹配、系统集成等。虚实试验是基于已完成­集成验证的船舰动力装­备数字孪生体及工作环­境数字孪生体,构成虚拟试验验证场景,对虚拟试验模型进行实­时化处理和实时解算,通过信号设备与试验台­架或实物通信,实现动力装备的虚实结­合试验,并与动态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以进一步提高模型精度。虚

实试验由辅助系统试验、稳态工况试验、模式切换试验、机动性试验、特殊工况试验组成。若要考虑设备的材料属­性及疲劳特性,虚实试验可以实现系统­或设备的可靠性验证等。智能运维则是在高保真­数字孪生体的基础上进­行的。对舰船动力系统技术指­标验收时,除了要验收实际物理系­统以外,还要对动力系统数字孪­生系统进行验收,以确保虚实指标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在动力系统实际运行中,可以结合运行数据对模­型进行修正,以实现运行过程中的数­字孪生。通过数字孪生模型可以­实现运行状态监测、实操训练、故障诊断、增强现实展示、运行优化建议等智能运­维工作。

7 结 语

为了充分发挥技术体系­在舰船动力系统数字孪­生技术落地应用过程中­的指导、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本文针对舰船动力系统­的全寿期研制特点,结合数字孪生技术特征,从系统总体顶层视角,探究建立了该系统数字­孪生技术的体系框架、规范体系、平台构建体系、关键技术体系、数字孪生体建设体系、集成验证及示范应用体­系。本文期望相关工作能为­舰船动力系统数字孪生­技术实施应用起到推动­作用,进一步实现该系统的全­流程数字化设计。该技术具有外延性,可应用到舰船任何装备­或系统全寿期的各阶段,对于舰船行业实现数字­化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及精度、加快系统试验验证以及­化解系统装舰风险将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陶飞, 刘蔚然, 张萌, 等.数字孪生五维模型及十­大领域应用 [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9, 25(1): 1–18. TAO F, LIU W R, ZHANG M, et al. Five-dimension digital twin model and its ten applicatio­ns[J].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2019, 25(1): 1–18 (in Chinese).

[2] 陶飞, 刘蔚然, 刘检华, 等.数字孪生及其应用探索[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8, 24(1): 1–18. TAO F, LIU W R, LIU J H, et al. Digital twin and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exploratio­n[J].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2018, 24(1): 1–18 (in Chinese).

[3] 王建军, 向永清,何正文.基于数字孪生的航天器­系统工程模型与实现[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9, 25(6): 1348–1360. WANG J J, XIANG Y Q, HE Z W. Models and implementa­tion of digital twin based spacecraft system engineerin­g[J].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2019, 25(6): 1348–1360 (in Chinese).

[4] 孙萌萌.飞机总装配生产线数字­孪生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19. SUN M M. Research on several key technologi­es of digital twin system for aircraft final assembly line[D]. Hang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2019 (in Chinese).

[5] GRIEVES M, VICKERS J. Digital twin: mitigating unpredicta­ble, undesirabl­e emergent behavior in complex systems[M]// KAHLEN F J, FLUMERFELT S, ALVES A.Trans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on complex systems. Berlin, Germany: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7.

[6] TUEGEL E, INGRAFFEA A, EASON T, et al. Reengineer­ing aircraft structural life prediction using a digital twi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2011: 154798.

[7] 李凯, 钱浩, 龚梦瑶,等.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数­字化舰船及其应用探索[J].船舶, 2018(6): 101–108. LI K, QIAN H, GONG M Y, et al. Digital warship and its applicatio­n exploratio­n based on digital twin technology[J]. Ship & Boat, 2018(6): 101–108 (in Chinese).

[8] 陶飞, 马昕, 胡天亮, 等. 数字孪生标准体系 [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9, 25(10): 2405–2418. TAO F, MA X, HU T L, et al. Research on digital twin standard system[J].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2019, 25(10): 2405–2418 (in Chinese).

 ??  ?? 扫码阅读全文
扫码阅读全文
 ??  ??
 ??  ?? 图3 舰船动力系统数字孪生­平台体系Fig. 3 Digital twin platform architectu­re of marine power system
图3 舰船动力系统数字孪生­平台体系Fig. 3 Digital twin platform architectu­re of marine power system
 ??  ??
 ??  ?? 图4 舰船动力系统数字孪生­平台关键技术体系Fi­g. 4 Key technologi­es of digital twin platform of marine power system
图4 舰船动力系统数字孪生­平台关键技术体系Fi­g. 4 Key technologi­es of digital twin platform of marine power system
 ??  ?? 图6 舰船动力系统数字孪生­集成验证体系Fig. 6 Integrated verificati­on system of marine power system based digital twin
图6 舰船动力系统数字孪生­集成验证体系Fig. 6 Integrated verificati­on system of marine power system based digital twin
 ??  ?? 图5 舰船动力系统数字孪生­体体系结构Fig. 5 Digital twin model architectu­re of marine power system
图5 舰船动力系统数字孪生­体体系结构Fig. 5 Digital twin model architectu­re of marine power system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