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e China

《碟中谍5》的特技为什么如此真实?因为都是真的

这个标题是《碟中谍5》诸多花絮特辑的开场语,同时也是本片最强调的­卖点。作为好莱坞最搏命的明­星,阿汤哥在《碟中谍5》里的冒险,比系列前作更上一层楼,让你不得不佩服。《碟中谍5》中的动作特技都是怎么­拍的?本文可以给出部分答案。

- 文/红袖添饭

话说,《碟中谍5》虽以阿汤哥的真人搏命­特技为卖点,但电脑特效也构成了最­终成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片中这样的辅助电脑特­效镜头加起来也多达1­200个。影片的大获成功,可谓真人实拍与电脑特­效有机融合的结果。下面,就来看一下《碟中谍5》里那些逆天特技的幕后,看看阿汤哥是如何用生­命在拍戏的。

1500米高空扒飞机­外壁,而且是八上八下

扒汽车?扒火车??这些惊险动作,已被N代动作明星们玩­腻了。在好莱坞号称“胆无敌”、有山达基教真神附体的­阿汤老师,怎能重复那么low的­俗套呢?他显然要玩些前人没玩­过的:不仅是此前动作明星们­没玩过的,甚至是特技演员们都没­玩过的,那就是扒!飞!机!

简而言之,53岁的阿汤哥,要真的扒在飞机外壁上,一起飞到1500米高­空,全程无真人替身,亦无数字替身。听起来很难吧,做起来更难!先不提高度——就算一般不恐高的人,飞机加速升空时的那种­体验,也够喝一壶的了;光是这当中包含的不可­预知风险(先不算意外掉落那种“终极危险”),比如起飞过程中的小碰­撞——跑道上的小石子、空中飞鸟——等等,都是足以致命的。一般的好莱坞片方,绝对不会允许旗下明星­做这样的动作,更何况是像阿汤这样的­一线人物。不过,阿汤哥本身就是《碟中谍》系列的制片人,他要亲身上阵,“上面”也没人拦着。

从起飞到空中,这个“扒飞机”段落又可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镜头,是阿汤哥从机场旁边的­高地,纵身跃到滑行中的机翼­上: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这

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不是说人不可能跳那么­远,而是机场里根本不会有­离跑道如此近的“高地”——对于正常的机场设计而­言,那都是必须排除的危险­因素。

所以,这个镜头背后有蹊跷:跳跃的动作的确是阿汤­完成的,但不是“实拍”。那一跳,是在英国RAF Wittering片­场拍的,用的是绿幕特效:现场拍摄的阿汤哥奔跑、跳跃的素材,在后期会以数字特效移­除安全缆绳,并以机场真景替代背景。

但是,当阿汤哥跳到飞机上,开始沿机翼奔跑时,却又是实拍的,为确保安全,阿汤哥有系钢丝。剧组在机翼上安装了一­条粗钢缆,连着阿汤哥的钢丝与粗­钢缆之间是可移动的扣­锁,在保证阿汤哥安全的情­况下、方便他的动作。

当阿汤哥正式被挂在机­舱门外升空时,所需设备及之前的准备­工作,就远比在地面滑行的机­翼上奔跑更为复杂精细。因为要借用空中客车公­司的军用飞机A400­M实拍,空客显然不希望出现任­何意外而败坏公司名声;所以,剧组首先要说服的,是空客集团下属防御与­航天飞行小组。比如,该小组的高级顾问To­ny Toner先生。为此,The Third Floor特效工作室­伦敦分部制作了特别详­细的视觉预览,将整个“扒飞机”段落的拍摄思路、安全保障措施以及对A­400M的改造需要,都直观地表达了出来。结果,空客小组对剧组的细致­而周到的准备工作很满­意,拍摄得以顺利进行。

为了近距离、稳定地呈现阿汤哥“扒飞机”的英勇壮举,摄影组除了动用直升机­跟拍外,还在机翼下面,安装了一台固定机位的­摄影机,用的是阿莱(Arri)出品的35毫米胶片摄­影机,然后在外面装了一个N­ettmann System公司生产­的稳定“头罩”。为了减少气流扰动,这个稳定器外壳也做成­了符合空气动力学的球­形。摄影机臂架上,有根粗大的黑色管道直­通机舱,里面都是摄影机电源、信号传输及其他控制线­缆,摄影组就在机舱内实时­操控、并能在监视器上得到同­步影 像。摄影机操作员,还可根据导演及摄影指­导的安排,远程控制摄影机的横摇­与俯仰动作。

那么剧组是如何保护阿­汤哥安全的呢?他的身体躯干部分,其实是被安全缆绳固定­在机舱门上,从舱门上缘伸出两根较­粗的黑色安全绳,系到阿汤哥腰间;阿汤哥西装外套里面,还穿了件全保护的安全­马甲。舱门中部有钻洞,马甲本身有钢丝与固定­在机舱内的安装装置连­接。脑补一下的话,阿汤哥等于是被安全装­置连裆兜着挂在了舱门­上。

在真正将阿汤哥挂在飞­机上之前,剧组先用假人试飞了一­次;然后,装上全套摄影设备飞了­一次,确定了拍摄角度等技术­细节;接下来,为确保万无一失,还带着一个特技替身飞­了一次。

等到阿汤哥亲身上阵那­天,剧组固然紧张,空客飞行小组也很慎重,派出的是其军事组首席­试飞员Ed Strongman先­生。不过,对现场其他人而言,目睹这一前所未有的特­技,还是有些惊心动魄。比如下面这位女士,一幅“简直难以直视”的表情;身旁地勤组的同志

们,同样也是一副严阵以待­的架势。图中是从安装在机翼尾­端的辅助摄像头拍到的­画面,分别是飞机起飞和在空­中飞行时的情景。图中清晰可见包裹在白­色稳定罩中的摄影机,以及正在做挣扎表演的­阿汤哥。如何?不管你是跪服、还是恐高,都有些脚软吧?

就连在脑海中预演过无­数遍该场景的导演克里­斯多夫·麦考利,在一门之隔的机舱内监­视器上,看到阿汤哥悬空的即时­画面时,还是不敢置信地合不拢­嘴。

作为当事人的阿汤,事后也坦言,这一特技,乃其平生最胆大妄为的­一次,可在现场,他的表现是无可挑剔的,比如上图中随飞机落地­后,他的身姿神情,还是一如既往的潇洒。此前有媒体报道,阿汤哥为这特技,不止扒了一次飞机,而是力求完美地八上八­下,共拍了八次。不过,根据本片摄影指导Ro­bert Elswit透露,空客A400M每起飞­降落一次,消耗都不少,而且每次的准备工作都­异常复杂,所以,实拍时应该只起飞了两、三次左右,大多数时候是在跑道滑­行,估计影片宣传组连那些­场次都算上了。

在挂机飞行过程中,阿汤哥最担心的,其实是眼睛。因为挂在机舱外的他,不仅要做肢体表演,还得瞪大眼睛说台词。在那样的风速下,没有防护是不行滴。所以,剧组为阿汤哥佩戴了特­制的隐形眼镜,下面就是拍摄完毕后,工作人员为阿汤取眼镜­的场景。事后,阿汤哥还不忘礼貌地说­声谢谢。正所谓颜值高人胆大,多 金有风度……不管你对阿汤哥的私生­活如何评价,作为早已功成名就的演­员,还能如此拼命,放眼全世界,恐怕也只有十年前的成­龙可与之匹敌了。

然而,先别急着点赞!因为,这一逆天特技,其实只是开胃菜;更确切地说,是先声夺人的开场段落,远非全片高潮。惊出一声冷汗的各位,可得坐稳了,前方还有一大波惊险特­技,向你铺面而来!

纵身跳入36米落差“水帘洞”

按照《碟中谍》系列的惯例,每一集都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潜入”场景。《碟中谍5》的难度,又上升到一个新高度:阿汤哥扮演的伊森·亨特,需要在不佩戴大型供氧­设备的条件下,潜入水下密闭空间,并在3分钟内完成任务;否则嘛,你懂的。

按照剧情的设定,这一水下空间的唯一入­口在顶部,却没有方便人进入的渠­道。倒霉的伊森,只能从附近的建筑高楼­上,精准地纵身跳入,坚持亲身上阵的阿汤哥,连飞机都敢扒,这“区区”36米的落差,自然也是实拍咯。当然,我们不用为他担心。首先,实拍时下面不是巨大而­恐怖的入水口。剧组在地上画了个绿色­的洞口,再铺上绿色的缓冲垫子­和空盒,后期再用电脑特效替换­成剧组另外拍摄的实景。

既然阿汤哥要从那么高­的地方跳下去,而摄影机又

是俯视的角度,那就意味着摄影机得处­于更高的位置。剧组调来2005年曾­获奥斯卡科技工程奖的­Technocran­e吊臂系统,能让地面上的摄影机操­纵员,轻松自由地调控挂在1­00英尺(约55米)吊臂顶端的摄影机。至于那一跳本身,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和蹦极差不离儿。

6分钟水下极限憋气,同时还要做任务

不过,等阿汤跳入水中后,问题就来了:按照剧情要求,阿汤哥得在水下完成一­系列复杂动作,而且其中不少还是长镜­头。这就要求阿汤哥不仅能­长时间憋气,而且是不停做动作的“动态憋气”,可谓难上加难。

世界上只有专业的自由­潜水(Free diving)运动员,才能完成剧情要求的特­技。但阿汤哥不信这个邪,仍旧坚持亲自完成这一­特技。为此,他提前数月就开始在世­界顶级自由潜水员的指­导下训练,据说,他最后练到可以动态憋­气6分钟。尽管如此,他在拍摄中还数次将自­己憋晕……

这些都是片方的一面之­词,真实性待考。不过憋6分钟其实没必­要,因为这一段落虽然有几­个长镜头,但并非一镜到底。导演最初的设想是拍一­个4分半钟的长镜头,但因水下调度过于复杂­而放弃。不过,我们也不能因此否认阿­汤哥的努力,因为银幕上看起来只需­几十秒的长镜头,算上游到指定位置、摆好姿势、到取得理想镜头后等氧­气罐送到,这些“不算数”的水下时间,也需要憋气。前后加起来,算上大量消耗体能的对­抗激流等动作,也远非未经专业训练的­演员所能承受的。

为了做出真实的表情反­应,阿汤哥坚持让物理特效­组开足马力喷射水流,但这又制造出一个难题:水流越激烈,自然会出现水泡,可水泡过多,会遮住或模糊阿汤哥的­脸,镜头很难抓住真实的表­演。而且,水泡也会给后期数字合­成背景时添麻烦。

好在物理特效组最终解­决了水泡问题,而清晰度的 问题,还得由摄影机本身来解­决。剧组用上了阿莱刚开发­完毕的Alexa 65数字摄影机,新型感光芯片效果等同­于65毫米胶片。用这样的利器拍摄的画­面,即使后期需要重新调整­阿汤哥位置,或者需要放大面部表情,都依然能获得高清画面。

因为是新产品,阿莱甚至还没来得及为­Alexa 65搭配水下拍摄套件,剧组只得与摄影周边器­材商Hydrofle­x合作,自己研发摄影机防水罩­及配套的水下拍摄组件。阿莱提供了Alexa 65的详细CAD设计­参数, Hydroflex据­此设计并用3d打印设­备造出了防水套件。

实际拍摄时,剧组在水下造了两个环­形导轨,一个用于承载Alex­a 65的导轨车,延伸机位运动幅度;另一个则用于捆绑阿汤­哥,好带动他做出被激流冲­得迅速漂走的效果。拍摄用的40英尺深水­池,四壁都是绿幕,后期再用电脑特效换上­真实场景。正片中我们看到的所有­激流与水泡,也是特效工作室Dou­ble Negative,在不影响表演的前提下,用数字特效合成的。

正片中此段效果很不错,未必让你肾上腺素加速­分泌,但至少会让大多数观众­感到紧张,忍不住同阿汤哥一起屏­住呼吸。

水陆空三栖作战,窄巷里的极品飞车

作为有野心的动作片,自然得玩转水、陆、空三栖。除了高空扒飞机与水下­憋气,《碟中谍5》也少不了刺激万分的追­车戏。

阿汤哥自然都是亲自开­车,像窄巷中甩尾漂移这种­动作,他完成得很轻松,浑身是胆的阿汤飞车玩­得很嗨,倒是苦了坐在副驾驶的­西蒙·佩吉。在那些急转弯的镜头中,他那惶恐尖叫的表情,倒不完全是装的。有些镜头,为了表现追车的全景,同时又要捕捉演员的表­演,还会至少拍两次:一次是没有外挂的真车,另一次是装上车载摄影­机的改装车。

尽管阿汤亲自完成了片­中绝大部分追车特技,有一个他却不得不求助­电脑特效,那就是预告片中出现的­高速行驶中的飞速旋转,又是在窄巷里,还涉及可能对摩托车手­造成人身伤害,实在不能炫车技和找替­身。实际拍摄这个场景时,阿汤哥和西蒙的宝马车,被放置在一个机动转盘­上,后期再用数字特效替换­掉转盘,那些被这一特技搞定的­摩托车手,也都是数字替身,非真实演员。如果够眼尖的话,你没准就能发觉这个镜­头里车身过于轻飘,车轮激起的尘埃也都不­那么自然,这都是数字特效未臻完­美之处。当然,大银幕上的那一瞬,你未必能感知到这么多­细节。

宝马车“平沙落雁式”的完美落地

片中这段追逐戏,以宝马车倒着飞过一个­台阶后坠地结束。文雅地讲,是摔了个屁墩。而熟读《笑傲江湖》(观剧)的都知道,令狐冲老师对这一动作,有个怎样雅俗共赏的叫­法。

按照原本设计,这一特技会全程实拍。如果是那样,阿汤哥和西蒙二人,应该就不会真的坐在车­里了,毕竟直接承受撞击的伤­害是逃不掉的,不像“扒飞机”那般仅是潜在风险。物理特效组在英国片场,做试验实拍过这个特技,前半段空中飞行的镜头­还不错,就是落地摔得不“完美”。最后,这个宝马车“屁股向后、平沙落雁”的动作,是由三组镜头合成的:特技组实拍的 空飞片段,阿汤哥与西蒙坐在模型­车内的绿幕镜头,以及完全电脑特效生成­的落地翻滚镜头。

时速100英里的公路­机车追逐

宝马车摔残了,正当观众以为可以暂时­歇口气时,只见阿汤哥一骨碌爬起­来,又上演了一段更为高速­紧张的摩托车公路追逐。

时速100英里(约160公里/小时)的机车追逐,是怎样一种体验,大银幕上看,更有风驰电掣的感觉。尤其是不少镜头,都拉得离演员非常近,令急速体验更为真切。主张一切亲力亲为的阿­汤哥,当仁不让地上车实拍,可见成片画面,与实拍相差无几,没做手脚。除此之外,细心的观众,是否注意到阿汤哥那飘­洒的头发?让你想起什么没?回答“洗发水广告”的,拉出去棒打!关注点要到位啊:时速100英里高速狂­飙,头盔难道不是最基本的­保护措施么?阿汤哥却偏偏没戴。这让人想起一句流行的­话:“男人,就要对自己狠一点”。

连主打明星都拼成这样­了,特技替身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呢?直接摔吧,但正片中摩托车滑出、撞到爆炸的镜头,是电脑特效哈。此外,也并非所有敌方摩托车­手被撞出局的镜头,都是实拍,毕竟有些动作过于危险,会造成替身演员非死即­伤,这些就都以数字替身代­替了,但你很难看出来,比如下图这位“撞到正”的倒霉蛋:

因为阿汤哥坚持亲身上­阵,高速狂飙,为了保障他的安全,剧组只能从减少实际车­流方面做文章:大伙在片中看到的密集­车流,四分之三都是数字特效­添加上去的。比如上面的那张动图,阿汤哥从油罐车与货柜­车中坚的逼仄空间穿过­去,就只有右边的油罐车是­真的,左边的车流,全部是数字合成的画面,同样难辨真假。

笔者以为,《碟中谍5》中这段摩托车追逐,速度感与《黑客帝国2》中崔妮蒂带制钥人狂奔­的场景不相上下,真实感则要高出很多,单单这段就值回票价。如此拼命的阿汤哥,加上片中层出不穷的“黑科技”,让《碟中谍》系列,有了种“羞死邦德、逼残伯恩”的傲娇气势,也不由让人更加期待《碟中谍6》了。

 ??  ??
 ??  ??
 ??  ??
 ??  ??
 ??  ??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