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L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实践——以山西省图书馆为例

【引文格式】周茜.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实践——以山西省图书馆为例[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7,41(6):31-34.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7.06.007

- 周茜

摘要: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文章以山西省图书馆多­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工作实践为­例,阐述了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工作,既丰富了自身的服务内­容,同时也强化与延伸了其­社会职能,对于图书馆各项事业的­创新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意义

中图分类号: G251.5;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707(2017)06-0031-04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e of Libraries Participat­ing in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

Taking the Library of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OU Qian

(Shanxi Library, Taiyuan Shanxi 030001, China)

Abstract: Libraries have unique conditions and advantages in participat­ing in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aking the Library of Shanxi Province’s many years working experience in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a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librarie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promot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hich can not only enrich the service content of their own, but also strengthen and extend their social functions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ibrary work.

Key words: librarie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practice; significan­ce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的新要求,明确指出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和充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价值,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脉的重要象征,也是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守住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与魂。

山西省图书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社会职能作­用,发挥知识中心、信息中心和社会教育中­心的独特作用,向公众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方式方­法,展示山西省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和保护本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实践。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03 年 10 月 17 日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

[1]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他­们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不断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 2005 年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建立名录体系、传承人制度,建设文化保护区,加快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传习所等基础设施,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这些年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单从数量上考量颇令人­振奋:截止到 2016 年末,国务院已经公布

1372 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文化部共认定 1986 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文化生态保护区 18 个;入选国家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达 39 个,在世界上是入选项目最­多的

[2]

国家 。

山西有着“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的美誉,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口头传说、礼仪节庆和手工技艺等,其种类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为世人瞩目。在国务院已公布的 4 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山西占了 116 项,保护单位

168 个,居全国第三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到 403 项,保护单位 723 个。涉及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剧、曲艺、传统手工技艺、传统中医药、民俗等 16 个类别,如此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全、价值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西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是山西

[3]省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

2 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责任和­意义2.1 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密不可分

文化部原副部长周和平­曾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各­族人民创造与时代相承­与生产生活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文化形式,它的原创性是各族人民­创

[4]造,有它的相承性、时代相承 。

图书馆是保存、积累、传递人类智慧成果的专­门机构,发挥着传播信息和发展­文化的重要社会作用。图书馆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收藏保存­文献的科学方法,拥有大量专业人才,因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能够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图书馆的现代声像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可以为­具有多样化特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技­术支持;图书馆开办的展览培训、专题阅览都可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基地。

2005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5],明确指出应“充分发挥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图书馆应有自觉意识,关注、参与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整理、开发、保护与传播,并将其明确纳入到自己­的日常职能范围之内,积极、主动地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传承文脉。

2.2 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职责意义

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 IFLA)曾在 1974 年明确提出公共图书馆­四大社会职能: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递科学情报,进行社会教育,开发智力资源。而人类文化遗产就包括­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书馆是重要的社会文­化机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我们民族的魂是­图书馆职责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 1994》中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的主要使命­是“加强文化遗产意识,提高(公众)艺术鉴赏力,促进科学成就和科技创­新;提供接触各种表演艺术­文化展示的机会,支持口述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播等等”。

近几年来,各级图书馆在收集、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也开­始探索和尝试:举办非遗展览、讲座,收集、记录和保存当地民间艺­术技艺,拍摄民间传统技术影像­资料,建立专题数据库,开设专题阅览室或分馆­等。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向社­会公众提供和展示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来。

方允璋在其《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书中对于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做了很好的总结,“社会文明的进步,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图书馆保存、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适应社会公众‘生活整体文化’知识的需求成为可能。图书馆技术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理论上的意义——图书馆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上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弘扬需要图书馆参与;是对‘图书馆是一个

[6]

生长着的有机体’的深入诠释” 。

3 山西省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

3.1 专题展览宣传和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

图书馆是人民的终身学­校。图书馆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展览,向广大读者普及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的观念和意义,增强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更有利于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

山西省图书馆在新馆开­馆时曾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等文化展­览,以“巧夺天工•手艺山西”为主题,分雕塑,堆锦、刺绣、布艺,剪纸,漆器,陶瓷,银器、铜器,晋作家具,砚台和其他9 个板块,共展出了 10 个国家级项目, 17 个省级项目, 242件(套)展品。

山西省图书馆还与省工­艺美术馆合作,长期在图书馆设立民间­艺术文创产品展销区。展销产品涵盖了 7 个品类的 20 余种工艺美术品,其中包括晋派砖雕、微缩古建、平遥推光漆器、螺钿漆器、平定砂器、平定刻花瓷、澄泥砚、堆锦等,使广大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作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少儿传习体验基地,山西省图书馆经常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体验活­动,旨在通过积极的引导,向广大青少年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和传统技艺,增进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览使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提升了图书馆公益展览­品牌服务,同时也为宣传展示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搭建了­新平台和新阵地,对保护活态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3.2 数字化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当今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越来越先进和丰富。除文字记录方式之外,还可利用音频、视频和图片等多媒体,运用数字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地记录并建­立档案和数据库,是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的有效手­段。

山西省图书馆立足于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手工技艺等山西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围绕传统技艺、非遗传承人,本着“全息记录、留存本真、保存基因、支撑传承”理念做了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建立了《山西地方文化资源库》(一期、二期);拍摄具有地域代表性、权威性、文献性、观赏性的系列文化专题­片,如《守望家园——山西传统手工技艺》系列专题片( 45 集)、《山西戏曲》多媒体资源库、《山西传统民俗文化》曲艺篇系列专题片等已­完成或正在制作中。

一系列特色数字资源和­专题片的制作,旨在充 分挖掘山西地方文化内­涵,抢救保存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3.3 专题数据库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建共享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传统技艺专题数据库,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的数字化存储和管理,实现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山西省分中心对具有山­西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利用数字图书馆技术和­广播电视技术进行整合­与加工,建成了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为一体的数据库——《山西风雅颂》数据库。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字、照片以及详细介绍[ 7],内容涉及传统手工技艺、民间文学、民俗、民间医药、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戏曲共 10 大类 188 项。读者只要登录山西省图­书馆网站,点击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便可详细了解山西省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感悟山西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4 小结

文化部在近期发布的“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中明确指出,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以人的培养为核心,以融入现代生活为导向,切实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保护传承水平,

[8]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深入发展 。

图书馆不仅是传播和保­存人类文化知识的场所,还应成为向广大群众展­示、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实践基地,让读者通过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字和多媒­体资料,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精湛技艺,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延伸,连接起历史与当代、过去与现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的文化氛围,把广大读者引向文化的­自觉与自省,使其走向文化的自信与­自强。

参考文献

[1] 卢璐,杨剑.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模式创新架构­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16(18):20-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部 2016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发 布 [EB/OL].[2017-05-15].http://http://www.mcprc.gov.cn/whzx/ whyw/201705/t20170515_494514.html. [3]王俊宝. 非遗游学 :山西文化旅游新常态 [EB/OL].[2016-11- 09].http://www.sxrb.com/sxxww/xwpd/sx/6450140.shtml.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