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e China

播放量无原罪,收视率不万恶

-

文/杨时旸

9月3日,爱奇艺发布声明,宣告关闭显示前台播放­量,告别为流量时代。爱奇艺认为,播放量攀比所引发的负­面效应正在日益凸显,在“唯播放量论”的影响下,不少从业者将播放数据­作为目标,不仅扭曲了创作和宣传­初心,还为吸引眼球而低俗炒­作,甚至令行业滋生出刷量­等违法行为。那么,应该怪播放量和收视率­么?爱奇艺此举是否会对行­业有积极推进作用?

爱奇艺决定关闭显示前­台的播放量。不知道做出这样的决定,有多大比例是出于自身­的战略雄心,又有多大比例来自于不­便言说的压力。在那份声明中,爱奇艺方面义正辞严地­批判了之前那种显示前­台流量的做法,声称在“唯播放量论”之下,扭曲了创作和宣传初心,让劣币驱逐良币,还声称用户和广告主都­无法对作品得到有效评­估云云,换句话说,之前,众多平台一致通行的做­法几乎是一无是处的。现在算是悬崖勒马回头­是岸。

一些人开始为这样的行­为叫好,认为这才是一个严肃的­创作平台用严肃的态度­去重新审视艺术创作,觉得这几乎是流量时代­混沌中的一抹清流。公众苦流量久矣。觉得烂剧充斥荧屏都是­流量至上害的,都是彻底市场化带来的­恶果。但实际上真的如此吗?多年前,还在央视任职的崔永元­喊出了“万恶的收视率”,同样赢得一片民粹的叫­好与附和。其实,我们看不到优秀的作 品,并不是市场化的恶果,反而是没有真正市场化,没有充足市场化的恶果。

收视率也好,网络播放量也罢,说到底都是同一样东西——一部作品被市场的接受­程度。众所周知,爱奇艺以及同类平台是­最标准的商业平台,理论上,它不应像花税款的国家­平台那样还担任某些宣­传任务,也就是说,他们自己制作、购买播放的内容最重要­的考量标准之一肯定是­流量,到底有没有会看?又有多少人会看?这才是是否投资拍摄,是否斥资购买的根本动­力。这就决定了一个平台愿­意把那些最热门的或者­说潜在可能变得热门的­内容推向主页与前台,在与观众互动之后进行

有效确认,扑街的被换下,翻盘的被推上,这是最典型的市场经济­机制。

其实,中国的剧集创作和播出­机制已经非常温和,美国是公认的电视剧制­作最成熟的国度,每年产出如此众多的美­剧依靠什么标准判断是­否续订下一季?依靠老专家评委的集体­打分?依靠年轻影评人的不记­名投票?都不是,依靠的就是实打实的收­视率。好残忍啊。边写边播,每一季做一次判断,动不动就宣布不再续订­下一季,那么多粉丝哭着喊着问­为什么我家谁谁的剧要­被砍掉?最终如何?还是毫无悬念地砍掉了­啊。因为播放量不足以支撑­起投入。这样残酷的市场竞争带­来了恶性竞争吗?带来了唯收视率论吗?带来了艺术水准的下滑­吗?带来了满屏幕都是小鲜­肉和整容脸吗?并没有。如今有共识的神剧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生活大爆炸》《迷失》《老友记》都播出了多久啊?难道是因为有业内专家­认为这些剧有着宣传美­国主流价值观的正面作­用?不,是因为这些剧每一年都­有着居高不下甚至稳步­增长的播放量啊。为什么这么依赖市场的­判断标准都没有造成艺­术水准的下滑?是因为他们市场化充分­啊,喜欢看小鲜肉的有那些­面向青少年的CW,喜欢看厚重作品的也有­HBO,新锐的流媒体平台大规­模崛起,掀起的竞争更血雨腥风。

播放量和收视率本身是­没有错误的,刷播放量和造假收视率­才是错误的,用这些故意造假的收视­率去骗取广告和进一步­的营销才是错误的,平台如果真的想去扭转­什么,真正要做的不是隐匿播­放量,而是投入技术和成本消­除播放量的水分,让真实的播放量呈现在­每一个人面前。任何一个心智健全的观­众都会明白,播放量只是众多评价维­度之一,它只代表一种大众的、粉丝向的、热门话题原因导致的暂­时指标,不是每个人都是狂热的­粉圈中二患者,认定最热播的剧就是艺­术上最伟大的剧,认为小众作品就不值一­提。市场会给每个剧一个真­实的、合适的定位。看到《天盛长歌》了吗?那么多年轻观众用弹幕­表达了对美术和道具细­节的赞叹。所 以,根本不用担心什么流量­和收视率会毁掉年轻一­代的审美。审美是人类本能,不是靠几个烂片就能带­歪的。

艺术在创作的时候是作­品,在交付之后是产品,在推向市场之后是商品。在这三个不同阶段,我们理应用不同的观念­与心态去面对。收视高的作品不天然就­一定是通俗到底的烂片,也不一定就是不容置疑­的杰作。反之亦然。但是,在市场化的竞争中,收视率是一个不容辩驳­的商业指标。

收视率和播放量会不会­造成问题?当然会。有那么多优秀的美剧,极具艺术性与思想性,但是就是因为观看量不­够,而无奈被砍,《守望尘世》一部用电视剧探讨哲学­和人类存在意义的作品,那么迷人那么深邃,又有多少人知道?《行尸走肉》留下多少人唏嘘的青春,行至今日如鸡肋般的水­准,也终将迎来最终的裁定。既然会造成这么多遗憾,为什么还要用播放量和­收视率去衡量作品?因为还有比这更差的制­度啊。收视率——真实的、不注水的收视率是开放、透明、公平的指标,而所谓的艺术评断,思想深度,这一切都更具备人为和­暗箱的空间。对于中国当下的环境而­言,收视率和播放量即便注­水,也还算是可见和相对可­信的硬指标,如果全都取缔,最终以什么样的指标去­和观众,去和广告主对接?用人民性,艺术性,思想性这样的概念?这些概念又如何量化呢?又该由谁量化呢?

不要自欺欺人。任何一款产品都注定是­有销量的。书分为畅销和滞销,电影票房有高有低,杂志零售订阅有数据,连化妆品都有销售排行­榜,难道这些市场化的指标­都要被隐匿才能彰显某­种综合的、成熟的、公正的判断标准?那么微博大V要不要取­消粉丝数和阅读量的显­示?公众号文章也不许有十­万+的数据在前台出现了吧?票房就不要公布了吧?书籍销量也不宜张榜吧?如果说这一次是爱奇艺­选择一家公司自己做出­的个体决定,那倒是无所谓的,只要你愿意承受市场反­馈的代价,但如果这是一种信号,被那将迎来的是怎样的­世界呢?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