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从痰瘀论治代谢综合征­理论探析

宗文静,郑亚琳,赵凯维,指导:高彦彬

-

宗文静1,郑亚琳1,赵凯维2,指导:高彦彬1

1.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 100069;

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摘要:近年来,我国代谢综合征发病率­明显升高,代谢综合征患者罹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正常人显著增加,防治代谢综合征迫在眉­睫。本文探讨影响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认为痰瘀互结是代谢综­合征的病机关键,痰瘀贯穿于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同时也是代谢综合征各­症候群的重要病理因素。临床注重从痰瘀论治,疗效显著。为从中医角度了解痰瘀­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运用中医药对其进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痰瘀互结;病机中图分类号:R25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9)03-0113-04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9.03.02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代谢综合征(metablic syndrome,MS)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等聚­集发病,严重影响机体健康的临­床症候群,是一组在代谢上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的组合,这些因素直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增加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MS的中心环节是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临床上,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81603564 );首都

中医药专项面上课题(17ZY16)

通讯作者:高彦彬,E-mail:dfyynfm@163.com MS患者罹患心血管病­和 2 型糖尿病的风险较正常­人均显著增加。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MS 发病率明显上升,因此防治 MS 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医古籍文献中并无“代谢综合征”记载,根据临床表现可归属“胸痹”“消渴”“脾瘅”等范畴,但这只反映了 MS 某个或某几个症状,不符合国际疾病命名标­准。在一项对34名从事内­分泌及代谢性

疾病的中医专家访问中,54%的专家认为“肥满”更符合 MS 的症状特点[1],因此,作为 MS的中医病名更贴切,并可反映MS基本特征——中心性肥胖(腹

型肥胖)。“肥”指脂肪堆积,“满”指腹部的脂肪增多达到­一定的程度,“肥满”合用,符合MS特征性表现。

正确认识 MS 中医病名,有助于从中医角度对M­S 进行辨证分析。笔者通过查阅中医古籍­文献并结合临床观察,认为痰瘀是MS的关键­因素,痰瘀始终贯穿 MS 发生发展的各阶段,兹从痰瘀角度浅析 MS病机及治疗。1 痰瘀互结是代谢综合征­病机关键中医认为“津血同源”,而痰瘀是津血失于正常­输布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灵枢•邪客》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藏六府,以应刻数焉”,《灵枢•百病始生》“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是对痰瘀相关的雏形认­识。痰是津液不化的病理产­物,瘀是血运不畅或离经之­血着而不去的病理表现。痰和瘀虽不属同一物质,但均为阴津的病理产物。痰瘀贯穿 MS 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两者常伴随相见,相互影响。

1.1 早期多数医家认为,中心性肥胖(腹型肥胖)是 MS的始动因素,也是MS 症候群的中心环节[2-3]。有学者认为,《黄帝内经》肥胖三型中的“膏人”类似于腹型肥胖,该类型人的特点多为痰­多兼瘀[4-5]。《临证指南医案》云:“湿从内生者,必其人膏粱酒醴过度,或嗜饮茶汤太多,或食生冷瓜果及甜腻之­物……其人色白而肥,肌肉柔软……”《王氏医存》阐述肥人多痰时指出:“盖不病则津液为脂膏,病则作湿酿痰也。”这些论述说明了肥胖与­痰湿、瘀血之间的病理联系。

肥胖的发生亦与肝、脾等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藏血行血。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可导致脾运化失职,津液聚而为痰,使血液瘀滞成为“血浊”,痰浊瘀血壅滞体内,形成肥胖。王琦教授[6]认为,痰湿体质人群的形态特­征为“腹部肥满松软”,即肥胖,因此提出超重和肥胖最­主要体质影响因素是痰­湿,并

得到相关研究[7-8]佐证。另外,进一步研究提示,肥

胖痰湿体质者有明显血­瘀趋势[5]。1.2 中期MS 中期是疾病的发展阶段,此期病机复杂。有学者认为,此期病机特点以“虚”为主,表现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等多种证型[9]。笔者认为,此期痰瘀仍起关键作用。随着病情发展,痰湿凝结,日久阻滞气机,气为血之帅,气机阻滞,气不运血,气滞则血瘀,即痰凝血瘀;瘀血内存,日久阻滞气机,升降失调,必然影响津液输布排泄,导致痰浊内生。痰浊、血瘀胶结为患,积于脉络,脉络不通,郁积益甚,积久耗津化热,热郁伤阴,阴损及阳,阴阳两虚,逐渐出现以“虚”为主的证候表现,进一步发展则出现一系­列变证[10]。1.3 后期此阶段是疾病的终­末阶段,由痰瘀久病入络,脉络损伤而成,易出现微血管病变(络损)和大血管病变(脉损)[11]。患者素体痰瘀凝聚,日久则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闭阻络脉,气血运行不畅,脉道不通,导致血管狭窄、闭塞,出现循环障碍,引起不同部位血管病变。痰瘀聚积,瘀阻脉络,心脉不通,则易出现胸痹、心痛,轻者心中悸动、胸闷如窒、短气,重者可见突发胸痛、疼痛剧烈、大汗淋漓、四肢不温等;脑络瘀阻则头痛、眩晕,甚而中风、痴呆,常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健忘等表现;四肢脉络瘀阻则易出现­无力、麻木不仁,甚则肢端坏疽的表现。2 痰瘀互结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关系2.1 痰瘀互结与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痰瘀密­切相关。《内经》首次提出消渴瘀血证,《灵枢•五变》“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阐述了七情致病,因怒而气滞,气滞导致血瘀,瘀久化热,热耗气阴,津液亏虚,发为消渴。嗜食膏粱厚味是糖尿病­发病原因之一,因痰湿内蕴,蓄积体内,不得消耗,酿生痰浊,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停而成瘀,致痰瘀互结。《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根据不同症状,提出了消渴证属肺胃热­盛、肾气亏虚的病因病机。若肺脾肾功能失调,津液代谢障碍,气血运行受阻,则易致痰湿瘀血内生。

痰瘀互结,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一方面使糖尿病加重,另一方面也可在糖尿病­基础上并发多种并发症。若痰瘀阻络以致双目失­养,可出现视物昏花、目盲等糖尿病眼底病变;肾络瘀阻,则出现尿浊、腰痛等肾系并发症;痰浊瘀血痹阻四肢脉络,则出现肢体麻木、疼痛等周围血管病变;若皮肤脉络瘀阻,皮肤失去气血濡养,可出现瘙痒、溃疡等多种皮肤病变。可见,痰瘀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2 痰瘀互结与高血压高血­压病属中医学“眩晕”“头痛”等病证范畴。

《丹溪心法•头眩》有“无痰不作眩”,强调痰浊是眩晕的主要­病因。《医学正传》首次提出“血瘀致眩”,《杂病广要》认为“瘀血停留,上冲作逆,亦作眩晕”,多种因素致血瘀不行,瘀血停聚胸中,迷闭心窍,火郁成邪,发为眩晕[12]。《杂病源流犀烛•眩晕门》载“风痰闭塞眩晕……宜天麻、川芎,名天麻丸”,此方从痰瘀论治,为后世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方剂。高血压病的发生往往与­嗜食膏粱厚味及形体肥­胖有关。《脾胃论》“油腻厚味,滋生痰涎”,提出过食肥甘,损伤脾胃,则易生湿生痰化热;“肥人多痰湿”,痰湿随气血流行,内而脏腑,外而筋肉,其停滞与流动,阻碍气血运行,痰血互结,形成痰瘀。此外,本病的发生也与肝脏病­变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若情志抑郁,则肝疏泄功能失常,肝气郁结,血行不畅,停滞为瘀;气滞则津停,可滋生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津停为痰,血留为瘀,痰瘀互结,损伤络脉,进一步又导致气血运行­紊乱,痰迷瘀闭,最终可致眩晕。2.3 痰瘀互结与高脂血症传­统中医典籍无“高脂血症”病名,但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相­关认识源远流长。如《灵枢•卫气失常》有“人有膏,有脂,有肉”,张隐庵《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提出“中焦之气蒸津液化其精­微……溢于外则皮肉膏肥,余于内则膏肓丰满”,由此说明膏脂源于水谷­精微,由脾胃运化输布,若膏脂摄入过多或转输­运化失常,则为病理性脂浊,聚而为痰,阻于血脉,影响气血运行,日久生瘀,痰瘀互结,脉络瘀滞不畅而致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痰浊” “痰瘀”范畴。痰乃津液之变,李用粹《证治汇补》所谓“脾虚不运清浊,停留津液而痰生”。清浊不分,停留凝聚而成痰,意味着“痰”为某些黏稠分泌物的病­理产物,也可理解为浑浊的脂状­物质。这类物质的产生不仅与­脾相关,与肝肾亦关系密切。

另外,若肾阳虚,失于温煦推动,则火不温土,脾阳亦虚。脾阳虚,温运失常,水津布散失职,痰湿内生,衍生痰饮脂浊;肾阴虚,可化生火热,炼液为痰,熬血为脂。若肝胆疏泄失调,则脾失健运,使胆气郁遏则清净无能,浊脂难化,使脂质代谢紊乱。可见,肝脾肾功能失调,可导致浊脂内生,脂混血中,痰浊存于血脉,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脉络壅滞不畅,故高脂血症每因痰浊而­致血瘀,日久变生他病。

3 治应注重祛痰化瘀临床­研究显示,应用祛痰化瘀方法治疗 MS 疗

效显著。莫国裕[13]应用祛瘀泄浊散治疗老­年 MS 患者,结果能明显降低患者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等指标。有研究显示,应用具有祛痰活血化瘀­作用的糖脂平治疗MS,可有效改善 MS患者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炎症因子超敏 C 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 水平;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减轻患者体质量,降低血压,调节血脂[14-16]。许然等[17]临床观察表明,应用具有祛痰化瘀作用­的降脂方能有效改善 MS 患者的代谢功能,比单纯使用二甲双胍更­有效且安全。吉金荣等[18]研究显示,应用具有祛痰化瘀作用­的丹蒌片可显著改善 MS 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张晋岳等[19]临床观察表明,应用化痰活血膏能明显­降低超重或肥胖型 MS 患者的体质量指数及收­缩压、舒张压。

4 小结

痰瘀互结是 MS 的病机关键,也是 MS 各症候群的重要病理因­素,痰瘀贯穿于 MS 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医药治疗 MS 有独特优势,在改善胰岛素抵抗、降压降脂、减轻体质量等方面疗效­显著。因此,在临床治疗 MS 过程中,应抓住病机特点,注重从痰瘀进行分期论­治,同时结合中医特点,进行早期干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痰瘀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痰瘀同治法从多途­径、多靶点、多脏腑系统共同干预 MS 的发生发展,临床用药灵活加减化裁,从而更好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病痛,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慢­性病的优势。参考文献:

[1] 韩曼,周丽波,刘喜明.基于专家访谈的代谢综­合征中医病名、基本

证候、病因病机及用药规律研­究[J].中医杂志,2011,52(22):19181921.

[2] 袁月平,李英,陈伯谦.代谢综合征中医病机特­点及治法浅析[J].四川

中医,2016,34(2):37-38.

[3] 仝小林,段军.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和治疗[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2,16(5/6):347-348,350.

[4] 段娟,仝小林.《内经》肥胖三型的影响因素[J].江苏中医药,2010,

42(2):9-11.

[5] 许伟明,胡镜清,彭锦,等.肥胖与痰瘀互结病机关­系论析[J].环球中

医药,2015,8(6):654-657.

[6] 王琦.9 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

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7] 朱燕波,王琦,吴承玉,等.18805 例中国成年人中医体质­类型与超重和肥胖关系­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11):

1023-1028.

[8] 张笑梅,朱燕波,邬宁茜,等.腹型肥胖和全身型肥胖­与中医体质类型

的关系[J].天津中医药,2014,31(10):603-607.

[9] 杨宇峰,滕飞.代谢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

出版社,2015:170.

[10] 高洁,王旭.从痰瘀论治代谢综合征[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

37(12):1463-1465.

[11] 苏润泽,段春鹏,贺娟.辨证论治代谢综合征之­我见[J].国际中医中

药杂志,2008,30(6):424-425.

[12] 焦晓民,阮琳.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理­论探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2,30(11):2463-2465.

[13] 莫国裕.祛瘀泄浊散治疗社区内­老年性高代谢综合征及­高尿酸血症

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8):56-58.

[14] 周晖,高彦彬.糖脂平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炎症­因子的

影响[J].现代中医临床,2015,22(3):11-14.

[15] 周晖,高彦彬.糖脂平合剂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北京中医药,2011,30(12):918-920.

[16] 李勤,邹大威,朱智耀,等.糖脂平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

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1):287-290.

[17] 许然,庄欣.降脂方治疗代谢综合征 54 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

志,2018,34(2):53-55.

[18] 吉金荣,高彩霞,孙金梅.丹蒌片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

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5):172-174.

[19] 张晋岳,胡志耕,王爱梅,等.化痰活血膏对痰瘀互结­型代谢综合征患

者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的影响[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6,

17(4):48-50.

(收稿日期:2018-08-30)

(修回日期:2018-12-14;编辑:梅智胜)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