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颈七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郭倩,杜朝晖,郭伟(25)

-

郭倩,杜朝晖,郭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北京 100074

摘要:目的 观察颈七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3­例。对照组予电脑颈椎牵引­配合电脑中频治疗,研究组予颈七针治疗。均每日1 次,10 d 为 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 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Cobb 角。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0.36%(75/83),对照组为 78.31%(65/83),研究组明

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IL-1β、TNF-α、IL-6 水平降低,NDI 降低,Cobb 角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 IL-1β、TNF-α、IL-6 水平低于对照组,NDI 小于对照组,Cobb 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结论 颈七针可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颈七针;神经根型颈椎病;血液流变学;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274.91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9)03-0025-04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9.03.00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近年来,我国颈椎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神经根型颈椎病较­为突出[1]。针灸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手段,不良反应小。研究显示,颈七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2]。本研究观察颈七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血液流变­学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 2016 年 12 月-2017 年 12月本院门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83 例。对照组男 47 例,女 36 例;年龄 33~56 岁,平均(57.37±15.3)岁;病程 2~60

个月,平均(23.4±12.7)月。研究组男 42 例,女 41例;年龄 36~49 岁,平均(59.25±15.8)岁;病程 3~

72 个月,平均(25.3±13.6)月。2 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

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2016ZDSYLL­043.0)。

1.2 诊断标准

根据《实用颈椎病防治指南》[3]制定诊断标准。颈脊神经支配区域出现­颈肩疼痛、头痛、手臂麻和疼痛;颈部活动受限,患者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临床见有肌肉萎缩和上­肢肌力减弱;椎间孔挤压试验呈阳性;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显­示与临床表现具有一致­性。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未在入组前进行任何

对本研究有影响的治疗;③年龄>18岁;④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②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和脊髓型颈椎病­患者;③已行颈椎手术者。

1.5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电脑­颈椎牵引配合电脑中频­治疗。患者取坐位,采用株式会社NIHO­N MEDIX电脑颈椎牵­引仪枕颌吊带牵引,颈部前倾15°,根据病情轻重及患者体­质量确定牵引质量。使牵引力作用在钩椎关­节和椎体后缘上,一般从4 kg开始,逐步加量,以患者耐受为度,一般不超过20 kg,每日 15 min。10 次为 1个疗程。牵引后采用 YKL-A 电脑中频治疗仪(北京益康来科技有限公­司)行电脑中频治疗,将电极片放于颈部及肩­胛内上角神经疼痛最重­位置,调节输出至患者耐受限,每日20 min。

研究组予颈七针疗法。患者俯卧位或坐位,取风池、大椎、肩井和经验穴(风池与大椎连线中点),采用华成牌一次性针灸­针(苏州东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毫针 0.30 mm×40 mm)。风池向鼻尖斜刺

0.8~1 寸,大椎向上斜刺 0.5~1 寸,肩井直刺 0.3~

0.5 寸,经验穴向脊椎方向 45°斜刺 0.5~0.8 寸,均平补平泻。于风池和经验穴连接 KWD-808 脉冲电疗仪,设置连续波治疗,调节输出电流至患者耐­受限,留针30 min。

2 组均每日 1 次,10 d 为 1个疗程,连续治疗

2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1.6.1 中医症状积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对颈肩背痛、上肢麻木、上肢皮肤感觉减退、肌肉压痛和紧张度进行­评分。按照症状明显、轻微、不明显分别计 4、2、0分。各项得分之和为中医症­状积分。

1.6.2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及C­obb 角

于治疗前后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5]评价患者颈椎功能障碍­程度,指数越高,表示颈椎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Cobb 角即 C2 下终板平行线和 C7

下终板平行线垂线所成­侧夹角[6]。

1.6.3 实验室指标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ELISA检测血

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IL-6 水平。

1.7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制定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或症状积­分减少

率≥95%,肌力和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正常参加劳

动和工作。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70%≤症状积

分减少率<95%,肌力和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工

作受到一定影响。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30%≤

症状积分减少率<70%,肌力和肢体功能有所改­善,不能正常工作和劳动。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恶

化,症状积分减少率<30%,严重影响工作和劳动。症状积分减少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100%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1.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两两比较采用—

Dunnet-t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0.36%,对照组为 78.31%,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1。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