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雾霾咳嗽的中医认识及­治疗进展

-

连心逸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摘要:雾霾咳嗽是近年出现的­由雾霾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因其影响人群广、发病特征明显、持续时间长、对人身体远期危害大而­逐渐引起关注。本文从中医对雾霾的认­识、雾霾咳嗽的发病特征、雾霾咳嗽的病因病机、中医治疗、中医调护方面总结近年­相关研究进展,为雾霾咳嗽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关键词:雾霾;咳嗽;中医;综述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8.06.034

中图分类号:R25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8)06-0133-04

TCM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Progress of Haze Cough

LIAN Xin-yi

Dongzhime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ng 100700, China Abstract: Haze cough is a disease of respirator­y system which is caused by haze in recent years. It has gradually caused people’s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wide population, the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ease, long duration and long-term harm to the human body. This article reviewed research progress in TCM understand­ing of ha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aze cough,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haze cough, TCM treatment for haze cough, and TCM nursing of haze cough,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haze cough.

Keywords: haze; cough; TCM; review

雾霾是雾与霾的合称,雾是主要由水汽组成的­一种天气现象。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称为霾或灰霾,其是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

均匀的浮游在空中造成­的[1]。由此可理解为霾是主要­以干尘粒组成的天气现­象。

雾霾咳嗽是一种由雾霾­诱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发病及病情轻重与­天气相关、临床症状复杂的特

点。郭锋等[2]通过对比 2012 年与 2013 年 10-11 月同期雾霾天气气象情­况及就诊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发现患者的呼吸功能和­气道反应性在雾霾高发­的

2013 年均较 2012 年有所恶化。殷永文等[3]通过对上海市霾期间 PM2.5、PM10 污染与呼吸科、儿呼吸科

门诊人数的相关分析认­为,在霾发生当日,PM2.5日均浓度每增加34 μg/m3,呼吸科、儿呼吸科日均门诊人数­分别增加 3.2%和 1.9%,且 PM2.5 污染对门诊人数影响的­滞后累积效应大于当日­效应,其累积效应在霾污染暴­发第6日时达到最大化,提示霾对呼吸系统疾病­具有明显的滞后危害性。

作为近年出现的疾病,中医对雾霾咳嗽的认知­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有从不同角度认识­与治疗雾霾咳嗽并取得­佳效的案例。本文对中医关于雾霾咳­嗽的认知进行综述,为雾霾咳嗽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1 中医对雾霾的认识“雾”与“霾”二字古即有之。《说文解字》中,雾为“地气发,天不应”,即空气中漂浮的水汽,霾为“风雨土也”,即刮风时带有的水与土­的成分。此二者可认为是由自然­界本有的六气引起的天­气现象,但由于古今环境变化巨­大,使古代雾霾的实质内容­与现今因环境和空气污­染造成的雾霾相较而言­存在较大的不同。另外,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各地地理环境因素存在­巨大差异,故中医在临床上对雾霾­的定位及属性的认识不­一。在邪气来源上,各家都认为雾霾因为属­于气象的一种,因此属于外邪,但是对雾霾属性的总体­认识却各自有所侧重,归纳大部分学者认知雾­霾所属邪气大致有寒、毒、燥、浊、湿5种,可兼夹

金石之气、风邪等因素。高秀清等[4]认为,今世之雾霾除了雾露之­气之外,还有各类矿物颗粒、盐类及重金属相夹杂,这些金石之气致使雾霾­其具有燥烈与坚硬的特­性,加之雾霾本身具有的黏­滞之性,因此为易

夹杂湿邪的外邪。张沁园等[5]据证求因,根据雾霾致病具有鼻咽­干燥症状明显、传变快、易中脏腑、病情较重,且部分患者兼有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便溏等)的发病特点,认为雾霾是燥浊合邪夹­毒的产物;

程丑夫[6]则从雾霾包裹周身且致­病困遏阳气、阻滞气

血、影响脏腑功能的角度着­眼,从湿出发认识雾霾;

周怡驰等[7]认为雾霾是外来邪气,包含毒性、燥性和

湿性,可诱发、加重呼吸系统疾病;而杨欢等[8]发现雾霾咳嗽患者有咳­嗽剧烈、痰多色黄、高热不退的临床表现,认为雾霾是兼有金石之­气的火热之毒。

从中医角度认知,雾霾自口鼻入,包裹周身。肺与天气相通,开窍于鼻,为华盖之官。肺主皮毛,司呼吸,人体皮肤与口鼻直接与­雾霾相接触,且肺脏居于上焦,最易受外邪侵犯,故而可言雾霾致病首先­犯肺。肺为娇脏,清润肃静,雾霾之中的毒、浊及金石之气与肺脏相­交,加之雾霾黏滞,壅塞于肺,肺脏受伤一方面导致肺­失宣降、气机不利,出现胸满、咳喘等疾患,另一方面使肺津失布,津聚为痰,痰贮于肺,

肺气不清,气机不利,又加重喘咳,并陷入恶性循环[4]。因此,雾霾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主要症状是咳嗽。将雾霾咳嗽作为一个病­症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病特征雾霾咳嗽与传­统单纯由于外感六淫或­内伤引起的咳嗽不同,其发病特征具有复杂性,且若失治误治则会造成­患者长期痛苦甚至诱发­严重疾病。广州气象专家多年研究­发现,出现灰霾严重的年份后,相隔 7年就会出现肺癌高发­期。把20 世纪 60年代至今的气溶胶­消光曲线图和肺癌死亡­率的曲线图对照研究显­示,气溶胶浓度增加之后约­七八年,肺癌死亡率上升

显著[9]。在中医界尚无雾霾咳嗽­的诊断标准及明确定义。

宋博等[10]从病因学角度将其与感­染性咳嗽进行区分,并特意强调了雾霾咳嗽­的发生与雾霾必须具有­直接关系,且运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特点。综合各家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可以认为雾霾咳嗽具有­以下发病特征:咳嗽常常由于雾霾引起,症状轻重与天气环境密­切相关,临床表现集中体现为口­干、咽干、干咳少痰,兼有目痒咽痒、发热、纳差、气短乏力等,若患者感邪峻烈,甚至可能出现急性起病、病情发展迅猛、高

热神昏等重症[11]。3 病因病机雾霾咳嗽的病­因可分为内外二因。《素问•刺法论篇》“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便说明了雾霾咳嗽同样­可解释为内外二因相兼­致病。人体内部正气不足、无法抵御外邪侵袭是导­致雾霾咳嗽的根本原因,而毒、湿、燥等邪气侵犯人体则是­雾霾咳嗽的直接原因。肺为华盖,当外邪入侵时,肺气宣发肃降失常,加之肺津失布,便会诱发雾霾咳嗽。 内因上,除正气不足外,七情内伤也被认为与雾­霾咳嗽存在关联性。从西医学上讲,雾霾导致的阳光照射减­少会引起松果体素的分­泌增加,甲状腺素、肾上腺

素的分泌减少,因而会导致人情绪低落[12],而从中医角度来看,长期情绪低落为悲,肺在志属悲,悲过极则伤肺。

临床上,各位医家对于雾霾咳嗽­的病因病机认识

有所不同,张沁园等[5]认为雾霾咳嗽主要是燥、浊合

邪夹毒引起的,并因此具有缠绵难愈的­特点。程丑夫[6]

认为雾霾咳嗽与湿邪密­不可分,刘建秋等[13]认为雾霾咳嗽的病因可­以归纳为燥、浊、毒、寒四者兼有。张

元兵等[14]认为湿与毒为雾霾咳嗽­的致病之邪,刘喜

明[15]则从寒、浊、毒角度出发辨治该病。由此可见,中医对于雾霾的认知为­寒、毒、湿、浊、燥邪五种外邪,故而雾霾咳嗽作为由毒、湿、燥等邪气引起的疾病,其临床上具有多种致病­特点:燥邪伤津,故可见口干咽干、干咳少痰;热毒侵袭,故见发热、咽喉肿痛、发病急骤、传变迅速;湿遏卫分,气机阻滞,则乏力疲倦,湿邪困脾,则脾失健运,纳差、恶心、腹胀。

不同体质的人接触雾霾­后也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特征。这除了与雾霾的邪气强­弱及接触的时间长短有

关,还与患者自身的体质差­异有关[10]。笔者认为,结合雾霾咳嗽常常因咽­痒而咳,兼有目痒、言语则咳的特点,符合《诸病源候论》中风咳“语因咳,言不得竟是也”的特点,因此也不应忽略虽然雾­霾咳嗽由上述病因引起,但因患者个体禀赋不同,病情发展引动内风的情­况。

4 中医治疗雾霾咳嗽的治­疗可延续其病因分类进­行归纳,分为与六淫有关的咳嗽­以及与浊毒有关的咳嗽­2种。

4.1 六淫所致雾霾咳嗽的治­疗

4.1.1 风邪与风邪有关的雾霾­咳嗽多有咳嗽伴咽痒、时有呛

咳、遇外界环境变化则咳的­特点。刘建秋等[13]对于与风邪有关的风盛­挛急证采用苏黄止咳汤­加减(炙麻黄、蝉蜕、紫苏叶、紫苏子、前胡、五味子、牛蒡子、枇杷叶、地龙),其意在借助风药搜体内­之风,以祛其痒。其中偏风寒加生姜、荆芥,偏风热则后下薄荷,偏痰热用黄芩、鱼腥草、金荞麦,偏阴虚加麦冬、乌梅。

4.1.2 寒邪与寒有关的雾霾咳­嗽多表现为咳嗽且痰色­白质

稀。治疗与寒邪有关的咳嗽­时,张沁园等[5]选用桑菊

饮、杏苏散、化湿醒脾汤之类。药选紫苏叶、金银花、连翘、甘菊花、桑叶、蒲公英、生地黄、玄参、麦冬、苦杏仁、藿香、佩兰、白茅根等,发热较重者加青蒿、

牡丹皮、黄芩,意在疏风散寒、清肺醒脾。刘建秋等[13]采用杏苏散、桑菊汤加减,其复感外邪者可用小青­龙

汤。刘喜明[15]针对寒浊阻肺证采用麻­杏苡甘汤加桔梗治疗,针对寒饮犯肺证则采用­小青龙汤治疗。胡献

国[16]在治疗风寒袭肺的咳嗽­时则选用三拗汤加减(麻黄、甘草各 5 g,苦杏仁、荆芥、前胡、桔梗、紫苏子、法半夏、陈皮、桂枝、百部、白前各10 g)。

4.1.3 燥邪与燥邪有关的雾霾­咳嗽常表现为痰少、黏稠或干咳无痰,伴尿黄、便秘、口干等燥邪相关症状。针对

此种咳嗽,胡献国[16]采用桑杏汤加减(桑叶、苦杏仁、沙参、浙贝母、淡豆豉、瓜蒌皮、栀子、黄芩、百部、百合、地骨皮、知母各10 g)治疗燥热伤肺的咳嗽。

4.1.4 湿邪与湿邪有关的雾霾­咳嗽发作时,患者常有白痰,

且有呕恶、纳呆、便溏等表现。程丑夫[6]认为雾霾咳嗽与湿邪密­不可分,故在治疗上轻者采用自­拟清霾汤(黄芪、防风、薏苡仁、苍术、豆蔻、羌活、桔梗、野菊花、芦根、荷叶、川芎、甘草),病情发展者根据分型不­同,雾霾遏表证选用羌活胜­湿汤合不换金气散加减,雾霾困脾证用香砂六君­子汤、三仁汤、升阳益胃汤加减,雾霾损肺证用麻杏苡甘­汤、二术二陈汤加减,雾霾阻遏心阳用藿连汤(藿香、黄连、厚朴、苍术、茵陈、桂枝、黄芪、川芎、甘草)合苓桂术甘汤加减,雾霾郁神证方选菖蒲郁­金汤合越鞠丸加减,雾霾化热证用甘露消毒­丹或王氏连朴饮加减。湿浊内

蕴则生痰,因此针对痰湿蕴肺证采­用麻杏二三汤[13]、

二陈丸[15]加减,畏冷加细辛、干姜,体虚加党参、白术,痰火犯肺用清气化痰丸­加减。

4.2 毒邪在与毒邪有关的咳­嗽中,肺燥热毒证表现为高热、咳喘、痰多的咳嗽选用麻杏石­甘汤、清金化痰汤,药用清化、滋阴之品,如苦杏仁、石膏、葶苈子、薏

苡仁、竹沥等[5]。若邪犯肺卫,湿重于毒,头昏重、身倦怠兼有胸闷、尿黄,则用新加香薷饮;若湿毒并重,证见咽痛口渴、腹胀纳呆、倦怠乏力,则选用甘露消毒丹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若毒重于湿,咽痛干燥、龈胀耳鸣、口渴心烦,则采用桑杏汤合银翘马­勃散加

减;若肺失宣降,湿毒并重用杏仁汤合宣­痹汤加减[14]。

4.3 邪正兼夹

此外,黄耀生[17]采用比较规范的研究方­法,选取

145例门诊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在使用加味止嗽散(桔硬、紫菀、白前、淡豆豉、甘草、乌梅、当归、茯苓、陈皮、百部、荆芥)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不同,风寒偏重加紫苏叶、炙麻黄,风热偏重加冬桑叶、菊花,湿浊偏重加米仁、苍术,与西药对症治

疗组进行疗效对比获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段传皓[18]采用滋阴润肺、解毒利咽的抗霾合剂治­疗雾霾咳嗽取

得了较好效果。高秀清等[4]从姜良铎的“排毒管道理论”汲取灵感,运用“分消走泄”法,使雾霾邪毒从人体多种­排毒途径排出体外,从而达到祛除病邪的目­的。当初犯于肺时采用宣肺­化痰之法,随着病情迁延,肺被雾霾所伤,子病及母,脾脏受累,临床表现出呕恶、纳呆、腹胀、便溏等症状时,则选用燥湿理气法。

宋博等[10]关注患者体质,结合病情发展顺序,采用养阴清肺汤治疗燥­邪伤肺导致的刺激性咳­嗽,自拟解毒清肺汤(麦冬、玄参、知母、浙贝母、黄芩、桑白皮、栀子、牡丹皮)治疗咽喉肿痛的火毒炽­盛证咳嗽,自拟化湿清肺汤(陈皮、茯苓、厚朴、苦杏仁、麦冬、玄参、蝉蜕、紫菀、款冬花、枳壳)治疗阴虚夹湿的反复难­愈之咳嗽。

另外,基于我们对该病的观察­提出的外邪引动内风的­观点,在治疗本病时常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配伍疏风、散风、祛风、熄风的药物,如金银花、连翘、薄荷、防风、蝉蜕、地龙等常常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在对上述医家治疗雾霾­咳嗽的药物进行统计后­发现,药物按照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苦杏仁、半夏、甘草、麻黄、连翘、茯苓、陈皮、黄芩、紫苏叶、栀子、白术、桑叶、厚朴、苍术、川芎、藿香、金银花、薏苡仁、薄荷、桂枝、淡豆豉、桔梗、麦冬、玄参、浙贝母、石菖蒲等。以上诸药多归肺经,且其药性偏温,功效多为理肺燥湿或清­热解表。由此也可佐证雾霾咳嗽­是由湿、寒、毒邪合而为病。

此外,张沁园等[5]、马重阳等[19]为防止久病入络,

于方中加入丹参、桃仁、红花等活血药物;张元兵等[14]则格外强调了祛邪外出­在治疗雾霾咳嗽中的作­用,根据病位不同采用汗法、宣泄法。

5 中医调护雾霾咳嗽作为­与雾霾伴随发生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发作与环境密切相­关的特点,故而患者应做好自身防­护,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及­防护能力。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所言:“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雾­霾天更应注意健康,减少外出;除使用防雾霾口罩之外,可采用传统中医疗法顾­护正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食疗学是研究食物治病、保健、养生及预防等学问的学­科,所使用的材料为食物与­药用食物,食疗具有易于被百姓接­受、可操作性强、可进行个性化订制的特­点[20]。杨欢等[8]针对雾霾损伤推荐了3­种食疗方。①润肺消霾汤:雪梨2 只,银耳 10 g,百合干 25 g(鲜品增倍),川贝母3g,陈皮 1块,冰糖或蜂蜜适量。以此缓解雾霾天气所致­鼻和咽喉不利,并用于鼻炎、咽炎、气管炎等的调养。②补肺抗霾汤:母鸡块200 g,黄芪、党参、枸杞子各10 g,升麻 6 g,红枣 10 枚,黄酒、清汤各适量,以黄芪、党参补肺益气、升麻祛邪解毒、鸡块益气温中、枸杞子滋阴补血。③宣肺排毒汤:鸭血 500 g,韭菜 250 g,桔梗、苦杏仁(去皮尖)、决明子(炒、研粗末)各 10 g,生姜、橄榄油适量,以此清利五脏,帮助排毒。

小结雾霾咳嗽是由毒、湿、燥邪引起的一种新发疾­病,其病程长、病势缠绵,且常与空气质量密切相­关,在临床治疗上多采用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润燥理气、止咳平喘等方法治疗。针对其发病特征提出了­风邪致病的观点,笔者主张在治疗雾霾咳­嗽的时候还要注意适当­配伍一些疏风、散风、祛风、熄风的中药,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关于雾霾咳嗽的诊断及­治疗标准中医学界尚无­定论,而使用中药治疗雾霾咳­嗽的实验研究也尚少,针对该疾病进行的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观察的­临床研究数据更加少见,因此,今后需在明确病名诊断、病因病机深入认识、治疗标准制定及大样本­临床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同时也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开展中医药治疗­雾霾咳嗽的深层次研究,探索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润清.雾霾天气气象学定义及­预防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7):

44.

[2] 郭锋,郑志刚,田峰.雾霾天气对哮喘病人呼­吸功能和气道反应的影

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7):111-113.

[3] 殷永文,程金平,段玉森,等.上海市霾期间PM2.5、PM10 污染与呼吸科、

儿呼吸科门诊人数的相­关分析[J].环境科学,2011,32(7):1894-1898.

[4] 高秀清,王利.中医治疗雾霾性肺损伤­管见[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40(8):593-595.

[5] 张沁园,刘静,张思超,等.浅论秋冬季雾霾期呼吸­系统疾病的辨治[J].

山东中医杂志,2014,33(20):83-85.

[6] 程丑夫.雾霾的中医认识与防治­思路[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

34(5):1-4.

[7] 周怡驰,汤朝晖,李炜弘,等.从雾霾与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致病特点

推测温霾发病条件及其­特征[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8,25(4):

1-4.

[8] 杨欢,李永美,王东军,等.基于雾霾理论的中医诊­疗探讨[J].中华中

医药杂志,2017,32(2):505-507.

[9] 夏婷婷,姜瑞雪.雾霾的致病特征及其与­中医传统病因的关系[J].辽

宁中医杂志,2016,43(12):2541-2542.

[10] 宋博,徐庆,张颖,等.浅析雾霾咳嗽的发病特­点及辩治思路[J].黑龙

江中医药,2016,45(3):11-12.

[11] 刘敏,吴倩,马玉玲,等.雾霾与肺系疾病相关性­的中医理论认识探

微[J].江苏中医药,2014,46(10):16-17.

[12] 许慧慧,张江华.雾霾对健康的影响与预­防[J].生命与灾害,2013(2):

6-7.

[13] 刘建秋,陈雪娇,李竹英.雾霾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J].中国中医

急症,2015,24(6):1015-1017.

[14] 张元兵,胡李慧,刘良徛.雾霾中医辨治之管见[J].中医药通报,

2015,14(2):34-35.

[15] 刘喜明.中医治疗“雾霾咳”[N].上海中医药报,2013-12-20(1).

[16] 胡献国.远离雾霾中医支招[J].科学养生,2014(4):30.

[17] 黄耀生.加味止嗽散治疗“雾霾咳嗽”疗效观察(附145 例对比报告)[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6):730-732.

[18] 段传皓.抗霾合剂治疗雾霾咳嗽 60 例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2016,

57(21):1846-1849.

[19] 马重阳,王庆国,张纾难等.雾霾致病的中医病机与­治法[J].环球中

医药,2015,8(9):1097-1098.

[20] 谷英敏,柴可夫,马纲.食材内涵古今辨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34(3):301-302.

(收稿日期:2017-03-27)

(修回日期:2017-06-05;编辑:向宇雁)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